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充氧内循环三相复合生物流化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64560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自充氧内循环三相复合生物流化床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自充氧内循环三相复合生物流化床。传统的生物反应器存在处理效率低、出水品质差、气水比高、耗能大、循环差等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组成包括:内循环流化床(1),所述的内循环流化床下端具有原水输入管(2)、空气输入管(3),所述的内循环流化床上部安装有活动式过滤安全网(4),所述的过滤安全网的上端设置有填料床(5),所述的内循环流化床上端具有回流水出水管(6),自充氧系统(7)安装在所述的内循环流化床的上部,所述的内循环流化床下部安装有浸没式接触氧化床(8),所述的接触氧化床下端安装有一组曝气头(9),所述的接触氧化床上端安装有液封装置(10)。本实用新型用于有机废水的净化。
【专利说明】自充氧内循环三相复合生物流化床
[0001]【技术领域】:
[0002]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充氧内循环三相复合生物流化床。
[0003]【背景技术】:
[0004]在废水生物处理工艺中,生物反应器是整个工艺过程的核心。传统的生物反应器存在处理效率低、出水品质差、气水比高、耗能大、循环差等缺点。环流生物流化床由于具有较好的循环特性,正日益受到重视,但因其属于全混型反应器,对一些较难降解的有机物去除效率较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开发了本全混型和置换型叠加的复合生物流化床反应器。
[0005]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充氧内循环三相复合生物流化床。
[0007]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0008]一种自充氧内循环三相复合生物流化床,其组成包括:内循环流化床,所述的内循环流化床下端具有原水输入管、空气输入管,所述的内循环流化床上部安装有活动式过滤安全网,所述的过滤安全网的上端设置有填料床,所述的内循环流化床上端具有回流水出水管,自充氧系统安装在所述的内循环流化床的上部,所述的内循环流化床下部安装有浸没式接触氧化床,所述的接触氧化床下端安装有一组曝气头,所述的接触氧化床上端安装有液封装置。
[0009]有益效果:
[0010]1.本实用新型属一体化设备,以一上部带有活动式过滤安全网的内循环流化床为主体,流化床上部出水通过自充氧系统,用流动空气自动充氧后,进入浸没式接触氧化床,进一步反应后出水。本实用新型除具有优良的自充氧特性外,兼有流化床处理效率高和接触氧化滤床出水好的特点,具有气水比低、能耗小和适应性好等优点。
[0011]2.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I)根据液体曝气吸氧原理,气泡在形成瞬间,液体吸氧值最高。由于流化床传质效率很高,气泡中氧很快被吸收,氧分压迅速降低,当降至一定值后,即使再延长气液接触时间,吸氧也很有限。被处理水在填料床下段需氧量较大,此时供给的新鲜氧正好满足其需要,可提高该段的反应效果;(2)可较灵活地调节回流水量(根据废水的有机物含量),适应各种COD负荷,充分利用流化床传质快和反应效率高的特点;(3)利用自充氧系统,可完成自动充氧,节约能耗;(4)可根据原水情况和处理要求,采用空气或纯氧曝气;(5)由于采用了液封装置,可以在装置内实现漂浮物和污泥的处理,有利于设备管理。
[0012]【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4]【具体实施方式】:
[0015]实施例1:
[0016]一种自充氧内循环三相复合生物流化床,其组成包括:内循环流化床1,所述的内循环流化床下端具有原水输入管2、空气输入管3,所述的内循环流化床上部安装有活动式过滤安全网4,所述的过滤安全网的上端设置有填料床5,所述的内循环流化床上端具有回流水出水管6,自充氧系统7安装在所述的内循环流化床的上部,所述的内循环流化床下部安装有浸没式接触氧化床8,所述的接触氧化床下端安装有一组曝气头9,所述的接触氧化床上端安装有液封装置10。
[0017]实施例2:
[0018]根据实施例1所述的内循环流化床是三相内循环流化床,所述的三相内循环流化床包括气、固、液三相升流区和降流区;氧化床底部安装环状曝气夹,产生气泡;由于上浮气泡的作用,在升流区和降流区之间产生密度差,驱使流体夹带固体催化剂在两区之间循环流动,顶部放大段形成缓冲区,使气、固、液分离,处理后的上清液流出三相内循环流化床。
【权利要求】
1.一种自充氧内循环三相复合生物流化床,其组成包括:内循环流化床,其特征是:所述的内循环流化床下端具有原水输入管、空气输入管,所述的内循环流化床上部安装有活动式过滤安全网,所述的过滤安全网的上端设置有填料床,所述的内循环流化床上端具有回流水出水管,自充氧系统安装在所述的内循环流化床的上部,所述的内循环流化床下部安装有浸没式接触氧化床,所述的接触氧化床下端安装有一组曝气头,所述的接触氧化床上端安装有液封装置。
【文档编号】C02F3/02GK204058054SQ201420533985
【公开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17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17日
【发明者】陈巨辉, 于广滨, 戴冰, 高德军 申请人:哈尔滨理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