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水利工程的淤泥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55006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淤泥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水利工程是用于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达到除害兴利目的而修建的工程。也称为水工程。水是人类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但其自然存在的状态并不完全符合人类的需要。只有修建水利工程,才能控制水流,防止洪涝灾害,并进行水量的调节和分配,以满足人民生活和生产对水资源的需要。

城市河道的特点是水道交叉,桥闸众多,水运繁忙,这些水域中的河道垃圾又多又杂,河底会存在淤泥,如不及时清理,会影响水源的水质,而且会散发恶臭,会对居民的生活造成不便。

淤泥处理是对污泥进行处理、固化、脱水、稳定、干化或焚烧的加工过程。淤泥被掏出后,水分含量很高,不方便运输和晾晒,因而需要先将淤泥进行初步脱水。现有的淤泥脱水处理装置存在着结构复杂,动力装置投入较多,操作复杂,成本较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淤泥处理装置,以使装置的结构和操作简单,成本降低。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用于水利工程的淤泥处理装置,包括:

壳体,其内部中空,且顶部敞开,壳体的上部和下部均为长方体形,壳体的下部的三个侧壁分别与壳体的上部的三个侧壁在同一竖直平面上,壳体的下部的还一个侧壁延伸出壳体的上部的还一个侧壁,壳体的下部的三个侧壁分别与壳体的上部的三个侧壁固定并无缝连接,所述壳体的上部设置有淤泥进口,下部设置有废水出口,壳体的下部的还一个侧壁上设置有方形的第一开口;

压板,其为方形,且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压板位于所述壳体的上部中,且压板的尺寸与壳体的上部的横截面的尺寸相同;

动力装置,其与压板连接,用于带动压板上下运动;

滤板,其为长方体形,滤板上沿其长度方向的一端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铰接,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开口,并延伸至壳体的下部的还一个侧壁的上方,当滤板沿水平方向设置时,滤板将壳体的上部的内部和下部的内部分开,滤板上与壳体的上部的内部相对的部分间隔设置有多个滤孔,滤板的底面的高度高于第一开口的底部的高度,顶面的高度等于第一开口的顶部的高度;

两个支撑块,其间隔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下部的还一个侧壁上,当滤板沿水平方向设置时,支撑块搁置在所述壳体的下部的还一个侧壁上,所述滤板上沿其长度方向的另一端搁置在两个支撑块的顶部。

优选的是,所述的用于水利工程的淤泥处理装置中,所述壳体的上部由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组成,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分开,第一壳体搁置在第二壳体上,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脚轮;

所述用于水利工程的淤泥处理装置还包括:

支架,其为倒l形,支架的一个末端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外侧壁固定连接,另一个末端的高度低于或等于第一脚轮的高度;

收集框,其内部中空,且顶部敞开,收集框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脚轮,收集框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对,并位于所述支架的水平部的下方,当所述滤板倾斜设置时,所述滤板上沿其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位于所述收集框的上方;

横杆,其设置在所述收集框和所述支架的竖直部之间,所述横杆的一端与所述收集框的一个侧壁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支架的竖直部后与螺母螺纹连接,此时收集框与壳体的下部的还一个侧壁间的距离大于横杆的长度。

优选的是,所述的用于水利工程的淤泥处理装置中,所述第一壳体的底部和所述第二壳体的顶部的其中之一设置有一对第一凸起,而另一个设置有一对第一凹槽,一个第一凸起对应一个第一凹槽,第一凸起插入与其对应的第一凹槽中,第一凹槽贯穿其所在的壳体的侧壁,并和其所在的壳体的侧壁平行,一对第一凹槽平行设置。

优选的是,所述的用于水利工程的淤泥处理装置中,所述壳体上套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交界处。

优选的是,所述的用于水利工程的淤泥处理装置中,所述滤板上沿其长度方向的另一端设置有多根长条形的弹性部件,弹性部件的一端与滤板上沿其长度方向的另一端的顶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外侧壁连接,当所述滤板倾斜设置,且滤板的底面的高度高于第一开口的底部的高度时,所述多根弹性部件均处于拉伸状态。

