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体处理施工养护方法及人工湖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53318阅读:52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生态水处理方法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水体处理施工养护方法及人工湖。



背景技术:

东北高寒地区包括东北三省黑龙江、吉林、辽宁以及内蒙古东部,河北省东北部。此片区域四季温差很大,季相变化特别明显。目前,东北高寒地区的人工湖主要是在湖边种植挺水植物提升景观效果,此类做法的人工湖水体自净能力非常低,植物生长期易大量滋生蓝藻、绿藻及附着在湖底、池壁上的水绵、青苔,如不及时清理极易造成水体变质发臭;植物生长期人工湖需要经常进行换水,另外还需要投放大量的化学除藻剂、硫酸铜、聚合氯化铝(PAC)和明矾等辅助处理才可以保证景观效果需求。造成大量的后期养护费用,且非常浪费水资源。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体处理施工养护方法,该方法工艺简单,绿色环保,通过生物自净化作用,可完全放弃使用明矾、硫酸铜等净化水质;无需换水,可大大节省水费开支,可常年保证清爽宜人的高透明度生态水体,水体透明度不低于1.5米。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上述的水体处理施工养护方法的人工湖,所述的人工湖具有优异的生态自净功能,施工养护方法简单,水质优异。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体处理施工养护方法,包括在水体底部设置种植土层,之后种植沉水植物,然后投放微生物益水剂和生态平衡药剂。

本发明水体处理施工养护方法工艺简单,绿色环保,结合沉水植物,微生物和生态平衡控制共同作用,通过生物自净化作用,可完全放弃使用明矾、硫酸铜等净化水质;无需换水,可大大节省水费开支,可常年保证清爽宜人的高透明度生态水体,水体透明度不低于1.5米。

可选地,所述种植土层的厚度不低于20cm,优选为20-50cm,进一步优选为25-35cm。

可选地,所述沉水植物包括狐尾藻属沉水植物、眼子菜科沉水植物、水鳖科沉水植物和金鱼藻科沉水植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包括穗花狐尾藻、篦齿眼子菜、罗氏轮叶黑藻、马来眼子菜、金鱼藻和微齿眼子菜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沉水植物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沉水植物:

穗花狐尾藻1-10份,篦齿眼子菜1-5份,罗氏轮叶黑藻1-5份,马来眼子菜1-5份,金鱼藻1-5份和微齿眼子菜1-5份。

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沉水植物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沉水植物:

穗花狐尾藻3-7份,篦齿眼子菜1-3份,罗氏轮叶黑藻2-4份,马来眼子菜2-4份,金鱼藻1-3份和微齿眼子菜1-3份。

最优选地,所述沉水植物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沉水植物:

穗花狐尾藻5份,篦齿眼子菜2份,罗氏轮叶黑藻3份,马来眼子菜3份,金鱼藻2份和微齿眼子菜2份。

可选地,所述沉水植物以扦插方式种植。

优选地,所述沉水植物的种植量为1.0-2.2kg/平方米,优选为1.2-2.0kg/平方米,进一步优选为1.6kg/平方米。

优选地,所述沉水植物的种植丛间距为10-30cmm,优选为15-25cm,进一步优选为20cm。

优选地,所述沉水植物的长度为20-50cm,优选为30-40cm,进一步优选为35cm。

优选地,所述沉水植物种植在距水面30cm以下。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沉水植物的种植深度为距水面2m以内,优选为1.8m以内,进一步优选为1.2-1.5m。

可选地,所述微生物益水剂包括EM原液、光合活水素和复合芽孢杆菌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EM原液的用量为5-15kg/千立方米,优选为8-12kg/千立方米,进一步优选为10kg/千立方米。

优选地,所述光合活水素的用量为5-15kg/千立方米,优选为8-12kg/千立方米,进一步优选为10kg/千立方米。

优选地,所述复合芽孢杆菌的用量为1-5kg/千立方米,优选为1-3kg/千立方米,进一步优选为2kg/千立方米。

优选地,所述沉水植物栽种完成3天后,开始投放微生物益水剂。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微生物益水剂采用多次投放方式。

更进一步优选地,前两次投放微生物益水剂的间隔时间为3-4天,从第3次投放开始,投放时间间隔为1周,第5次投放后,投放时间间隔为半个月。

最优选地,前两次投放后用量减半。

可选地,所述生态平衡药剂包括控鱼药剂、控虫药剂、控螺药剂以及控水绵和/或青苔药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控鱼药剂包括杂鱼净和杀鱼净中的一种或两种。

