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质净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89305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分质净水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饮食用水与清洗用水品质要求也随之提升,为了满足消费者对品质用水的需求,而研发了本分质净水系统,其饮食用水净化采用反渗透或纳滤技术。

现有的反渗透膜净水器,由于能将水中几乎所有对人体有害的杂质、重金属、细菌、病毒等滤除,所以是一种较为常用的制取净水的方法。反渗透膜净水器在制取净水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浓缩水,一般来说制取1份纯净水会产生约3份浓缩水。

现有的纳滤膜净水器,可去除水中的细菌、病毒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并能保留水中的部分离子,纳滤膜净水器在制取净水的过程中也会产生一定比例浓缩水,一般来说制取一份净化水会产生1-2份浓缩水。

在相关技术中,浓缩水一般会被直接排放,这对于日益紧张的水资源来说,是一种极大的浪费,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反渗透膜与纳滤膜净水器的普及与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以最大程度对水进行利用的分质净水系统。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分质净水系统,包括:前置处理单元,所述前置处理单元具有前置处理进口和前置处理出口;净化单元,所述净化单元具有进水口、饮用水出口和浓缩水出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前置处理出口相连;饮用水储水单元,所述饮用水储水单元具有饮用进水口和饮用出水口,所述饮用进水口与所述饮用水出口相连,所述饮用出水口上连接有水咀;浓缩水储水单元,所述浓缩水储水单元具有浓缩进水口和浓缩出水口,所述浓缩进水口与所述浓缩水出口相连;和用水设备,所述用水设备与所述浓缩出水口相连。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分质净水系统,将净化单元所产生的浓缩水收集在浓缩水储水单元,并使浓缩水处理单元与用水设备相连,使得浓缩水至少经过一次使用后再排放,有效 解决了浓缩水直接排放的问题。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分质净水系统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所述分质净水系统还包括第一后置处理单元,所述第一后置处理单元设在所述饮用出水口与所述水咀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所述分质净水系统还包括第一应急支路,所述第一应急支路包括第一三通阀和第二三通阀,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一端口与所述浓缩水出口相连,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二端口与所述浓缩进水口相连,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三端口与所述前置处理进口相连,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一端口与所述饮用水出口相连,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二端口与所述饮用进水口,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三端口与所述水咀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所述第一应急支路还包括第二后置处理单元,所述第二后置处理单元设在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三端口与所述前置处理进口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所述第一应急支路还包括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设在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三端口与所述前置处理进口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二后置处理单元的下游侧,所述第二单向阀设在所述第一后置处理单元与所述水咀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三端口与所述水咀相连的连接点的上游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所述分质净水系统还包括第三后置处理单元,所述第三后置处理单元设在所述浓缩出水口与所述用水设备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所述分质净水系统还包括第二应急支路,所述第二应急支路包括第三三通阀和四通阀,所述第三三通阀的第一端口与所述前置处理出口相连,所述第三三通阀的第二端口与所述进水口相连,所述第三三通阀的第三端口与所述四通阀的第一端口相连,所述四通阀的第二端口与所述浓缩水出口相连,所述四通阀的第三端口与所述第三后置处理单元相连,所述四通阀的第四端口与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一端口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所述第二应急支路还包括第三单向阀,所述第三单向阀设在所述浓缩出水口与所述第三后置处理单元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所述分质净水系统还包括第四单向阀,所述第四单向阀与所述前置处理进口相连且位于所述第一单向阀与所述前置处理进口相连的连接点的上游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所述分质净水系统还包括对所述水咀的出水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和/或对所述水咀的出水进行制冷的制冷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所述前置处理单元选自PP棉滤芯、活性炭滤芯、陶瓷滤芯、离子吸附滤芯、微滤膜滤芯、超滤膜滤芯或KDF滤芯中的任一种或者它们的组合,所述净化单元为RO膜过滤器或纳滤膜过滤器,所述饮用水储水单元和所述浓缩水储水单元均为压 力储水桶或常压储水桶,所述用水设备选自洗衣机、热水器、抽水马桶中的任一种,所述第一后置处理单元选自微生物滤芯和/或硅胶析出物吸附滤芯,所述第二后置处理单元选自离子吸附滤芯、微滤膜滤芯、超滤膜滤芯或KDF滤芯的任一种或者它们的组合;所述第三后置处理单元选自微生物滤芯、离子吸附滤芯、陶瓷滤芯、微滤膜滤芯、超滤膜滤芯或KDF滤芯的任一种或者它们的组合。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分质净水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分质净水系统。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分质净水系统,包括:前置处理单元1,净化单元2,饮用水储水单元3,浓缩水储水单元5和用水设备6。

