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理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93004发布日期:2019-01-22 19:07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一种清理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清理物品表面的清理工具。



背景技术:

表面清理工具,是指用于清理物品表面污垢等附着物的小型手持工具,常见的表面清理工具包括刮刀、铲刀等。这类清理工具,一般设有形状狭长的刀片,其边缘处较为锋利,具有一定的安全风险,携带不便。有些清理工具设有刀片隐藏机构,可以在刀片外部包覆保护套,或者,将刀片调整到隐藏机构内部,但这类清理工具结构普遍比较复杂、生产成本较高。

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研发一种新型清理工具,可以将刀片遮挡或隐藏,以减少非使用状态下的伤人风险,同时结构简单,生产成本较低,便于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清理工具,以解决现有技术的表面清理工具存在的边缘锋利、安全风险较大,携带不便等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清理工具,包括刀头装置以及手持部,所述刀头装置包括刀刃,所述手持部可转动式连接至所述刀头装置;在使用状态下,所述刀刃暴露在所述手持部外部;在非使用状态下,所述刀刃全部地或部分地被所述手持部包覆。

进一步地,在不同实施方式中,所述刀头装置包括刀架;刀片座,可拆卸式装配至所述刀架;以及刀片,固定至所述刀片座;所述刀片包括刀刃。

进一步地,在不同实施方式中,所述刀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夹片,分别为第一夹片;第二夹片,连接至所述第一夹片;夹片缝隙,形成于所述第一夹片与所述第二夹片之间;所述刀片设于所述夹片缝隙上部,所述刀刃延伸至所述夹片缝隙外;所述刀片座设于所述夹片缝隙中部;以及垫片,设于所述夹片缝隙下部。

进一步地,在不同实施方式中,所述刀架包括两个弯曲片,分别为第一弯曲片,设于所述第一夹片上部,朝所述第二夹片方向弯折;以及第二弯曲片,设于所述第二夹片上部,朝所述第一夹片方向弯折。

进一步地,在不同实施方式中,所述刀片包括刀片卡槽,设于所述刀片两端的边缘处;所述刀架包括折弯挡片,突出于一弯曲片一端的边缘处,且卡合至所述刀片卡槽;和/或,可拨动挡片,突出于一弯曲片或一夹片一端的边缘处,且卡合至所述刀片卡槽;所述可拨动挡片与所述弯曲片或所述夹片之间形成夹片开口。

进一步地,在不同实施方式中,所述刀架包括夹片滑孔,贯穿一夹片,且靠近该夹片一端边缘处;垫片卡槽,下凹于所述垫片一端的侧壁;以及锁定件,其一部分设于所述夹片缝隙下部;所述锁定件包括锁定件本体,与所述垫片相切;锁定件滑块,设于所述锁定件本体一侧或两侧表面,插入至所述夹片滑孔内;锁定件卡块,突出于所述锁定件本体一侧壁,且卡合至所述垫片卡槽;锁定件挡块,突出于所述锁定件本体顶部;锁定件挡块的侧面与所述刀片座的一端相切;以及锁定件推块,突出于所述锁定件本体的另一侧壁,且暴露在所述夹片缝隙外。

进一步地,在不同实施方式中,所述刀片包括刀片凹槽,下凹于所述刀片一侧的表面;或者,刀片通孔,贯穿所述刀片;所述刀架包括刀架卡块,可拆卸式卡合至所述刀片凹槽或所述刀片通孔;所述刀架卡块突出于一弯曲片表面,且朝向另一弯曲片。

进一步地,在不同实施方式中,所述刀架包括第一夹片通孔,贯穿所述第一夹片;第二夹片通孔,贯穿所述第二夹片;以及垫片通孔,贯穿所述垫片。

进一步地,在不同实施方式中,所述刀架包括凸点或凸起圆面,突出于一夹片外表面,且与所述手持部部分表面相切。

进一步地,在不同实施方式中,所述手持部相对于所述刀头装置发生转动时形成的转动平面与所述刀刃所处平面相同或平行。

进一步地,在不同实施方式中,所述手持部包括手柄,所述手柄包括:第一夹板,设于所述手柄一端;第二夹板,设于所述手柄一端,且与所述第一夹板相对设置;以及第一手柄凹槽,设于所述第一夹板与所述第二夹板之间,所述刀头装置全部或部分可转动式装配至所述第一手柄凹槽内。