优选的是,所述的用于水利工程的淤泥处理装置中,还包括:

挡板,其为l形,挡板位于所述壳体的下部中,且靠近第一开口,挡板的一个末端与滤板的底面固定连接,当滤板沿水平方向设置时,挡板的另一个末端与壳体的下部的还一个侧壁接触,挡板的底部的高度低于第一开口的底部的高度,挡板的水平部与所述壳体的底部平行,且不接触,挡板上沿滤板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侧边与壳体上沿滤板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侧壁相接触,且滤板上位于挡板的竖直部和第一开口之间的部分为实心结构。

优选的是,所述的用于水利工程的淤泥处理装置中,所述两个支撑块上分别设置有一根拉杆。

优选的是,所述的用于水利工程的淤泥处理装置中,所述滤板的另一端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壳体的下部的还一个侧壁的顶部设置有第三凹槽,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的长度分别与滤板的宽度和所述壳体的下部的还一个侧壁的顶部的长度相等,所述支撑块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二凸起和第三凸起,当滤板沿水平方向设置时,第二凸起和第三凸起分别嵌设在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中,拉杆与第二凹槽平行。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两个支撑块支撑滤板的另一端,在对淤泥进行初步脱水后,同时抽出两个支撑块,即可使初步脱水后的淤泥沿着滤板的斜面流至收集框中,操作简单。

本发明将壳体的上部分成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在对淤泥进行初步脱水,并使初步脱水后的淤泥进入收集框中后,可将壳体的下部和第二壳体移出,对滤板进行清洗或更换。

本发明在滤板的底部设置有挡板,在滤板倾斜时,能避免淤泥或废水流至壳体的上部的还一个侧壁上,使得装置易于清洗。

本发明通过将横杆固定在支架的竖直部上,即可将收集框固定在需要的地方,避免了在使用时人为碰撞导致收集框移动。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用于水利工程的淤泥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两个支撑块支撑滤板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壳体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用于水利工程的淤泥处理装置,包括:

壳体100,其内部中空,且顶部敞开,壳体100的上部和下部均为长方体形,如图1和图3所示,壳体100的下部的三个侧壁分别与壳体100的上部的三个侧壁在同一竖直平面上,壳体100的下部的还一个侧壁延伸出壳体100的上部的还一个侧壁,壳体100的下部的三个侧壁分别与壳体100的上部的三个侧壁固定并无缝连接,如一体成型,所述壳体100的上部设置有淤泥进口101,下部设置有废水出口102,壳体100的下部的还一个侧壁上设置有方形的第一开口;

压板110,其为方形,且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压板110位于所述壳体100的上部中,且压板110的尺寸与壳体100的上部的横截面的尺寸相同;

动力装置,其与压板110连接,用于带动压板110上下运动;动力装置可以是电机、气缸和液压缸等能带动压板110上下运动的装置,在条件不允许的地方,也可以采用人力代替。

滤板120,其为长方体形,滤板120上沿其长度方向的一端与所述壳体100的内侧壁铰接,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开口,并延伸至壳体100的下部的还一个侧壁的上方,当滤板120沿水平方向设置时,滤板120将壳体100的上部的内部和下部的内部分开,滤板120上与壳体100的上部的内部相对的部分间隔设置有多个滤孔,其他部分未设置滤孔,滤板120的底面的高度高于第一开口的底部的高度,顶面的高度等于第一开口的顶部的高度,使得滤板120只能水平或滤板120的另一端向下倾斜;具体使用时,可在滤板120的另一端上沿滤板120的宽度方向的两端设置挡板,使淤泥在流至收集框150的过程中,不会从滤板120上沿其宽度方向的两侧流出,使得淤泥只能顺着滤板120流至收集框150中。

