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油水分离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855914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全自动油水分离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过滤装置。全自动油水分离机,包括一油水分离装置,油水分离装置包括一油水分离腔,油水分离腔上开有油水分离排污口、排油口、进水口、出水口,油水分离腔内设有一隔离板,隔离板将油水分离腔分为两个腔体,分别是上腔体、下腔体,上腔体、下腔体之间通过输水管相连;进水口位于下腔体的侧壁上,出水口位于上腔室的侧壁上;下腔体的底部开有排污口,以排污口作为油水分离排污口,油水分离排污口处设有第一阀门;排油口位于上腔体的侧壁上,排油口处设有第二阀门。本发明设有两个腔体,各腔体均可单独对油污水进行净化。本发明通过隔离板有效的防止漂浮杂物从下腔体进入上腔体,有利于飘浮杂物的分离,从而提高油水分离效果。
【专利说明】全自动油水分离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过滤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油水分离设备。

【背景技术】
[0002]环保节能是目前全球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其中对于排污方式处理一直是不尽人意。尤其是含油废水的处理一直是环保行业关注的问题,总是得不到妥善解决。
[0003]虽然目前市面上已经出现了很多油水分离系统,但油水分离效果仍旧不理想。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自动油水分离机,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5]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全自动油水分离机,包括一油水分离装置,所述油水分离装置包括一油水分离腔,所述油水分离腔上开有油水分离排污口、排油口、进水口、出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水分离腔内设有一隔离板,所述隔离板将所述油水分离腔分为两个腔体,分别是位于所述油水分离腔上部的上腔体、位于所述油水分离腔下部的下腔体,所述上腔体、所述下腔体之间通过输水管相连;
[0007]所述进水口位于所述下腔体的侧壁上,所述出水口位于所述上腔室的侧壁上;
[0008]所述下腔体的底部开有一排污口,以所述排污口作为油水分离排污口,所述油水分离排污口处设有第一阀门;
[0009]所述排油口位于所述上腔体的侧壁上,所述排油口处设有第二阀门。
[0010]本发明设有两个腔体,各腔体均可单独对油污水进行净化,通过两次净化,改善了油水分离装置的油水分离效果。本发明通过隔离板有效的防止漂浮杂物从下腔体进入上腔体,有利于飘浮杂物的分离,从而提高油水分离效果。
[0011]所述上腔体内还可以设有一开口朝下的罩体,所述输水管的下端口位于所述下腔体内,所述输水管的上端口位于所述罩体上方。由于油污水是经罩体的侧壁流入罩体开口内的,在上腔体内的水位高于罩体下沿后,油污水的水流通道被水封闭,油较难绕过罩体的侧壁进入罩体的开口内,进而油水可进一步分离。
[001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罩体包括一呈方形板状的顶板、呈方形框状的侧挡板,所述侧挡板固定在所述顶板的下方。以降低制作难度。可以采用现有的不锈钢箱作为所述罩体。
[0013]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罩体包括一呈多边形板状的顶板,呈多边形框状的侧挡板,所述侧挡板固定在所述顶板的下方。
[0014]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罩体包括一呈圆形的顶板,呈圆形管状的侧挡板,所述侧挡板固定在所述顶板的下方。
[0015]所述罩体下方设有支撑柱。以对罩体进行支撑。
[0016]所述输水管优选为硬质水管。所述硬质水管至少有三根,以所述硬质水管支撑作为所述支撑柱。而不另设罩体的支撑柱,以简化结构,降低成本。
[0017]所述硬质水管优选有四根,四根硬质水管分别位于所述罩体的四个角部。以增加支撑强度。
[0018]所述硬质水管优选不锈钢水管、塑料管、塑料复合管。进一步优选UPVC管、PPR管、PB管、PE-RT管、PPH管、PP-B管、PEX管、钢塑复合管。
[0019]所述输水管的下端口的高度低于所述进水口的高度。由于油污水中的漂浮物较轻,浮在水面上,有效的隔离进入上腔体的杂物。
[0020]所述上腔体内还可以设有一第二过滤网,所述第二过滤网位于所述上腔体内壁与所述罩体之间。通过所述第二过滤网便于过滤流经罩体侧壁的油污水杂物,提高分离效果。
[0021]所述第二过滤网是亲油疏水过滤网。
[0022]所述第二过滤网的高度不高于所述罩体的上端高度,所述第二过滤网的高度不低于所述罩体的下端高度。
[0023]所述上腔体内还可以设有一第二过滤网,所述第二过滤网位于所述上腔体内壁与所述罩体之间。通过所述第二过滤网便于过滤流经罩体侧壁的油污水,提高分离效果。
[0024]所述第二过滤网是亲油疏水过滤网。
