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去除水藻的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875406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去除水藻的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去除水藻的装置,属于养殖装备【技术领域】。装置包括有容纳箱,在容纳箱的上部设置有转辊,转辊的外侧与容纳箱的内壁贴合,在转辊的外壁上开设有凹槽;在容纳箱的外壁上通过第一固定杆连接有转轮,转轮与转辊之间通过传动机构连动,在容纳箱的外壁上通过第二固定杆连接有叶片,叶片上设置有齿轮轴,齿轮轴与转轮卡接。本发明提供的藻类清除装置可以利用水体的自然流动产生的动力,带动外部的叶片,叶片的转动带动转辊旋转,飘浮于水体表面的藻类可以落在凹槽中,随着转辊的转动,被卷入容纳箱内,实现自动去除藻类的功能。
【专利说明】一种自动去除水藻的装置
[0001]
【技术领域】
[0002]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去除水藻的装置,属于养殖装备【技术领域】。
[0003]【背景技术】
[0004]藻类通常是指一群在水中以浮游方式生活,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型微生物,其种类繁多,均含叶绿素。一般讲,往往是水体污染相对不太严重时,有可能发生藻类生长,形成水华,当水体中的溶解氧一旦得到部分提高,加上温度合适,光照合适,藻类生长的条件就成熟了,因为原来水体中存在的低等生物抗污染能力强、繁殖快、不易消亡,流入水体中及原有水体中的富含磷、氮等营养源给了这些藻类等低等生物的生长提供了生物能量。
[0005]淡水中藻类去除方法一般包括有:混凝除藻、直接过滤除藻、沉淀或过滤除藻、预氧化除藻、渗渠除藻、微滤机法等,但是这些除藻的方法操作都较为复杂,需要人工操作,不能实现自动化,限制了其应用。
[0006]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自动对水体中的水藻进行去除的装置,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自动去除水藻的装置,包括有容纳箱,在容纳箱的上部设置有转辊,转辊的外侧与容纳箱的内壁贴合,在转辊的外·壁上开设有凹槽;在容纳箱的外壁上通过第一固定杆连接有转轮,转轮与转辊之间通过传动机构连动,在容纳箱的外壁上通过第二固定杆连接有叶片,叶片上设置有齿轮轴,齿轮轴与转轮卡接。
[0008]进一步的改进,在转辊的外侧还设置有弹性片。弹性片的作用可以是使转辊与容纳箱的内壁更好的贴合,提高藻类的刮除效果。
[0009]进一步的改进,在容纳箱的内部还设置有弹性杆,弹性杆的一端通过固定件固定于容纳箱的内壁上,另一端上设置有弹性部件,弹性部件与转辊贴合。弹性部件的作用是可以让转辊在转动时,更好将外壁和凹槽内的藻内刮除,也可以防止藻类继续随着转辊的转动被带出容纳箱。
[0010]进一步的改进,在容纳箱的外部设置有气囊。气囊的作用是可以使容纳箱悬浮于水体的表面,这样容纳箱就自动随着容纳箱的上下飘浮而自行进行高度调整,不管水位如何变化,都可以浮在水体表面,起到削除藻类的作用。
[0011]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藻类清除装置可以利用水体的自然流动产生的动力,带动外部的叶片,叶片的转动带动转辊旋转,飘浮于水体表面的藻类可以落在凹槽中,随着转辊的转动,被卷入容纳箱内,实现自动去除藻类的功能。
[0012]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自动去除水藻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该装置转动过一定角度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5]其中,1、容纳箱;2、转辊;3、凹槽;4、弹性片;5、转动机构;6、转轮;7、叶片;8、齿轮轴;9、第二固定杆;10、第一固定杆;11、固定件;12、弹性杆;13、弹性部件;14、气囊。
