一种管内混合式循环增氧曝气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08386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管内混合式循环增氧曝气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渔用增氧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管内混合式曝气增氧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渔用增氧装置中有多种增氧方式,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难以全面做到 高动力、高效率,全方位、无死角,上下层水体立体循环曝气增氧。而近期出现的微孔管增氧 装置虽然其在曝气效果上有很大的提升,但这种装置投入大,孔径容易阻塞、老化,维护难、 影响捕鱼等缺点得不到根本解决,最终难以全面推广。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内混合式曝气增氧循环装置。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管内混合式曝气增氧循环装置,其包括主 管、安装在主管一端带有通气接头的曝气头,曝气头由阶梯状的外套管、位于主管外壁通过 通气接头与外套管相通的进气管、安装在外套管中带有散气孔的散气环、用于将散气环固 定于外套管中的固定环组成,在主管的另一端安装有出水弯头的三个部分组成,所述的散 气环和外套环及固定环之间形成空腔。所述的外套管连接主管的一端的直径较其另一端小。所述的散气孔沿散气环中部呈环带状分布。所述的固定环上设有卡位结构,该卡位结构为固定环上的一凸块。所述的外套管、散气环、固定环均可拆可装。所述的散气环和外套管及固定环之间形成空腔即为气室,其体积约为散气环的环 面积与固定环厚度的乘积。所述散气孔的孔径和数量可根据额定曝气量以及曝气效果来调整。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了位于主管上端的出水弯头。所述曝气头外形呈圆形或方形。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实际上是以穿孔管结合管内水气混合、 碰撞的方式实现微气泡曝气。解决了微气泡曝气必定高压力损失的业界难题,实现了不易 阻塞、低压力损失、微气泡曝气的立体增氧循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鼓风机及其他气源装 置将空气经进气管推进气室内,并通过散气孔射入主管内,形成相互对射的高速气泡流,气 泡流在管内迅速相互碰撞,进一步水气混合形成微气泡,通过微气泡的上升动能,推动水流 上升,形成水泵一样的泵水效果,从而实现了不易阻塞、低压力损失、微气泡曝气的立体增 氧循环效果。根据现场观察,以0. 8mm的孔径实现了 0. 4mm孔径的曝气效果,大大地降低了 曝气压力损失和曝气孔的阻塞机率。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动力效率高,与叶轮式增氧机相比 提高50%以上;本实用新型实现鱼塘水体的旋转,上下层立体交换,从而实现了无死角立体循环和增氧。均衡提高鱼塘水的溶氧量,从而消除鱼塘水的厌氧区和温跃层,加速有机物 的好氧分解,抑制了有害病菌的繁殖,提高鱼塘的自净能力,可有效增加鱼的食欲和降低饲 料系数并提高鱼的抵抗力。这是现有增氧装置难以比及的;本实用新型的散气环可拆解下 来对其进行清洗后循环再用,消除了装置因长时间使用而出现的散气孔堵塞的缺陷。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带有出水弯头的管内混合式循环增氧曝气管的立体图。图2为管内混和式循环增氧曝气管拆开状态图。图3为管内混和式循环增氧曝气管外套管图。图4为管内混和式循环增氧曝气管散气环图。图5为管内混和式循环增氧曝气管固定环图。图6为散气环装置外套管中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图4所示的一种管内混合式曝气增氧循环装置包括主管1、安装在主 管1 一端的带有通气接头6的阶梯状外套管2、位于主管1外壁通过通气接头6与外套管2 相通的进气管5、安装在外套管2中带有散气孔31的散气环3、用于将散气环3固定于外套 管2的固定环4,所述的散气环3和外套管2之间形成的空腔。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了位于主管1上端的出水弯头7,所述出水弯头7 的一端伸向与主管1成90°的方向,其作用在于改变主管出水水流的方向,使水被推出主 管后沿水平方向流动。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外套管2的设有阶梯状结构,外套管2外壁的通气接头 6与外套管相通。[0024]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微孔31分布在散气环3中部环带状。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环4上设有定位结构。如图6所示,散气环3安装在阶梯状的外套环2中较宽的部分,和固定环5形成一 端封闭的空腔。固定环4将散气环3固定在外套管2形成封闭空腔的气室8 ;气室的体积大约为 散气环3的环面积与固定环4厚度的乘积;外套管2较窄的部分用于与主管2连接。散气环3是可装拆式的,当散气微孔31出现阻塞现象时,可拆出来冲洗后循环再 用。使用中,进气管5与鼓风机或其他相应的气源装置相连,通过鼓风机或其他气源装置将 空气经进气管5推进气室内,并通过环状散气孔射入主管内,形成相互对射的高速气泡流, 气泡流在管内迅速相互碰撞,进一步水气混合成微气泡,通过微气泡的上升动能,推动水 流上升,形成水泵一样的泵水效果,从而实现了低压力损失、微气泡曝气的立体循环增氧效 果。现场实测,出水口的气水混和比为1 5,即1立方的气能循环5立方的水,水循环能力 相当优越。以此原理制作出的装置,其参数为散气环散气孔径0.8mm,曝气压力损失小于 lOkap,通气量IOm3/小时、主管长1米,管直径200mm,共20套,平均置于6亩大的鱼塘边,调至同一个出水方向,出水口外加装以布制作成的出水管道,长1.2米,用以增加水气接触 时间。以一台1.6KW、14kpa压力下排气量为200立方的风机作气源,开机现场实测,每套水 循环量为50m3/小时,出水口气水比例为1 5,溶氧量提高了 3. 3mg/升,以20套计算,水 循环量达IOOOm3/小时,共向水体输送了 3. 3kg的氧气,动力效率达到2. 06kg/kw。
权利要求1.一种管内混合式曝气增氧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主管、安装在主管一端带 有通气接头的曝气头,曝气头由阶梯状的外套管、位于主管外壁通过通气接头与外套管相 通的进气管、安装在外套管中带有散气孔的散气环、用于将散气环固定于外套管中的固定 环组成,在主管的另一端安装有出水弯头的三个部分组成,所述的散气环和外套环及固定 环之间形成的空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内混合式曝气增氧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 气孔沿散气环中部呈环带状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内混合式曝气增氧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 定环设有定位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内混合式曝气增氧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 位于主管上端的出水弯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内混合式曝气增氧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曝气头外 形呈圆形或方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渔用增氧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管内混合式曝气增氧循环装置。一种管内混合式曝气增氧循环装置包括主管、安装在主管一端带有通气接头的曝气头,曝气头由阶梯状的外套管、位于主管外壁通过通气接头与外套管相通的进气管、安装在外套管中带有散气孔的散气环、用于将散气环固定于外套管中的固定环组成,在主管的另一端安装有出水弯头的三个部分组成,所述的散气环和外套环及固定环之间形成的空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实现了低压力损失、微气泡曝气的立体循环增氧效果。
文档编号C02F7/00GK201923889SQ20102057452
公开日2011年8月10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22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22日
发明者关学权 申请人:关学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