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型气浮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78652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改良型气浮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良型气浮系统,包括依次相连通的清水池、溶气罐和气浮池,所述气浮池上设有污水进口,所述清水池和溶气罐之间设有溶气水泵,所述溶气罐还连有空气压缩装置,所述溶气罐和气浮池之间设有溶气水释放装置,所述气浮池的顶部设有刮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气水释放装置为阀门,所述阀门至少包括一调节阀。本实用新型的改良型气浮系统,以调节阀代替传统的微孔释放器,一方面能通过对调节阀的调整,保证释放和运行效果,另一方面能完全避免释放器堵塞的情况,从而保证气浮的顺畅进行,提高工作效率。
【专利说明】改良型气浮系统【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尤其涉及一种气浮系统。
【背景技术】
[0002]气浮作为水处理中的一种方法,是在水中形成高度分散的微小气泡,粘附废水中疏水基的固体或液体颗粒,形成水-气-颗粒三相混合体系,颗粒粘附气泡后,形成表观密度小于水的絮体而上浮到水面形成浮渣层,最后将浮渣层刮除,从而实现固液或者液液分离的过程。现有的气浮系统通常包括清水池、溶气罐和气浮池,一方面污水进入气浮池后等待气浮处理,另一方面将清水通入溶气罐,并往溶气罐内打入压缩空气,形成溶气水,溶气水进入气浮池即可与污水混合并发生反应,从而到达净化污水的目的。其中,溶气罐中的溶气水需要通过释放装置进入气浮池,而传统的释放装置通常为微孔释放器,该种释放器容易堵塞,且一旦堵塞,会严重影响气浮的运行效果及大大增加维修人力,而且更会造成整个处理系统停运的情况,影响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紧凑、溶气效率高、能避免堵塞,固液分离效果好的改良型气浮系统。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改良型气浮系统,包括依次相连通的清水池、溶气罐和气浮池,所述气浮池上设有污水进口,所述清水池和溶气罐之间设有溶气水泵,所述溶气罐还连有空气压缩装置,所述溶气罐和气浮池之间设有溶气水释放装置,所述气浮池的顶部设有刮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气水释放装置为阀门,所述阀门至少包括一调节阀。
[0005]优选的,所述气浮池的污水进口处设有进水管,所述溶气罐经由所述进水管与气浮池连通。
`[0006]优选的,所述进水管的出水端设有折射板。
[0007]优选的,所述气浮池和清水池相互连通,气浮池的气浮出水通入清水池。
[0008]优选的,所述清水池和气浮池设置在一共同的底盘上。
[0009]优选的,所述气浮池中设有与所述刮渣装置配合的泥槽。
[0010]本实用新型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1]1.本实用新型的改良型气浮系统,以调节阀代替传统的微孔释放器,一方面能通过对调节阀的调整,保证释放和运行效果,另一方面能完全避免释放器堵塞的情况,从而保证气浮的顺畅进行,提高工作效率。
[0012]2.可以设置溶气罐经由气浮池的进水管与气浮池连通,即不同于常规的分开进水混合,而是使得污水和溶气水同时进入进水管,如此,能避免污水中的悬浮颗粒由于溶气水水流速度过快而碎掉,从而提高气浮固液分离的效果。尤其,可以更进一步在进水管的出水端设置折射板,由此较大程度上降低混合水上浮的速度,也能避免悬浮颗粒由于水流速度过快而碎掉,能更进一步增强气浮固液分离的效果。
[0013]3.气浮池的气浮出水通入清水池,可回流重新用于新一轮的气浮,提高循环利用率。尤其清水池和气浮池设置在一共同的底盘上,不仅结构紧凑,安装运输方便,占用空间小,而且方便二者的连通,循环路径短,工作效率高,节省电耗。
[0014]4.气浮池中设置与刮渣装置配合的泥槽,方便承接浮渣和直接排放,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气浮系统与反应装置相连的系统结构图;
[0017]图中:2、清水池,4、溶气罐,6、气浮池,61、混合区,62、气浮区,8、溶气水泵,12、调节阀,14、进水管,16、泥槽,18、链板式刮渣机,22、出口,24、底盘,26、集水管,28、溢流口,
32、回流口,34、控制阀,36、压力表,38、空压机,42、安全阀,44、液位浮球控制器,46、折射板,48、PAC反应槽,52、PAM反应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8]现在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0019]如图1所示,一种改良型气浮系统,包括依次相连通的清水池2、溶气罐4和气浮池6。其中,气浮池6上设有污水进口,气浮池6的顶部设有刮渣装置。清水池2和溶气罐4之间设有溶气水泵8,同时溶气罐4还连有空气压缩装置。溶气罐4和气浮池6之间设有溶气水释放装置,且溶气水释放装置为阀门,阀门包括一调节阀12。
[0020]具体的,气浮池6的污水进口处设有进水管14。气浮池6中还设有与刮渣装置配合的泥槽16。更具体的,刮渣装置为链板式刮渣机18,泥槽16设置在刮渣装置的下方。泥槽16的上端开口,设置泥槽16的高度,使其开口高度与气浮池6工作时液面高度相适宜,使漂浮在液面上的浮渣经链板式刮渣机18刮动正好落入泥槽16中。泥槽16的底部设置出口 22,使收集到的浮渣在重力作用下经出口 22排出。
