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构改进的楼顶雨水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16634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结构改进的楼顶雨水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水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结构改进的楼顶雨水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雨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可在楼顶收集雨水并为居民楼里的住户所利用,如冲洗厕所或洗衣等,可节约大量的淡水资源。中国发明专利申请200910099123. 4介绍了一种雨水利用装置,主要由集水槽、过
滤装置和管道组成,集水槽位于房屋顶部,通过管道与过滤装置连接,过滤装置是安装于室内的圆球状砂滤罐,罐顶设有排气阀,其过滤层可以只有一层,也可以有两层或者三层,可根据需要而定,其上安装有加压泵,经过球滤罐的雨水可以进入室内的冲洗管道作为杂水使用。现有技术中的雨水若长时间的放置,容易产生发臭、蚊虫滋生等现象,降低了雨水的利用率。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可防止雨水发臭、产生蚊虫等现象的结构改进的楼顶雨水回收系统。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来实现的一种结构改进的楼顶雨水回收系统,包括雨水收集容器,它还包括臭氧发生器和供电装置,所述臭氧发生器和所述供电装置电连接, 所述臭氧发生器位于所述雨水收集容器的上方。其中,所述供电装置为太阳能板。所述雨水收集容器设有支架,所述臭氧发生器固定于所述支架。所述支架固定于所述雨水收集容器上方的侧壁。所述臭氧发生器的上方设有保护罩。 所述雨水收集容器的底部设有排污阀。所述雨水收集容器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设有过滤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该种结构改进的楼顶雨水回收系统,包括雨水收集容器,它还包括臭氧发生器和供电装置,所述臭氧发生器和所述供电装置电连接,所述臭氧发生器位于所述雨水收集容器的上方。本实用新型采用了臭氧发生器,可有效避免雨水收集容器内的雨水长时间后发臭、产生蚊虫等现象。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包括1——雨水收集容器[0017]2——臭氧发生器3——供电装置4——支架5——保护罩6——排污阀7——过滤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见图1,一种结构改进的楼顶雨水回收系统,包括雨水收集容器1,它还包括臭氧发生器2和供电装置3,臭氧发生器2和供电装置3电连接,臭氧发生器2位于雨水收集容器1的上方。臭氧发生器2工作时产生的臭氧具有杀菌作用,可有效避免雨水收集容器1 内的雨水长时间后发臭、产生蚊虫等现象。供电装置3为太阳能板,可利用太阳能板进行发电,这样当下雨的时候,雨水收集容器1可以收集雨水;当有太阳时,太阳能板可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以供给臭氧发生器2, 充分利用了各种自然资源。雨水收集容器1设有支架4,臭氧发生器2固定于支架4。支架4固定于雨水收集容器1上方的侧壁,防止支架4长时间浸入雨水中而生锈或腐烂。臭氧发生器2的上方设有保护罩5,防止臭氧发生器2受到风吹、日晒和雨淋,延长臭氧发生器2的使用寿命。雨水收集容器1的底部设有排污阀6,由于雨水收集容器1接收的是雨水,而雨水中不可避免的含有一些污泥等杂质,通过排污阀6可将沉积在雨水收集容器1底部的污泥等杂质排出。雨水收集容器1设置有出水口,出水口设有过滤装置7,过滤装置7可有效过滤大块的泥沙等杂质,过滤装置7可为过滤网,当然也可以为其他种类的过滤装置。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
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权利要求1.一种结构改进的楼顶雨水回收系统,包括雨水收集容器,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臭氧发生器和供电装置,所述臭氧发生器和所述供电装置电连接,所述臭氧发生器位于所述雨水收集容器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构改进的楼顶雨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装置为太阳能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构改进的楼顶雨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收集容器设有支架,所述臭氧发生器固定于所述支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结构改进的楼顶雨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固定于所述雨水收集容器上方的侧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构改进的楼顶雨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发生器的上方设有保护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构改进的楼顶雨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收集容器的底部设有排污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构改进的楼顶雨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收集容器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设有过滤装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水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结构改进的楼顶雨水回收系统,该种结构改进的楼顶雨水回收系统,包括雨水收集容器,它还包括臭氧发生器和供电装置,所述臭氧发生器和所述供电装置电连接,所述臭氧发生器位于所述雨水收集容器的上方。本实用新型采用了臭氧发生器,可有效避免雨水收集容器内的雨水长时间后发臭、产生蚊虫等现象。
文档编号C02F1/78GK202117110SQ201120205829
公开日2012年1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17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17日
发明者林小明 申请人:东莞市保源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