优选地,所述控虫药剂包括阿维菌素。

优选地,所述控螺药剂包括百螺杀丁和甲氰菊酯种的一种或两种。

优选地,所述控水绵和/或青苔药剂包括护草青苔净。

优选地,所述控鱼药剂的用量为1-3kg/千立方米,优选为1-2kg/千立方米,进一步优选为1.5kg/千立方米。

优选地,所述控虫药剂的用量为10-40g/千立方米,优选为20-30g/千立方米,进一步优选为25g/千立方米。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百螺杀丁的用量为400-1100g/千立方米,优选为600-900g/千立方米,进一步优选为750g/千立方米。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甲氰菊酯的用量为200-400g/千立方米,优选为250-350g/千立方米,进一步优选为300g/千立方米。

优选地,所述控水绵和/或青苔药剂的用量为100-500g/千平方米,优选为200-400g/千平方米,进一步优选为300g/千平方米。

可选地,所述水体处理施工养护过程中,及时打捞漂浮的垃圾与水草。

优选地,对水体进行加氧,优选采用加氧机进行加氧,进一步优选每日白天对水体进行加氧。

可选地,所述水体处理施工养护过程中,对所述沉水植物进行定期修剪,优选采用水下割草机进行修剪。

优选地,控制所述沉水植物的生长高度低于水面。

优选地,每次修剪后,所述沉水植物的高度不低于水深的1/3。

优选地,在修剪后投放矮壮素。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矮壮素的用量为300-700g/千立方米,优选为400-600g/千立方米,进一步优选为500g/千立方米。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矮壮素每10-15天投放一次。

可选地,在水体中放养肉食性鱼类。

优选地,所述肉食性鱼类包括鲤鱼,优选包括锦鲤。

优选地,所述肉食性鱼类的放养量不超过3条/千平方米。

采用上述的一种水体处理施工养护方法的人工湖。

本发明人工湖具有优异的生态自净功能,施工养护方法简单,水质优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水体处理施工养护方法工艺简单,绿色环保,结合沉水植物,微生物和生态平衡控制共同作用,通过生物自净化作用,可完全放弃使用明矾、硫酸铜等净化水质;无需换水,可大大节省水费开支,可常年保证清爽宜人的高透明度生态水体,水体透明度不低于1.5米;本发明水体处理施工养护方法尤其适合我国东北地区。本发明人工湖具有优异的生态自净功能,施工养护方法简单,水质优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体处理施工养护方法,包括在水体底部设置种植土层,之后种植沉水植物,然后投放微生物益水剂和生态平衡药剂。

本发明水体处理施工养护方法工艺简单,绿色环保,结合沉水植物,微生物和生态平衡控制共同作用,通过生物自净化作用,可完全放弃使用明矾、硫酸铜等净化水质;无需换水,可大大节省水费开支,可常年保证清爽宜人的高透明度生态水体,水体透明度不低于1.5米。

本发明水体处理施工养护方法应用水生态系统构建技术进行人工湖富营养水体的水质净化,主要原理是基于生态学原理,恢复退化水生态系统结构中缺失的生物种群及结构(主指沉水植物与菌类),达到重建水生态系统的良好结构,修复和强化水体生态系统的主要自净功能,促进人工湖自我维持、自我演替的良性循环。通过生物操纵、沉水植物等水生植被重建、水体微生物菌剂培养,减轻营养负荷的再悬浮程度,促使富营养化水体向贫营养型景观水体演替,抑制蓝、绿藻爆发,达到提高水质的目的。

首先在原有基础上覆种植土(原有覆土合格的人工湖不需要再次覆土)。覆土完成后,对地形进行细整精平,挑拣出原种植土中的石块及垃圾,为栽植沉水植物做准备。

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种植土层的厚度不低于20cm,优选为20-50cm,进一步优选为25-35cm。

如果是使用单一防水毯或混凝土做的防水层(无回填土),需要在原有湖底的基础上重新覆种植土,依照原有防水地形保证覆土厚度;然后种植沉水植物,所用沉水植物兼顾净化水质及景观效果功能。沉水植物种植完成后,投放微生物益水剂,消解水中有机质;投放生态平衡药剂修复维持生态平衡,促使富营养化水体向贫营养化景观水体演替,最终通过沉水植物与微生物共同作用,达到生态湖1.5米水深内清澈见底的透明度要求,此后只需加水补充水体蒸发量,不再需通过换水来提升水体景观效果。

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沉水植物包括狐尾藻属沉水植物、眼子菜科沉水植物、水鳖科沉水植物和金鱼藻科沉水植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包括穗花狐尾藻、篦齿眼子菜、罗氏轮叶黑藻、马来眼子菜、金鱼藻和微齿眼子菜中的一种或多种。

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 L.),多年生沉水草本,为欧亚大陆广布种。根状茎生于泥中,节部生长不定根。茎圆柱形,直立,常分枝。叶无柄,丝状全裂。穗状花序生于水面之上,雌雄同株。分有性和无性两种方式繁殖,其主要传播方式以产生断枝或根状茎的方式进行。穗花狐尾藻的适应能力强,在各种水体中均能发育良好,属喜光植物,相对于其他沉水植物,具有较高的光合作用速率,能够在水表面形成厚密的冠层阻止光的透射。

