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水生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91464发布日期:2018-07-07 18:24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电解水生成装置以及电解水生成方法。



背景技术:

存在一种电解水生成装置,其是通过电解在容器内生成次氯酸水、碱性离子水等电解水。就这样的电解水生成装置来说,在预先使电解质溶出到容器内的水中时能够直接进行电解而使得装置构成简单,但此时所生成的电解水中会残留电解质。

当通过隔膜来分离包含电解质的电解液与作为电解水的基础的水时,能够防止电解质混入电解水。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装置,其通过隔膜将外壳内划分成阳极室、中间室、阴极室这三室,使电解液在包含中间室的循环流道中循环,并通过对中间室的电解液进行电解,由阳极室得到酸性电解水,由阴极室得到碱性电解水。该装置由于使用上述循环流道而使得构成变得复杂,进而各室间的压力会变动,电解的特性有可能变得不稳定。另外,由于是使电解液循环,因此会因电解而使得电解液的状态变化,并因循环而使得该变化被浓缩积累从而产生各种问题。

专利文献2公开了将填充有电解液的装置放入水槽并且对该水槽的水进行电解的构成。当为这样的构成时,不论是水槽的水还是装置的电解液均是水静止的状态,压力固定而电解特性稳定,并且在所生成的电解水中也没有残留电解质。然而,由于该装置不具备电解液的流道,因此每次电解液被消耗都需要重新填充电解液。因此,不能够有效地生成电解水。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50017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355128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能够以简易的构成在不受流水压力的影响的情况下有效或稳定地生成电解水的电解水生成装置以及电解水生成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一个实施方式的电解水生成装置具备电解单元、不循环的流道、送液装置和控制装置。上述电解单元具备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一隔膜和电解液室,上述第二电极与上述第一电极相对置,上述第一隔膜配置在上述第一电极与上述第二电极之间,上述电解液室收纳电解液,以上述第一隔膜为壁面的一部分,并且不包含上述第一电极,上述电解单元配置在收纳有水的容器内,并且由上述容器内的水生成电解水。上述流道包含上述电解液室。上述送液装置向上述流道流送液体。上述控制装置控制上述送液装置,并且间歇地进行对上述电解液室供给液体和从上述电解液室排出电解液。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解水生成装置的图。

图2是表示上述电解水生成装置的电解工作的流程图。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电解水生成装置的图。

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电解水生成装置的图。

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电解水生成装置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几种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就各实施方式整体来说,对相同或者类似的要素标注相同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各图是以有助于理解实施方式为目的的示意图,各图所示的要素的形状和尺寸等有时与实际装置不同,它们可以参照以下的公开内容和公知技术等来适当变更。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解水生成装置1的图。该电解水生成装置1是所谓的分批式电解水生成装置,其具备电解单元2、第一罐 3、第二罐4和控制器5。

电解单元2具有能够配置(能够投入)到水槽60的形状。水槽60中积存有作为电解水的生成源的电解原水例如水。水槽60是容器的一个例子。电解水生成装置1还可以具备该水槽60。至少在电解时,水槽60的水为几乎未施加从与该水槽60连接的配管等通过的流水压力的状态。本说明书中,将这样的状态的水称为静水。

电解单元2具备壳体20、阳极21、阴极22、第一隔膜23和第二隔膜 24。阳极21是第一电极的一个例子,阴极22是第二电极的一个例子。

壳体20具有第一端部20a和第一端部20a相反侧的第二端部20b,其以长条且扁平的箱状形成在上述第一端部20a与第二端部20b之间。第一端部20a和第二端部20b之间的一侧面开口,第一隔膜23和第二隔膜24 从该开口了的一侧起依次以相互相对置的方式配置在壳体20的内部。电解单元2以在重力方向上第一端部20a位于下侧、第二端部20b位于上侧的姿势来使用。

被第一隔膜23、第二隔膜24和壳体20划分开的空间相当于填充电解液(电解质水溶液)的电解液室25。第一隔膜23和第二隔膜24构成电解液室25的壁面的一部分。此外,被第二隔膜24和壳体20划分开的空间相当于填充作为电解水的生成源的电解原水例如水的阴极室26。第二隔膜24 构成阴极室26的壁面的一部分。第一隔膜23和第二隔膜24作为离子交换膜起作用,例如可以使用由化学耐受性优异的聚偏氟乙烯(PVDF)和氧化钛形成的多孔质膜。

