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井水湿地景观生态系统模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68420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生态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矿井水湿地景观生态系统模式。



背景技术:

目前在干旱寒气候下煤炭开采造成矿区湿地景观破碎,其次开采区中的矿井水体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因此,非常有必要构建与之匹配的湿地景观生态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的矿井环境的不足,本发明只在于提供一种矿井水湿地景观生态系统模式,通过构建该生态模式,使其不但具备较好的生态功能,而且可以通过生态系统的循环去除污物。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一种矿井水湿地景观生态系统模式,所述系统模式包括如下步骤构建:

s1对矿区矿井水水质进行诊断;

s2构建氧化塘,经植物塘处理后的水部分用于景观用水需求;

s3部分排入表面流人工湿地;

s4进一步通过植物沟渠引入畜牧业灌溉沟渠;

s5在灌溉沟渠的出水口处设置可更换的颗粒的生物炭滤池;

s6进入潜流人工湿地;

s7进入多个铺有防渗装置的水池,供牲畜饮用。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构建干旱酷寒气候下煤炭开采区湿地景观生态系统;

2、依据当地湿地植物去除水中污染物的差异进行配置,实现矿井水中污染物逐级削减;

3、利用湿地植物制成的生物炭作为滤料,实现了湿地植物再利用;

4、以提高矿区牧草生长量和质量为目标,增加了湿地景观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生态系统的构建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以本技术方案为前提,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本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为一种矿井水湿地景观生态系统模式,所述系统模式包括如下步骤构建:

s1对矿区矿井水水质进行诊断;

s2构建氧化塘,经植物塘处理后的水部分用于景观用水需求;

s3部分排入表面流人工湿地;

s4进一步通过植物沟渠引入畜牧业灌溉沟渠;

s5在灌溉沟渠的出水口处设置可更换的颗粒的生物炭滤池;

s6进入潜流人工湿地;

s7进入多个铺有防渗装置的水池,供牲畜饮用。

以敏东一矿作为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生态系统如何建立。

实施例

1、首先对敏东一矿外排矿井水水质进行诊断;

2、针对流量为200~600m3/d的外排矿井水,构建氧化塘(面积为5亩深为0.5米,在氧化塘内种植生长速率快、去除矿井水特征污染物(例如fe和mn等)比较强的水生漂浮植物和湿地植物(浮床上种植),植物限定生长在各类型形状可漂浮的围圈中,以便在净化水质的同时达到一定的景观效果)。经植物塘处理后的水部分用于景观用水需求;

3、部分排入2亩表面流人工湿地(水深为0.2米左右)(人工湿地,可通过人为开挖或利用当地的洼地形成);

4、经过人工湿处理的外排水,进一步通过沟渠(长为20米)(可自然形成,也可开挖(宽x深为2米x0.4米),优选自然形成,沟渠中种植一定密度的具有一定景观效果的水生植物或湿地植物)引入畜牧业灌溉沟渠;

5、在畜牧业灌溉沟渠的进水口处设置可更换的颗粒的生物炭滤池(长x宽x深:10米x2米x0.4米(为确保水质);

6、经生物炭沟渠的部分净化水源经过0.5亩深为0.5米的铺有防渗膜的潜流人工湿地(湿地种植对水质要求较高的指示湿地植物)

7、流入多个铺有防渗装置的水池,供牲畜饮用。

8、定期对这种景观生态系统各处理单元水质进行监测(监测期为植物的生长期,每一个月测定一次)。

进一步的,工程实施中配置的湿地植物经水培实验进行筛选,湿地植物为当地的湿地植物(10~20种植物,包括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及沉水植物),筛选的指标为对牧草生长量和质量产生影响的矿井水或经过污染的河水的特征污染物(主要包括悬浮物、ph、金属及有机物等污染,具体指标通过现场采样分析及室内实验确定)。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变形,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变形都应该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矿井水湿地景观生态系统模式,所述生态系统的优点在于:构建干旱酷寒气候下煤炭开采区湿地景观生态系统;依据当地湿地植物去除水中污染物的差异进行配置,实现矿井水中污染物逐级削减;利用湿地植物制成的生物炭作为滤料,实现了湿地植物再利用;以提高矿区牧草生长量和质量为目标,增加了湿地景观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技术研发人员:熊集兵;雷少刚;卞正富;杨德军;王涛;程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矿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6.12.20
技术公布日:2017.08.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