篦齿眼子菜(Potamogeton pectinatus L.),沉水草本,根茎发达。我国南北各省区均产。生于河沟、水渠、池塘等各类水体,水体多呈微酸性或中性。全球分布,尤以两半球温带水域较为习见。

罗氏轮叶黑藻(学名Hydrilla verticillata(Linn.f.)Royle var.rosburghii Casp.),水鳖科,黑藻属的一种植物俗称温丝草、灯笼薇、转转薇等。属水鳖科黑藻属单子叶多年生沉水植物,茎直立细长,长50-80厘米,叶带状披针形,4-8片轮生,通常以4-6片为多,长1.5厘米左右,宽约1.5-2cm。叶缘具小锯齿,叶无柄。广布于池塘、湖泊和水沟中。在中国南北各省及欧、亚、非和大洋洲等广大地区均有分布。

马来眼子菜(拉丁学名Potamogeton wrightii Morong)为多年生沉水草本。根茎发达,白色,节处生有须根。茎圆柱形,直径约2毫米,不分枝或具少数分枝,节间长可达10余厘米。果实倒卵形,长约3毫米,两侧稍扁,背部明显3脊,中脊狭翅状,侧脊锐。花果期6-10月。产我国南北各省区。生于灌渠、池塘、河流等静、流水体。原苏联朝鲜、日本、东南亚各国及印度也有分布。

金鱼藻(学名:Ceratophyllum demersum L.)是金鱼藻科金鱼藻属、多年生草本的沉水性水生植物,别名细草、软草、鱼草。全株暗绿色。茎细柔,有分枝。叶轮生,每轮6-8叶;无柄;叶片2歧或细裂,裂片线状,具刺状小齿。花小,单性,雌雄同株或异株,腋生,无花被;总苞片8-12,钻状;雄花具多数雄蕊;雌花具雌蕊1枚,子房长卵形,上位,1室;花柱呈钻形。小坚果,卵圆形,光滑。花柱宿存,基部具刺。花期6-7月,果期8-10月。金鱼藻多年生长于小湖泊静水处,曾经于池塘、水沟等处常见,可做猪、鱼及家禽饲料,全世界分布。

微齿眼子菜,拉丁学名(Potamogeton maackianus A.Bennett),多年生沉水草本,无根茎。茎细长,直径0.5-1毫米,具分枝,近基部常匍匐,于节处生出多数纤长的须根,节间长2-10厘米。叶条形,无柄,长2-6厘米,宽2-4毫米,先端钝圆,基部与托叶贴生成短的叶鞘,叶缘具微细的疏锯齿;叶脉3-7条,平行,顶端连接,中脉显著,侧脉较细弱,次级脉不明显;叶鞘长0.3-0.6厘米,抱茎,顶端具一长3-5毫米的膜质小舌片。穗状花序顶生,具花2-3轮;花序梗通常不膨大,与茎近等粗,长1-4厘米;花小,被片4,淡绿色,雌蕊4枚,稀少于4枚,离生。果实倒卵形,长约4毫米,顶端具长约0.5毫米的喙,背部3脊,中脊狭翅状,侧脊稍钝。花果期6-9月。国内分布:东北、华北、华东、华中以及西南各地。国外分布:原苏联、朝鲜、日本也有分布。生于湖泊、池塘等静水水体。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沉水植物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沉水植物:

穗花狐尾藻1-10份,篦齿眼子菜1-5份,罗氏轮叶黑藻1-5份,马来眼子菜1-5份,金鱼藻1-5份和微齿眼子菜1-5份。

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沉水植物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沉水植物:

穗花狐尾藻3-7份,篦齿眼子菜1-3份,罗氏轮叶黑藻2-4份,马来眼子菜2-4份,金鱼藻1-3份和微齿眼子菜1-3份。

最优选地,所述沉水植物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沉水植物:

穗花狐尾藻5份,篦齿眼子菜2份,罗氏轮叶黑藻3份,马来眼子菜3份,金鱼藻2份和微齿眼子菜2份。

采用特定的沉水植物配比,有助于提高其综合净水效果。

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沉水植物以扦插方式种植。

优选地,所述沉水植物的种植量为1.0-2.2kg/平方米,优选为1.2-2.0kg/平方米,进一步优选为1.6kg/平方米。

各品种可呈小片混合扦插栽植。

优选地,所述沉水植物的种植丛间距为10-30cmm,优选为15-25cm,进一步优选为20cm。

每种沉水植物运输到场后往往都是分别相互纠缠在一起,扦插时无法分清上部茎段与底部茎段位置,可以直接将其按丛截断。

优选地,所述沉水植物的长度为20-50cm,优选为30-40cm,进一步优选为35cm。

可直接按每一小把称量后,从中间扦插入土中约十厘米固定住即可。边放水边栽植保证沉水植物成活。

优选地,所述沉水植物种植在距水面30cm以下。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沉水植物的种植深度为距水面2m以内,优选为1.8m以内,进一步优选为1.2-1.5m。