进一步地,在不同实施方式中,所述手持部包括:第一夹板通孔,贯穿所述第一夹板的一端;第二夹板通孔,贯穿所述第二夹板的一端,且与所述第一夹板通孔相对设置;以及销轴,依次穿过第一夹板通孔、第一夹片通孔、垫片通孔、第二夹片通孔及第二夹板通孔。

进一步地,在不同实施方式中,所述手持部包括两个手柄,分别为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每一手柄包括第一轮齿,设于第一夹板一端的边缘处;以及第二轮齿,设于第二夹板一端的边缘处;其中,所述第一手柄的第一轮齿与所述第二手柄的第一轮齿啮合;所述第一手柄的第二轮齿与所述第二手柄的第二轮齿啮合。

进一步地,在不同实施方式中,所述手持部包括第一弧形板,设于第一夹板一端的边缘处;以及第二弧形板,设于第二夹板一端的边缘处。

进一步地,在不同实施方式中,所述手持部相对于所述刀头装置发生转动时形成的转动平面与所述刀刃所处平面垂直。

进一步地,在不同实施方式中,所述手持部包括枢轴;第一轴套,可转动式套设于所述枢轴外部,且连接至所述刀头装置;以及第二轴套,可转动式套设于所述枢轴外部,且连接至一手柄。进一步地,在不同实施方式中,所述手持部还可以包括第三轴套,可转动式套设于所述枢轴外部,且连接至另一手柄。

进一步地,在不同实施方式中,所述手持部包括两个手柄通孔,贯穿所述手柄,分别位于所述枢轴的两侧;以及螺栓,用以固定所述刀头装置与所述手持部;在使用状态下,所述螺栓依次穿过所述手柄通孔、第二夹片通孔、垫片通孔以及第一夹片通孔;在非使用状态下,所述螺栓依次穿过所述手柄通孔、第一夹片通孔、垫片通孔以及第二夹片通孔。

进一步地,在不同实施方式中,所述手持部包括两个手柄,分别为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所述手持部还包括第二手柄凹槽,贯穿所述第一手柄的末端;第三手柄凹槽,贯穿所述第二手柄的末端,且与所述第二手柄凹槽位于同一直线上;锁扣转轴,其两端分别垂直连接至所述第二手柄凹槽的两个内侧壁;锁定开口,贯穿所述第三手柄凹槽一侧的侧壁;以及手柄锁扣,其一端铰接至所述锁扣转轴,另一端设有锁定柱;当所述第一手柄与所述第二手柄合拢时,所述锁定柱卡合至所述锁定开口。

进一步地,在不同实施方式中,所述手持部包括弹性卡片,固定至所述第二手柄内;所述弹性卡片包括一弹性卡口,对应所述锁定开口;当所述第一手柄与所述第二手柄合拢时,所述锁定柱卡合至所述弹性卡口。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清理工具,可以将刀片有效隐藏,以减少非使用状态下的伤人风险,使其便于携带;同时,该清理工具结构简单,生产成本较低,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便于市场化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在使用状态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刀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使用状态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锁定件在锁定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锁定件在解锁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在非使用状态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一个变形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手持部的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另一个变形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刀头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3中刀头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4中刀头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5中在使用状态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5中在非使用状态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5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6中在使用状态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6中在非使用状态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6变形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部件标识如下:

1刀头装置,2手持部,3销轴;

11刀架,12刀片座,13刀片;

21第一手柄,22第二手柄,23第二手柄凹槽,24第三手柄凹槽;

25锁定开口,26手柄锁扣,27锁定柱,28弹性卡片;

31母铆钉,32子铆钉;41可拨动挡片,42夹片开口;

