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性高附着力阻垢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20523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化学原料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性高附着力阻垢剂。



背景技术:

中国水资源的匮乏和污染已引起了人们的严重关注,随着工业生产的日益发展,工业用水迅速增长,其中工业循环冷却水占工业用水的60%以上。循环冷却水来自江、河、湖、海,由于这些水域的水中含有一定量的菌、藻、水生贝壳类软体动物和盐类等杂质,在冷却水循环过程中冷却水不断蒸发,水中的盐类被浓缩沉积,这些生物在循环冷却水系统的适宜环境下,迅速的繁殖和生长,产生大量的生物粘泥、污垢附着或沉积在水系统管道和设备的表面,严重地影响了循环水冷凝、冷却效果,增加了系统阻力和端差,提高了能耗,严重时甚至堵塞管道,腐蚀设备降低了设备使用寿命,增加了检修频率,威胁正常生产运行,因此,在循环冷却水中必须要加杀生灭藻剂、阻垢剂和缓蚀剂等药剂以防止循环水系统的结垢、腐蚀和菌、藻及水生物的迅速繁殖和生长。

目前许多工厂在进行阻垢剂使用时,由于阻垢剂相对较为分散,因此在实际的应用中,阻垢剂无法进行长久附着于结垢表面,因此在实际的使用中,效果极差,并且一次性使用的阻垢剂成分也相对较高,这样才可以勉强保证其实际的效果,浪费原料。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配方合理,加工简单,使用效果好的油性高附着力阻垢剂。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油性高附着力阻垢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原料制成:

聚丙烯酸钠6-8份、十二醇硫酸钠3-5份、丙三醇2-4份、单宁3-5份、聚天冬氨酸2-4份、疏基苯并噻唑2-4份、聚天冬氨酸3-5份、聚丙烯酸羟乙酯6-8份、磺酸盐6-8份、葡萄糖酸钠15-25份、水性油基料60-80份、去离子水80-100份。

各原料优选分量为:

聚丙烯酸钠7份、十二醇硫酸钠4份、丙三醇3份、单宁4份、聚天冬氨酸3份、疏基苯并噻唑3份、聚天冬氨酸4份、聚丙烯酸羟乙酯7份、磺酸盐7份、葡萄糖酸钠20份、水性油基料70份、去离子水90份。

所述的水性油基料通过采用松香甘油酯8-10kg、桐油2-4kg、亚麻子油1-2kg、梓油2-4kg,采用100-120℃高温搅拌复配后制成;

制备上述油性高附着力阻垢剂的方法为:

1)将上述原料中除水性油基料和去离子水以外的原料全部投入至加热釜中,然后在常压下升温至60-80℃,搅拌反应3-5h;

2)待上述步骤1处理结束后,将原料引出,然后将其加入搅拌釜中,再加入原料中的去离子水,控制转速2500-3500r/min,搅拌2-3h;

3)待上述步骤2处理结束后,将内部原料再次引出放入加热搅拌釜中,开启搅拌,并加热至80-90℃,搅拌20-30min后,将原料中的水性油基料加入其中,升温至95-97℃,持续搅拌35-40min后,冷却至室温,出料即可得到。

本发明中,阻垢剂采用环保型物料进行配置的同时,配合水性油基料作为载体进行制备,制备出的阻垢剂粘度高,可以有效的附着在结垢体的表面,充分的分散垢体,效果显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工艺流程简洁,同时本发明、油溶性好、粘度高、使用方便、制备方法科学,无任何污染,使用范围广、成本低,防垢效果明显,具有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1

称取:聚丙烯酸钠6kg、十二醇硫酸钠3kg、丙三醇2kg、单宁3kg、聚天冬氨酸2kg、疏基苯并噻唑2kg、聚天冬氨酸3kg、聚丙烯酸羟乙酯6kg、磺酸盐6kg、葡萄糖酸钠15kg、水性油基料60kg、去离子水80kg;

实施例2

称取:聚丙烯酸钠7kg、十二醇硫酸钠4kg、丙三醇3kg、单宁4kg、聚天冬氨酸3kg、疏基苯并噻唑3kg、聚天冬氨酸4kg、聚丙烯酸羟乙酯7kg、磺酸盐7kg、葡萄糖酸钠20kg、水性油基料70kg、去离子水90kg。

制备上述实施例1或2的方法为:

1)将上述原料中除水性油基料和去离子水以外的原料全部投入至加热釜中,然后在常压下升温至60-80℃,搅拌反应3-5h;

2)待上述步骤1处理结束后,将原料引出,然后将其加入搅拌釜中,再加入原料中的去离子水,控制转速2500-3500r/min,搅拌2-3h;

3)待上述步骤2处理结束后,将内部原料再次引出放入加热搅拌釜中,开启搅拌,并加热至80-90℃,搅拌20-30min后,将原料中的水性油基料加入其中,升温至95-97℃,持续搅拌35-40min后,冷却至室温,出料即可得到。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