篦齿眼子菜因为生长速度较快需要扦插栽植在水深1.2-1.5米以内,经过现场试验以上沉水植物在1.5米水深内都可以生长正常,穗花狐尾藻在2米以内水深生长正常,罗氏轮叶黑藻在1.8米内生长正常。

采用特定种植量及种植方式,有助于促进沉水植物迅速生长,增强其综合净水效果。

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微生物益水剂包括EM原液、光合活水素和复合芽孢杆菌中的一种或多种。

EM原液是光合细菌、乳酸菌群、酵母菌群等多种微生物组成的。是目前世界上应用范围最大的一项生物工程技术。和一般生物制剂相比,它具有结构复杂、性能稳定、功能齐全的优势,表现出前所未有的高科技水平。其独特发酵工艺把经过仔细筛选出来的好气性和嫌气性有益微生物混合培养,形成功能强大的EM制剂。可控制水环境中氨、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含量,调控水体微生物生态结构;净化水质,改善环境,减少病原菌,平衡微生态,减少药物的使用,保障环境安全。

光合活水素的主要成分为光合细菌、生物活性物质、营养元素等。为棕红色液体,略有沉淀。富含菌体蛋白质,维生素和免疫活性物质等,能有效转化铵态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迅速分解利用水体中的有机物质,提高溶氧,改良水质。同时可抑制病原菌及有害藻类的生长繁殖。

复合芽孢杆菌的主要成分为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乳酸菌、酵母菌、硝化细菌及复合性酶等。可改良水质和底质。能快速分解水体中老化死亡的藻类及其他腐败污染物,降低并有效利用水中氨氮、亚硝酸盐和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分解池底有害沉积物,净化水体,使池水在短期内达到较高的透明度。

优选地,所述EM原液的用量为5-15kg/千立方米,优选为8-12kg/千立方米,进一步优选为10kg/千立方米。

优选地,所述光合活水素的用量为5-15kg/千立方米,优选为8-12kg/千立方米,进一步优选为10kg/千立方米。

优选地,所述复合芽孢杆菌的用量为1-5kg/千立方米,优选为1-3kg/千立方米,进一步优选为2kg/千立方米。

采用特定用量的EM原液、光合活水素和复合芽孢杆菌中的一种或多种,有助于提高其对水中有机质的消解作用,促使富营养化水体向贫营养化景观水体演替。

其中复合芽孢杆菌可采用相当于其重量一半的红糖与之混合加水后搅拌均匀,2-3小时后再均匀泼洒;EM原液与光合活水素可直接用水稀释后进行泼洒泼洒。

优选地,所述沉水植物栽种完成3天后,开始投放微生物益水剂。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微生物益水剂采用多次投放方式。

更进一步优选地,前两次投放微生物益水剂的间隔时间为3-4天,从第3次投放开始,投放时间间隔为1周,第5次投放后,投放时间间隔为半个月。

最优选地,前两次投放后用量减半。

因连续降雨或意外排污时需要及时加氧与投放菌类消解有机质。菌类投放次数主要依水质变化控制,一般降雨或被意外排污后超过一周时间,如果水质仍然达不到清澈见底的要求就要加氧投放菌类控制水质了。除了施工结束后的前两次应急性投菌外,其它时间投放菌类需要根据天气预报与实际天气情况,在晴天上午与中午投放,投菌后白天加氧对提升微生物净化作用非常明显。最低气温达到15度左右时,菌类活性会受到明显抑制,水质净化能力明显降低。此时即使不使用菌类,只要没有意外排污及大量杂鱼放生,因为温度已经降低,在水草叶片没有明显受损的前提下净化速度是很快的。

采用特定EM原液、光合活水素和复合芽孢杆菌的投放方式,有助于提高其对水中有机质的消解作用,促使富营养化水体向贫营养化景观水体演替。

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生态平衡药剂包括控鱼药剂、控虫药剂、控螺药剂以及控水绵和/或青苔药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生长期养护过程中,需注意控鱼、控虫、控螺等问题。生态人工湖内草食性与杂食性鱼类需控制在一定比例内,过多的草食性与杂食性鱼类会破坏生态平衡,因过多采食水草、翻搅湖底会在短时间内严重影响到水质透明度,这些鱼类长时间大量存在还会因为大量采食水草造成生态湖净化能力下降,造成水体富营养问题发生。东北地区放生人群众多,生态湖被意外大量放生事件时有发生。针对此类被意外大量人为放生的问题,仅靠肉食性鱼类是根本控制不住的。需要经常投生态药剂控制杂鱼数量激增问题。