51第三手柄,52枢轴,53第一轴套,54第二轴套;

55第一容置空间,56手柄通孔,57手柄通孔,58螺栓;

61第四手柄,62第五手柄,63枢轴,64第一轴套,65第二轴套;

66第三轴套;67第二容置空间,68第二容置空间;

110凸点,111第一夹片,112第二夹片,113夹片缝隙,114垫片;

115折弯挡片;116销钉,117夹片滑孔,118锁定件,119弯折部;

120凸起圆面,281弹性卡口;1111第一弯曲片,1112第一夹片通孔;

131刀刃,132刀片卡槽,133刀片凹槽;

211第一夹板,212第二夹板,213第一手柄凹槽;

1121第二弯曲片,1122第二夹片通孔;

1141垫片卡块,1142垫片卡槽,1143垫片通孔;

1181锁定件本体,1182锁定件滑块,1183锁定件卡块,1184锁定件挡块;

1185锁定件推块;

2111第一夹板通孔,2112第一轮齿,2113第一弧形板;

2121第二夹板通孔,2122第二轮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说明书附图完整介绍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使其技术内容更加清楚和便于理解。本发明可以通过许多不同形式的实施例来得以体现,其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文中提到的实施例。

在附图中,结构相同的部件以相同数字标号表示,各处结构或功能相似的部件以相似数字标号表示。附图所示的每一部件的尺寸和厚度是任意示出的,本发明并没有限定每个部件的尺寸和厚度。为了使图示更清晰,附图中有些地方适当夸大了部件的厚度。

本发明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顶部、底部、顶端、底端、末端等,仅是附图中的方向,只是用来解释和说明本发明,而不是用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某些部件被描述为“在”另一部件“上”时,所述部件可以直接置于所述另一部件上;也可以存在一中间部件,所述部件置于所述中间部件上,且所述中间部件置于另一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描述为“安装至”或“连接至”另一部件时,二者可以理解为直接“安装”或“连接”,或者一个部件通过一中间部件间接“安装至”或“连接至”另一个部件。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清理工具,包括刀头装置1以及手持部2。刀头装置1包括刀刃131;手持部2可转动式连接至刀头装置1;在使用状态下,刀刃131暴露在手持部2外部;在非使用状态下,刀刃131全部地或部分地被手持部2包覆。

刀头装置1包括刀架11、刀片座12以及刀片13,刀片座12可拆卸式装配至刀架11;刀片13固定至刀片座12;刀片13包括刀刃131。

刀架11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夹片,分别为第一夹片111和第二夹片112,刀架11还包括夹片缝隙113以及垫片114,第二夹片112与第一夹片111彼此连接;夹片缝隙113形成于第一夹片111与第二夹片112之间。

夹片缝隙113下部的宽度最大,用以安装垫片114;夹片缝隙113中部从下至上逐渐变窄,其中部用以安装刀片座12。夹片缝隙113上部的宽度最小,用以安装刀片13,刀片下半部设于夹片缝隙113上部,其刀刃延伸至夹片缝隙113外。垫片114顶部的一端或两端设有垫片卡块1141,与刀片座12的一端或两端相切,刀片座12定位于垫片114上方。本实施例中,优选一个垫片卡块1141,与刀片座12的一端相切,刀片座12的另一端与锁定件115相切。

刀片13包括刀片卡槽132,设于刀片13两端的边缘处,优选设于中部。刀架11包括两个弯曲片,分别为第一弯曲片1111及第二弯曲片1121。第一弯曲片1111为第一夹片111的一部分,设于第一夹片111上部,朝第二夹片112方向弯折;第二弯曲片1121为第二夹片112的一部分,设于第二夹片112上部,朝第一夹片111方向弯折,使得夹片缝隙113中部从下至上逐渐变窄。

如图4所示,刀架11包括三组销钉116,依次穿过第一夹片111、垫片114及第二夹片112,将三者固定为一体。三组销钉116分为三组,上部有两个,分别位于图中的左上角和右上角,下部的中央有一个,三者围成三角形,使得两个夹片111、112和垫片114得以稳定地固定为一体。