阳极21被形成为例如平板状,并以在第一隔膜23的外侧(与水槽60 的水相接的一侧)与第一隔膜23接近的方式配置。阴极22被形成为例如平板状,并以在阴极室26与第二隔膜24接近的方式配置。这样配置的阳极21与阴极22隔着第一隔膜23和第二隔膜24相对置。阳极21经由配线 L1与控制器5电连接,并经由该配线L1施加正电压。而阴极22经由配线 L2与控制器5电连接,并经由该配线L2施加负电压。

当在阳极21和阴极22之间形成电位差时,电解液室25的电解液中电离了的氯离子被阳极21吸引,从第一隔膜23通过而流入水槽60的水中。然后,氯离子在阳极21被还原而产生氯气,该氯气与水槽60的水反应,由此生成酸性水(包含次氯酸和盐酸的水)。另一方面,电解液室25的电解液中电离了的钠离子被阴极22吸引,从第二隔膜24通过而流入阴极室 26。然后,水在阴极22被电解而生成氢气和碱性水(氢氧化钠水溶液)。

电解水生成装置1还具备第一供给管31、第二供给管41、第一排出管 32和第二排出管42。对于第一供给管31来说,一个端部与第一罐3连接,并且另一个端部由壳体20的第一端部20a侧与电解液室25连接。对于第一排出管32来说,一个端部由壳体20的第二端部20b侧与电解液室25连接,并且另一端部被导向废液罐等未图示的排液场所。对于第二供给管41 来说,一个端部与供水源WS连接,并且另一个端部由壳体20的第一端部 20a侧与阴极室26连接。对于第二排出管42来说,一个端部由壳体20的第二端部20b侧与阴极室26连接,并且另一个端部与第二罐4连接。

电解水生成装置1还具备设置在第一排出管32的电磁阀6和设置在第二供给管41的电磁阀7。电磁阀6、7均与控制器5连接。电磁阀6通过控制器5的控制在闭塞第一排出管32的闭状态和开放第一排出管32的开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电磁阀7通过控制器5的控制在闭塞第二供给管41和闭状态和开放第二供给管41的开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第一罐3中积存有例如盐水等作为氯化物水溶液的电解液。第一罐3 配置在至少比积存于水槽60中的水的水面更靠重力方向的上侧,例如配置在比水槽60整体更靠重力方向的上侧。

第一供给管31、电解液室25和第一排出管32的至少一部分被由第一罐3供给的电解液充满。第一排出管32的出口(不与电解液室25相接一侧的端部)位于比第一罐3更靠重力方向的下侧。换言之,第一罐3设置在比第一排出管32的出口更靠重力方向的较高的位置。在电磁阀6为闭状态时,第一供给管31和电解液室25的电解液不流动。而在电磁阀6为开状态时,第一罐3的电解液通过水头压力经由第一供给管31向电解液室25 供给,与该供给了的量等量的电解液由电解液室25向第一排出管32流出,从第一排出管32的出口排液。

这样,第一供给管31、电解液室25和第一排出管32形成电解液系统的不循环的流道。进而,电磁阀6作为向该流道流送液体(电解液)的送液装置起作用。

供水源WS例如为水管等施加了水压的供水配管。其中,供水源WS 可以为积存有水的罐等容器。第二供给管41、阴极室26和第二排出管42 的至少一部分被由供水源WS供给的水充满。在电磁阀7为闭状态时,第二供给管41和阴极室26的水不流动。而在电磁阀7为开状态时,来自供水源WS的水经由第二供给管41向阴极室26供给,与该供给了的量等量的水(例如碱性水)由阴极室26向第二排出管42流出,经由第二排出管 42向第二罐4排水。

这样,第二供给管41、阴极室26和第二排出管42形成阴极系统的不循环的流道。进而,电磁阀7作为向该流道流送液体(水或碱性水)的送液装置起作用。

控制器5例如具备:扮演电解水生成装置1的控制的中枢的处理器;存储各种设定条件、处理器所执行的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生成向各部供给的电压的电源装置;显示灯或显示器等显示装置;以及按钮或开关等输入装置等。

