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污水净化系统施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69655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市政污水净化系统施工工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市政污水净化系统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干净的淡水在中国和世界其他一些地区已经变成了一种稀缺的资源,工业化的突飞猛进更加剧了淡水供应的紧张,同时也严重制约了未来工业的持续发展。污水的回用可以解决很大一部分工业用水,这样便可节约更多的淡水用来饮用或其他用途。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污水水质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工业的兴起,一些市政污水系统不可避免的也接纳了部分处理后的产业污水。目前新建市政污水处理设施,实际工程中很难实现全年稳定达标的目标,采用的处理工艺有必要进行改进。

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202865035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重金属废水处理装置,包括废水池及与所述废水池连通的反应池,反应池中设有依次相连通的废水预处理装置、固液分离装置及过滤装置,上述装置通过设置反应池,对重金属离子分别进行预处理、固液分离及过滤,达到净化废水的目的,且通过设置初滤器、阳离子吸附器及阴离子吸附器吸收和过滤废水中的重金属。采用上述装置进行废水预处理,存在以下不足:预处理效果不佳,会出现色度偏高,使得回用水重金属物质含量增加从而导致排放水超出外排指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市政污水净化系统施工工艺,卫生环保,对污水处理效果好。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市政污水净化系统,包括与市政污水连接设置的预处理系统,与预处理系统连接设置的多级曝气池系统,以及与预处理系统和多级曝气池系统连接设置的后处理系统;其中,预处理系统包括与市政污水连接的污水提升泵、对污水提升泵提升的污水进行初滤的初滤格栅、经初滤格栅处理过的污水依次通入曝气沉砂池和初沉池,污水经处理后靠自然水位差流入多级曝气池系统;多级曝气池系统包括与初沉池连接的曝气生物滤池、与曝气生物滤池连接设置的气浮池、与气浮池连接设置的混凝沉淀池、设置在气浮池与混凝沉淀池之间的加药装置,对混凝沉淀池加药沉淀后的污水依次进行处理的过滤装置、消毒装置和树脂吸附装置;后处理系统包括分别与初沉池、气浮池连接设置的污泥池,与污泥池连接的带式压滤机或涡螺离心机,经带式压滤机或涡螺离心机处理后污泥形成泥饼。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污水先通入预处理系统进行预处理,然后通过多级曝气池系统进行净化、吸收和消毒,使用安全环保,无化学残留和二次污染,预处理系统和多级曝气池系统产生的污泥通过后处理系统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污泥通过带式压滤机或涡螺离心机处理,处理后的泥饼外运或作农肥;加药装置对污水中的杂质进行净化和沉淀;气浮池运用大量微气泡扑捉吸附细小颗粒胶黏物使之上浮,达到固液分离的效果;过滤装置采用多介质过滤装置,有效除去水中各中悬浮物、微生物、以及其他微细颗粒,然后通过树脂吸附装置对重金属进行离子交换,离子交换树脂失效后,通过酸或碱在水射器中混合稀释后送入到树脂吸附装置里对树脂进行再生;多级曝气池系统和不同层面生物载体接触的污水水质不同,形成的微生物群体组成不尽相同,每个层面都生长着适合于流到该层污水水质的微生物菌群;投加不同滤料,使得单元填料中同时具有厌氧、缺氧和好氧区,有利于食物链的形成,并能在曝气条件下,同时具有脱氮、除磷和去除有机物的功能;用气浮池代替传统水处理工艺中的沉淀池,可以大大提高曝气生物滤池老化和脱落的生物膜及悬浮物的去除率,可减少水力停留时间,减少构筑物占地面积,减少土建投资。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消毒装置包括颗粒收集单元、ro过滤系统、水处理单元、紫外杀菌单元,所述颗粒收集单元上设有反冲洗单元,所述水处理单元上设有微滤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消毒装置上设有对污水中大颗粒物质过滤和收集的颗粒收集单元,对污水过滤处理的ro过滤系统,对污水中的水分以及反应产生的水进行处理的水处理单元,以及对污水进行杀菌的紫外杀菌单元,杀菌效果好。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消毒装置内设有臭氧水生成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臭氧水生成装置将污水瞬间变成具有杀菌消毒的效果的臭氧水,使污水净化。