刀架11包括折弯挡片115,突出于第一弯曲片1111和/或第二弯曲片1121一侧的边缘处,且卡合至刀片卡槽132,防止刀片13滑落。本实施例中,折弯挡片115优选设于第一弯曲片1111左侧边缘,且垂直于第一弯曲片1111。

刀架11包括夹片滑孔117、垫片卡槽1142以及锁定件118。夹片滑孔117贯穿第一夹片111和第二夹片112,且靠近第一夹片111和第二夹片112一端边缘处。

如图4~5所示,锁定件118一部分设于夹片缝隙113下部,另一部分暴露在夹片缝隙113外;锁定件118包括锁定件本体1181、锁定件滑块1182、锁定件卡块1183、锁定件挡块1184以及锁定件推块1185。锁定件本体1181与垫片114相切;垫片卡槽1142有两个,下凹于垫片114一端的侧壁,分别设于垫片114的中部和下部。锁定件卡块1183突出于锁定件本体1181一侧壁,且卡合至垫片114中部的垫片卡槽1142;垫片卡槽1142的槽口方向朝向锁定件118。锁定件滑块1182设于锁定件本体1181两侧表面,插入至夹片滑孔117内,可以在夹片滑孔117内滑动。锁定件挡块1184突出于锁定件本体1181顶部;锁定件挡块1184的侧面与刀片座12的一端相切;用于卡住刀片座12,防止刀片13滑出。锁定件推块1185突出于锁定件本体118的另一侧壁,且暴露在夹片缝隙113外,便于用户利用手指推动锁定件118。锁定件118被推动下滑时,锁定件卡块1183从垫片114中部的垫片卡槽1142中滑出,滑落至垫片114下部的垫片卡槽1142中,锁定件挡块1184脱离刀片座12,从而使得刀片座12和刀片13可以由此被取出,进而可以更换刀片13。

如图2所示,刀架11包括第一夹片通孔1112、第二夹片通孔1122以及垫片通孔1143。第一夹片通孔1112贯穿第一夹片111;第二夹片通孔1122贯穿第二夹片112;垫片通孔1143贯穿垫片114。第一夹片通孔1112、第二夹片通孔1122以及垫片通孔1143大小相同,三者的孔轴位于同一直线上。

本实施例中,手持部2相对于刀头装置1发生转动时形成的转动平面与刀刃131(也即刀片13)所处平面相同或平行。

本实施例中,手持部2包括两个手柄,分别为第一手柄21和第二手柄22。第一手柄21与第二手柄22结构近似,下文以第一手柄21为例进行阐述。

第一手柄21包括第一夹板211、第二夹板212以及第一手柄凹槽213。第一夹板211设于手柄21的一端;第二夹板212设于手柄21的一端,且与第一夹板相对设置;第一手柄凹槽213设于第一夹板211与第二夹板212之间,第一手柄凹槽213的深度大于刀头装置1的高度,刀头装置1全部或部分可转动式装配至第一手柄凹槽213内,刀架11外表面,也即第一夹片111、第二夹片112外表面,与第一夹板211、第二夹板212内侧面相切;在刀头装置1与手持部2发生相对旋转的过程中,上述切面接触面积比较大、摩擦力也比较大,旋转过程比较费力。刀架11还可以包括凸点110或小垫片(图未示),凸点110突出于第一夹片111和/或第二夹片112外表面,且与手持部2表面相切,具体地说,是与第一夹板211、第二夹板212内侧面相切;可以有效减少两个相邻面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摩擦系数,使得旋转过程更省力。本实施例中凸点110,位于垫片通孔1143周围,所述小垫片设于第一夹片111和/或第二夹片112与手持部1之间,也减少两个相邻面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摩擦系数,使得旋转过程更省力。

