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孔增氧底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16242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微孔增氧底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基于叶脉原理的微孔增氧底膜,其增氧面积大,可显著提高水体增氧效率,同时可附着有益微生物,改善池塘底部微生态环境。
背景技术
目前流行的底部增氧技术只是直接把氧气通到水体中,增氧面积小,增氧效率低并且能耗高,改善池底及养殖水体环境能力相对较差。
发明内容为了改进现有底部增氧面积小,增氧效率低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叶脉原理的微孔增氧底膜,该微孔增氧底膜能显著提高增氧效率,减小能耗,该微孔增氧底膜利用其特有的叶脉结构,改善目前底部增氧技术受限现状,并且在类似叶肉组织上接种有益微生物,改善池塘底部微生态环境。本实用新型对照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①该微孔增氧底膜集材料学、微生物及生态学、仿生学溶解氧理论于一体;②微孔底膜增氧的增氧面积大,可显著提高水体增氧效率的同时降低能耗,达到高效节能目的,减少池底有害物质和病原生物对虾的危害,改善池底及养殖水体环境,提高对虾的免疫与抗病力,改善养殖产品的品质和种苗成活率。③可定期清洗、消毒和接种有益微生物,可更换和多次重复使用,操作简单方便,易推广。

该图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外观。图中氧气入口(1)在微孔增氧底膜的中心。图中主通气管道( 把输入的氧气分成四个不同的方向进行运输。图中支通气管道( 分布在主通气管道O)的两侧。图中非通气管道( 分布在主通气管道O)的两侧。图中增氧微孔(4)镶嵌在主通气管道( 和支通气管道( 表面。
具体实施方式
该微孔增氧底膜包括氧气入口(1)、氧气主通道O)、氧气次通道(3)、增氧微孔 ⑷。使用时输氧端接入氧气入口(1),氧气就可以通过氧气主通道O)、氧气次通道 (3)输送到需要的地方,然后再通过增氧微孔(4)放出氧气提高水体含氧量,非通气管道 (5)表面及内部具有微孔,可以接种有益微生物。
权利要求1.一种微孔增氧底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膜中心的氧气入口(1),以及主通气管道 O),支通气管道(3)、非通气管道( 和覆盖在主通气管道O)、支通气管道C3)表面的增氧微孔G),输氧端接入氧气入口(1),氧气就可以通过主通气管道O)、支通气管道(3)输送到需要的地方,然后再通过增氧微孔(4)放出氧气提高水体含氧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孔增氧底膜,其特征在于主通气管道O)、支通气管道 (3)所形成的叶子形状可提高水体的增氧效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孔增氧底膜,其特征在于镶嵌在主通气管道( 、支通气管道C3)外壳上附有增氧微孔G),可提高氧气溶解的速率。
4.根据权利要求所述的微孔增氧底膜,其特征在于主通气管道( 两侧的非通气管道( 外壳上附有网状微孔,可以接种有益微生物。
专利摘要一种微孔增氧底膜,基于叶脉原理的氧气通道设计,可附着有益微生物,改善水体微生态环境。
文档编号C02F7/00GK202089833SQ20112015858
公开日2011年12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7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7日
发明者傅胤荣, 杨东娟, 林小植, 查广才, 邹海鹰, 邹湘辉 申请人:韩山师范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