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臭氧水生成装置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上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上分别设有用于测定和控制臭氧水浓度的臭氧检测传感器探头、,所述壳体内设有与进水口连接的水泵,所述水泵与气水混合管的进水口管路连接,所述气水混合管的进气口管路与臭氧水发生器的出气口管路连接,所述气水混合管的出口管路与气水分离器的进水口管路连接,所述气水分离器的出水口管路与壳体上的出水口连接,所述气水分离器的出气口管路与臭氧分解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臭氧水生成装置对污水进行净化、吸收和消毒作用,使用安全环保,无化学残留和二次污染。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药装置包括并列设置的若干加药单元,每个加药单元包括加药箱,与加药箱串联设置的净水装置,与净水装置串联的控制阀,控制阀通过支管连接总管路;所述加药箱上设有加药漏斗,加药漏斗的底部设有漏斗阀;所述加药箱与净水装置之间串联设有掺水阀和流量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在加药装置中添加各种辅助药剂,从而除去悬浮物、除油、脱色、除重金属及水中余氯等功效;加药漏斗的设置方便各种添加剂的添加,并在加药漏斗底部设置漏斗阀方便根据需求调节加药的量;掺水阀和流量计的设置,方便根据需求调节加药箱内的浓度,从而达到最佳效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装置包括石英砂过滤器,以及与石英砂过滤器串联设置的活性炭过滤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污水分别通过石英砂过滤器和活性炭过滤器进行过滤,除去水中各中悬浮物、微生物、以及其他微细颗粒。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石英砂过滤器包括砂滤壳体,设置在砂滤壳体内的砂滤层,设置在砂滤层上部的砂滤上封头,设置在砂滤层下部的砂滤下封头,砂滤层包括由鹅卵石构成的砂滤底层承托层,以及设置在砂滤底层承托层上的石英砂填料层,砂滤壳体的侧壁上分别设有进水口、进气口、出水口和排水口,砂滤壳体的顶部设有排气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鹅卵石作为底层承托层,过滤掉污水中的一些大颗粒的物质,再通过石英砂填料层进一步过滤,除去污水中各中悬浮物、微生物、以及其他微细颗粒,并对污水进行脱色、脱臭、脱氯、去除有机物、去除合成洗涤剂、细菌、病毒及放射性等污染物质。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活性炭过滤器包括炭滤壳体,设置在炭滤壳体内的炭滤填料层,设置在炭滤填料层上的炭滤上封头,设置在炭滤填料层下部的炭滤下封头,炭滤壳体的侧壁上分别设有进水口、进气口、出水口和排水口,炭滤壳体的顶部设有排气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入活性炭过滤器中的污水经过炭滤填料层过滤,过滤掉污水中的悬浮物、微生物、以及其他微细颗粒。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炭滤填料层包括设置在底部的炭滤底层承托层,设置在炭滤底层承托层上的石英砂层,设置在石英砂层上的活性炭层,活性炭层采用果壳活性炭填装而成,炭滤底层承托层为鹅卵石,鹅卵石从下至上颗粒由大至小排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鹅卵石作为底层承托层,过滤掉污水中的一些大颗粒的物质,再通过石英砂填料层进一步过滤,除去污水中各中悬浮物、微生物、以及其他微细颗粒,最后通过炭滤填料层,对污水进行脱色、脱臭、脱氯、去除有机物、去除合成洗涤剂、细菌、病毒及放射性等污染物质。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树脂吸附装置包括串联设置的第一树脂吸附装置和第二树脂吸附装置,第一树脂吸附装置连接再生酸液箱,第一树脂吸附装置与再生酸液箱之间设有第一水射器,第一水射器与再生酸液箱之间设有第一流量计;第二树脂吸附装置连接再生碱液箱,第二树脂吸附装置与再生碱液箱之间设有第二水射器,第二水射器与再生碱液箱之间设有第二流量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树脂吸附装置对污水中重金属进行离子交换,离子交换树脂失效后,通过酸或碱在水射器中混合稀释后送入到树脂吸附装置里对树脂进行再生,通过浓缩液箱中酸或碱液和水箱中的水在水射器中混合稀释后送入到第一树脂吸附装置和第二树脂吸附装置里对树脂进行再生。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污水先通入预处理系统进行预处理,然后通过多级曝气池系统进行净化、吸收和消毒,使用安全环保,无化学残留和二次污染,预处理系统和多级曝气池系统产生的污泥通过后处理系统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污泥通过带式压滤机或涡螺离心机处理,处理后的泥饼外运或作农肥;加药装置对污水中的杂质进行净化和沉淀;气浮池运用大量微气泡扑捉吸附细小颗粒胶黏物使之上浮,达到固液分离的效果;过滤装置采用多介质过滤装置,有效除去水中各中悬浮物、微生物、以及其他微细颗粒,然后通过树脂吸附装置对重金属进行离子交换,离子交换树脂失效后,通过酸或碱在水射器中混合稀释后送入到树脂吸附装置里对树脂进行再生;

