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渗滤浓缩液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65668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垃圾渗滤浓缩液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垃圾渗滤浓缩液处理系统,用于垃圾渗滤浓缩液的处理。包括:前处理部分,蒸发分离部分,自动化控制部分。前处理部分,主要包括预处理池、絮凝反应装置、过滤装置和储料罐。蒸发分离部分,主要包括MVR蒸发分离器、罗茨风机、换热箱和板式换热器。自动化控制部分,包括传感器、控制系统、触摸屏、远程控制器、无线终端和变频器。垃圾渗滤浓缩液通过前处理部分处理成中性后,在絮凝反应装置中进行絮凝反应,最后进入MVR蒸发分离器进行分离,此系统是通过自动化控制完成的。通过设置换热器可以高效节能,无“二次污染”,同时垃圾浓缩液处理效果好,整个系统设有自动化控制部分,实现了自动化控制,无人值守,可以远程操作,自动化程度高。
【专利说明】一种垃圾渗滤浓缩液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渗滤浓缩液处理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垃圾渗滤浓缩液处理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垃圾渗滤液的达标排放是衡量一个填埋场是否为卫生填埋场的重要指标之一。渗滤液是液体在填埋场重力流动的产物,主要来源于降水和垃圾本身的内含水。由于液体在流动过程中有许多因素可能影响到渗滤液的性质,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以及生物因素等,所以渗滤液的性质在一个相当大的范围内变动。因此,渗滤液处理难度极高,即使采用厌氧至好氧生物处理工艺也难以达到排放标准;另外,由于垃圾渗滤液水质与一般污水有较大差异,很不稳定。一般情况下,单纯的生物处理技术难以满足达标的要求,并且修建专用的渗滤液处理厂投资大,运行管理费用高,而目随着填埋场的关闭,最终使水处理设施报废。因此,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一直是填埋场设计、运行和管理中非常棘手的问题。
[0003]此外,国内对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垃圾填埋厂渗滤液处理阶段。而垃圾焚烧厂垃圾渗滤液与垃圾填埋厂渗滤液特点有所差异:焚烧厂垃圾渗滤液中C0D.B0D5的平均浓度更高,较填埋场渗滤液的可生化性也更差。并且焚烧厂垃圾渗滤液属原生渗滤液,大多是当天的垃圾渗滤液,未经厌氧发酵、水解、酸化过程,内含如苯、萘、菲等杂环芳烃化合物、多环芳烃、酚、醇类化合物、苯胺类化合物等难降解有机物。受雨水影响较填埋厂垃圾渗滤液小。
[0004]目前,大部分填埋场均采取了物化预处理(混凝沉淀、氨氮吹脱、化学氧化等)+生物主体处理(厌氧、缺氧、好氧等)+物化深度处理(吸附、反渗透、催化氧化等)的组合工艺,出水排入江河或市政水网。同时,焚烧厂垃圾渗滤液处理最后的物化处理中也多膜处理工艺。
[0005]因此,生化处理+NF/R0膜处理的工艺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垃圾渗滤液处理中,大量的膜滤浓缩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针对膜滤浓缩液的研究许多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研究开发可应用于实际工程中的膜滤浓缩液处理技术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垃圾渗滤液膜滤浓缩液是垃圾渗滤液经过生物降解后经RO膜(或NF膜)截留的残液,一般不具有可生化性,主要成份为腐殖质类物质,呈棕黑色,COD很高(通常在1000至5000mg/L之间),并且含有大量的无机离子,氨氮浓度在100至1000mg/L,电导率为40000至50000 μ s/cm。膜滤浓缩液的体积占垃圾渗滤液原液体积的8 %至30%。由于浓缩液含有各种难降解的有机和无机污染物,直接排放可能会对土壤、地表水、海洋等产生污染;若排入市政污水处理系统,过高的总溶解性固体对活性污泥的生长也不利。以前,很多垃圾处理厂均采用回灌的措施对渗滤液浓缩液进行处理,但是回灌会导致渗滤液的可生化性大大降低最终使系统报废。因此对于浓缩液继续处理的研究很有必要,相关技术的开发研究也是渗滤液处理技术中的一个热点。
