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动力生化处理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64672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动力生化处理池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微动力生化处理池。微动力生化处理池,包括依次连接的预反应区、第一缺氧区、第一生化反应区、第二缺氧区、第二生化反应区及沉淀区;所述预反应区有进水管;所述沉淀区有出水管及污泥回流泵;所述预反应区、第一缺氧区、第一生化反应区、第二缺氧区、第二生化反应区及沉淀区的连接壁有过水孔;所述预反应区和第一生化反应区及第二生化反应区装有填料及曝气装置;所述缺氧区有污泥回流管,所述污泥回流管与沉淀区的污泥回流泵相连;所述曝气装置与鼓风机相连。本实用新型使用间隙曝气及微动力供氧,适宜微生物快速繁殖并分解废水中的污染物,处理效果好,运行稳定。
【专利说明】—种微动力生化处理池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微动力生化处理池。

【背景技术】
[0002]中高浓度废水通常除了有机污染物浓度较高,氨氮浓度也较高,而单纯的厌氧或好氧处理难以去除废水中的氨氮,造成处理过程中还是有恶臭,物化吹脱,运行成本高,运行设备多,且容易产生二次污染,操作复杂。因此,一种能有效去除氨氮,且设备简单易于操作的一体化生化处理池对中高浓度废水处理具有积极意义。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提供一种处理效果好,运行稳定,操作简单且不易产生二次污染的微动力生化处理池。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微动力生化处理池,包括依次连接的预反应区、第一缺氧区、第一生化反应区、第二缺氧区、第二生化反应区及沉淀区;所述预反应区有进水管;所述沉淀区设有出水管及污泥回流泵;所述预反应区、第一缺氧区、第一生化反应区、第二缺氧区、第二生化反应区及沉淀区的连接壁上设有过水孔;所述预反应区和第一生化反应区及第二生化反应区装有填料及曝气装置;所述缺氧区有污泥回流管,所述污泥回流管与沉淀区的污泥回流泵相连;所述曝气装置与鼓风机相连。
[0005]优选的,所述填料堆填高度为1300?1600!11111,提供了足够大的表面积,有利于微生物的固定和挂膜。
[0006]优选的,所述填料采用预制钢筋填料支架固定在池体内。
[0007]优选的,所述预制钢筋填料支架到池底距离为300111111。
[0008]优选的,所述曝气装置为管式曝气器,用曝气器支架安装固定在池底,管式曝气器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其气泡直径小,既能保持高的氧转化率,又能达到混合搅拌的作用。
[0009]优选的,所述管式曝气器到池底距离为200!11111,保证废水与空气的充分接触。
[0010]优选的,所述填料到生化处理池四周池壁的距离均为200?300臟,保证水流通畅。
[0011]优选的,所述填料为火山岩生物陶粒填料。表面粗糙多微孔,内外平均孔隙率在40%左右,对水的阻力小,这些特点特别适合于微生物在其表面生长、繁殖,形成生物膜。且比表面积大、开孔率高且惰性,有利于微生物的接触挂膜和生长,保持较多的微生物量,有利于微生物代谢过程中所需的氧气与营养物质及代谢产生的废物的传质过程。
[0012]工作过程:废水经过混合区以预处理调节水质后进入微动力溶解氧及生物环境滤床反应区,生化反应后进入兼性缺氧分解阶段供消化及反消化后再次进入生化反应区进一步氧化分解出水沉淀后排放。废水在生化系统整个水力停留时间较长,在这过程中废水经历了预处理反应、微动力生化反应,缺氧反应,再次微动力生化反应,沉淀。废水中有机物分解主要在微动力下,生物菌种及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在不同的环境条件,经过预处理一缺氧一好氧一缺氧一好氧一沉淀,即“硝化一反硝化一硝化一反硝化”的反应过程,利用不同的生物菌种进行去除废水的污染物,处理效果明显,尤其废水中的氨氮分解特别明显。处理后水质透明,无恶臭气,出水用于周围菜地农灌效果明显,符合农田灌溉水质要求。
[0013]本实用新型优点:
[0014]1、间隙曝气及微动力供氧,适宜微生物快速繁殖并分解废水中的污染物;
[0015]2、处理效果好,运行稳定,处理后水质好;
[0016]3、工艺简单实用,工程造价较其他工艺节省30?35%,设备投资少,维修费用低;
[0017]4、处理过程中不产生恶臭气,减少污染物排放,可以实现循环经济资源化。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平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11剖面图。
[00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6-13剖面图。
[00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3-(3剖面图。
[0022]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1-(1剖面图。