[0025]所述第二过滤网的高度不高于所述罩体的上端高度,所述第二过滤网的高度不低于所述罩体的下端高度。
[0026]所述油水分离装置还包括一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进水端优选位于所述罩体开口内,所述出水管的末端连接所述出水口或从所述出水口伸出。以进一步减少由出水管流出的过滤水的含油量。
[0027]所述出水管的进水端的端口朝上。出水管的进水端的端口朝上,一方面,能够对水位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在水位到达出水管的进水端的端口的高度后,才允许排水。另一方面,朝上的端口的各处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与一水平面上的水的接触面积较大,可有效改善出水质量。
[0028]所述排油口优选是一前端的横截面呈方形,末端的横截面呈圆形的渐变排油口。所述排油口的前端靠近所述腔体的内部。方形前端可提高排油效率,圆形末端方便与油管连接。
[0029]全自动油水分离机,还包括一油桶,所述排油口与所述油桶连通。
[0030]全自动油水分离机,还包括一水泵,所述水泵的出水端连接所述进水口。所述水泵的进水端用于连接排污井。所述水泵的进水端优选朝上。
[0031]全自动油水分离机,还包括一水过滤装置,所述水过滤装置包括一水过滤腔,所述水过滤腔的侧壁上开有一过滤水进口、一过滤水出口,所述水过滤腔内设有至少一层第一过滤网,所述过滤水进口与所述上腔体的出水管连通,所述过滤水出口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网下方。有利于吸附排出水的细微颗粒,确保排水质量。
[0032]至少一层所述第一过滤网为疏水亲油过滤网。以进一步提高分离效果。
[0033]所述水过滤装置还包括一导水管,所述导水管的一端口连接所述过滤水进口,另一端口位于所述水过滤腔内,位于所述水过滤腔内的端口朝上。所述过滤水进口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网的下方,所述导水管由所述第一过滤网穿出,所述导水管位于所述水过滤腔内的端口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网的上方。以方便第一过滤网拆卸。过滤网泡在水里容易产生浮藻。本发明通过对第一过滤网的位置进行优化,从而保证第一过滤网在无水时,干燥\整洁,可延长寿命,可由3天延长到半个月。
[0034]全自动油水分离机,还包括一油水分离控制系统,所述油水分离控制系统包括一信号处理系统,所述信号处理系统连接所述水泵;
[0035]所述第一阀门是电磁阀,所述信号处理系统连接所述第一阀门。
[0036]所述第二阀门可以是手动阀门。便于手动调节。
[0037]所述第二阀门也可以是电磁阀,所述信号处理系统连接所述第二阀门。
[0038]所述信号处理系统控制所述水泵处于工作状态时,控制所述第一阀门关闭,所述信号处理系统控制所述水泵处于关闭状态或待机状态时,控制所述第一阀门开启。
[0039]所述水过滤腔的底部开有一排污口,以所述排污口作为过滤排污口。所述过滤排污口处设有第三阀门。
[0040]所述第三阀门可以是手动阀门。
[0041〕 所述第三阀门也可以是电磁阀,所述信号处理系统控制连接所述第三阀门。
[0042]所述上腔体还可以设有一溢水口。
[0043]所述溢水口通过一溢水管与所述下腔体联通。所述溢水管的进水端口朝下。
[0044]溢水管的进水端口位于下腔体内。
[0045]本发明通过设有一溢水口,可以调节下腔体内的压力,防止水压过大,此外,下腔体的第一阀门闭合,排污口开启进行排污时,因杂质无法经油水分离排污口完全排尽,容易导致下腔体内部管路堵塞,此时,通过溢水口进水冲洗下腔体,防堵。
[0046]所述溢水管的进水端口位于所述进水口处。便于冲洗进水口。
[0047]所述溢水管的进水端口高于所述进水口。便于冲洗下腔体。
[0048]所述溢水口通过一溢水管与所述上腔体联通。溢水管的进水端口也可以位于上腔体内。调节上腔体内压力,防止水压过大。
[0049]所述溢水管的出水端口位于水泵的进水端。本发明通过溢水管的出水端口联通到水泵的进水端。用于冲洗,防堵。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50]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51]图2为本发明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2]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0053]参见图1、图2,全自动油水分离机,包括一油水分离装置,油水分离装置包括一油水分离腔,油水分离腔上开有油水分离排污口、排油口 2、进水口 8、出水口,油水分离腔内设有一隔离板1,隔离板1将油水分离腔分为两个腔体,分别是位于油水分离腔上部的上腔体、位于油水分离腔下部的下腔体,上腔体、下腔体之间通过输水管3相连;进水口 8位于下腔体的侧壁上,出水口位于上腔室的侧壁上;下腔体的底部开有一排污口,以排污口作为油水分离排污口,油水分离排污口处设有第一阀门7 ;排油口 2位于上腔体的侧壁上,排油口2处设有第二阀门。本发明设有两个腔体,各腔体均可单独对油污水进行净化,通过两次净化,改善了油水分离装置的油水分离效果。本发明通过隔离板有效的防止漂浮杂物从下腔体进入上腔体,有利于飘浮杂物的分离,从而提高油水分离效果。
