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渗透净水器用节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30769阅读:42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净水器节水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反渗透净水器用节水系统。



背景技术:

家用及商用反渗透净水机约占目前家用及商用净水机产品总量的一半,是产量、销量、出口量和使用量最多的净水机产品,家用及商用反渗透净水机是一个分质供水的设备,原水先经初级过滤处理,去除水中大部分有害杂质,进入反渗透和后置活性炭结构。经过上述处理的水是净水,作饮用等;经过触及处理但未通过RO膜的水是浓水,做洗涤等。但目前这部分浓水大多数情况下被通入下水道,白白的浪费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渗透净水器用节水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反渗透净水器用节水系统,包括节水系统本身,所述节水系统本身设有原水进口,所述原水进口通过管路与PP熔喷滤芯的进水端相连接,所述PP熔喷滤芯的出水端与颗粒活性炭滤芯的进水端相连接,所述颗粒活性炭滤芯的出水端与活性炭棒烧结滤芯的进水端相连接,所述活性炭棒烧结滤芯的出水端通过管路与RO膜滤芯的进水端相连接,所述RO膜滤芯的上游管路上依次设有进水电磁阀和增压泵,所述RO膜滤芯上设有净水出水端和浓水出水端,所述净水出水端通过管路与净水出口相连接,所述净水出口的上游管路上设有高压开关,所述浓水出水端通过管路与储水桶的进水端相连接,所述储水桶的上游管路上依次设有冲洗电磁阀和止流阀,所述储水桶的出水端通过管路与浓水出口相连接,所述净水出口的上游管路上设有净水出水阀门,所述浓水出口的上游管路上设有浓水出水阀门,所述节水系统本身还包括一电控箱,所述电控箱分别与进水电磁阀、增压泵、冲洗电磁阀和高压开关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反渗透净水器用节水系统,通过设置高压开关,可以使系统自动切断系统,停止制水,同时本实用新型将浓水储存于储水桶中,净水只需通过打开净水出水阀门即可得到,净水中不会再有异味,省去了后置活性炭结构,细菌污染的可能性也被大大减小了,简化了系统,节约了成本,管路和控制方式设计的更加合理,能够有效合理地节水,真正起到节约用水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节水系统本身、2原水进口、3 PP熔喷滤芯、4颗粒活性炭滤芯、5活性炭棒烧结滤芯、6 RO膜滤芯、7进水电磁阀、8增压泵、9净水出口、10高压开关、11储水桶、12冲洗电磁阀、13止流阀、14浓水出口、15净水出水阀门、16浓水出水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所示的一种反渗透净水器用节水系统,包括节水系统本身1,所述节水系统本身1设有原水进口2,所述原水进口2通过管路与PP熔喷滤芯3的进水端相连接,所述PP熔喷滤芯3的出水端与颗粒活性炭滤芯4的进水端相连接,所述颗粒活性炭滤芯4的出水端与活性炭棒烧结滤芯5的进水端相连接,所述活性炭棒烧结滤芯5的出水端通过管路与RO膜滤芯6的进水端相连接,所述RO膜滤芯6的上游管路上依次设有进水电磁阀7和增压泵8,所述RO膜滤芯6上设有净水出水端和浓水出水端,所述净水出水端通过管路与净水出口9相连接,所述净水出口9的上游管路上设有高压开关10,所述浓水出水端通过管路与储水桶11的进水端相连接,所述储水桶11的上游管路上依次设有冲洗电磁阀12和止流阀13,所述储水桶11的出水端通过管路与浓水出口14相连接,所述净水出口9的上游管路上设有净水出水阀门15,所述浓水出口14的上游管路上设有浓水出水阀门16,所述节水系统本身还包括一电控箱,所述电控箱分别与进水电磁阀7、增压泵8、冲洗电磁阀12和高压开关10电性连接。

使用时,打开净水出水阀门15,原水进口2进水,通过PP熔喷滤芯3、颗粒活性炭滤芯4和活性炭棒烧结滤芯5过滤净化后,进水经过增压泵8增压后进入RO膜滤芯6,RO膜滤芯6过滤后,净水从净水出水端通过管路经净水出口9排出作为饮用水等,浓水经浓水出水端通过管路连接储存于储水桶11,待使用时,通过控制浓水出水阀门16排出,使用完毕后,关闭净水出水阀门15,管路中的压力升高,高压开关10自动切断系统而停止制水。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