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的污泥脱水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58543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块化的污泥脱水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环保领域的一种污泥处理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模块化的污泥脱水机。



背景技术:

请结合参照图1与图2,在环保领域中,污泥脱水机100’是常用的设备之一,用于安装在絮凝机200′的后端,污泥脱水机100’连同絮凝机构由电控柜300’控制,污水由絮凝机200’进行絮凝成团后再通过污泥脱水机100’脱水形成泥饼。

现有污泥脱水机100′的结构包括一脱水本体1’、一喷淋机构2’、一滤液收集槽3’、一支撑架台4’、一驱动电机5’和顶盖6’;所述喷淋机构2’设在脱水本体1’上方,所述支撑架台4’设在脱水本体1’的下方,主要由两块用于支撑的侧板41’和底板42’构成,所述驱动电机5’与脱水本体1’连接;滤液收集槽3’设于支撑架台4′内。由于脱水本体1’两侧的挡板12’、支撑架台4’的两侧板41’、滤液收集槽3′为三个各自独立的部件,因此使得三者之间存在着间隙,使得整个污泥脱水机100′存在着如下缺陷:主要地,不仅结构较为复杂、占据空间较大,而且运行时污水容易通过滤液收集槽3′与支撑架台4’的两侧板41’之间的间隙以及脱水本体1两侧的挡板12’与支撑架台4’的两侧板41’之间的间隙、脱水本体1两侧的挡板12’溢出,污染场地;其次地,其顶盖6’是通过螺丝锁附在脱水本体1’两侧的挡板12’上,当需要观察脱水本体1’的运行状态及维修时,需要将顶盖6’卸下,操作相对麻烦,比较耗费工时。

有鉴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迫切期望将污泥脱水机100′进行改进,以改善上述所出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模块化的污泥脱水机,不仅整体结构较为简单、占据的空间相对有所减小,而且能够避免两支撑侧板与支撑架台之间存在能够溅出液体的孔隙的产生,还能形成一独立于絮凝设备和电控柜的设备,使用时与絮凝设备、电控柜或其它污泥脱水机的连接和拆卸更为方便快捷,便于维护。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模块化的污泥脱水机,包括一脱水本体、一喷淋机构、一滤液收集槽、一支撑架台和一驱动电机;所述喷淋机构设在脱水本体上方,所述支撑架台设在脱水本体的下方并包括两块用于支撑的侧板,所述驱动电机与脱水本体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水机为独立的模块;且所述两侧板自下而上延伸至所述脱水本体的两侧,所述脱水本体固定安装于两侧板之间;所述两侧板之间位于脱水本体的下方设有隔板,隔板与脱水本体之间的空间形成所述滤液收集槽。

进一步的,本发明还包括一顶盖,所述顶盖扣合在两侧板的上方并与所述两侧板以及滤液收集槽形成全封闭结构。所述顶盖包括中心轴、左侧翻盖和右侧翻盖,所述左侧翻盖与右侧翻盖分别枢接于中心轴。所述左侧翻盖和右侧翻盖通过复数个套管枢接于所述中心轴。所述中心轴为所述喷淋机构的喷淋管,喷淋管的下侧设有喷淋孔,所述套管对应喷淋口的位置设有开口。

进一步的,所述脱水本体包括复数个本体支板,所述脱水本体支板的底部两侧分别设有一抵靠边,顶部两侧则分别设有一连接片;所述两侧板的内表面对应所述抵靠边设置有支撑块,所述两侧板还对应连接片设有连接孔以通过螺丝将连接片锁附在两侧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滤液收集槽分隔为前槽和后槽,所述前槽对应设在所述脱水本体前段的下方,且前槽的最低处设有一滤液出口;所述后槽对应设在所述脱水本体后段的下方,且后槽连接一潜污泵。

进一步的,所述侧板靠近侧板底部设有叉车插口。

本发明一种模块化的污泥脱水机的有益效果在于:将支撑架台的两侧板向上延长至脱水本体的两侧,使得脱水本体、支撑架台与滤液收集槽一体化,形成单独的整体化模块,使得本发明污泥脱水机整体结构较为简单、占据的空间相对有所减小,而且能够避免脱水本体侧板与支撑架台之间存在能够溢出污水的孔隙的产生,从而避免了污染场地的问题;另外,顶盖的具体设置,在确保盖合于两侧板的同时,能够在需要打开顶盖时直接翻开即可,操作简单便捷,节省了工时。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是现有污泥脱水机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现有污泥脱水机的主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污泥脱水机的右视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污泥脱水机的左视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中滤液收集槽的一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滤液收集槽的另一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中脱水本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中顶盖的分解图。