[0016]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 “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 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18]如图1所示,自动去除水藻的装置,主体上包括有一个容纳箱1,容纳箱I的上部是敞开的,在上部的开口中,套接有一个转辊2,转辊2的外侧沿截面开设有多个凹槽3,在转辊2外侧上设置有弹性片4 (例如是橡胶片),在凹槽2内部可以设置弹性片4,也可以不设置有弹性片4,在外侧上的弹性片4与容纳箱I两侧的内壁面贴合,在容纳箱I的内部,还设置有一个固定件11,固定件11与弹性杆12的一端相连接,在弹性杆12的另一端设置有一个弹性部件13(例如橡胶球),弹性部件13是与转辊2的外侧面相贴合;在容纳箱I的外部,通过第一固定杆10连接有一个转轮6,转轮6与转辊2之间是通过传动机构5实现传动。在转轮6的下方,容纳箱I通过第二固定杆9连接有叶片7,在叶片7的中部还设置有一个齿轮轴8,齿轮轴8与转轮6贴合,即可以实现齿轮轴8带动转轮6的转动。在容纳箱I的底部还设置有一个气囊14。
[0019]以下结合具体的使用过程对该装置做进一步的说明。
[0020]首先,将藻类清除装置放于生长有较多藻类的水体中,由于其底部设置有气囊14,则可以漂浮于水面上,在实际使用时,可以结合具体的情况调整气囊14的大小,以使容纳箱I的高度与水面的高度更好的配合,如果是固定水位的水体,也可以不设置有气囊14,直接将该装置固定于水体中也可以。
[0021]由于水体中会出现涨潮或者水体流动的情况,水流运动时,会带动叶片7旋转,以图1为例,当水流从右侧流向左侧时,叶片7旋转,齿轮轴8也进而转动,带动转轮6的旋转,转轮6通过传动机构5使转辊2也产生转动,一般来说,转辊2有转动方向可以是设置成顺时针转动,也可以是逆时针转动,在该种情况下,最好是设置成顺时针转动,即转辊2上部的旋转方向与水流方向相反,这样可以更好地将水体中飘浮的藻类固定于凹槽3内。接下来,随着转辊2的转动,凹槽3则转动进容纳箱I内。如果有一些藻类粘附在凹槽3或者转辊2的外壁上,内部的弹性部件13则可以将其刮下,由于弹性部件13是连接于弹性杆12上的,受力之后其会发生收缩,如图2所示,当弹性部件13从凹槽3上滑移至转辊2的外壁上时,弹性杆12收缩,但是弹性部件13仍然可以贴合于外壁上,这样可以更好地消除藻类,使其落到容纳箱I的底部。
[0022]当水流发生回流,即从图1的左侧向右侧流动时,叶片7反向转动,转辊2也改为逆时针的转动,那么其再次与水流的方向相反,使反向流动的水体的藻类再次卡于凹槽3内,然后再随着转 动,落于容纳箱I的底部。
【权利要求】
1.一种自动去除水藻的装置,包括有容纳箱(1),其特征在于:在容纳箱(1)的上部设置有转辊(2),转辊⑵的外侧与容纳箱⑴的内壁贴合,在转辊⑵的外壁上开设有凹槽(3);在容纳箱⑴的外壁上通过第一固定杆(10)连接有转轮(6),转轮(6)与转辊⑵之间通过传动机构(5)连动,在容纳箱(1)的外壁上通过第二固定杆(9)连接有叶片(7),叶片(7)上设置有齿轮轴(8),齿轮轴(8)与转轮(6)卡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去除水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辊(2)的外侧还设置有弹性片(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去除水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容纳箱(1)的内部还设置有弹性杆(12),弹性 杆(12)的一端通过固定件(11)固定于容纳箱(1)的内壁上,另一端上设置有弹性部件(13),弹性部件(13)与转辊(2)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去除水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容纳箱(1)的外部设置有气囊(14)。
【文档编号】C02F1/00GK103663578SQ201310683324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2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2日
【发明者】强俊, 董在杰, 徐跑, 何杰 申请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