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阶梯浮床的生态修复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09970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含阶梯浮床的生态修复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境保护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城市水渠或者支流河道污染水域的生态修复工艺。
背景技术
如今,城市水渠或者支流河道治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城区范围急剧扩充,但是排污设施、污水处理系统无法跟上扩充速度;小型运输船舶的污物、污水直接排入河道; 沿岸居民、新进居民的环境生态保护意识薄弱等等,使得很多河道被不同程度的污染了,河道的水体富营养化、水体自净能力差。今年来,在城市绿地、公园建设和居住小区的建设中,人工湖泊、景观池塘及景观水池不断涌现。城市景观水体多为静止或流动性差的封闭缓流水体,一般具有水域面积小、 易污染、水环境容量小、水体自净能力低等特点,加上居民生活和水系中鱼类的影响,极易造成水中悬浮物增多、浊度增大,有机物、细菌和大肠杆菌的含量都增高。在温度较高时,富含N、P等营养元素的水体中还会滋长藻类,藻类的异常繁殖会破坏环境的生态平衡,湖水呈现明显的绿色,水体色度较高,一般可达几十度甚至上百度,并伴有明显的鱼腥味,有时甚至造成水体发黑发臭。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含阶梯浮床的生态修复工艺,本发明根据恢复生态学原理,应用生态工程技术和方法,从而解决城市污水水域水质污染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含阶梯浮床的生态修复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污染河水经过阶梯浮床的生物防护膜过滤,通过生物防护膜截留掉水体中的颗粒悬浮物和漂浮物;第二步,经过生物防护膜过滤后的水体进入到阶梯浮床的浮床作用区,通过阶梯浮床的生物净化作用使水质条件得以改善;第三步,经过阶梯浮床处理后的净化水体穿过阶梯浮床的浮床作用区,进入由阶梯浮床围成的沉水植物种植区;沉水植物在净化水体和阳光的照射下茁壮成长;第四步,阶梯浮床内种植植物由低到高呈现阶梯式分布,且植物间的间距较大,阳光透射率高;沉水植物铺满由阶梯浮床围成的沉水植物种植区后,移出阶梯浮床低层漂浮植物区,使得沉水植物逐步向阶梯浮床的浮床作用区蔓延,逐步铺满整个河道污染区,完成对污染河道的生态修复。其中,所述阶梯浮床包括圆弧形围框、两个由七个正六边形浮框组成的浮床托架和放置于正六边形浮框各个顶点上的浮盒,六个正六边形浮框均勻分布在一个正六边形浮框四周并分别与其一边固定连接而组成浮床托架;所述围框的下端分别与所述两个浮床托架相连接,所述两个浮床托架之间通过连接架固定;在所述两个浮床托架的外侧框边上各
3设有一个限位桩;在所述圆弧形围框内种植低层漂浮植物,在位于所述浮床托架中心处的正六边形浮框的顶点上的浮盒内种植浮盆高层植物,在所述浮床托架的其他外围顶点上的浮盒内种植浮盆中层植物。其中,所述低层漂浮植物为狐尾藻或香菇草;所述浮盆中层植物为菖蒲;所述浮盆高层植物为美人蕉或再力花。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发明以营造水生生物群落为主体,辅助以生态驳岸等技术的水质生态保护技术,以阶梯滤床系统及辅助水质生态修复处理技术的污水水体水质生态修复和生态保持技术,充分体现了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本发明使用阶梯浮床作为生态修复的工具,该阶梯浮床的种植植物由低到高呈现阶梯式分布,且植物间的间距比较大,阳光透过率高,净化水体效果明显。沉水植物铺满由阶梯浮床围成的沉水植物种植区后,移出阶梯浮床低层漂浮植物区,使得沉水植物逐步向阶梯浮床的浮床作用区蔓延,逐步铺满整个河道污染区,完成对污染河道的生态修复。


图1为本发明含阶梯浮床的生态修复工艺的工作流程图。图2为阶梯浮床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围框,2.浮框,3.浮床托架,4.浮盒,5.连接架,6.固定环。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含阶梯浮床的生态修复工艺,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污染河水经过阶梯浮床的生物防护膜过滤,通过生物防护膜截留掉水体中的颗粒悬浮物和漂浮物;第二步,经过生物防护膜过滤后的水体进入到阶梯浮床的浮床作用区,通过阶梯浮床的生物净化作用使水质条件得以改善;第三步,经过阶梯浮床处理后的净化水体穿过阶梯浮床的浮床作用区,进入由阶梯浮床围成的沉水植物种植区;沉水植物在净化水体和阳光的照射下茁壮成长;第四步,阶梯浮床内种植植物由低到高呈现阶梯式分布,且植物间的间距较大,阳光透射率高;沉水植物铺满由阶梯浮床围成的沉水植物种植区后,移出阶梯浮床低层漂浮植物区,使得沉水植物逐步向阶梯浮床的浮床作用区蔓延,逐步铺满整个河道污染区,完成对污染河道的生态修复。