[0023]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6-6剖面图。
[0024]图中附图标记为:1-预反应池,2-第一缺氧区,3-第一生化反应区,4-第二缺氧区,5-第二生化反应区,6-沉淀区,7-鼓风机,8-曝气器,9-填料,10-填料支架,11-过水孔,12-曝气器支架,13-进水管,14-出水管,15-污泥回流泵,16-污泥回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修改或改动,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0026]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微动力生化处理池,包括依次连接的预反应区1、第一缺氧区2、第一生化反应区3、第二缺氧区4、第二生化反应区5及沉淀区6 ;所述预反应区1有进水管13 ;所述沉淀区有出水管14及污泥回流泵15 ;所述预反应区1、第一缺氧区2、第一生化反应区3、第二缺氧区4、第二生化反应区5及沉淀区6的连接壁有过水孔11 ;所述预反应区1和第一生化反应区3及第二生化反应区5装有填料9及曝气装置;所述缺氧区有污泥回流管16,所述污泥回流管16与沉淀区的污泥回流泵15相连;所述曝气装置与鼓风机7相连。
[0027]所述曝气装置为管式曝气器8,用曝气器支架12安装固定在池底。.
[0028]所述填料9采用预制钢筋填料支架10固定在池体内。
[0029]所述填料9堆填高度为1500臟;所述预制钢筋填料支架10到池底距离为3001^ ;所述管式曝气器8到池底距离为200!11111 ;所述填料9距离生化处理池四周池壁均为250!11111。
[0030]废水从进水管13进入预反应区1,在预反应区调节水质后从底部的过水孔11进入第一缺氧区2,经过兼性缺氧分解阶段的反硝化反应再从过水孔11进入第一生化反应区3,生化反应区3内有火山岩生物陶粒填料9,空气通过填料9下方的管式曝气器8通入废水中,废水中的有机物在微动力下,被生物菌种分解;随后废水由过水孔11进入第二缺氧区4及第二生化反应区5,再次经过缺氧反应及微动力生化反应,废水中的有机物及氨氮被有效去除后经沉淀区6沉淀出水。
[0031]使用本实用新型处理养殖废水时,经过第一生化池的初步条件就可以降解去除率达到45%,逐级分化处理后最后处理出水氨氮浓度可以达到30^/1以下。整个调试至稳定需要2周期正常稳定运行,生化系统从874呢/1降至185呢/1,去除率达78%,氨氮从32908/1降至741^/1,去除率达78%。处理后水质透明,无恶臭气,出水用于周围菜地农灌效果明显,符合农田灌溉水质要求。
【权利要求】
1.一种微动力生化处理池,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预反应区、第一缺氧区、第一生化反应区、第二缺氧区、第二生化反应区及沉淀区;所述预反应区设有进水管;所述沉淀区设有出水管及污泥回流泵;所述预反应区、第一缺氧区、第一生化反应区、第二缺氧区、第二生化反应区及沉淀区的连接壁上设有过水孔;所述预反应区和第一生化反应区及第二生化反应区装有填料及曝气装置;所述缺氧区设有污泥回流管,所述污泥回流管与沉淀区的污泥回流泵相连;所述曝气装置与鼓风机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动力生化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堆填高度为1300mnTl600mmo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动力生化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采用预制钢筋填料支架固定在池体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动力生化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钢筋填料支架到池底距离为30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动力生化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装置为管式曝气器,用曝气器支架安装固定在池底。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动力生化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式曝气器到池底距离为20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动力生化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到生化处理池四周池壁的距离均为20(T300mm。
【文档编号】C02F9/14GK204198550SQ201420550491
【公开日】2015年3月11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4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24日
【发明者】李成森, 覃开民 申请人:南宁市凯泉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