[0006]目前,对于垃圾渗滤液浓缩液,国内多采用蒸发或高级氧化的方法进行处理和处置,但处理工艺并不成熟稳定,可以说尚没有稳定有效的处理手段。
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以上缺点,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垃圾渗滤浓缩液处理系统,包括:前处理部分,主要包括预处理池、絮凝反应装置、过滤装置和储料罐,所述预处理池通过泵、电动阀和管道与所述絮凝反应装置连接,所述预处理池还设有一个带泵和电动阀的进入管道,所述絮凝反应装置通过电动阀和管道与所述过滤装置连接,所述过滤装置通过电动阀和管道与所述储料罐连接,所述絮凝反应装置下部还设有排出管道和电动阀,另外,所述前处理部分还包括中和加药箱和絮凝剂加药箱,所述中和加药箱通过泵、电动阀和管道与所述预处理池连接,所述絮凝剂加药箱通过泵、电动阀和管道与所述絮凝反应装置连接;
[0008]蒸发分离部分,主要包括MVR蒸发分离器、罗茨风机、换热箱和板式换热器,所述MVR蒸发分离器包括上壳程和下壳程,所述下壳程包括列管换热部分和底部,所述列管换热部分设有许多列管,所述底部为锥形,所述上壳程上设有排气端,所述列管换热部分上部设有水蒸气出口,所述列管换热部分下部设有进气端和滤液入口,所述下壳程的底部的侧面设有冷凝水排出口,所述下壳程的底部的下端设有残留浓缩液排出口 ;所述罗茨风机通过电动阀和管道与所述上壳程上的排气端和列管换热部分下部的进气端连接,所述换热箱设有内外两层,所述内层为原液箱,外层为冷凝水箱,所述原液箱底部通过泵、电动阀和管道与所述储料罐连接,所述原液箱上部通过泵、电动阀和管道与所述板式换热器连接并经过所述板式换热器后与所述列管换热部分下部的滤液入口连接,所述冷凝水箱底部通过管道与所述MVR蒸发分离器下壳程的底部侧面的冷凝水排出口连接,所述冷凝水箱上部通过电动阀和管道与所述板式换热器连接并经过所述板式换热器后与所述列管换热部分上部的水蒸气出口连接,所述冷凝水箱下部还设有冷凝水排出口 ;
[0009]自动化控制部分,包括传感器、控制系统、触摸屏、远程控制器、无线终端和变频器,所述传感器包括电容式温度传感器、电容式压力传感器和电容式液位传感器,所述控制系统分别与所述传感器、触摸屏、远程控制器和变频器连接,所述变频器与所述泵、电动阀和罗茨风机连接。
[0010]优选的,MVR蒸发分离器的上壳程与下壳程之间设有溢流管。
[0011]优选的,MVR蒸发分离器的上壳程的顶部、罗茨风机与上壳程排气端之间的管道上、罗茨风机与列管换热部分下部进气端之间的管道上、列管换热部分上部的水蒸气出口与板式换热器之间的官道上、板式换热器与原液箱之间的管道上、板式换热器与列管换热部分下部的滤液入口之间的管道上、及板式换热器与冷凝水箱上部之间的管道上均分别设有一个电容式温度传感器和一个电容式压力传感器,所述冷凝水箱底部与下壳程底部侧面的冷凝水排出口之间的管道上设有一个电容式温度传感器,所述预处理池、絮凝反应装置、储料罐、冷凝水箱、原液箱和溢流管上均设有一个电容式液位传感器。
[0012]优选的,所述MVR蒸发分离器的上壳程的排气端还设有一个扑漠器。
[0013]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垃圾渗滤浓缩液自动化控制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4](I)调配稳定:垃圾渗滤液浓缩液原液经泵、电动阀和管道入预处理池,中和加药箱中的酸碱中和试剂经泵、电动阀和管道加入预处理池调节pH,控制pH在6至9范围内,充分搅拌、混合;