优选地,所述控鱼药剂包括杂鱼净和杀鱼净中的一种或两种。

杂鱼净或杀鱼净主要成分为巴豆提取物,将杂鱼净或杀鱼净放入水中浸泡(约1个小时)后充分搅匀全池泼洒即可,投放后12-24小时内杂鱼开始大量死亡,此时需要及时捞出死鱼防止腐烂引起富营养问题。以上两种药剂是从植物中提取出来的天然活性物质为主体的一种水产养殖清塘剂。具有天然的杀鱼活性。具有用量少、效果好、对人畜无害等特点。

虫害主要为卷叶虫、摇蚊幼虫,其中卷叶虫对沉水植物的影响最大,可在短时间内毁掉大面积沉水植物。

优选地,所述控虫药剂包括阿维菌素。

针对此类问题使用阿维菌素,兑水后满湖泼洒。阿维菌素投放后第一天虫害逐渐停止危害水草,第二天到第三天虫害问题得到根本解除。

东北地区螺类危害主要以萝卜螺、田螺为主,萝卜螺、田螺主要靠刮食水草附着的青苔及杂质为食,但因其繁殖能力极强,大量爆发时也会伤害水草叶片。

优选地,所述控螺药剂包括百螺杀丁和甲氰菊酯种的一种或两种。

针对此类问题使用百螺杀丁(茶皂素粉剂),用清水充分溶解稀释后,满湖泼洒。百螺杀丁主要成份为吡啶-3-甲酰替苯胺盐除了消除螺类外还可以防治血吸虫,百螺杀丁带水杀螺对鱼、虾及植物安全无公害。甲氰菊酯毒性较强,并非是纯生态药剂,能够杀死甲壳类动物、鱼类、蛙类和部分水草害虫,优选仅在被大量多品种放生时根据需要作为应急药剂使用。兑水后满湖泼洒即可。

养护期中另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即为水绵问题,水绵大量繁殖与沉水植物争夺水中的溶氧且缠绕在沉水植物的叶片上影响其正常光合作用。水绵死亡后在水中腐烂变质,易引起被缠绕的水草腐烂、使水体发臭、影响水体透明度、进而影响沉水植物的光合作用。

优选地,所述控水绵和/或青苔药剂包括护草青苔净。

护草青苔净主要成分氟乐灵、灭藻剂、增效剂,含有特种转化物质能迅速降低植物表面张力,使青泥苔、丝状藻等快速脱水萎缩死亡;不含任何重金属离子,灭苔后不会造成水体发黑、发清;具有杀灭青苔彻底、使用后无毒、对水草无害、无残留等特点。防治水绵问题在日常养护中需要经常观察,当发现沉水植物叶片出现少量丝状物时就要迅速投放护草青苔净防治水绵爆发了(水绵繁殖速度非常快)。如果水绵已经爆发,在使用护草青苔净杀死水绵后需要结合EM原液、光合活水素和复合芽孢杆菌使用消解死掉的水绵,并要及时打捞死掉的及飘起的水绵。

优选地,所述控鱼药剂的用量为1-3kg/千立方米,优选为1-2kg/千立方米,进一步优选为1.5kg/千立方米。

优选地,所述控虫药剂的用量为10-40g/千立方米,优选为20-30g/千立方米,进一步优选为25g/千立方米。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百螺杀丁的用量为400-1100g/千立方米,优选为600-900g/千立方米,进一步优选为750g/千立方米。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甲氰菊酯的用量为200-400g/千立方米,优选为250-350g/千立方米,进一步优选为300g/千立方米。

优选地,所述控水绵和/或青苔药剂的用量为100-500g/千平方米,优选为200-400g/千平方米,进一步优选为300g/千平方米。

采用特定成分和用量的生态平衡药剂,有助于提高对水体生态平衡的修复及维持效果。

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水体处理施工养护过程中,及时打捞漂浮的垃圾与水草垃圾,防止腐烂。

优选地,漂浮的垃圾与水草打捞完成后,对水体进行加氧,优选采用加氧机进行加氧,进一步优选每日白天对水体进行加氧。

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水体处理施工养护过程中,对所述沉水植物进行定期修剪,优选采用水下割草机进行修剪。

优选地,控制所述沉水植物的生长高度低于水面。

优选地,每次修剪后,所述沉水植物的高度不低于水深的1/3,否则会因为沉水植物净水能力急剧下降,明显影响到水体的透明度。

优选地,在修剪后投放矮壮素,可降低修剪频率。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矮壮素的用量为300-700g/千立方米,优选为400-600g/千立方米,进一步优选为500g/千立方米。