如图1所示,在将电解单元2配置在水槽60的静水内的状态下,当例如用户经由输入装置来指示开始工作时,控制器5执行图2的流程图所示的电解工作。

在该电解工作下,首先控制器5开始向阳极21和阴极22通电(步骤 S1)。进而,控制器5判定电解液室25的电解液的送水时机是否到来(步骤S2)。当送水时机没有到来时,控制器5继续向阳极21和阴极22通电(步骤S2的否)。这些步骤S1、S2构成第一工作。

通过向阳极21和阴极22通电,在水槽60产生酸性水,在阴极室26 产生碱性水。通电期间,控制器5将电磁阀6,7均设定为闭状态。因此,停止向电解液室25供给电解液和从电解液室25排出电解液。同样地,停止向阴极室26供给水和从阴极室26排出水(或碱性水)。

在判定为送水时机到来时(步骤S2的是),控制器5停止向阳极21和阴极22通电(步骤S3)。在停止了通电的状态下,控制器5向电解液室25 供给第一规定量的电解液,并且从电解液室25排出该第一规定量的电解液 (步骤S4)。本实施方式是在该步骤S4中控制器5还向阴极室26供给第二规定量的水并且从阴极室26排出该第二规定量的水(碱性水)。这些步骤 S3、S4构成第二工作。

本实施方式中,控制器5仅在第一规定量的电解液流过包括第一供给管31、电解液室25和第一排出管32的流道的期间将电磁阀6设定为开状态,并且仅在第二规定量的水或碱性水流过包括第二供给管41、阴极室26 和第二排出管42的流道的期间将电磁阀7设定为开状态,由此实现步骤S4 的工作。

第一工作中,随着继续向阳极21和阴极22通电,解液室25的电解液中的电解质的浓度(例如质量百分比浓度)降低。进而,当该浓度达到饱和浓度的10%以下时,判定为电解性能显著降低。而当在该浓度还很高的情况下更换电解液室25的电解液时,电解液被浪费。因此,上述送水时机可以设定为例如电解液室25的电解液中的电解质的浓度降低到10%之前的时机,优选设定为该浓度达到被规定在20%以上且80%以下的范围内的规定浓度的时机。这样的时机例如可以按照从开始通电起的经过时间的形式来规定。进而,该经过时间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得到:由实验求出电解质的浓度从开始通电降低到上述规定浓度为止的时间;或者,根据向阳极21和阴极22通电时的电流值、电解液室25的容量等进行计算。

此外,作为送水时机,还可以使用除了时间以外的参数。随着电解液室25的电解液中的电解质的浓度降低,阳极21和阴极22的电位差上升。因此,送水时机可以为阳极21和阴极22的电位差达到了规定值的时机。该规定值例如可以规定为比电解质的浓度降低到上述规定浓度的时刻的阳极21和阴极22的电位差大的值。

步骤S4之后,控制器5判定电解工作的结束条件是否成立(步骤S5)。在结束条件不成立时(步骤S5的否),控制器5的工作返回步骤S1。即,反复执行第一工作和第二工作直到结束条件成立,由此间歇地进行对电解液室25供给和排出电解液以及对阴极室26供给水和排出水(碱性水)。

作为结束条件,例如可以采用用户以按钮操作等来指示结束工作或者仅以预先规定的次数执行步骤S1~S4等各种条件。用户将水槽60的水的量、要生成的酸性水的浓度或碱性水的量输入控制器5,控制器5根据该输入值来确定步骤S1~S4的反复次数,可以将仅以该反复次数执行了步骤 S1~S4作为结束条件。

在结束条件成立时(步骤S5的是),控制器5结束电解工作。此时,控制器5可以通过输出声音、点亮显示灯等来通报电解工作结束。

(实施例)

对以上进行了说明的电解水生成装置1的一个实施例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中,电解液室25的容量为10毫升,阴极室26的容量为100 毫升。向阳极21和阴极22通电的电流为2A,送水时机是从开始该通电经过10分钟时。进而,步骤S4中,对电解液室25供给和排出的电解液的量 (第一规定量)与电解液室25的容量相同为10毫升,对阴极室26供给和排出的水和碱性水的量(第二规定量)与阴极室26的容量相同为100毫升。

在该条件下,在水槽60内生成有效氯浓度为50ppm的次氯酸水的情况下,只要对水槽60内的水每10升执行一次步骤S1~S4就行。即,在水槽 60存储有10升的水的情况下,执行一次步骤S1~S4,在水槽60存储有1 吨的水的情况下,执行100次步骤S1~S4。此外,在第二罐4中积存去污力优异的pH为13的氢氧化钠水溶液。

