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湿地湖滨带面源污染拦截和水体净化的植物优化配置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91749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湿地湖滨带面源污染拦截和水体净化的植物优化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岸上、水陆交错带和近岸水体的植物优化配置,所述植物优化配置的群落在水平结构上表现为陆生植物带——湿生植物带——水生植物带依次分布;

所述陆生植物带为最高水位水岸线远离水体方向1~2m的区域,该区域种植细叶芒;所述细叶芒的种植方法为扦插,选择根系发达、植株长度大于60cm的细叶芒,种植密度为60~160芽/m2

所述湿生植物带为最高水位水岸线和最低水位水岸线之间的区域,该区域种植弯囊苔草;所述弯囊苔草的种植方法为草甸铺设或扦插;所述草甸铺设为选择根系长40~60cm的弯囊苔草草甸,种植密度为2~20kg/m2;所述扦插为对所述湿生植物带进行松土,或者在所述湿生植物带铺设一层淤泥、黄土或沙子作为基质,选择生长健硕的弯囊苔草地下茎,所述地下茎扦插密度为5~10芽一丛,5~20丛/m2,所述地下茎扦插深度为10~30cm;

所述水生植物带为最低水位水岸线靠近水体方向1~3m的区域,该区域种植密齿苦草;所述密齿苦草的种植方法为整株扦插,选择生长健硕的密齿苦草,截掉其叶片使植株长度在10~50cm,种植密度为20~90株/m2,种植时间为每年4~8月,扦插入基质的深度为5~15c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地湖滨带面源污染拦截和水体净化的植物优化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优化配置的岸坡比可行性范围为1∶3~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地湖滨带面源污染拦截和水体净化的植物优化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地质条件较差,砂石较多的所述湿生植物带选择的种植方法为草甸铺设。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地湖滨带面源污染拦截和水体净化的植物优化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地质条件较好,基质松软的所述湿生植物带选择的种植方法为扦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地湖滨带面源污染拦截和水体净化的植物优化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细叶芒的植株平均长度为65cm,种植密度为80芽/m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地湖滨带面源污染拦截和水体净化的植物优化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弯囊苔草的根系平均长度为50cm,种植密度为10kg/m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地湖滨带面源污染拦截和水体净化的植物优化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密齿苦草的植株平均长度为30cm,种植密度为35株/m2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