可采用二次稀释法稀释后满湖泼洒。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矮壮素每10-15天投放一次,对于沉水植物矮化作用明显。

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在水体中放养肉食性鱼类。

优选地,所述肉食性鱼类包括鲤鱼,优选包括锦鲤。

优选地,所述肉食性鱼类的放养量不超过3条/千平方米。

如果没有意外放生问题存在的话,可以每一千平水面放养不超过3条锦鲤提升人工湖景观效果。实验证明以上百螺杀丁、阿维菌素、护草青苔净使用的比例数都对锦鲤无害,且此比例锦鲤对生态湖影响极小。

每年春季化冻后,可将枯死的水草茎段进行低修剪,有利于水草及早恢复长势。

采用上述的一种水体处理施工养护方法的人工湖。

本发明人工湖具有优异的生态自净功能,施工养护方法简单,水质优异。

实施例1

一种水体处理施工养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原有基础上覆种植土,覆土厚度在20cm左右;覆土完成后,对地形进行细整精平,挑拣出原种植土中的石块及垃圾,为栽植沉水植物做准备;

(2)选择以下质量份数的沉水植物:

穗花狐尾藻1份,篦齿眼子菜1份,罗氏轮叶黑藻1份,马来眼子菜1份,金鱼藻1份和微齿眼子菜1份;

将所选择的沉水植物截断成长度为20cm的沉水植物段,采用扦插方式进行种植,种植量为1.0kg/平方米,种植丛间距为10cmm,直接把每一丛从中间扦插入土中约十厘米固定住即可,种植高度为距水面30cm;

(3)及时打捞漂浮的水草与垃圾,防止腐烂;每日白天使用加氧机对水体进行加氧,选择EM原液(用量为5kg/千立方米)、光合活水素(用量为5kg/千立方米)和复合芽孢杆菌(用量为1kg/千立方米)作为微生物益水剂;沉水植物栽种完成3天后,采用多次投放方式开始投放微生物益水剂;前两次投放微生物益水剂的间隔时间为3-4天,从第3次投放开始,投放时间间隔为1周,第5次投放后,投放时间间隔为半个月;前两次投放后用量减半,从第六次投放开始,依水质变化情况选择性投放;

(4)沉水植物栽种完成后,开始投放生态平衡药剂,选择杂鱼净和/或杀鱼净(用量为1kg/千立方米)、阿维菌素(可采用质量分数为5%的产品,以实际含量计量,用量为10g/千立方米)、百螺杀丁(用量为400g/千立方米)和/或甲氰菊酯(用量为200g/千立方米)、护草青苔净(用量为100g/千平方米)作为生态平衡药剂;在第一次投放后,如果以后出现鱼害、虫害、螺害、水绵和/或青苔爆发,则以上述用量选用对应的生态平衡药剂进行投放;

(5)在水体中放养锦鲤(放养量不超过3条/千平方米);

(6)定期使用水下割草机对沉水植物进行修剪,每次修剪后,所述沉水植物的高度不低于水深的1/3;在修剪后每10-15天投放一次矮壮素(可采用质量分数为98%的粉剂,以实际含量计量,用量为300g/千立方米);

(7)定期向水体中补充蒸发损失水量。

采用本实施例方法处理的人工湖,连续养护2年以上,水深在1.5米以内保持清澈见底,不需通过换水来提升水体景观效果,仅定期补充蒸发损失水量即可,有效抑制了鱼害、虫害、螺害、水绵和/或青苔爆发,绿色环保,成本低。

实施例2

一种水体处理施工养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原有基础上覆种植土,覆土厚度在50cm左右;覆土完成后,对地形进行细整精平,挑拣出原种植土中的石块及垃圾,为栽植沉水植物做准备;

(2)选择以下质量份数的沉水植物:

穗花狐尾藻10份,篦齿眼子菜5份,罗氏轮叶黑藻5份,马来眼子菜5份,金鱼藻5份和微齿眼子菜5份;

将所选择的沉水植物截断成长度为50cm的沉水植物段,采用扦插方式进行种植,种植量为2.2kg/平方米,种植丛间距为30cmm,直接把每一丛从中间扦插入土中约十厘米固定住即可,种植高度为距水面200cm;

(3)及时打捞漂浮的水草与垃圾,防止腐烂;每日白天使用加氧机对水体进行加氧,选择EM原液(用量为15kg/千立方米)、光合活水素(用量为15kg/千立方米)和复合芽孢杆菌(用量为5kg/千立方米)作为微生物益水剂;沉水植物栽种完成3天后,采用多次投放方式开始投放微生物益水剂;前两次投放微生物益水剂的间隔时间为3-4天,从第3次投放开始,投放时间间隔为1周,第5次投放后,投放时间间隔为半个月;前两次投放后用量减半,从第六次投放开始,依水质变化情况选择性投放;