当为该实施例的构成时,能够通过极为小型的电解单元2将大容量的水变为电解水。此外,在送水时机到来时,电解液室25的电解液的浓度降低至8%(饱和浓度26%的30%左右的浓度),就算是排出该电解液,浪费的盐分也少。

此外,当增大电解液室25的容量时,能够在不替换电解液的情况下生成大量的电解水(酸性水或碱性水),但其反面会使得电解液室25增大,结果导致电解单元2大型化。进而,当将水槽60的容量设定为例如10升以上时,电解液室25也伴随与此而变得大型化,电解中处于静止状态的电解液室25或阴极室26的水质极端变动,或者气体滞留,故而不优选。因此,电解液室25的容量优选设定为20毫升左右、最大也在200毫升以下。进而,当将电解液室25的容量设定为2毫升以下时,送水时的流水压力变大,以第一罐3的水头压力不能够进行送水。因此,实用上,优选将电解液室25的容量设定为2毫升以上且200毫升以下左右。

本实施例是例示了在步骤S4中100%替换电解液室25的电解液的情况,但不限于此,只要替换的电解液的量(上述第一规定量)被规定在电解液室25的容量的30%以上且150%以下左右的范围就行。这是因为,当替换的量低于30%时电解液的盐分在送水时机到来之前就有可能干涸,当替换的量过多时会导致电解液的浪费。此外,150%这一数值是为了可靠地替换容量极小的电解液室25的电解液而使得比100%还有余富。

对于以上进行了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来说,由于电解液室25的电解液和阴极室26的水在电解中处于静止状态,因此电解液室25和阴极室26中的压力几乎不发生变动。而且,由于包括电解液室25的流道是不循环的,因此能够防止电解液的pH每次经过电解而发生变化或者由电解产生的不期望的副产物混入电解液,能够使电解的特性稳定,并且得到所期望水质的电解水。

另外,由于电解液室25的电解液是在控制器5的控制之下间歇地替换,因此用户不需要用手工作业来替换电解液,能够高效地生成电解液。

另外,图1的例子中,第一罐3位于比水槽60更靠重力方向的上侧,并且没有在将第一罐3和电解液室25连接的第一供给管31设置电磁阀等,因此电解中由电解液室25侧向第一隔膜23施加的水压比由水槽60侧向第一隔膜23施加的水压大。进而,在将阴极室26和供水源WS连接的第二供给管41设置电磁阀7,并且该电磁阀7在阳极21和阴极22通电时处于闭状态,因此电场中由电解液室25侧向第二隔膜24施加的水压比由阴极室26侧向第二隔膜24施加的水压大。这样,通过将电解液室25相对于水槽60和阴极室26设定为正压(也称为阳压),能够增多经由第一隔膜23 移动到水槽60的电解质和经由第二隔膜24移动到阴极室26的电解质的量,提高电解的效率。

除了以上进行了说明的以外,由本实施方式还可以得到各种合适的作用。

(第二实施方式)

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或类似的要素标注相同的符号,有时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电解水生成装置1的图。该电解水生成装置1与图1所示的电解水生成装置的不同点在于:其不具备第二罐4、第二供给管41、第二排出管42、电磁阀7;以及其在第一供给管31 的中途具备泵8来代替电磁阀6。泵8与控制器5连接,并通过控制器5的控制来启动和停止。在启动泵8时,例如泵8所具备的旋转体旋转而将第一罐3的电解液送到电解液室25。而在停止泵8时,上述旋转体停止,并且第一供给管31的第一罐3侧和电解液室25侧被切断。泵8也可以设置在第一排出管32。

此外,图3所示的电解单元2与图1所示的电解单元的不同点在于:其不具备第二隔膜24和阴极室26。阴极22例如以一个主面接近壳体20的方式来配置。电解液室25相当于被第一隔膜23和壳体20划分开的空间。

图3的构成中,在电解时电解液室25中产生氢气和碱性水。例如第一排出管32的出口被开放,电解液室25中所产生的氢气从第一排出管32经常排气。当泵8设置在第一供给管31时,不妨碍该排气。电解液室25中所产生的碱性水经由第一排出管32被排出。

