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区污水再生回用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25117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小区污水再生回用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活污水再生回用的系统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小区污水再生回用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日益改善,对于生活品质及生活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住宅小区、别墅区、高速公路服务区循环水型生态公厕不断涌现,迫切需要一种小型生活污水再生回用的系统设备。中国专利申请号97116662. 5“连续间歇曝气序批式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艺与系统”公开了连续间歇曝气序批式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艺与系统涉及一种序批式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艺与系统,包括进水、连续曝气、间歇曝气、沉淀、出水和闲置等工序,即首先使原污水连续进入连续曝气反应池与池中的活性污泥混合并连续曝气或搅拌后再进入间歇曝气反应池进行间歇曝气和沉淀。本发明工艺稳定,鼓风机额定风量小,进水装置简单;间歇曝气反应池状态可任意调节,有利于去除难降解有机物和脱氮除磷,特别适用于中小规模的污水处理厂。所述专利应用于城镇污水处理厂,在小型化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其产水不能达到目前的回用水水质标准。因此,人们希望能有一种生活污水经处理后达到回用水质的设备,以收集住宅小区、别墅区、高速公路服务区循环水型生态公厕、和连队的生活污水,经再生处理后回用于冲厕、绿化和冲洗道路等,实现生活污水零排放,达到节能、环保、减排的生态型效果。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产品的缺陷,提供一种小区污水再生回用循环系统,经该系统处理过的水可以供冲厕、绿化和冲洗道路等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小区污水再生回用循环系统,包括连续曝气池、间歇曝气池、微滤膜组件、产水池和电气自控装置;所述连续曝气池内设有第一曝气机和第一出水泵,所述第一出水泵的出水口通过间歇曝气池进水管伸入间歇曝气池内;所述间歇曝气池内设有第二曝气机和泵提式滗水器,泵提式滗水器出水口通过间歇曝气池出水管与微滤膜组件进水口连接,间歇曝气池出水管上设有第二电磁阀;微滤膜组件通过膜组件出水管连通到产水池内,产水池出水口连接供水泵,所述膜组件出水管上设有第五电磁阀;第一曝气机、第一出水泵、第二曝气机、泵提式滗水器、第二电磁阀、供水泵、第五电磁阀与电气自控装置有效电连接。进一步,所述间歇曝气池内设有污泥泵,所述污泥泵连接一排泥管,该排泥管上设有第一电磁阀并伸入到连续曝气池内,污泥泵、第一电磁阀与电气自控装置有效电连接。进一步,所述连续曝气池内设有水力筛滤机,原水分配到水力筛滤机筛筒的一侧,通过过滤后水的剩余压头推动筛筒转动,达到原污水初步过滤的效果。进一步,还包括一臭氧发生器,该臭氧发生器的出口与膜组件出水管连通,臭氧发生器与电气自控装置有效电连接。进一步,还包括一反洗泵,该反洗泵进水口与产水池连通,出水口通过反洗进水管与微滤膜组件出水口连通,反洗进水管上设有第四电磁阀,反洗泵、第四电磁阀与电气自控装置有效电连接。进一步,还包括膜组件反洗出水管,所述膜组件反洗出水管一端与间歇曝气池出水管连通,另一端伸入到连续曝气池内,且膜组件反洗出水管上设有第三电磁阀,第三电磁阀与电气自控装置有效电连接。 