本发明以营造水生生物群落为主体,辅助以生态驳岸等技术的水质生态保护技术,以阶梯滤床系统及辅助水质生态修复处理技术的污水水体水质生态修复和生态保持技术,充分体现了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本发明使用新材料抽屉式滤箱取代了传统滤网,同时辅助以返回箱循环处理技术,节约了用以处理污水的水塘面积。如图2所示,所述阶梯浮床包括圆弧形围框1、两个由七个正六边形浮框2组成的浮床托架3和放置于正六边形浮框2各个顶点上的浮盒4,六个正六边形浮框2均勻分布在一个正六边形浮框2四周并分别与其一边固定连接而组成浮床托架3 ;所述围框1的下端分别与所述两个浮床托架3相连接,所述两个浮床托架3之间通过连接架5固定;在所述两个浮床托架3的外侧框边上各设有一个限位桩6 ;在所述圆弧形围框1内种植低层漂浮植物,在位于所述浮床托架3中心处的正六边形浮框2的顶点上的浮盒4内种植浮盆高层植物,在所述浮床托架3的其他外围顶点上的浮盒4内种植浮盆中层植物。其中,所述低层漂浮植物为狐尾藻或香菇草;所述浮盆中层植物为菖蒲;所述浮盆高层植物为美人蕉或再力花。本阶梯浮床在最外层圆弧形围框1内可以种植狐尾藻、香菇草等低矮的植物;在浮床托架3的外层浮盒4中可以种植菖蒲等植物,使其1-2尺长的根部形成生物膜;浮床托架3的内层浮盒4中可以种植美人蕉、再力花等植物,能大量增加生物膜的数量,淹没在水中的生态浮床植物根系提供了一个巨大面积的生物膜形成环境。种植植物由低到高呈现阶梯式分布,且植物间的间距比较大,阳光透过率高,净化水体效果明显。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其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士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条例的限制,上述实施条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可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属于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同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它等效物界定。
权利要求
1.一种含阶梯浮床的生态修复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污染河水经过阶梯浮床的生物防护膜过滤,通过生物防护膜截留掉水体中的颗粒悬浮物和漂浮物;第二步,经过生物防护膜过滤后的水体进入到阶梯浮床的浮床作用区,通过阶梯浮床的生物净化作用使水质条件得以改善;第三步,经过阶梯浮床处理后的净化水体穿过阶梯浮床的浮床作用区,进入由阶梯浮床围成的沉水植物种植区;沉水植物在净化水体和阳光的照射下茁壮成长;第四步,阶梯浮床内种植植物由低到高呈现阶梯式分布,且植物间的间距较大,阳光透射率高;沉水植物铺满由阶梯浮床围成的沉水植物种植区后,移出阶梯浮床低层漂浮植物区,使得沉水植物逐步向阶梯浮床的浮床作用区蔓延,逐步铺满整个河道污染区,完成对污染河道的生态修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阶梯浮床的生态修复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阶梯浮床包括圆弧形围框(1)、两个由七个正六边形浮框( 组成的浮床托架C3)和放置于正六边形浮框( 各个顶点上的浮盒G),六个正六边形浮框( 均勻分布在一个正六边形浮框(2) 四周并分别与其一边固定连接而组成浮床托架(3);所述围框(1)的下端分别与所述两个浮床托架( 相连接,所述两个浮床托架( 之间通过连接架( 固定;在所述两个浮床托架⑶的外侧框边上各设有一个限位桩(6);在所述圆弧形围框⑴内种植低层漂浮植物, 在位于所述浮床托架⑶中心处的正六边形浮框⑵的顶点上的浮盒⑷内种植浮盆高层植物,在所述浮床托架(3)的其他外围顶点上的浮盒内种植浮盆中层植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阶梯浮床的生态修复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层漂浮植物为狐尾藻或香菇草;所述浮盆中层植物为菖蒲;所述浮盆高层植物为美人蕉或再力花。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城市河道污染水域的生态修复工艺,该修复工艺使用阶梯浮床作为生态修复的工具,该阶梯浮床的种植植物由低到高呈现阶梯式分布,且植物间的间距比较大,阳光透过率高,净化水体效果明显。沉水植物铺满由阶梯浮床围成的沉水植物种植区后,移出阶梯浮床低层漂浮植物区,使得沉水植物逐步向阶梯浮床的浮床作用区蔓延,逐步铺满整个河道污染区,完成对污染河道的生态修复。本发明以营造水生生物群落为主体,辅助以生态驳岸等技术的水质生态保护技术,以阶梯滤床系统及辅助水质生态修复处理技术的污水水体水质生态修复和生态保持技术,充分体现了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文档编号C02F9/14GK102557333SQ20111000025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4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4日
发明者吴国华, 季正允, 陈嘉烨 申请人: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