本实施方式中,也是第一供给管31、电解液室25和第一排出管32形成电解液系统的不循环的流道。此外,泵8作为向该流道流送液体(电解液)的送液装置起作用。此外,也可以使用电磁阀等其他送液装置来代替泵8。

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控制器5执行图2的流程图所示的电解工作。本实施方式中,控制器5通过仅在第一规定量的电解液流过包括第一供给管31、电解液室25和第一排出管32的流道的期间使泵8启动,实现步骤 S4的工作。

就算是本实施方式的构成,也能够得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此外,通过如本实施方式那样不设置阴极室26、第二供给管41、第二排出管42和第二罐4,能够简化电解水生成装置1的构成。

(第三实施方式)

对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对与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相同或类似的要素标注相同的符号,有时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电解水生成装置1的图。该电解水生成装置1与图1所示的电解水生成装置的不同点在于:其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不具备第二罐4、第二供给管41、第二排出管42、电磁阀7;以及其在第一供给管31的中途具备电磁阀9来代替电磁阀6。电磁阀9与控制器5连接,并且通过控制器5的控制在闭塞第一供给管31的闭状态与开放第一供给管31的开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第一供给管41例如与水管等作为施加了水压的供水配管的供水源WS连接。此外,电磁阀9也可以设置在第一排出管32。

进而,图4所示的电解单元2与图1所示的电解单元的不同点在于:其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不具备第二隔膜24和阴极室26;以及其具备将由供水源WS经由第一供给管31供给的水变为电解液的收容室27。

收容室27收容了固体的电解质例如固体盐。图4的例子中,收容室27 设置在壳体20的内部。例如,通过将收容室27设定为相对于壳体20可开闭、可拆卸或者可拉出的结构,能够容易地填充固体盐。

收容室27和电解液室25被过滤器28(网)分开。过滤器28防止收容室27的电解质直接以固体的状态移动到电解液室25,但允许液体通过。作为这样的过滤器28,例如可以利用将金属线等线体平面或立体地编织得到的那些、在金属板等板材上开有多个小孔的那些等各种类型。

壳体20在第一端部20a侧的壁部(底壁)具有使第一供给管31与收容室27连通的开口部20c(贯通孔)。图4的例子中,在该开口部20c与第一供给管31之间设置有止逆阀29。该止逆阀29具备使从第一供给管31向着收容室27的方向流动的液体通过并且切断向其逆方向流动的液体的可动材料29a。作为可动材料29a,例如可以使用橡胶制膜片(diaphragm)、球。

在电磁阀9为闭状态时,来自供水源WS的水不流过第一供给管31,电解液室25的电解液不被排出。而在电磁阀9为开状态时,来自供水源 WS的水经由第一供给管31和止逆阀29流入收容室27。固体盐溶解在流入到收容室27的水中,由此形成为电解液,该电解液从过滤器28通过而流入电解液室25,并且电解液室25的电解液向第一排出管32流出。

通过设置有止逆阀29,防止电解液从电解液室25和收容室27向第一供给管31移动。因此,不会出现电解液到达供水源WS而造成与供水源 WS相关的配管等腐蚀。进而,不需要对第一供给管31和电磁阀9等实施腐蚀对策,能够降低电解水生成装置1的制造成本。

本实施方式中,也是第一供给管31、电解液室25和第一排出管32形成电解液系统的不循环的流道。进而,电磁阀9作为向该流道流送液体(水和电解液)的送液装置起作用。此外,也可以使用设置在第一供给管31或第一排出管32的泵等其他送液装置来代替电磁阀9。

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控制器5执行图2的流程图所示的电解工作。本实施方式中,控制器5通过第一规定量的电解液流入电解液室25并仅在该第一规定量的电解液从电解液室25排出的期间将电磁阀9设定为开状态,实现步骤S4的工作。

就算是本实施方式的构成,也能够得到与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进而,通过如本实施方式那样不设置第一罐3,能够进一步简化电解水生成装置1的构成。

对于条件除了与阴极室26相关的构成以外与上述实施例大致相同的电解水生成装置1来说,在收容室27收容了例如20g固体盐的情况下,能够生成约200升的电解水(次氯酸水)。为了以填充一次固体盐来生成更多的电解水,只要增大收容室27的容量就行。

(第四实施方式)