如图6所示,第一手柄21包括第一夹板通孔2111、第二夹板通孔2121以及销轴3。第一夹板通孔2111贯穿第一夹板211的一端;第二夹板通孔2121贯穿所述第二夹板212的一端,且与第一夹板通孔2111相对设置。销轴3依次穿过第一夹板通孔2111、第一夹片通孔1112、垫片通孔1143、第二夹片通孔1122及第二夹板通孔2121。销轴3由彼此配合连接的一对子母铆钉组合而成,母铆钉31上设有铆钉凹槽(图未示),子铆钉32插入并固定安装至所述铆钉凹槽。

如图6所示,第一手柄21还包括第一轮齿2112以及第二轮齿2122。第一轮齿2112设于第一夹板211一端的边缘处;第二轮齿2122设于第二夹板212一端的边缘处,其形状与第一轮齿2122相同或相似。

第二手柄22与第一手柄21结构近似,第一手柄21的第一轮齿与第二手柄22的第一轮齿啮合;第一手柄21的第二轮齿与第二手柄22的第二轮齿啮合。当两个手柄从合拢状态被打开时,每一手柄可以绕销轴3发生180度的转动,第一手柄21与第二手柄22的转动方向相反,使得两个手柄再次并拢;由于二者边缘处啮合,因此左右两侧的第二手柄22与第一手柄21是同步转动的。同理,当两个手柄从使用状态被合拢时,两个手柄也要绕销轴3发生180度的转动,参见图7。

如图8所示,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手持部2的手柄并不包括第一轮齿2112以及第二轮齿2122,而是包括第一弧形板2113与第二弧形板(图未示)。第一弧形板2113设于第一夹板211一端的边缘处,所述第二弧形板设于第二夹板212一端的边缘处。该实施例中,第二手柄22与第一手柄21结构近似,但是不能发生同步转动,两个手柄要分别打开或合拢。

如图9所示,手持部2还包括手柄锁止结构,设于两个手柄的末端,包括第二手柄凹槽23、第三手柄凹槽24、锁扣转轴29、锁定开口25以及手柄锁扣26。第二手柄凹槽23贯穿第一手柄21的末端;第三手柄凹槽24贯穿第二手柄22的末端,且与第二手柄凹槽23位于同一直线上。锁扣转轴29两端分别垂直连接至第二手柄凹槽23的两个内侧壁;锁定开口25贯穿第三手柄凹槽24一侧的侧壁;手柄锁扣26一端铰接至锁扣转轴29,另一端设有锁定柱27,锁定柱27与锁扣转轴29平行设置。无论本实施例是处于工作状态下还是非工作状态下,当第一手柄21与第二手柄22合拢时,锁定柱27卡合至锁定开口25。锁定开口25的开口处内侧壁设有具有一定弹性的卡合部件,其为两个相对设置的开口凸块,使得锁定柱27得以进入锁定开口25,从而被开口凸起卡住。当用户需要用较大的力量才能把锁定柱27从锁定开口25取出,因此不会因为无意的碰撞导致两个手柄分开,从而可以有效减少安全风险。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对手柄材质要求较高,如果手柄材质的弹性较差,手柄锁扣26的锁定柱27可能难以进入锁定开口25,因此需要增加弹性材质制成的卡口。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手持部2还包括弹性卡片28,固定至第二手柄22内;弹性卡片28包括一弹性卡口,对应锁定开口25,所述弹性卡口前端的卡合部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开口凸块;无论本实施例是处于工作状态下还是非工作状态下,当第一手柄21与第二手柄22合拢时,锁定柱27滑入锁定开口25内,且卡合至弹性卡口内。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清理工具,可以将刀片有效隐藏,以减少非使用状态下的伤人风险,使其便于携带;同时,该清理工具结构简单,生产成本较低,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便于市场化推广应用。

实施例2

如图11所示,实施例2的技术特征大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其区别技术特征在于,实施例2中并不包括锁定件,而是包括可拨动挡片41和夹片开口42。可拨动挡片41突出于一弯曲片1111/1121一端的边缘处,且卡合至刀片卡槽132;可拨动挡片41与弯曲片1111/1121之间形成夹片开口42。