具体地说,前置处理单元1具有前置处理进口101和前置处理出口102。前置处理单元1可以选自PP棉滤芯、活性炭滤芯、陶瓷滤芯、离子吸附滤芯、微滤膜滤芯、超滤膜滤芯或KDF滤芯中的任一种或者它们的组合,以便对来自市政供水系统的自来水进行诸如降浊度、降硬度、去除重金属离子及降低有机物含量等预处理。

净化单元2具有进水口201、饮用水出口202和浓缩水出口203。进水口201与前置处理出口102相连。净化单元2可以为RO膜过滤器或纳滤膜过滤器。

饮用水储水单元3具有饮用进水口301和饮用出水口302。饮用进水口301与饮用水出口202相连。饮用出水口302上连接有水咀4。饮用水储水单元3可以为压力储水桶或常压储水桶。

浓缩水储水单元5具有浓缩进水口501和浓缩出水口502。浓缩进水口501与浓缩水出口203相连。浓缩水储水单元5可以为压力储水桶或常压储水桶。

诸如洗衣机、热水器、抽水马桶等的用水设备6与浓缩出水口502相连。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分质净水系统,将净化单元所产生的浓缩水收集在浓缩水储水单 元,并使浓缩水处理单元与用水设备相连,使得浓缩水至少经过一次使用后再排放,有效解决了浓缩水直接排放而引起的水资源浪费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所述分质净水系统还包括第一后置处理单元7,第一后置处理单元7设在饮用出水口302与水咀4之间。第一后置处理单元7选自微生物滤芯和/或硅胶析出物吸附滤芯,用于滤除饮用水储水单元3可能产生的微生物,并且,当饮用水储水单元3采用压力储水桶时,第一后置处理单元7用于滤除压力储水桶中的硅胶气囊所可能析出的硅胶成分,以提高饮用水安全,改善饮用水口感。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示例,所述分质净水系统还包括第一应急支路。所述第一应急支路包括第一三通阀8和第二三通阀9。第一三通阀8的第一端口801与浓缩水出口203相连,第一三通阀8的第二端口802与浓缩进水口501相连,第一三通阀8的第三端口803与前置处理进口101相连。第二三通阀9的第一端口901与饮用水出口202相连,第二三通阀9的第二端口902与饮用进水口301相连,第二三通阀9的第三端口903与水咀4相连。

也就是说,在正常工作状态下,第一三通阀8的第一端口801和第一三通阀8的第二端口802常开且第一三通阀8的第三端口803常闭,第二三通阀9的第一端口901和第二三通阀9的第二端口902常开且第二三通阀9的第三端口903常闭。

当浓缩水储水单元5为满且饮用水储水单元3为空,而用户仅有饮用水用水请求时,使第一三通阀8的第三端口803打开且与第一三通阀8的第一端口801连通,并断开第一三通阀8的第二端口802,同时使第二三通阀9的第三端口903打开且与第二三通阀9的第一端口901连通,并断开第二三通阀9的第二端口902。此时,净化单元2所产生的饮用水经饮用水出口202—第二三通阀9的第一端口901—第二三通阀9的第三端口903—水咀4供用户使用。净化单元2所产生的浓缩水经浓缩水出口203—第一三通阀8的第一端口801—第一三通阀8的第三端口803后与市政自来水汇流后重新由前置处理单元1预处理后进入净化单元2进行处理。

有利地,所述第一应急支路还包括第二后置处理单元10,第二后置处理单元10设在第一三通阀8的第三端口803与前置处理进口101之间。第二后置处理单元10选自离子吸附滤芯、微滤膜滤芯、超滤膜滤芯或KDF滤芯的任一种或者它们的组合。这是由于净化单元2所产生的浓缩水富集了原水中的钙镁离子,若所述第一应急支路启动时,则会增加净化单元2的负担。而设置了第二后置处理单元10,则可以降低浓缩水中的钙镁离子浓度,减少净化单元2的负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应急支路还包括第一单向阀11和第二单向阀12。第一单向阀11 设在第一三通阀8的第三端口803与前置处理进口101之间且位于第二后置处理单元10的下游侧,以防止市政自来水对第二后置处理单元10的冲击。第二单向阀12设在第一后置处理单元7与水咀4之间且位于第二三通阀9的第三端口903与水咀4相连的连接点的上游侧,以防止所述第一应急支路启动时对第一后置处理单元7的冲击。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所述分质净水系统还包括第三后置处理单元13,第三后置处理单元13设在浓缩出水口502与用水设备6之间。第三后置处理单元13可以选自微生物滤芯、离子吸附滤芯、陶瓷滤芯、微滤膜滤芯、超滤膜滤芯或KDF滤芯的任一种或者它们的组合,用以滤除浓缩水储水单元5可能产生的微生物、降低除浓缩水储水单元5中所储存的浓缩水的钙镁离子浓度和重金属浓度等。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所述分质净水系统还包括第二应急支路。所述第二应急支路包括第三三通阀14和四通阀15。第三三通阀14的第一端口1401与前置处理出口102相连,第三三通阀14的第二端口1402与进水口201相连,第三三通阀14的第三端口1403与四通阀15的第一端口1501相连,四通阀15的第二端口1502与浓缩水出口203相连,四通阀15的第三端口1503与第三后置处理单元13相连,四通阀15的第四端口1504与第一三通阀8的第一端口801相连。