进一步,所述连续曝气池和/或间歇曝气池内设有液位计,液位计与电气自控装置有效电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集微生物处理技术、膜分离及在线清洗技术、消毒技术以及智能化自动控制技术于一身,结构紧凑、布局合理,自动化程度高,使用维护管理方便,适用于住宅小区、学校、高速公路服务区和连队等的生活污水再生回用。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I、连续曝气池2、间歇曝气池3、微滤膜组件4、臭氧发生器5、电气自控装置6、产水池7、供水泵11、第一曝气机12、第一出水泵13、液位计14、第一电磁阀15、水力筛滤机16、污水进水管17、水力筛滤机出水管21、第二曝气机22、泵提式滗水器23、液位计24、间歇曝气池进水管25、间歇曝气池出水管 26、第二电磁阀 27、污泥泵31、膜组件出水管32、第三电磁阀 33、膜组件反洗出水管34、反洗泵35、反洗进水管 36、第四电磁阀37、第五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特例举以下实例并结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如图I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小区污水再生回用循环系统,包括连续曝气池I、间歇曝气池2、微滤膜组件3、产水池6和电气自控装置7。所述连续曝气池I内设有第一曝气机11、第一出水泵12和水力筛滤机15,第一出水泵12的出水口通过间歇曝气池进水管24伸入间歇曝气池2内;所述间歇曝气池2内设有污泥泵27、第二曝气机21和泵提式滗水器22,泵提式滗水器22出水口通过间歇曝气池出水管25与微滤膜组件3进水口连接,间歇曝气池出水管上设有第二电磁阀26 ;所述污泥泵27连接一排泥管,该排泥管上设有第一电磁阀14并伸入到连续曝气池I内;[0029]微滤膜组件3通过膜组件出水管31连通到产水6池内,同时,膜组件出水管31还与臭氧发生器4的出口连通,该膜组件出水管31上设有第五电磁阀37。本系统还还设有与微滤膜组件3配合使用的反洗泵34,该反洗泵34进水口与产水池6连通,出水口通过反洗进水管35与微滤膜组件3出水口连通,反洗进水管35上设有第四电磁阀36 ;微滤膜组件3上还设有膜组件反洗出水管33,膜组件反洗出水管33 —端与间歇曝气池出水管25连通,另一端伸入到连续曝气池I内,且膜组件反洗出水管33上设有第三电磁阀32。产水池6出水口连接供水泵7。同时,连续曝气池I和间歇曝气池2内设有液位计
13、23,液位计13、23为电气自控装置5提供水位高度信号。以上设备均与电气自控装置5有效电连接,通过电气自控装置5控制。本循环系统的原水为化粪池的上清液,经水力筛滤机15去除固体颗粒和纤维杂物、连续曝气池I和间歇曝气池2生物处理、膜组件3过滤和臭氧消毒后,其产品为再生回用水,供冲厕、绿化和冲洗道路等使用。 电气自控装置5包括电气自控柜和电气自控柜连接用电设备的电气线路。电气自控装置5对曝气机、液位计、电磁阀、出水泵、泵提式滗水器、污泥泵、反洗泵、供水泵进行自动控制。本实例的工作过程小区污水通过污水进水管16再经水力筛滤机15处理后经水力筛滤机出水管17进入连续曝气池1,连续曝气池I设置为生物处理提供氧气的第一曝气机11和为间歇曝气池2供水的第一出水泵12,连续曝气池I的一个运行周期分为缺氧、一次曝气、兼氧、二次曝气和排水五个阶段,连续曝气池I具有降解有机物、调节水量和均衡水质的功能;连续曝气池I的第一出水泵12将污水和活性污泥的混合物送入间歇曝气池2,间歇曝气池2设置为生物处理提供氧气的第二曝气机21和为微滤膜组件3供水的泵提式滗水器22,间歇曝气池2的一个运行周期分为进水、曝气、静置沉淀和滗水排泥四个阶段,间歇曝气池2具有去除有机物和脱氮的功能,间歇曝气池2在滗水排泥阶段由泵提式滗水器22将池内的上清液送至微滤膜组件3进行过滤,由污泥泵27将池内的污泥定量送至连续曝气池1,三天左右由污泥泵27将池内的剩余污泥定量送至设备外的化粪池用吸粪车外运;间歇曝气池出水管内的水经微滤膜组件3过滤,反洗泵34对微滤膜组件3进行在线定时清洗,膜组件反洗出水管33进入前面的连续曝气池I中,微滤膜组件3能够过滤去除悬浮物、微生物和大分子物质,从而使设备的出水水质达到设计标准;臭氧发生器4产出臭氧气体与微滤膜组件出水管31内水混合后,一起进入产水池6,并在产水池6中进一步接触混合,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卫生指标的要求;最终由供水泵7将再生回用水送至冲厕、绿化、冲洗道路等用水点;电气自控装置5对曝气机、液位计、电磁阀、出水泵、泵提式滗水器、污泥泵、反洗泵、供水泵进行自动控制,达到生活污水再生回用设备按照工艺设计要求的运行效果。