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水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85018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油水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把水上层漂浮油回收的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油水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要把水的上层的漂浮的油回收回来,一般是靠人工的方法,费工费时,效率低,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水分离装置,该装置能够自动把水上层的油回收出来,以实现循环利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油水分离装置,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为一圆形金属筒,本体的底端开口,本体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上盖;所述上盖的中心处设有一圆形缺口,本体的内部设有一内筒,内筒的顶端边缘与所述圆形缺口的边缘固定连接;内筒的底端设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为凹面向上的球面板,导流板与内筒之间有空隙;所述上盖的上方设有一电动机支架,电动机支架上设有电动机,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轴穿过所述圆形缺口延伸至内筒的下部,输出轴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螺旋桨,电动机通过电动机线缆与主控制电路电连接;本体和内筒之间的空腔内设有一传感器,传感器通过传感器线缆与主控制电路输入端电连接,上盖上对应本体和内筒之间的空腔的位置设有一与外界相通的软管;本体的周围均匀分布有四个浮筒,沿上盖的边缘的设有一环形的滤网,滤网位于上盖的上方。所述浮筒通过浮·筒支架与所述本体相连接,浮筒支架包括浮筒上支架和浮筒下支架,浮筒上支架一端连接在所述上盖上,浮筒下支架一端连接在所述本体上,浮筒通过浮筒杆连接在浮筒上支架和浮筒下支架之间;所述的浮筒杆为与浮筒中心线重合的螺杆,浮筒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一根浮筒杆,浮筒杆一端焊接在浮筒上,另一端穿过相应浮筒支架末端的螺孔。所述的浮筒支架由角钢制成,所述的浮筒为铁板焊成的封闭圆柱形容器。所述的内筒也为圆形金属筒,内筒的长度小于所述本体。所述电动机支架的结构为一圆盘的下方焊接有四条支腿,所述的圆盘中心处设有一圆孔,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轴从所述圆孔伸出。所述软管通过一个管接头安装在所述上盖上,所述管接头焊接在上盖上,管接头内孔与所述本体与内筒之间的空腔相通。所述的滤网由钢丝编织而成。所述本体与所述上盖之间以及所述内筒与所述上盖之间的连接方式均为焊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以较简单的方式和较低的成本,较好的解决了从水中分离油的问题,实现了废物的再生利用并保护了环境。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I本体,2浮筒下支架,3浮筒杆,4浮筒,5滤网,6浮筒上支架,7电动机支架,8电动机,9输出轴,10圆形缺口,11传感器,12导流板,13螺旋桨,14软管,15传感器线缆,16电动机线缆,17内筒。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油水分离装置,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I为一圆形金属筒,本体I的底端开口,本体I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上盖;所述上盖的中心处设有一圆形缺口 10,本体I的内部设有一内筒17,内筒17的顶端边缘与所述圆形缺口 10的边缘固定连接;内筒17的底端设有导流板12,所述导流板12为凹面向上的球面板,导流板12与内筒17之间有空隙;所述上盖的上方设有一电动机支架7,电动机支架7上设有电动机8,所述电动机8的输出轴9穿过所述圆形缺口 10延伸至内筒17的下部,输出轴9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螺旋桨13,电动机8通过电动机线缆16与控制电路电连接;本体I和内筒17之间的空腔内设有一传感器11,传感器11通过传感器线缆15与控制电路输入端电连接,上盖上对应本体I和内筒17之间的空腔的位置设有一与外界相通的软管14 ;本体I的周围均匀分布有四个浮筒4,沿上盖的边缘的设有一环形的滤网5,滤网5位于上盖的上方。所述浮筒4通过浮筒支架与所述本体I相连接,浮筒支架包括浮筒上支架6和浮筒下支架2,浮筒上支架6 —端连接在所述上盖上,浮筒下支架2 —端连接在所述本体I上,浮筒4通过浮筒杆3连接在浮筒上支架6和浮筒下支架2之间;所述的浮筒杆3为与浮筒4中心线重合的螺杆,浮筒4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一根浮筒杆3,浮筒杆3 —端焊接在浮筒4上,另一端穿过相应浮筒支架末端的螺孔。所述的浮筒支架由 角钢制成,所述的浮筒4为铁板焊成的封闭圆柱形容器。所述的内筒17也为圆形金属筒,内筒17的长度小于所述本体I。内筒17相对于本体I细且短,内筒17位于上盖上圆形缺口的下方,形成一个贯通的管子;导流板12与内筒17之间通过小铁板固定连接,导流板12与内筒17之间的空隙较大。所述电动机支架7的结构为一圆盘的下方焊接有四条支腿,所述的圆盘中心处设有一圆孔,所述电动机8的输出轴9从所述圆孔伸出。所述软管14通过一个管接头安装在所述上盖上,所述管接头焊接在上盖上,管接头内孔与所述本体I与内筒17之间的空腔相通。所述的滤网5由钢丝编织而成。所述本体I与所述上盖之间以及所述内筒17与所述上盖之间的连接方式均为焊接。所述的传感器11为油水界面检测装置,传感器11通过法兰盘固定连接在本体I的上盖上。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置于有油的水面上,由于浮筒4的浮力,本实用新型会漂浮在水面上,通过调整浮筒4和浮筒上支架6及浮筒下支架2的相对位置,可以使本体I上盖处于距水面下2 3厘米的水平位置,接好软管14,传感器线缆15和电动机线缆16,本实用新型将自动工作。