[0054]上腔体内还可以设有一开口朝下的罩体4,输水管3的下端口位于下腔体内,输水管3的上端口位于罩体4上方。由于油污水是经罩体4的侧壁流入罩体4开口内的,在上腔体内的水位高于罩体4下沿后,油污水的水流通道被水封闭,油较难绕过罩体4的侧壁进入罩体4的开口内,进而油水可进一步分离。
[0055]作为一种优选方案,罩体4包括一呈方形板状的顶板、呈方形框状的侧挡板,侧挡板固定在顶板的下方。以降低制作难度。可以采用现有的不锈钢箱作为罩体4。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罩体4包括一呈多边形板状的顶板,呈多边形框状的侧挡板,侧挡板固定在顶板的下方。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罩体4包括一呈圆形的顶板,呈圆形管状的侧挡板,侧挡板固定在顶板的下方。
[0056]罩体4下方设有支撑柱。以对罩体4进行支撑。输水管3优选为硬质水管。硬质水管至少有三根,以硬质水管支撑作为支撑柱。而不另设罩体4的支撑柱,以简化结构,降低成本。硬质水管优选有四根,四根硬质水管分别位于罩体4的四个角部。以增加支撑强度。硬质水管优选不锈钢水管、塑料管、塑料复合管。进一步优选即管、??卩管、?8管、?2-奶管、??!!管、??-8管、?狀管、钢塑复合管。
[0057]参见图2,上腔体内还可以设有一第二过滤网12,第二过滤网12位于上腔体内壁与罩体之间。通过第二过滤网12便于过滤流经罩体侧壁的油污水杂物,提高分离效果。第二过滤网12是亲油疏水过滤网。第二过滤网12的高度不高于罩体的上端高度,第二过滤网12的高度不低于罩体的下端高度。
[0058]上腔体还可以设有一溢水口 13。
[005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溢水口 13通过一溢水管与下腔体联通。溢水管的进水端口朝下。溢水管的进水端口位于下腔体内。本发明通过设有一溢水口,可以调节下腔体内的压力,防止水压过大,此外,下腔体的第一阀门闭合,排污口开启进行排污时,因杂质无法经油水分离排污口完全排尽,容易导致下腔体内部管路堵塞,此时,通过溢水口进水冲洗下腔体,防堵。
[0060]溢水管的进水端口位于进水口处。便于冲洗进水口。溢水管的进水端口高于进水口。便于冲洗下腔体。
[006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溢水口 13通过一溢水管与上腔体联通。溢水管的进水端口也可以位于上腔体内。调节上腔体内压力,防止水压过大。
[0062]溢水管的出水端口位于水泵的进水端。本发明通过溢水管的出水端口联通到水泵的进水端。用于冲洗,防堵。
[0063]上腔体、下腔体与罩体4均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上腔体的上端设有一罩盖,罩盖和上腔体通过一法兰连接。
[0064]输水管3的下端口的高度低于进水口 8的高度。由于油污水中的漂浮物较轻,浮在水面上,有效的隔离进入上腔体的杂物。
[0065]油水分离装置还包括一出水管,出水管的进水端优选位于罩体4开口内,出水管的末端连接出水口或从出水口伸出。以进一步减少由出水管流出的过滤水的含油量。
[0066]出水管的进水端的端口朝上。出水管的进水端的端口朝上,一方面,能够对水位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在水位到达出水管的进水端的端口的高度后,才允许排水。另一方面,朝上的端口的各处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与一水平面上的水的接触面积较大,可有效改善出水质量。排油口 2优选是一前端的横截面呈方形,末端的横截面呈圆形的渐变排油口 2。排油口 2的前端靠近腔体的内部。方形前端可提高排油效率,圆形末端方便与油管连接。
[0067]全自动油水分离机,还包括一油桶9,排油口 2与油桶9连通。
[0068]全自动油水分离机,还包括一水泵,水泵的出水端连接进水口 8。水泵的进水端用于连接排污井。水泵的进水端优选朝上。有利于先吸上层油污,再吸水,实现充分吸油的效果。水泵的出水端通过一进水管连接进水口 8,进水管的导流方向呈水平方向上向上倾斜。且相对于水平方向上的倾斜角度不小于20。。本发明通过这种下进水的方式,便于水油分层,传统的油水分离机将进水口 8设置在出油口上端,防止由于水的流动进入而导致水油分层的不彻底。
[0069]全自动油水分离机,还包括一水过滤装置,水过滤装置包括一水过滤腔,水过滤腔的侧壁上开有一过滤水进口、一过滤水出口,水过滤腔内设有至少一层第一过滤网5,过滤水进口与上腔体的出水管连通,过滤水出口位于第一过滤网5下方。有利于吸附排出水的细微颗粒,确保排水质量。至少一层第一过滤网5为疏水亲油过滤网。以进一步提高分离效果。
[0070]水过滤装置还包括一导水管,导水管的一端口连接过滤水进口,另一端口位于水过滤腔内,位于水过滤腔内的端口朝上。过滤水进口位于第一过滤网5的下方,导水管由第一过滤网5穿出,导水管位于水过滤腔内的端口位于第一过滤网的上方。以方便第一过滤网5拆卸。过滤网泡在水里容易产生浮藻。本发明通过对第一过滤网的位置进行优化,从而保证第一过滤网无水时,干燥\整洁,可延长寿命,可由3天延长到半个月。
[0071]导水管通过一活接装置6连接出水管。通过活接装置6便于两者管路的拆装与联通,也便于实时调节长度情况。活接装置6包括相互匹配的转接头。转接头分别是一设有内螺纹的转接头,设有与所述内螺纹匹配的外螺纹的转接头。