[0015](2)絮凝处理:经调配稳定后的浓缩液原液经泵、电动阀和管道入絮凝反应装置,絮凝剂加药箱中的絮凝剂按一定比例经泵、电动阀和管道入絮凝反应装置,反应约半分钟后加入少量的助凝剂(聚丙烯酰胺(PAM)),搅拌混合后静置沉淀;
[0016](3)过滤储存:经絮凝处理并静置后的上清液经电动阀和管道后用过滤装置过滤,滤液经电动阀和管道后进入储料罐中储存;
[0017](4)预热换热:储料罐中储存的滤液经经泵、电动阀和管道进入换热箱内层的原液箱中,并与换热箱外层冷凝水箱中的冷凝水进行热量交换,然后原液箱中的滤液经经泵、电动阀和管道进入板式换热器,并与板式换热器中的水蒸气进行热量交换,最后板式换热器中的滤液经电动阀和管道进入MVR蒸发分离器中;
[0018](5) MVR蒸发分离:在MVR蒸发分离器中,滤液被蒸发分离后,形成水蒸气、冷凝水和残留浓缩液,所述水蒸气通过列管换热部分上部的水蒸气出口经管道和电动阀进入板式换热器,所述水蒸气在所述板式换热器中换热后形成冷凝水并通过管道从上面进入换热箱外层的冷凝水箱中,所述冷凝水通过下壳程底部的侧面的冷凝水排出口经管道和电动阀从底部进入换热箱外层的冷凝水箱中,所述残留浓缩液通过下壳程底部的下端的残留浓缩液排出口经管道和电动阀排入残留浓缩液排除箱中,冷凝水在冷凝水箱中换热后从冷凝水箱的下部排出;
[0019]优选的,步骤⑴中所述垃圾渗滤液浓缩液的主要指标包括:C0D为500至6000mg/L、氨氮为 15 至 60mg/L、电导率为 20000 至 50000 μ s/cm、浊度在 500 至 5000NTU。
[0020]优选的,处理后的冷凝水的COD < 100mg/L,氨氮< 25mg/L。
[0021]优选的,步骤(2)所述絮凝处理中,pH在中性附近时,所述絮凝剂的絮凝效果最好,所述絮凝剂和所述渗滤液浓缩液的投加比例为0.1/1000至1/1000。
[0022]优选的,步骤⑵所述絮凝处理中,充分混合反应后静置时间为I至2小时。
[0023]优选的,步骤(3)中MVR蒸发分离,采用负压蒸馏。
[0024]本实用新型主要有以下特点:
[0025]1、处理效果好,节约运营成本
[0026]MVR蒸发器应用在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面,可以大大简化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节约人力和设备,能减少投入成本和运行成本,同时蒸发设备紧凑,占地面积小,可以既节省投资又取得较好的节能效果。
[0027]2、高效节能,无“二次污染”
[0028]MVR蒸发器产生的二次蒸汽经机械式蒸汽压缩机压缩后在蒸发器系统内可以连续多次的被利用,大幅度减低蒸发器对外来新鲜蒸汽的消耗,提高了热效率,降低了能耗,避免使用外部蒸汽和锅炉,且运行时属于负压蒸发,能够有效的达到节能的效果;由于蒸汽压缩机是由电机驱动,所消耗的是电能,完全没有二氧化碳的排放。因此,具有重要的节能和环保意义。
[0029]3、自动化程度高
[0030]MVR工艺系统的设计中加入更多自动化设计,对于最终实现自动运行、精确控制以及无人值守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1]图1是垃圾渗滤浓缩液自动化控制处理系统示意图。
[0032]图2是MVR蒸发分离器透视图。
[0033]图3是自动化控制部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0035]实施例
[0036]如图1、2、3所示,垃圾渗滤浓缩液自动化控制处理系统,包括:前处理部分,蒸发分离部分,自动化控制部分。