也就是说,在正常状态下,第一三通阀8的第一端口801和第一三通阀8的第二端口802常开且第一三通阀8的第三端口803常闭。第二三通阀9的第一端口901和第二三通阀9的第二端口902常开且第二三通阀9的第三端口903常闭。第三三通阀14的第一端口1401和第三三通阀14的第二端口1402常开且第三三通阀14的第三端口1403常闭。四通阀15的第二端口1502和四通阀15的第四端口1504常开且四通阀15的第一端口1501和四通阀15的第三端口1503常闭。

当浓缩水储水单元5为满且饮用水储水单元3为空,而用户仅有饮用水用水请求时,使第一三通阀8的第三端口803打开且与第一三通阀8的第一端口801连通,并断开第一三通阀8的第二端口802,使第二三通阀9的第三端口903打开且与第二三通阀9的第一端口901连通,并断开第二三通阀9的第二端口902,使第三三通阀14和四通阀15保持正常状态。此时,净化单元2所产生的饮用水经饮用水出口202—第二三通阀9的第一端口901—第二三通阀9的第三端口903—水咀4供用户使用。净化单元2所产生的浓缩水经浓缩水出口203—第一三通阀8的第一端口801—第一三通阀8的第三端口803—经后置净化单元10净化,与市政自来水汇流后重新由前置处理单元1预处理后进入净化单元2进行处理。

当浓缩水储水单元5为空且饮用水储水单元3为满,而用户仅有清洗用水(即用水设 备6有用水请求)请求时,使第三三通阀14的第三端口1403打开并与第三三通阀14的第一端口1401连通,四通阀15的第一端口1501和四通阀15的第三端口1503均打开且四通阀15的第二端口1502和四通阀15的第四端口1504均关闭,使第一三通阀8和第二三通阀9保持正常状态。此时,市政自来水流经前置处理单元1—第三三通阀14的第一端口1401—第三三通阀14的第三端口1403—四通阀15的第一端口1501—四通阀15的第三端口1503—第三后置处理单元13,最终供用水设备6使用。

另外,当浓缩水储水单元5为空且饮用水储水单元3为满,而用户仅有清洗用水(即用水设备6有用水请求)请求时,使第一三通阀8保持正常状态,使第二三通阀9的第一端口901断开,使第三三通阀14的三个端口全开,使四通阀15的第四端口1504断开,则可以使水流分出一路对净化单元2进行冲洗。即,市政自来水经前置处理单元1预处理后,在第三三通阀14分成两路,一路经第三三通阀14的第二端口1402—净化单元2—四通阀15的第二端口1502,另一路则经第三三通阀14的第三端口1403—四通阀15的第一端口1501,然后两路水流在四通阀15的第三端口1503汇流后,经第三后置处理单元13,最终供用水设备6使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所述第二应急支路还包括第三单向阀16,第三单向阀16设在浓缩出水口502与第三后置处理单元13之间,以防止所述第二应急支路启动时净化的清洗用水流入浓缩水储水单元。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所述分质净水系统还包括第四单向阀17,第四单向阀17与前置处理进口101相连且位于第一单向阀11与前置处理进口101相连的连接点的上游侧。由此,一旦市政供水系统出现停水的状况,可以避免分质净水系统内的余水倒流入市政供水系统,进而避免的对市政供水系统造成二次污染。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所述分质净水系统还包括对水咀4的出水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未示出)和/或对水咀4的出水进行制冷的制冷装置(未示出)。由此,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获得热水或者冷水,以提高用户体验。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分质净水系统,将净化单元所产生的浓缩水收集在浓缩水储水单元,并使浓缩水处理单元与用水设备相连,当用水设备有用水请求是,优先使用储存在浓缩水储水单元内的浓缩水,使得浓缩水至少经过一次使用后再排放,有效解决了浓缩水直接排放的问题。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 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