(4)沉水植物栽种完成后,开始投放生态平衡药剂,选择杂鱼净和/或杀鱼净(用量为3kg/千立方米)、阿维菌素(可采用质量分数为5%的产品,以实际含量计量,用量为40g/千立方米)、百螺杀丁(用量为1100g/千立方米)和/或甲氰菊酯(用量为400g/千立方米)、护草青苔净(用量为500g/千平方米)作为生态平衡药剂;在第一次投放后,如果以后出现鱼害、虫害、螺害、水绵和/或青苔爆发,则以上述用量选用对应的生态平衡药剂进行投放;

(5)在水体中放养锦鲤(放养量不超过3条/千平方米);

(6)定期使用水下割草机对沉水植物进行修剪,每次修剪后,所述沉水植物的高度不低于水深的1/3;在修剪后每10-15天投放一次矮壮素(可采用质量分数为98%的粉剂,以实际含量计量,用量为700g/千立方米);

(7)定期向水体中补充蒸发损失水量。

采用本实施例方法处理的人工湖,连续养护2年以上,水深在1.5米以内保持清澈见底,不需通过换水来提升水体景观效果,仅定期补充蒸发损失水量即可,有效抑制了鱼害、虫害、螺害、水绵和/或青苔爆发,绿色环保,成本低。

实施例3

一种水体处理施工养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原有基础上覆种植土,覆土厚度在25cm左右;覆土完成后,对地形进行细整精平,挑拣出原种植土中的石块及垃圾,为栽植沉水植物做准备;

(2)选择以下质量份数的沉水植物:

穗花狐尾藻3份,篦齿眼子菜1份,罗氏轮叶黑藻2份,马来眼子菜2份,金鱼藻1份和微齿眼子菜1份;

将所选择的沉水植物截断成长度为30cm的沉水植物段,采用扦插方式进行种植,种植量为1.2kg/平方米,种植丛间距为15cmm,直接把每一丛从中间扦插入土中约十厘米固定住即可,种植高度为距水面1.2m;

(3)及时打捞漂浮的水草与垃圾,防止腐烂;每日白天使用加氧机对水体进行加氧,选择EM原液(用量为8kg/千立方米)、光合活水素(用量为8kg/千立方米)和复合芽孢杆菌(用量为1kg/千立方米)作为微生物益水剂;沉水植物栽种完成3天后,采用多次投放方式开始投放微生物益水剂;前两次投放微生物益水剂的间隔时间为3-4天,从第3次投放开始,投放时间间隔为1周,第5次投放后,投放时间间隔为半个月;前两次投放后用量减半,从第六次投放开始,依水质变化情况选择性投放;

(4)沉水植物栽种完成后,开始投放生态平衡药剂,选择杂鱼净和/或杀鱼净(用量为1kg/千立方米)、阿维菌素(可采用质量分数为5%的产品,以实际含量计量,用量为20g/千立方米)、百螺杀丁(用量为400g/千立方米)和/或甲氰菊酯(用量为250g/千立方米)、护草青苔净(用量为200g/千平方米)作为生态平衡药剂;在第一次投放后,如果以后出现鱼害、虫害、螺害、水绵和/或青苔爆发,则以上述用量选用对应的生态平衡药剂进行投放;

(5)在水体中放养锦鲤(放养量不超过3条/千平方米);

(6)定期使用水下割草机对沉水植物进行修剪,每次修剪后,所述沉水植物的高度不低于水深的1/3;在修剪后每10-15天投放一次矮壮素(可采用质量分数为98%的粉剂,以实际含量计量,用量为400g/千立方米);

(7)定期向水体中补充蒸发损失水量。

采用本实施例方法处理的人工湖,连续养护2年以上,水深在1.8米以内保持清澈见底,不需通过换水来提升水体景观效果,仅定期补充蒸发损失水量即可,有效抑制了鱼害、虫害、螺害、水绵和/或青苔爆发,绿色环保,成本低。

实施例4

一种水体处理施工养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原有基础上覆种植土,覆土厚度在35cm左右;覆土完成后,对地形进行细整精平,挑拣出原种植土中的石块及垃圾,为栽植沉水植物做准备;

(2)选择以下质量份数的沉水植物:

穗花狐尾藻7份,篦齿眼子菜3份,罗氏轮叶黑藻4份,马来眼子菜4份,金鱼藻3份和微齿眼子菜3份;

将所选择的沉水植物截断成长度为40cm的沉水植物段,采用扦插方式进行种植,种植量为2.0kg/平方米,种植丛间距为25cmm,直接把每一丛从中间扦插入土中约十厘米固定住即可,种植高度为距水面1.8m;