[0021]清水池2和气浮池6设置在一共同的底盘24上,如此,气浮池6、清水池2、底盘24和刮渣装置构成了一体式的组合气浮设备。而且气浮池6和清水池2相互连通,气浮池6的气浮出水通入清水池2。气浮池6由隔板分为混合区61和气浮区62,进水管14设置在混合区61下部。气浮区62的下部则设有集水管26,气浮池6通过集水管26与清水池2相连通。集水管26收集气浮池6下层的清水即气浮出水,送入清水池2中。清水池2设有溢流口 28和回流口 32,清水池2中清水,部分经溢流口 28直接排出,部分则通过回流口 32经相应管道回流进入溶气罐4,重新参与气浮。
[0022]清水池2与溶气罐4之间通过第一管路相连,第一管路上设置溶气水泵8及控制阀34,用于将清水池2中清水打入溶气罐4中,第一管路上还设有测定压力的压力表36。与溶气罐4相连的空气压缩装置为空压机38,空压机38通过空气管与溶气罐4相连,且空气管上设有止逆阀。溶气罐4上设有起保护作用的安全阀42,和控制液位的液位浮球控制器44。溶气罐4与气浮池6通过第二管路相连,第二管路通至气浮池6的混合区61,与进水管14直接相连。也即溶气罐4经由进水管14与气浮池6连通。溶气水和污水在进水管14中汇合后再进入气浮池6的混合区61。调节阀12设置在第二管路上,调节溶气水的进水量。第二管路上,在调节阀12的上游还设置有止逆阀。进水管14的出水端设有折射板46,能够阻挡水流,降低水流速度。
[0023]本实用新型的改良型气浮系统还可以包括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包括设置在空气管上、止逆阀上游的第一电磁阀,设置在第二管路上、止逆阀上游的第二电磁阀,以及分别与第一、第二电磁阀电连接的控制器(未图示)。工作时,可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一、第二电磁阀的开闭,从而方便调节溶气水的溶气量和溶气水的释放量,控制运行进程和效果。另外,控制器也可与空压机38电连接,当溶气罐4中空气不断进入水中,空气将不断减少,此时控制器能控制空压机38定量供气,保证足够供气量。
[0024]以上述气浮系统与水处理反应装置相连时的工作流程为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气浮系统的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PAC反应槽48和PAM反应槽52依次与气浮池6相连。污水经PAC反应槽48和PAM反应槽52加药反应后,由污水进口进入气浮池6待处理。清水池2中的清水由溶气水泵8加压,经控制阀34进入溶气罐4中,同时空气经空压机38压缩也进入溶气罐4中,空气与水在溶气罐4中溶解分离与循环,形成溶气水。溶气水通过第二管路进入气浮池6,调节阀12可调整进入量和气浮效果。具体的,污水和溶气水都进入到进水管14中,经折射板46折射分流后再进入气浮池6的混合区61。污水与溶气水在混合区61充分混合接触,使污水中絮体充分吸收粘附微小气泡,然后进入气浮区62。絮体在气泡浮力的作用下浮向水面形成浮渣层。下层的清水经集水管26集流至清水池2,清水池2中的清水,部分经回流口 32回流重新形成溶气水供循环使用,剩余清水通过溢流口 28流出排放。水面上的浮渣聚集到一定厚度后,由链板式刮渣机18刮入气浮池6的泥槽16,浮渣在重力作用下经出口 22排出。
[0025]以上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技术性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改良型气浮系统,包括依次相连通的清水池、溶气罐和气浮池,所述气浮池上设有污水进口,所述清水池和溶气罐之间设有溶气水泵,所述溶气罐还连有空气压缩装置,所述溶气罐和气浮池之间设有溶气水释放装置,所述气浮池的顶部设有刮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气水释放装置为阀门,所述阀门至少包括一调节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型气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浮池的污水进口处设有进水管,所述溶气罐经由所述进水管与气浮池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良型气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的出水端设有折射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型气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浮池和清水池相互连通,气浮池的气浮出水通入清水池。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改良型气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水池和气浮池设置在一共同的底盘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型气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浮池中设有与所述刮渣装置配合的泥槽。
【文档编号】C02F1/24GK203545723SQ201320721610
【公开日】2014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3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3日
【发明者】张培基 申请人:爱环吴世(苏州)环保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