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净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81478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净水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自动净水器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净化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自动净水器。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医药、化工、精密仪器、电子等行业均需要高纯度净化水,水的净化设备也多种多样,有效地对水进行了处理净化,满足了人们的需求,现有技术的水净化过滤设备一般采用的结构不合理,流量小,易堵塞,不能自动清洗,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常常容易发生故障,导致净水功能下降,使用寿命短,影响正常生产作业。发明内容[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流量大、不易堵塞,能自动清洗、使用寿命长的自动净水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自动净水器由观测孔、 虹吸管、压力水管、排泥管、出水管、反冼管、进人孔、进水管、壳体、爬梯组成,其特征在于壳体的上侧设置虹吸管,壳体的上端设置观测孔,壳体的左侧上部设置反冼管,壳体的左侧下部设置进人孔,壳体的右侧上部设置压力水管,壳体的右侧下部设置排泥管,壳体的前面上部设置出水管,壳体的前面下部设置进水管,壳体的上下端通过爬梯相连接。[000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自动净水器设计有虹吸管和反冼管,能自动进行清洗, 设备使用寿命长,使用中水处理流量大,水处理效率高。


[0005]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0006]1.观测孔,2.虹吸管,3.压力水管,4.排泥管,5.出水管,6.反冼管,7.进人孔,8.进水管,9.壳体,10.爬梯。
具体实施方式
[0007]结合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便公众更好地掌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法,本实用新型具体的实施方案为所述的自动净水器由观测孔1、虹吸管2、压力水管 3、排泥管4、出水管5、反冼管6、进人孔7、进水管8、壳体9、爬梯10组成,其特征在于壳体9 的上侧设置虹吸管2,壳体9的上端设置观测孔1,壳体9的左侧上部设置反冼管6,壳体9 的左侧下部设置进人孔7,壳体9的右侧上部设置压力水管3,壳体9的右侧下部设置排泥管4,壳体9的前面上部设置出水管5,壳体9的前面下部设置进水管8,壳体9的上下端通过爬梯10相连接。[000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自动净水器设计有虹吸管和反冼管,能自动进行清洗, 设备使用寿命长,使用中水处理流量大,水处理效率高。
权利要求1.自动净水器,由观测孔(I)、虹吸管(2)、压力水管(3)、排泥管(4)、出水管(5)、反冼管(6)、进人孔(7)、进水管(8)、壳体(9)、爬梯(10)组成,其特征在于壳体(9)的上侧设置虹吸管(2),壳体(9)的上端设置观测孔(1),壳体(9)的左侧上部设置反冼管(6),壳体(9) 的左侧下部设置进人孔(7),壳体(9)的右侧上部设置压力水管(3),壳体(9)的右侧下部设置排泥管(4),壳体(9)的前面上部设置出水管(5),壳体(9)的前面下部设置进水管(8),壳体(9)的上下端通过爬梯(10)相连接。
专利摘要自动净水器,由观测孔、虹吸管、压力水管、排泥管、出水管、反冼管、进人孔、进水管、壳体、爬梯组成,其特征在于壳体的上侧设置虹吸管,壳体的上端设置观测孔,壳体的左侧上部设置反冼管,壳体的左侧下部设置进人孔,壳体的右侧上部设置压力水管,壳体的右侧下部设置排泥管,壳体的前面上部设置出水管,壳体的前面下部设置进水管,壳体的上下端通过爬梯相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自动净水器设计有虹吸管和反冼管,能自动进行清洗,设备使用寿命长,使用中水处理流量大,水处理效率高。
文档编号C02F1/00GK202880935SQ20122060129
公开日2013年4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1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15日
发明者崔海英 申请人:济宁市鲁泉水处理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