[0037]前处理部分主要包括预处理池01、絮凝反应装置02、过滤装置03和储料罐04,所述预处理池01通过泵19、电动阀20和管道与所述絮凝反应装置02连接,预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浓缩液的流动方向如箭头23所示流入絮凝反应装置02,所述预处理池01还设有一个带泵19和电动阀20的进入管道,垃圾渗滤浓缩液流入到预处理池01的方向如箭头21所示,中和加药箱10中的氢氧化钠(或生石灰)通过泵19、电动阀20和管道如箭头22所示的方向投加到预处理池01将垃圾渗滤浓缩液的pH调节至8至10,在絮凝反应装置02中按0.1/1000至1/1000的比例通过絮凝剂加药箱11投加专用垃圾絮凝剂,专用垃圾絮凝剂通过泵19、电动阀20和管道如箭头24所示方向进入絮凝反应装置02,反应约半分钟后加入少量的助凝剂(聚丙烯酰胺(PAM)),搅拌混合后静置沉淀,沉淀通过管道和电动阀20如箭头26所示方向排出,絮凝反应装置02浓缩液通过电动阀20和管道如箭头25所示方向流入到过滤装置03,经过滤的浓缩液通过电动阀20和管道如箭头27所示方向流入储料罐04,浓缩液通过泵19,电动阀20和管道如箭头28所示方向流入换热箱05,即进入蒸发分离部分。
[0038]垃圾渗滤浓缩液经与处理部分进入蒸发分离部分,其主要包括MVR蒸发分离器
07、罗茨风机08、换热箱05和板式换热器06,经预处理的垃圾浓缩液在换热箱05中加热,换热箱05设有内外两层,所述内层为原液箱12,外层为冷凝水箱13,从MVR蒸发分离器07经管道和电动阀20如箭头32所示方向流出的冷凝水储存在冷凝水箱13中给原液箱12换热,以回收利用余热,原液箱底部通过泵19、电动阀20和管道与所述储料罐04连接,储料罐04的浓缩液如箭头28所示流入换热箱05,所述原液箱12上部通过泵19、电动阀20和管道与所述板式换热器06连接,经初步加热的浓缩液如箭头29所示方向流入板式换热器06,在板式换热器06中的浓缩液进一步被水蒸气加热,以回收利用余热,浓缩液经过板式换热器06后与所述列管换热部分16下部的滤液入口 40连接,滤液浓缩液如箭头31所示的方向流入MVR蒸发分离器。水蒸气如箭头33所示的方向进入板式加热器06,水蒸气经热交换后,变为液态水,液态水如箭头35所示方向进入冷凝水箱13,利用液态水给原液箱12加热,冷凝水箱13中的冷凝水通过冷凝水排出口如箭头36所示方向排出。所述冷凝水箱13底部通过电动阀20和管道与所述MVR蒸发分离器下壳程15的底部侧面的冷凝水排出口 42连接,冷凝水通过如箭头32所示的方向流入冷凝水箱13,所述冷凝水箱13上部通过管道与所述板式换热器06连接并经过所述板式换热器06后与所述列管换热部分16上部的水蒸气出口 41连接。
[0039]如图2所示,随后,浓缩液进入MVR蒸发分离器07,其包括上壳程14和下壳程15,所述下壳程15包括列管换热部分16和底部17,所述列管换热部分设有许多列管46,所述底部17为锥形,所述上壳程14上设有排气端44,所述列管换热部分16上部设有水蒸气出口 41,所述列管换热部分16下部设有进气端45和滤液入口 40,所述下壳程的底部17的侧面设有冷凝水排出口 42,所述下壳程的底部17的下端设有残留浓缩液排出口 43,残留液流到残留液排出箱09中,残留液的流动方向如箭头55所示。罗茨风机08通过电动阀20和管道与所述上壳程上的排气端44和列管换热部分15下部的进气端45连接,将MVR蒸发分离器07排气端44的热气如箭头37和38所示的方向循环到下壳程的进气端45,罗茨风机
08的工作温度为500°C左右。
[0040]如图3所示,自动化控制部分,包括电容式温度传感器47、电容式压力传感器48、电容式液位传感器49、控制系统50、触摸屏51、远程控制器52、无线终端53和变频器54,所述控制系统50分别与所述电容式温度传感器47、电容式压力传感器48、电容式液位传感器49、触摸屏51、远程控制器52和变频器54连接,所述变频器54与所述泵19、电动阀20和罗茨风机08连接。
[0041]电容式液位传感器49分别设置在如下部位:在预处理池01上设置有电容式液位传感器Hl,絮凝反应装置02上设置有电容式液位传感器H2,储料罐04上设置电容式液位传感器H3,冷凝水箱13上设置电容式液位传感器H4,原液箱12上设置电容式液位传感器H5,溢流管上设置电容式液位传感器H6。