图9是本发明污泥脱水机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10是图9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结合参阅图3和图4,本发明一种模块化的污泥脱水机100,包括一脱水本体1、一喷淋机构2、一滤液收集槽3、一支撑架台4和一驱动电机5;所述脱水本体1的前端设有污水进口11,后端设有泥饼排出口12,泥饼排出口下方连接一滑泥板13,所述喷淋机构2设在脱水本体1上方,所述支撑架台4设在脱水本体1的下方并包括两块用于支撑的侧板42及一底板44,所述驱动电机5与脱水本体1连接。

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两侧板42自下而上延伸至所述脱水本体1的两侧,所述脱水本体1固定安装于两侧板42之间;所述两侧板42之间位于脱水本体1的下方设有隔板32,隔板32与脱水本体1之间的空间形成所述滤液收集槽3。如此,本发明就使脱水本体1、滤液收集槽3、支撑架台4形成一体化结构,三者之间不会有间隙,避免了溢液或漏液的现象产生。

如图7所示,所述脱水本体1包括复数个本体支板11,所述脱水本体支板11的底部两侧分别设有一抵靠边112,顶部两侧则分别设有一连接片114;所述两侧板42的内表面对应所述抵靠边112设置有支撑块422(见图5),所述两侧板42还对应连接片设有连接孔424以通过螺丝将连接片114锁附在两侧板42上。

如图5所示,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隔板32为一倾斜设置的直板,这样滤液收集槽3为一个斜槽,将滤液排出口34设在滤液收集槽3的低端处,便于排出滤液。再如图6所示,所述隔板32为多段式转折隔板,连同脱水本体1的本体支板11将所述滤液收集槽3分隔为前槽35和后槽36,所述前槽35对应设在所述脱水本体1前段的下方,且前槽35的最低处设有一滤液出口352;所述后槽36对应设在所述脱水本体1后段的下方,且后槽36连接一潜污泵362,即可通过潜污泵362将污水重新接到絮凝机200的进泥口201,由于脱水本体1的前段滤液较稀清,可以直接进入下一工序处理,而后段的滤液污泥的含量仍然较高,最好能重新再絮凝脱水处理,分为前槽35和后槽36两个槽分别收集脱水本体1的前段和后段的滤液,这样就可以将后槽36的重新进行絮凝和脱水,使最后的脱水效果更好。

本发明还包括一顶盖6,如图3、图4以及图8所示,所述顶盖6扣合在两侧板42的上方并与所述两侧板42以及滤液收集槽3形成全封闭结构。所述顶盖6包括中心轴61、左侧翻盖62和右侧翻盖63,所述左侧翻盖61与右侧翻盖62分别枢接于中心轴63。具体是,所述左侧翻盖62和右侧翻盖63通过复数个套管64枢接于所述中心轴61,这样就可以通过翻起侧翻盖62和右侧翻盖63来查看脱水本体1的情况,不用拆下整个顶盖,这样操作比较方便。较佳的所述中心轴61为所述喷淋机构的喷淋管,也就是由中心轴61来承担喷淋管的功能,如此可以降低机构复杂度,还可节约安装空间和材料成本,中心轴61的下侧设有喷淋孔(未图示),所述套管64对应喷淋口的位置设有开口(未图示),这样从喷淋孔喷出的水不会被套管64挡住。所述左侧翻盖62和右侧翻盖63的外边缘分别设有一扣边621和631,以扣合在两侧板42上,这样一方面可使密闭效果更好,还可防止因倾斜或振动等原因意外打开顶盖。

如图6、图9和图10所示,所述脱水机1为独立的模块,以与絮凝机200 组装在一起使用时,容易与絮凝机200分离,便于维护和搬运。所述两侧板42靠近侧板底部设有叉车插口426,便于用叉车搬运。当污泥脱水机100要结合絮凝机200使用时,只需将絮凝机200通过螺丝锁附在脱水机1上即可,再将电控柜300再锁在絮凝机200上。使用时,从絮凝机200的进泥口201引入污泥后,在加药口202加入絮凝剂,絮凝处理后的污泥进入脱水机1的污水进口11进入脱水主体1,脱水后得到的泥饼400从泥饼排出口12排出,较清稀的滤液补收集至前槽35,较浓稠的滤液收集到后槽36后又通过潜污泵362重新接到絮凝机200的进泥口201。当然污泥脱水机100也可多台联机使用,即将两台或多台污泥脱水机100串联使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