软管14的末端与岸上的智能隔膜泵输入口固定连接,智能隔膜泵是一个能自动抽油的电动抽吸泵,只抽油,不抽水,智能隔膜泵靠传感器11和岸上的控制电路实现了智能。智能隔膜泵的输出口通过管道与储油罐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电动机8是一直通电旋转的,驱动螺旋桨13不断旋转,将水面上的油和水泵向下方,这些油和水遇到导流板12会改变方向,流向内筒17的周围,即内筒17与本体I的上盖和本体I所形成的下端开口的不封闭腔体内,由于油比水密度小,油会逐渐存积在该腔体上部,水则会从下边溢出,经过长时间富集,该腔体上部的油越来越多,由于传感器11利用的是似稳阻抗原理,灵敏度和准确率都很高,可达正负2.5cm,当传感器11探测到腔体内的油已经较多时,控制电路立即向岸上的智能隔膜泵通电,智能隔膜泵就把腔体内的油通过软管14抽到岸上的储油罐内,随着抽吸工作的不断进行,腔体内的油变少,当传感器11探测到腔体内的油较少时,为防止将水抽上来,智能隔膜泵立即停止工作,直到传感器11再次探测到油多时再开始下轮一循环。以上所述,只是用图解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原理,本说明书并非是要将本实用新型局限在所示所述的具体结构和适用范围内,故凡是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相应修改以及等同物,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申请的专利范围。除说明书所 述技术特征外,其余技术特征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技术。
权利要求1.油水分离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为一圆形金属筒,本体的底端开口,本体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上盖;所述上盖的中心处设有一圆形缺口,本体的内部设有一内筒,内筒的顶端边缘与所述圆形缺口的边缘固定连接;内筒的底端设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为凹面向上的球面板,导流板与内筒之间有空隙;所述上盖的上方设有一电动机支架,电动机支架上设有电动机,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轴穿过所述圆形缺口延伸至内筒的下部,输出轴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螺旋桨,电动机通过电动机线缆与控制电路电连接;本体和内筒之间的空腔内设有一传感器,传感器通过传感器线缆与控制电路输入端电连接,上盖上对应本体和内筒之间的空腔的位置设有一与外界相通的软管;本体的周围均匀分布有四个浮筒,沿上盖的边缘的设有一环形的滤网,滤网位于上盖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水分离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浮筒通过浮筒支架与所述本体相连接,浮筒支架包括浮筒上支架和浮筒下支架,浮筒上支架一端连接在所述上盖上,浮筒下支架一端连接在所述本体上,浮筒通过浮筒杆连接在浮筒上支架和浮筒下支架之间;所述的浮筒杆为与浮筒中心线重合的螺杆,浮筒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一根浮筒杆,浮筒杆一端焊接在浮筒上,另一端穿过相应浮筒支架末端的螺孔。
3.根据权利要求2 所述的油水分离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浮筒支架由角钢制成,所述的浮筒为铁板焊成的封闭圆柱形容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油水分离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内筒也为圆形金属筒,内筒的长度小于所述本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水分离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电动机支架的结构为一圆盘的下方焊接有四条支腿,所述的圆盘中心处设有一圆孔,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轴从所述圆孔伸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油水分离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软管通过一个管接头安装在所述上盖上,所述管接头焊接在上盖上,管接头内孔与所述本体与内筒之间的空腔相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油水分离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滤网由钢丝编织而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水分离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本体与所述上盖之间以及所述内筒与所述上盖之间的连接方式均为焊接。
专利摘要油水分离装置,其结构包括本体,本体的底端开口,顶端固定连接有上盖;上盖的中心处设有一圆形缺口,本体的内部设有一内筒,内筒的底端设有导流板;上盖的上方设有电动机,电动机的输出轴穿过所述圆形缺口延伸至内筒的下部,输出轴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螺旋桨;本体和内筒之间的空腔内设有一传感器,上盖上对应本体和内筒之间的空腔的位置设有一与外界相通的软管;本体的周围均匀分布有四个浮筒,沿上盖的边缘的设有一环形的滤网。本实用新型以较简单的方式和较低的成本,较好的解决了从水中分离油的问题,实现了废物的再生利用并保护了环境。
文档编号C02F1/40GK203095671SQ201320083078
公开日2013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22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22日
发明者杨善卿, 赵广平, 李连清 申请人:李连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