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小区污水再生回用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连续曝气池(I)、间歇曝气池(2)、微滤膜组件(3)、产水池(6)和电气自控装置(5); 所述连续曝气池(I)内设有第一曝气机(11)和第一出水泵(12),所述第一出水泵(12)的出水口通过间歇曝气池进水管(24)伸入间歇曝气池(2)内; 所述间歇曝气池(2)内设有第二曝气机(21)和泵提式滗水器(22),泵提式滗水器(22)出水口通过间歇曝气池出水管(25)与微滤膜组件(3)进水口连接,间歇曝气池出水管(25)上设有第二电磁阀(26); 微滤膜组件(3)通过膜组件出水管(31)连通到产水池¢)内,产水池(6)出水口连接供水泵(7),所述膜组件出水管(31)上设有第五电磁阀(37); 第一曝气机(11)、第一出水泵(12)、第二曝气机(21)、泵提式滗水器(22)、第二电磁阀(26)、供水泵(7)、第五电磁阀(37)与电气自控装置(5)有效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间歇曝气池(2)内设有污泥泵(27),所述污泥泵(27)连接一排泥管,该排泥管上设有第一电磁阀(14)并伸入到连续曝气池⑴内,污泥泵(27)、第一电磁阀(14)与电气自控装置(5)有效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曝气池(I)内设有水力筛滤机(15),水力筛滤机(15)与电气自控装置(5)有效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臭氧发生器(4),该臭氧发生器(4)的出口与膜组件出水管(31)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反洗泵(34),该反洗泵(34)进水口与产水池(6)连通,出水口通过反洗进水管(35)与微滤膜组件(3)出水口连通,反洗进水管(35)上设有第四电磁阀(36),反洗泵(34)、第四电磁阀(36)与电气自控装置(5)有效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膜组件反洗出水管(33),所述膜组件反洗出水管(33) —端与间歇曝气池出水管(25)连通,另一端伸入到连续曝气池(I)内,且膜组件反洗出水管(33)上设有第三电磁阀(32),第三电磁阀(32)与电气自控装置(5)有效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曝气池(I)和/或间歇曝气池(2)内设有液位计(13,23),液位计(13,23)与电气自控装置(5)有效电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小区污水再生回用循环系统,所述系统设备包括连续曝气池、间歇曝气池、微滤膜组件、臭氧发生器、产水池、水力筛滤机、曝气机、污泥泵、出水泵、泵提式滗水器、反洗泵、供水泵、电气自控装置,系统设备的原水为化粪池的上清液,经水力筛滤机去除固体颗粒和纤维杂物后,依次进入连续曝气池、间歇曝气池进行生物处理,再通过微滤膜组件过滤,经臭氧消毒后的产水可用于冲厕、绿化和冲洗道路等。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集微生物处理技术、膜分离技术、消毒技术以及智能化自动控制技术于一身,结构紧凑、布局合理,使用维护管理方便,适用于住宅小区、别墅区、高速公路服务区、连队等生活污水的再生回用。
文档编号C02F9/14GK202430095SQ20122000272
公开日2012年9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5日
发明者姜亦增, 张大群, 张蓁, 张述超, 曹井国, 金宏 申请人:天津水工业工程设备有限公司, 天津艾杰环保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