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蛭池用的净化池底配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74413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领域,具体是一种水蛭池用的净化池底配料。



背景技术:

养殖水蛭的池底由于长时间的养殖及喷洒消毒水,底部板结并有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聚集在池底,为养殖健康的水蛭带来很大的影响;同时池底长时间使用,供氧不足,需要及时溶解氧,这都是目前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水蛭池用的净化池底配料。

一种水蛭池用的净化池底配料,按照组成重量份包括:光合细菌23-26份、乳酸菌22-25份、放线菌18-20份、酵母菌15-18份、发酵系丝状菌14-17份、维生素12-14份、微量元素8-10份、糖类6-8份、表面活性剂5-7份、载氧体5-7份、聚合铝4-6份、缓释剂3-4份、活性炭2-3份。

所述的微量元素为复合氨基酸螯合的锰、铁、钛、硼、硅、硒中的其中一种或任意组合。

所述的表面活性剂包括十二烷基硫酸钠、十六烷基硫酸钠、十八烷基硫酸钠。

所述的光合细菌、乳酸菌、放线菌、酵母菌、发酵系丝状菌、维生素、微量元素、糖类用量均为80克/亩。

所述的表面活性剂、载氧体、聚合铝、缓释剂、活性炭、微量元素用量均为300克/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活性炭持续吸附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稳定ph值,营造适宜的养殖水环境;缓释剂可以缓解和消除养殖水体因消毒剂、杀虫剂等药物沉积过多而引起的池底毒性超标;菌群增加池底溶解氧,防止因缺氧造成水产动物浮头和泛塘现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对本发明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一: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水蛭池用的净化池底配料。

一种水蛭池用的净化池底配料,按照组成重量份包括:光合细菌23份、乳酸菌23.5份、放线菌20份、酵母菌15份、发酵系丝状菌16份、维生素14份、微量元素8份、糖类7份、表面活性剂7份、载氧体5份、聚合铝5份、缓释剂4份、活性炭2份。

所述的微量元素为复合氨基酸螯合的锰、铁、钛、硼、硅、硒中的其中一种或任意组合。

所述的表面活性剂包括十二烷基硫酸钠、十六烷基硫酸钠、十八烷基硫酸钠。

所述的光合细菌、乳酸菌、放线菌、酵母菌、发酵系丝状菌、维生素、微量元素、糖类用量均为80克/亩。

所述的表面活性剂、载氧体、聚合铝、缓释剂、活性炭、微量元素用量均为300克/亩。

实施例二: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水蛭池用的净化池底配料。

一种水蛭池用的净化池底配料,按照组成重量份包括:光合细菌26份、乳酸菌22份、放线菌19份、酵母菌18份、发酵系丝状菌14份、维生素13份、微量元素10份、糖类6份、表面活性剂6份、载氧体7份、聚合铝4份、缓释剂3.5份、活性炭3份。

所述的微量元素为复合氨基酸螯合的锰、铁、钛、硼、硅、硒中的其中一种或任意组合。

所述的表面活性剂包括十二烷基硫酸钠、十六烷基硫酸钠、十八烷基硫酸钠。

所述的光合细菌、乳酸菌、放线菌、酵母菌、发酵系丝状菌、维生素、微量元素、糖类用量均为80克/亩。

所述的表面活性剂、载氧体、聚合铝、缓释剂、活性炭、微量元素用量均为300克/亩。

实施例三: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水蛭池用的净化池底配料。

一种水蛭池用的净化池底配料,按照组成重量份包括:光合细菌24份、乳酸菌25份、放线菌18份、酵母菌16份、发酵系丝状菌17份、维生素12份、微量元素9份、糖类8份、表面活性剂5份、载氧体6份、聚合铝6份、缓释剂3份、活性炭2.5份。

所述的微量元素为复合氨基酸螯合的锰、铁、钛、硼、硅、硒中的其中一种或任意组合。

所述的表面活性剂包括十二烷基硫酸钠、十六烷基硫酸钠、十八烷基硫酸钠。

所述的光合细菌、乳酸菌、放线菌、酵母菌、发酵系丝状菌、维生素、微量元素、糖类用量均为80克/亩。

所述的表面活性剂、载氧体、聚合铝、缓释剂、活性炭、微量元素用量为均300克/亩。

设置对比实验组,不投放药物进行重金属和溶氧的治理,进行对比。

总结:通过三个实施例及一个对比组可得,三个实施例的重金属含量相对于对比组低、氧气含量相对于对比组高,因此本发明是切实可行的。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领域,具体是一种水蛭池用的净化池底配料,按照组成重量份包括:光合细菌23‑26份、乳酸菌22‑25份、放线菌18‑20份、酵母菌15‑18份、发酵系丝状菌14‑17份、维生素12‑14份、微量元素8‑10份、糖类6‑8份、表面活性剂5‑7份、载氧体5‑7份、聚合铝4‑6份、缓释剂3‑4份、活性炭2‑3份,使用活性炭持续吸附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稳定pH值,营造适宜的养殖水环境;缓释剂可以缓解和消除养殖水体因消毒剂、杀虫剂等药物沉积过多而引起的池底毒性超标;菌群增加池底溶解氧,防止因缺氧造成水产动物浮头和泛塘现象。

技术研发人员:彭得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为县慧富水蛭养殖专业合作社
技术研发日:2017.09.08
技术公布日:2018.02.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