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污水处理循环过滤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3577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用于污水处理循环过滤塔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过滤塔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污水处理循环过滤塔 。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为使污水达到排水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水污染情况不断加剧,使得污水处理和再生行业受到空前的关注,近两年各地区毛利率都保持在70%左右,甚至有的地区超过了100%,行业发展潜力非常大。根据前瞻网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我国污水处理及其再生行业企业个数达到了213个,资产总计844.13亿元,较2011年增长了11.43%,销售收入为236.64亿元,较2011年增长了16.16%,扩张速度较快。

现有的对污水处理,大部分是进行一次性过滤,这样导致了过滤出来水的合格率降低,不能保证过滤的出来的水的品质,造成浪费了水资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污水处理循环过滤塔 ,通过设置有过滤箱体,解决了现有的过滤出来水的合格率降低,不能保证过滤的出来的水的品质,造成浪费了水资源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污水处理循环过滤塔 ,包括过滤塔体,所述过滤塔体的顶端设置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的底端连接连接杆的顶端,所述连接杆的底端穿入过滤塔体连接撑杆,所述撑杆设置于有过滤箱体的内部,所述过滤箱体设置于过滤塔体的内部,所述过滤箱体的底部设置有底板,所述过滤箱体与净水管的一端连通,所述净水管的另一端穿出所述过滤塔体,所述过滤塔体通过进水管与储水槽连通,所述过滤塔体的底部通过排水管与沉淀槽连通 ,所述过滤塔体与沉淀槽之间设置有供水水管,所述供水水管的一端设置有供水水泵。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过滤塔体的表面上设置有操作面板,所述进水管设置有两个,且对称分布在过滤塔体与储水槽之间,所述进水管和排水管上设置有电磁控制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操作面板分别与旋转电机、供水水泵和电磁控制阀电性连接,所述作面板、旋转电机、供水水泵和电磁控制阀均与供电装置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过滤箱体,能够进行多次循环过滤,保证了过滤出来水的品质合格,增加了过滤的效率,提高了整个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性广。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过滤塔体;2、旋转电机;3、连接杆;4、撑杆;5、过滤箱体;6、底板;7、净水管;8、进水管;9、储水槽;10、排水管;11、沉淀槽;12、供水水管;13、供水水泵;14、操作面板;15、电磁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污水处理循环过滤塔 ,包括过滤塔体1,过滤塔体1的顶端设置有旋转电机2,旋转电机2的底端连接连接杆3的顶端,连接杆3的底端穿入过滤塔体1连接撑杆4,撑杆4设置于有过滤箱体5的内部,过滤箱体5设置于过滤塔体1的内部,过滤箱体5的底部设置有底板6,过滤箱体5与净水管7的一端连通,净水管7的另一端穿出过滤塔体1,过滤塔体1通过进水管8与储水槽9连通,过滤塔体1的底部通过排水管10与沉淀槽11连通 ,过滤塔体1与沉淀槽11之间设置有供水水管12,供水水管12的一端设置有供水水泵13。

过滤塔体1的表面上设置有操作面板14,进水管8设置有两个,且对称分布在过滤塔体1与储水槽9之间,进水管8和排水管10上设置有电磁控制阀15,便于控制污水处理的税率。

操作面板14分别与旋转电机2、供水水泵13和电磁控制阀15电性连接,操作面板14、旋转电机2、供水水泵13和电磁控制阀15均与供电装置电性连接,便于进行操控。

具体的,将储水槽9通过进水管8进入过滤塔体1内,旋转电机2带通过连接杆3带动过滤箱体5转动,当水高于过滤箱体5上,由于水压的问题,过滤后的水从过滤箱体5经净水管7排除,没有过滤的水则会从排水管10进入沉淀槽11进行沉淀,在通过供水水泵13抽到储水槽9循环过滤。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污水处理循环过滤塔 ,通过设置有过滤箱体5,能够进行多次循环过滤,保证了过滤出来水的品质合格,增加了过滤的效率,提高了整个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性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