[0072]全自动油水分离机,还包括一油水分离控制系统,油水分离控制系统包括一信号处理系统,信号处理系统连接水泵;第一阀门7是电磁阀,信号处理系统连接第一阀门7。信号处理系统控制水泵处于工作状态时,控制第一阀门7关闭,信号处理系统控制水泵处于关闭状态或待机状态时,控制第一阀门7开启。
[0073]第二阀门可以是手动阀门。便于手动调节。第二阀门也可以是电磁阀,信号处理系统连接第二阀门。
[0074]水过滤腔的底部开有一排污口,以排污口作为过滤排污口。过滤排污口处设有第三阀门。第三阀门可以是手动阀门。第三阀门也可以是电磁阀,信号处理系统控制连接第三阀门。水过滤腔的底部开有一排污口与下腔体的底部开有一排污口均通过管路联通至一排污池。便于集中处理。
[0075]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以及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权利要求】
1.全自动油水分离机,包括一油水分离装置,所述油水分离装置包括一油水分离腔,所述油水分离腔上开有油水分离排污口、排油口、进水口、出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水分离腔内设有一隔离板,所述隔离板将所述油水分离腔分为两个腔体,分别是位于所述油水分离腔上部的上腔体、位于所述油水分离腔下部的下腔体,所述上腔体、所述下腔体之间通过输水管相连; 所述进水口位于所述下腔体的侧壁上,所述出水口位于所述上腔室的侧壁上; 所述下腔体的底部开有一排污口,以所述排污口作为油水分离排污口,所述油水分离排污口处设有第一阀门; 所述排油口位于所述上腔体的侧壁上,所述排油口处设有第二阀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油水分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腔体内还设有一开口朝下的罩体,所述输水管的下端口位于所述下腔体内,所述输水管的上端口位于所述罩体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自动油水分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包括一呈方形板状的顶板、呈方形框状的侧挡板,所述侧挡板固定在所述顶板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自动油水分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下方设有支撑柱。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自动油水分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水管的下端口的高度低于所述进水口的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自动油水分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水分离装置还包括一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进水端位于所述罩体开口内,所述出水管的末端连接所述出水口或从所述出水口伸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油水分离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水泵,所述水泵的出水端连接所述进水口。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全自动油水分离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水过滤装置,所述水过滤装置包括一水过滤腔,所述水过滤腔的侧壁上开有一过滤水进口、一过滤水出口,所述水过滤腔内设有至少一层第一过滤网,所述过滤水进口与所述上腔体的出水管连通,所述过滤水出口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网下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全自动油水分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过滤装置还包括一导水管,所述导水管的一端口连接所述过滤水进口,另一端口位于所述水过滤腔内,位于所述水过滤腔内的端口朝上。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全自动油水分离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油水分离控制系统,所述油水分离控制系统包括一信号处理系统,所述信号处理系统连接所述水泵; 所述第一阀门是电磁阀,所述信号处理系统连接所述第一阀门。
【文档编号】C02F1/40GK104310528SQ201410403775
【公开日】2015年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15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15日
【发明者】胡逸群, 胡新忠 申请人:上海泽焘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