[0042]电容式温度传感器47和电容式压力传感器48分别设置在如下部位:MVR蒸发分离器07上壳程14顶部设置有电容式温度传感器Tl和Pl,罗茨风机08与上壳程排气端44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电容式温度传感器T2和P2,罗茨风机08与列管换热部分下部进气端45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电容式温度传感器T3和P3,列管换热部分上部的水蒸气出口 41与板式换热器06之间在管道上设置有电容式温度传感器T4和P4,板式换热器06与原液箱12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电容式温度传感器T5和P5,板式换热器06与列管换热部分下部的滤液入口 40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电容式温度传感器T6和P6,板式换热器06与冷凝水箱13上部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电容式温度传感器T7和P7,冷凝水箱13底部与下壳程15底部侧面的冷凝水排出口 42之间的管道上设有一个电容式温度传感器T8。
[0043]具体操作过程:电容式温度传感器47,电容式压力传感器48,和电容式液位传感器49时时将安装在系统某部分的压力,温度和液位的信号传输给控制系统50.控制系统50将信号传输给触摸屏51或远程控制器52或无线终端53,通过人工操作触摸屏51或远程控制器52或无线终端53将指令传输给控制系统50.控制系统50通过变频器54传输给相应的泵,罗茨风机或电动阀,以达到自动化的控制系统的目的,实现无人值守运行。有人值守运行时,操作人员可以通过上位机在中控室实现对设备的监控运行。
[0044]进一步地,MVR蒸发分离器的上壳程与下壳程之间设有溢流管,以便气体上升过程中形成的少量膜液回流至下壳程再次参与交换。
[0045]进一步地,MVR蒸发分离器的上壳程的排气端还设有一个扑漠器有效的拦截气体中的液滴,防止少量的水滴流入风机。
[0046]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垃圾渗滤浓缩液自动化控制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47](I)调配稳定:垃圾渗滤液浓缩液原液经泵、电动阀和管道入预处理池,中和加药箱中的酸碱中和试剂经泵、电动阀和管道加入预处理池调节pH,控制pH在6至9范围内,充分搅拌、混合;垃圾渗滤液浓缩液的主要指标包括=COD为500至6000mg/L、氨氮为15至60mg/L、电导率为 20000 至 50000 μ s/cm、浊度在 500 至 5000NTU。
[0048](2)絮凝处理:经调配稳定后的浓缩液原液经泵、电动阀和管道入絮凝反应装置,PH在中性附近时,所述絮凝剂的絮凝效果最好,絮凝剂加药箱中的絮凝剂按絮凝剂和所述渗滤液浓缩液的投加比例为0.1/1000至1/1000经泵、电动阀和管道入絮凝反应装置,反应约半分钟后加入少量的助凝剂(聚丙烯酰胺(PAM)),搅拌混合后静置沉淀,充分混合反应后静置时间为I至2小时。
[0049](3)过滤储存:经絮凝处理并静置后的上清液经电动阀和管道后用过滤装置过滤,滤液经电动阀和管道后进入储料罐中储存;
[0050](4)预热换热:储料罐中储存的滤液经经泵、电动阀和管道进入换热箱内层的原液箱中,并与换热箱外层冷凝水箱中的冷凝水进行热量交换,然后原液箱中的滤液经经泵、电动阀和管道进入板式换热器,并与板式换热器中的水蒸气进行热量交换,最后板式换热器中的滤液经电动阀和管道进入MVR蒸发分离器中,MVR蒸发分离,采用负压蒸馏。
[0051](5) MVR蒸发分离:在MVR蒸发分离器中,滤液被蒸发分离后,形成水蒸气、冷凝水和残留浓缩液,所述水蒸气通过列管换热部分上部的水蒸气出口经管道和电动阀进入板式换热器,所述水蒸气在所述板式换热器中换热后形成冷凝水并通过管道从上面进入换热箱外层的冷凝水箱中,所述冷凝水通过下壳程底部的侧面的冷凝水排出口经管道和电动阀从底部进入换热箱外层的冷凝水箱中,所述残留浓缩液通过下壳程底部的下端的残留浓缩液排出口经管道和电动阀排入残留浓缩液排除箱中,冷凝水在冷凝水箱中换热后从冷凝水箱的下部排出;处理后的冷凝水的COD < 100mg/L,氨氮< 25mg/L。