(3)及时打捞漂浮的水草与垃圾,防止腐烂;每日白天使用加氧机对水体进行加氧,选择EM原液(用量为12kg/千立方米)、光合活水素(用量为12kg/千立方米)和复合芽孢杆菌(用量为3kg/千立方米)作为微生物益水剂;沉水植物栽种完成3天后,采用多次投放方式开始投放微生物益水剂;前两次投放微生物益水剂的间隔时间为3-4天,从第3次投放开始,投放时间间隔为1周,第5次投放后,投放时间间隔为半个月;前两次投放后用量减半,从第六次投放开始,依水质变化情况选择性投放;

(4)沉水植物栽种完成后,开始投放生态平衡药剂,选择杂鱼净和/或杀鱼净(用量为2kg/千立方米)、阿维菌素(可采用质量分数为5%的产品,以实际含量计量,用量为30g/千立方米)、百螺杀丁(用量为1100g/千立方米)和/或甲氰菊酯(用量为350g/千立方米)、护草青苔净(用量为400g/千平方米)作为生态平衡药剂;在第一次投放后,如果以后出现鱼害、虫害、螺害、水绵和/或青苔爆发,则以上述用量选用对应的生态平衡药剂进行投放;

(5)在水体中放养锦鲤(放养量不超过3条/千平方米);

(6)定期使用水下割草机对沉水植物进行修剪,每次修剪后,所述沉水植物的高度不低于水深的1/3;在修剪后每10-15天投放一次矮壮素(可采用质量分数为98%的粉剂,以实际含量计量,用量为600g/千立方米);

(7)定期向水体中补充蒸发损失水量。

采用本实施例方法处理的人工湖,连续养护2年以上,水深在1.8米以内保持清澈见底,不需通过换水来提升水体景观效果,仅定期补充蒸发损失水量即可,有效抑制了鱼害、虫害、螺害、水绵和/或青苔爆发,绿色环保,成本低。

实施例5

一种水体处理施工养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原有基础上覆种植土,覆土厚度在30cm左右;覆土完成后,对地形进行细整精平,挑拣出原种植土中的石块及垃圾,为栽植沉水植物做准备;

(2)选择以下质量份数的沉水植物:

穗花狐尾藻5份,篦齿眼子菜2份,罗氏轮叶黑藻3份,马来眼子菜3份,金鱼藻2份和微齿眼子菜2份

将所选择的沉水植物截断成长度为35cm的沉水植物段,采用扦插方式进行种植,种植量为1.6kg/平方米,种植丛间距为20cmm,直接把每一丛从中间扦插入土中约十厘米固定住即可,种植高度为距水面1.5m;

(3)及时打捞漂浮的水草与垃圾,防止腐烂;每日白天使用加氧机对水体进行加氧,选择EM原液(用量为10kg/千立方米)、光合活水素(用量为10kg/千立方米)和复合芽孢杆菌(用量为2kg/千立方米)作为微生物益水剂;沉水植物栽种完成3天后,采用多次投放方式开始投放微生物益水剂;前两次投放微生物益水剂的间隔时间为3-4天,从第3次投放开始,投放时间间隔为1周,第5次投放后,投放时间间隔为半个月;前两次投放后用量减半,从第六次投放开始,依水质变化情况选择性投放;

(4)沉水植物栽种完成后,开始投放生态平衡药剂,选择杂鱼净和/或杀鱼净(用量为1.5kg/千立方米)、阿维菌素(可采用质量分数为5%的产品,以实际含量计量,用量为25g/千立方米)、百螺杀丁(用量为750g/千立方米)和/或甲氰菊酯(用量为300g/千立方米)、护草青苔净(用量为300g/千平方米)作为生态平衡药剂;在第一次投放后,如果以后出现鱼害、虫害、螺害、水绵和/或青苔爆发,则以上述用量选用对应的生态平衡药剂进行投放;

(5)在水体中放养锦鲤(放养量不超过3条/千平方米);

(6)定期使用水下割草机对沉水植物进行修剪,每次修剪后,所述沉水植物的高度不低于水深的1/3;在修剪后每10-15天投放一次矮壮素(可采用质量分数为98%的粉剂,以实际含量计量,用量为500g/千立方米);

(7)定期向水体中补充蒸发损失水量。

采用本实施例方法处理的人工湖,连续养护2年以上,水深在2.5米以内保持清澈见底,不需通过换水来提升水体景观效果,仅定期补充蒸发损失水量即可,有效抑制了鱼害、虫害、螺害、水绵和/或青苔爆发,绿色环保,成本低。

尽管已用具体实施例来说明和描述了本发明,然而应意识到,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因此,这意味着在所附权利要求中包括属于本发明范围内的所有这些替换和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