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焦化废水可生化性的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14549阅读:6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提高焦化废水可生化性的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利于提升焦化废水可生化性的水解酸化系统。
背景技术
焦化废水主要来源于原煤的高温干馏、煤气净化和化工产品精制等生产过程。废水水质会因煤质、焦化生产工艺和回收产品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焦化废水一般都具有COD 含量高(在3000mg/L以上)、NH3-N含量高(在1500mg/L以上)、成分复杂(含有大量酚、氰、硫化物、多环芳烃、喹啉、吡啶、油等复杂化合物)、可生化性差(B0D5/C0D在0. 15 0. 3之间) 等特性,属于处理难度较大的工业有机废水,国内外对此已有大量研究。目前,焦化废水的处理方法从总体上可归纳为三类一是物化法,主要包括蒸氨法、焚烧法、混凝沉淀法、吸附法等,物化法虽然具有投资少、操作容易、能耗低、对气温的变化适应性强、能回收废水中有用组分等优点,但物化法去除效率较低,尤其对废水中小分子有机物的去除率更低,往往只能用作废水的预处理。二是化学法,主要包括 ^ηΤοη试剂氧化法、催化湿式氧化法、光化学处理法等,这些方法往往只对废水中某些污染物具有较高的去处效率,不能保证对所有污染物都有较高的去处效率,并且多数方法还处在实验和试运行阶段。三是生化法,主要包括Α/0法,Α2/0法,SBR法等,生化法作为废水处理的主体方法,工艺比较成熟,处理效率较高,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也较低,在废水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由于焦化废水COD含量高,NH3-N含量高,成分复杂,可生化性差,目前使用传统生化工艺对焦化废水有较好处理效果的报道较少,众多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都在积极探讨提高焦化废水可生化性的措施,尽而来解决焦化废水处理难的问题。提高焦化废水可生化性的常用技术主要是水解酸化法,该方法是考虑到产甲烷菌与水解产酸菌生长速度不同,将厌氧处理控制在反应时间段短的厌氧处理前二阶段,即在大量水解细菌、产酸菌作用下将不溶性有机物水解为溶解性有机物,将难生物降解的大分子物质转化为易生物降解的小分子物质,不仅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还可以降解一部分有机污染物,降低了后续的处理负荷,并且由于其结构简单,投资费用和运行费用都较低, 在废水处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传统水解酸化法多以静态反应为主,没有污泥回流,传质效率较低,生化反应速率也较低,大多仅限于在中低浓度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对于有机物浓度较高、水质复杂、可生化性较差的焦化废水来说,传统水解酸化法对提高焦化废水的可生化性很有限。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对传统水解酸化工艺设施进行了改进,以期为焦化废水难处理的问题开辟途径。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焦化废水可生化性差、处理难度大的特性,提供了一种新型水解酸化系统,以提高焦化废水的可生化性,降低焦化废水的处理难度。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提高焦化废水可生化性的处理系统,主要由水解酸化一池、沉淀一池、水解酸化二池和沉淀二池依次连接而成。所述水解酸化一池和水解酸化二池中均设有微曝气装置。从沉淀一池到水解酸化一池、从沉淀二池到水解酸化二池各设有污泥回流通道。本实用新型运用两级水解酸化单元来加强对焦化废水的水解酸化程度,利用微曝气装置来调节水解酸化池中的溶解氧含量,为水解细菌和产酸菌的生存提供更适宜的需氧环境(通常,DO浓度控制在0. 3 0. 5mg/L是比较适宜的),同时还强化了污泥在酸化池内的湍动,防止污泥沉淀,使微生物与有机物更充分地接触,从而提高有机物的降解效率。另一方面,该系统还在水解酸化池后布设沉淀池,并使沉淀池中部分污泥回流到水解酸化池(剩余污泥排放到污泥处理系统中作集中处理),这不仅能使水解酸化池中保持相对丰富而稳定的微生物菌群,还会使反应系统产生强烈的湍动,形成大量的脉动和涡旋,以加速传质, 从而大大提高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效率。除焦化废水之外,上述处理系统还适用于其他有机负荷高、污染物组分复杂、可生化性差的工业废水。利用本实用新型的两级动态水解酸化处理系统处理焦化废水,可使废水的可生化性大大提高(B0D5/C0D提高到0. 4 0. 5之间),并且能降解35%以上的COD和 40%以上的NH3-N,减少了污泥产生量,阻止污泥进入后续好氧生化系统,降低了对好氧生化系统的影响。同时,处于动态水解酸化系统中的微生物菌群稳定,污水湍动剧烈,有机物与微生物接触充分,使系统稳定,耐冲击能力较强。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提高焦化废水可生化性的处理系统,如图1所示,主要由水解酸化一池、沉淀一池、水解酸化二池和沉淀二池依次连接而成,水解酸化一池和水解酸化二池中均设有微曝气装置。此外,从沉淀一池到水解酸化一池、从沉淀二池到水解酸化二池还各设有污泥回流通道。焦化废水经蒸氨、气浮、混凝沉淀等物化系统处理后进入水解酸化一池,废水中难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在水解细菌、产酸菌作用下转化为易生物降解的小分子物质,然后进入沉淀一池,进行泥水分离,沉淀下来的污泥一部分回流到水解酸化一池,保持水解酸化池内微生物菌群的稳定,多余的污泥进入污泥处理系统处理。为了进一步降解有机物,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沉淀一池出水再进入水解酸化二池进行降解,最后再经沉淀二池沉淀后进入后续好氧生化系统作进一步处理。经过二级动态水解酸化系统处理后,焦化废水的BOD5/ COD能提高到0. 45左右,COD降低到1000mg/L以下,使废水的可生化性大大提高,处理难度大幅度降低。除此之外,工程实践中控制好以下几个参数则能够使该系统达到更好的运行效果第一,控制水解酸化池内DO浓度在0. 3 0. 5mg/L之间;第二,控制水解酸化池内pH 值为8 9 ;第三,根据水解酸化池进水COD、BOD5浓度确定水解酸化池池容及停留时间。
权利要求1.一种提高焦化废水可生化性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水解酸化一池、沉淀一池、水解酸化二池和沉淀二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解酸化一池和水解酸化二池中均设有微曝气装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从沉淀一池到水解酸化一池、从沉淀二池到水解酸化二池各设有污泥回流通道。
专利摘要一种提高焦化废水可生化性的处理系统,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主要由水解酸化一池、沉淀一池、水解酸化二池和沉淀二池依次连接而成。本实用新型在传统水解酸化法的基础上增加了二级酸化、沉淀及污泥回流,进一步强化了水解酸化效果。同时还在水解酸化池中布设微曝气装置,以调节水解酸化池中溶解氧的含量,为水解细菌和产酸菌的生存提供更适宜的环境,并加强了污泥在酸化池内的湍动,防止污泥沉淀,使微生物与有机物更充分地接触,提高了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效率和废水的可生化性。此外,沉淀池中的部分污泥回流到水解酸化池中,使水解酸化池中保持相对丰富而稳定的微生物菌群,保证水解酸化反应稳定进行。
文档编号C02F9/14GK201932986SQ20112001589
公开日2011年8月17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19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19日
发明者张发文, 杨建涛, 沈连峰, 王婷, 王铁军 申请人:河南农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