[0052]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做任何简单修改,形式变化和修饰,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垃圾渗滤浓缩液处理系统,包括: 前处理部分,主要包括预处理池、絮凝反应装置、过滤装置和储料罐,所述预处理池通过泵、电动阀和管道与所述絮凝反应装置连接,所述预处理池还设有一个带泵和电动阀的进入管道,所述絮凝反应装置通过电动阀和管道与所述过滤装置连接,所述过滤装置通过电动阀和管道与所述储料罐连接,所述絮凝反应装置下部还设有排出管道和电动阀,另外,所述前处理部分还包括中和加药箱和絮凝剂加药箱,所述中和加药箱通过泵、电动阀和管道与所述预处理池连接,所述絮凝剂加药箱通过泵、电动阀和管道与所述絮凝反应装置连接; 蒸发分离部分,主要包括MVR蒸发分离器、罗茨风机、换热箱和板式换热器,所述MVR蒸发分离器包括上壳程和下壳程,所述下壳程包括列管换热部分和底部,所述列管换热部分设有许多列管,所述底部为锥形,所述上壳程上设有排气端,所述列管换热部分上部设有水蒸气出口,所述列管换热部分下部设有进气端和滤液入口,所述下壳程的底部的侧面设有冷凝水排出口,所述下壳程的底部的下端设有残留浓缩液排出口 ;所述罗茨风机通过电动阀和管道与所述上壳程上的排气端和列管换热部分下部的进气端连接,所述换热箱设有内外两层,所述内层为原液箱,外层为冷凝水箱,所述原液箱底部通过泵、电动阀和管道与所述储料罐连接,所述原液箱上部通过泵、电动阀和管道与所述板式换热器连接并经过所述板式换热器后与所述列管换热部分下部的滤液入口连接,所述冷凝水箱底部通过管道与所述MVR蒸发分离器下壳程的底部侧面的冷凝水排出口连接,所述冷凝水箱上部通过电动阀和管道与所述板式换热器连接并经过所述板式换热器后与所述列管换热部分上部的水蒸气出口连接,所述冷凝水箱下部还设有冷凝水排出口 ; 自动化控制部分,包括传感器、控制系统、触摸屏、远程控制器、无线终端和变频器,所述传感器包括电容式温度传感器、电容式压力传感器和电容式液位传感器,所述控制系统分别与所述传感器、触摸屏、远程控制器和变频器连接,所述变频器与所述泵、电动阀和罗茨风机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渗滤浓缩液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MVR蒸发分离器的上壳程与下壳程之间设有溢流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渗滤浓缩液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MVR蒸发分离器的上壳程的顶部、罗茨风机与上壳程排气端之间的管道上、罗茨风机与列管换热部分下部进气端之间的管道上、列管换热部分上部的水蒸气出口与板式换热器之间的官道上、板式换热器与原液箱之间的管道上、板式换热器与列管换热部分下部的滤液入口之间的管道上、及板式换热器与冷凝水箱上部之间的管道上均分别设有一个电容式温度传感器和一个电容式压力传感器,所述冷凝水箱底部与下壳程底部侧面的冷凝水排出口之间的管道上设有一个电容式温度传感器,所述预处理池、絮凝反应装置、储料罐、冷凝水箱、原液箱和溢流管上均设有一个电容式液位传感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渗滤浓缩液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MVR蒸发分离器的上壳程的排气端还设有一个扑漠器。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垃圾渗滤浓缩液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MVR蒸发分离器,采用负压蒸馏。
【文档编号】C02F9/10GK204125285SQ201420653438
【公开日】2015年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5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5日
【发明者】李怡, 周永刚, 徐立荣, 杨中超 申请人:北京格林雷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