其二,消毒装置内设有臭氧水生成装置,臭氧水生成装置将污水瞬间变成具有杀菌消毒的效果的臭氧水,使污水净化;

其三,过滤装置采用多介质过滤装置,污水分别通过石英砂过滤器和活性炭过滤器进行过滤,除去水中各中悬浮物、微生物、以及其他微细颗粒。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加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每个加药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石英砂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活性炭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消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臭氧水生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树脂吸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初滤格栅;2、曝气沉砂池;3、初沉池;4、曝气生物滤池;5、过滤装置;51、石英砂过滤器;510、砂滤壳体;511、砂滤层;512、砂滤上封头;513、砂滤下封头;514、砂滤底层承托层;515、石英砂填料层;52、活性炭过滤器;520、炭滤壳体;521、炭滤填料层;522、炭滤上封头;523、炭滤下封头;524、炭滤底层承托层;525、石英砂层;526、活性炭层;6、消毒装置;61、颗粒收集单元;62、ro过滤系统;63、水处理单元;64、紫外杀菌单元;65、反冲洗单元;66、微滤器;7、树脂吸附装置;71、第一树脂吸附装置;72、第二树脂吸附装置;73、再生酸液箱;74、第一水射器;75、第一流量计;76、再生碱液箱;77、第二水射器;78、第二流量计;8、臭氧水生成装置;81、壳体;82、进水口;83、出水口;84、水泵;85、气水混合管;86、臭氧水发生器;87、气水分离器;88、臭氧分解器;9、加药装置;91、加药单元;911、加药箱;912、净水装置;913、控制阀;914、加药漏斗;915、漏斗阀;916、掺水阀;917、流量计;918、搅拌机;919、驱动电机;10、气浮池;11、混凝沉淀池;12、污泥池;13、带式压滤机或涡螺离心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种市政污水净化系统施工工艺,参照图1,包括与市政污水连接设置的预处理系统,与预处理系统连接设置的多级曝气池系统,以及与预处理系统和多级曝气池系统连接设置的后处理系统。

其中,预处理系统包括与市政污水连接的污水提升泵、对污水提升泵提升的污水进行初滤的初滤格栅1、经初滤格栅1处理过的污水依次通入曝气沉砂池2和初沉池3,污水经处理后靠自然水位差流入多级曝气池系统。

多级曝气池系统包括与初沉池3连接的曝气生物滤池4、与曝气生物滤池4连接设置的气浮池10、与气浮池10连接设置的混凝沉淀池11、设置在气浮池10与混凝沉淀池11之间的加药装置9,对混凝沉淀池11加药沉淀后的污水依次进行处理的过滤装置5、消毒装置6和树脂吸附装置7。

后处理系统包括分别与初沉池3、气浮池10连接设置的污泥池12,与污泥池12连接的带式压滤机或涡螺离心机13,经带式压滤机或涡螺离心机13处理后污泥形成泥饼。

参照图2,加药装置9包括并列设置的若干加药单元91,各加药单元91分别通过支管道连接总管道。

参照图3,每个加药单元91包括加药箱911,与加药箱911串联设置的净水装置912,与净水装置912串联的控制阀913,控制阀913通过支管连接总管路。

加药箱911上设有加药漏斗914,加药漏斗914的底部设有漏斗阀915。

加药箱911与净水装置912之间串联设有掺水阀916和流量计917。

在加药箱911内设有搅拌机918,搅拌机918上连接有用于驱动搅拌机918工作的驱动电机919。

参照图4,过滤装置包括石英砂过滤器,以及与石英砂过滤器串联设置的活性炭过滤器。

参照图5,过滤装置5中的石英砂过滤器51,包括砂滤壳体510,设置在砂滤壳体510内的砂滤层511,设置在砂滤层511上部的砂滤上封头512,设置在砂滤层511下部的砂滤下封头513,砂滤层511包括由鹅卵石构成的砂滤底层承托层514,以及设置在砂滤底层承托层514上的石英砂填料层515,鹅卵石从下至上颗粒由大至小排布。

如图6,过滤装置5中的活性炭过滤器52,包括炭滤壳体520,设置在炭滤壳体520内的炭滤填料层521,设置在炭滤填料层521上的炭滤上封头522,设置在炭滤填料层521下部的炭滤下封头523,炭滤填料层521包括设置在底部的炭滤底层承托层524,设置在炭滤底层承托层524上的石英砂层525,设置在石英砂层525上的活性炭层526,活性炭层526采用果壳活性炭填装而成,炭滤底层承托层524为鹅卵石,鹅卵石从下至上颗粒由大至小排布。

参照图7,消毒装置包括颗粒收集单元61、ro过滤系统62、水处理单元63、紫外杀菌单元64,颗粒收集单元61上设有反冲洗单元65,水处理单元63上设有微滤器66。

参照图8,消毒装置内设有臭氧水生成装置8,臭氧水生成装置8包括壳体81,设置在壳体81上的进水口82和出水口83,在进水口82和出水口83上分别设有用于测定和控制臭氧水浓度的臭氧检测传感器探头,在壳体81内设有与进水口82连接的水泵84,水泵84与气水混合管85的进水口82管路连接,气水混合管85的进气口管路与臭氧水发生器86的出气口管路连接,气水混合管85的出口管路与气水分离器87的进水口82管路连接,气水分离器87的出水口83管路与壳体81上的出水口83连接,气水分离器87的出气口管路与臭氧分解器88连接。

如图9,树脂吸附装置7包括第一树脂吸附装置71和第二树脂吸附装置72,第一树脂吸附装置71和第二树脂吸附装置72串联设置,第一树脂吸附装置71连接再生酸液箱73,第一树脂吸附装置71与再生酸液箱73之间设有第一水射器74,第一水射器74与再生酸液箱73之间设有第一流量计75;第二树脂吸附装置72连接再生碱液箱76,第二树脂吸附装置72与再生碱液箱76之间设有第二水射器77,第二水射器77与再生碱液箱76之间设有第二流量计78。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