本实施例中,可拨动挡片41突出于第一弯曲片1111一侧的边缘处;夹片夹片开口42形成于可拨动挡片41与第一夹片111之间。可拨动挡片41卡合至刀片卡槽132,以确保刀片13不会由此处滑落;第一弯曲片1111或第二弯曲片1121的另一侧边缘处,设有折弯挡片115,用以确保刀片13不会由此处滑落。夹片开口42的存在,使得可拨动挡片41可以发生较大的形变,从而可以由此将刀片13取下,进行刀片13的更换操作。本实施例优选两个夹片开口42,分别设于可拨动挡片41的两侧,以便进行拨动操作。在其他实施例中,可拨动挡片41也可以突出于第二弯曲片1121一侧的边缘处;夹片开口42形成于可拨动挡片41与第二夹片112之间。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另一区别技术特征在于,第一夹片111与第二夹片112不是通过销钉116实现固定连接,而是将两个夹片111、112设置成一体化结构。刀架11包括弯折部119,分别连接至第一夹片111、第二夹片112的底部,第一夹片111、弯折部119及第二夹片112为一体成型的结构。

实施例2其他技术特征与实施例1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实施例3

如图12所示,实施例3的技术特征大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其区别技术特征在于,实施例3中并不包括锁定件118,包括如下方案。

刀片13包括一个刀片凹槽133,刀片凹槽133下凹于刀片13一侧的表面;在其他实施例中,刀片13也可以包括刀片通孔,该刀片通孔贯穿刀片13中部。

刀架11包括刀架卡块51,可拆卸式卡合至刀片凹槽133或刀片通孔;该刀架卡块51突出于第一弯曲片1111表面,且朝向第二弯曲片1121。在其他实施例中,刀架11也可以包括两个刀架卡块51,一个刀架卡块51突出于第一弯曲片1111表面,且朝向第二弯曲片1121;另一个刀架卡块51突出于第二弯曲片1121表面,且朝向第一弯曲片1111。

本实施例在正常使用状态下,刀架卡块51卡合至刀片凹槽133或刀片通孔,使得刀片13得以被固定。当用户需要更换刀片时,可以直接在刀片上施加向上的推力或拉力,使得刀架卡块51脱离刀片凹槽133或刀片通孔,从而使得刀片座12与刀片13被推出,进而可以进行刀片更换处理。

实施例3其他技术特征与实施例1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实施例4

如图13所示,实施例4的技术特征大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其区别技术特征在于,刀架11包括凸起圆面120,其为圆环形,设于第一夹片通孔1112或第二夹片通孔1122周围;凸起圆面120突出于第一夹片111和/或第二夹片112外表面,且与手持部2表面相切,具体地说,是与第一夹板211、第二夹板212内侧面相切;可以有效减少两个相邻面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摩擦系数,使得旋转过程更省力。

实施例4与实施例1的另一区别技术特征在于,实施例4中并不包括锁定件118,而是包括可拨动挡片41和夹片开口42。

可拨动挡片41突出于一夹片111/112一端的边缘处,且卡合至刀片卡槽132;可拨动挡片41与夹片111/112之间形成夹片开口42。本实施例中,可拨动挡片118突出于第一夹片111一侧的边缘处;夹片开口42形成于可拨动挡片41与第一夹片111之间。本实施例中,可拨动挡片41卡合至刀片卡槽132,第一夹片111的另一侧边缘处,设有折弯挡片115,用以固定刀片13,确保刀片13不会滑落。夹片开口42的存在,使得可拨动挡片41可以发生较大的形变,从而可以由此将刀片13取下,进行刀片13的更换操作。本实施例优选一个夹片开口42,设于可拨动挡片41的一侧,其另一侧空置,以便进行拨动操作。在其他实施例中,可拨动挡片118也可以突出于第二夹片112一侧的边缘处;夹片开口42形成于可拨动挡片41与第二夹片112之间。

实施例4其他技术特征与实施例1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实施例5

如图14~16所示,实施例5的技术特征大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其区别技术特征在于,实施例5中,手持部2相对于刀头装置1发生转动时形成的转动平面与刀刃131(刀片13)所处平面垂直。