对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对与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相同或类似的要素标注相同的符号,有时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电解水生成装置1的图。该电解水生成装置1与图1所示的电解水生成装置的不同点在于:其与第三实施方式同样地不具备第二罐4、第二供给管41、第二排出管42、电磁阀7;以及其在第一供给管31的中途具备电磁阀9来代替电磁阀6。第一罐3中不积存电解液而积存了水。进而,该电解水生成装置1还在第一供给管31 的中途具备收容室单元100。第一供给管31包含收容室单元100的上游侧 (第一罐3侧)的上游部分31a和收容室单元100的下游侧(电解液室25 侧)的下游部分31b。

收容室单元100具备在内部形成收容固体的电解质例如固体盐的收容室101的壳体102。壳体102中设置有第一过滤器103和第二过滤器104。收容室101经由第一过滤器103和第一供给管31的上游部分31a与第一罐 3连接,并且经由第二过滤器104和第一供给管31的下游部分31b与电解液室25连接。第一过滤器103防止收容室101的电解质直接以固体的状态移动到第一供给管31的上游部分31a,但允许液体通过。第二过滤器104 防止收容室101的电解质直接以固体的状态移动到第一供给管31的下游部分31b,但允许液体通过。作为这样的第一过滤器103和第二过滤器104,例如可以利用将金属线等线体平面或立体地编织得到的那些、在金属板等板材上开有多个小孔的那些等各种类型。

图5的例子中,在第一过滤器103与第一供给管31的上游部分31a之间设置有止逆阀105。该止逆阀105具备使在从第一供给管31的上游部分 31a向收容室101的方向流动的液体通过并且切断向其逆方向流动的液体的可动材料105a。作为可动材料105a,例如可以使用橡胶制膜片、球。

第一供给管31的上游部分31a(以及止逆阀105)和壳体102例如经由接头结构以自由拆卸的方式连结。同样地,第一供给管31的下游部分31b 和壳体102例如经由接头结构拆卸以自由拆卸的方式连结。

在电磁阀9处于闭状态时,来自第一罐3的水不流过第一供给管31,电解液室25的电解液不被排出。而在电磁阀9为开状态时,通过水头压力使来自第一罐3的水经由第一供给管31的上游部分31a、止逆阀105和第一过滤器103流入收容室101。固体盐溶解在流入到收容室101的水中而形成为电解液,该电解液从第二过滤器104和第一供给管31的下游部分31b 通过而流入电解液室25,并且电解液室25的电解液向第一排出管32流出。

通过设置止逆阀105,可以防止电解液从收容室101向第一供给管31 的上游部分31a移动。因此,不需要对第一罐3、第一供给管31的上游部分31a和电磁阀9等实施腐蚀对策,能够降低电解水生成装置1的制造成本。

本实施方式中,也是第一供给管31(上游部分31a和下游部分31b)、电解液室25和第一排出管32形成电解液系统的不循环的流道。进而,电磁阀9作为向该流道流送液体(水和电解液)的送液装置起作用。此外,也可以使用设置在第一供给管31或第一排出管32的泵等其他送液装置来代替电磁阀9。

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控制器5执行图2的流程图所示的电解工作。本实施方式中,控制器5通过第一规定量的电解液流入电解液室25并仅在该第一规定量的电解液从电解液室25排出的期间将电磁阀9设定为开状态,实现步骤S4的工作。

就算是本实施方式的构成,也能够得到与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进而,通过使电解单元2和收容室单元100独立,能够适当地组合最适容量的电解单元2和收容室单元100来构成电解水生成装置1。

另外,为了使用第一罐3的水来生成电解液,能够在不受供水设备等的制约的情况下设置电解水生成装置1。

对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给出的,并不意欲对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这些新颖的实施方式可以用其他各种方式来实施,在不超出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和其变形均包含在实用新型的范围和主旨中,并且包含在权利要求书所述的实用新型以及其等同的范围内。

例如,第一实施方式的构成中,在第一罐3不积存电解液而积存水,也可以对于电解单元2设置第三实施方式所述的收容室27或者在第一供给管31的中途设置第四实施方式所述的收容室单元100。

另外,第一实施方式的构成中,既可以形成使用了第二实施方式中所公开的泵8的电解液系统的流道,也可以形成使用了第三实施方式中所公开的供水源WS和电磁阀9的电解液系统的流道。此外,还可以适当地组合各实施方式中所公开的流道和电解单元2。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