手持部11包括第三手柄51、枢轴52、第一轴套53以及第二轴套54。

本实施例中,第三手柄51一端设有第一容置空间55,第一容置空间55底部为下沉式平面,其侧壁为第三手柄51的一部分。枢轴52设于该第一容置空间55。第一轴套53可转动式套设于枢轴52外部,且连接至刀头装置1,具体地说,第一轴套53设于刀架11中垫片114的边缘处。第二轴套54可转动式套设于枢轴52外部,连接至第三手柄51;第二轴套54与第一轴套53可通过枢轴52发生相对转动。

手持部11包括两个手柄通孔56、57及螺栓58。两个手柄通孔56、57,贯穿第三手柄51,具体地说是贯穿第一容置空间55的下沉式平面,分别位于枢轴52的两侧。螺栓58用以固定刀头装置1与手持部2;具体地说,是用以固定刀架11与第三手柄51。

在使用状态下,用户将刀架11上的一组通孔与外侧的手柄通孔56对齐,刀架11一部分收置于第一容置空间55内,刀片13的刀刃处131暴露在第三手柄51外部,螺栓58依次穿过手柄通孔56、第二夹片通孔1122、垫片通孔1143以及第一夹片通孔1112。在非使用状态下,用户将螺栓取下,将刀架11旋转180度,刀架11整体收置于第一容置空间55内,刀片13的刀刃处131朝向第一容置空间55的侧壁;再将刀架11上的一组通孔与内侧的手柄通孔57对齐,然后将螺栓58依次穿过手柄通孔57、第一夹片通孔1112、垫片通孔1143以及第二夹片通孔1122,将其固定好。

实施例5其他技术特征与实施例1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清理工具,可以将刀片有效隐藏,以减少非使用状态下的伤人风险,使其便于携带;同时,该清理工具结构简单,生产成本较低,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便于市场化推广应用。

实施例6

如图17~19所示,实施例6的技术特征大部分与实施例5相同,其区别技术特征在于,手持部11包括第四手柄61、第五手柄62、枢轴63、第一轴套64、第二轴套65以及第三轴套66。

本实施例中,第四手柄61一端设有第二容置空间67,第二容置空间67底部为下沉式平面,其侧壁为第四手柄61的一部分。第五手柄62一端设有第三容置空间68,第三容置空间68底部为下沉式平面,其侧壁为第五手柄62的一部分。枢轴63一部分设于第二容置空间67内,另一部分设于第三容置空间68。

本实施例中,第一轴套64可转动式套设于枢轴63外部,且连接至刀头装置1,具体地说,第一轴套64连接至刀架11中垫片114的边缘处。第二轴套65可转动式套设于枢轴63外部,且连接至第四手柄61;第三轴套66可转动式套设于枢轴63外部,且连接至第五手柄62。由于第二轴套65与第一轴套64可通过枢轴63发生相对转动,第三轴套66与第一轴套64可通过枢轴63发生相对转动,因此,第四手柄61或第五手柄62可以相对于刀架11发生转动,在发生转动时形成的转动平面与刀刃131(刀片13)所处平面垂直。第四手柄61、第五手柄62相对且相邻设置,都可以相对于刀片13所在平面旋转180度。在使用状态切换的前后,第四手柄61、第五手柄62的末端都可以保持在一条直线上。本实施例中的手柄锁止结构设于两个手柄的末端,与实施例1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在使用状态下,第四手柄61、第五手柄62将刀架11一部分收置于第二容置空间67及第三容置空间68内,刀片13的刀刃处131暴露在两个手柄外部。在非使用状态下,用户双手同时作用,将第四手柄61、第五手柄62向相反方向翻转,将刀片13的刀刃处131收置于第二容置空间67及第三容置空间68内,以减少意外伤人的风险。

实施例6其他技术特征与实施例1或5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清理工具,可以将刀片有效隐藏,以减少非使用状态下的伤人风险,使其便于携带;同时,该清理工具结构简单,生产成本较低,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便于市场化推广应用。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