两个支撑块130,其间隔设置在所述壳体100的下部的还一个侧壁上,当滤板120沿水平方向设置时,支撑块130搁置在所述壳体100的下部的还一个侧壁上,所述滤板120上沿其长度方向的另一端搁置在两个支撑块130的顶部。两个支撑块130应平衡地支撑滤板120,具体使用时,可相对于滤板120的轴线对称设置。

本方案提供的用于水利工程的淤泥处理装置,在使用时,将两个支撑块130间隔设置在所述壳体100的下部的还一个侧壁上,使滤板120上沿其长度方向的另一端搁置在两个支撑块130的顶部,将从河道抽出的淤泥通过淤泥进口101导入壳体100内,之后压板110在动力的驱动下向下压淤泥,淤泥进行脱水。脱水时,废水流至滤板120的下方,通过废水出口102流出,之后将收集框150放在滤板120的另一端的下方,同时抽出两个支撑块130,即可使初步脱水后的淤泥沿着滤板120的斜面流至收集框150中。通过将淤泥初步干燥后进行运输,能减少运输的次数。

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的用于水利工程的淤泥处理装置中,所述壳体100的上部由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组成,即壳体100由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壳体100的下部组成,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分开,第一壳体搁置在第二壳体上,所述壳体100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脚轮;滤板120应尽可能靠近第二壳体的顶部,这样在移出第二壳体和壳体的下部后,方便清洗和更换滤板120。

所述用于水利工程的淤泥处理装置还包括:

支架140,其为倒l形,支架140的一个末端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外侧壁固定连接,另一个末端的高度低于或等于第一脚轮的高度;支架140能支撑第一壳体。

收集框150,其内部中空,且顶部敞开,收集框150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脚轮,收集框150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对,并位于所述支架140的水平部的下方,当所述滤板120倾斜设置时,所述滤板120上沿其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位于所述收集框150的上方;

横杆160,其设置在所述收集框150和所述支架140的竖直部之间,所述横杆160的一端与所述收集框150的一个侧壁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支架140的竖直部后与螺母螺纹连接,此时收集框150与壳体100的下部的还一个侧壁间的距离大于横杆160的长度。支架140上设置有供横杆160穿过的通孔,并使横杆160刚好穿过该通孔。

在上述方案中,将收集框150移动至合适的位置,移动后在滤板120倾斜时,需保证淤泥能全部流至收集框150中。在将收集框150推至壳体100和支架140的竖直部之间后,使收集框150靠近壳体100,并使横杆160与支架140的竖直部上的通孔相对,之后朝着支架140的竖直部推动收集框150,使横杆160穿过通孔,在横杆160的另一端拧上螺母,即可使收集框150固定在支架140上,并处于合适的位置。

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的用于水利工程的淤泥处理装置中,所述第一壳体的底部和所述第二壳体的顶部的其中之一设置有一对第一凸起,而另一个设置有一对第一凹槽,一个第一凸起对应一个第一凹槽,第一凸起插入与其对应的第一凹槽中,第一凹槽贯穿其所在的壳体100的侧壁,并和其所在的壳体100的侧壁平行,一对第一凹槽平行设置。

在上述方案中,将两个第一凸起分别插入两个第一凹槽中,即可将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进行固定,在需要移出第二壳体和壳体100的下部时,使第一凸起顺着第一凹槽移出即可。

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的用于水利工程的淤泥处理装置中,所述壳体100上套设有密封圈170,所述密封圈170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交界处。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密封圈170能避免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连接处漏水,也能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连接更稳定,在需要移出第二壳体和壳体100的下部时,将密封圈170移至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上,即可使壳体100的下部和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分离。

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的用于水利工程的淤泥处理装置中,滤板120上沿其长度方向的另一端设置有多根长条形的弹性部件180,弹性部件180可以是弹簧,橡胶绳等有弹性的长条状结构,弹性部件180的一端与滤板120上沿其长度方向的另一端的顶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外侧壁连接,当所述滤板120倾斜设置,且滤板120的底面的高度高于第一开口的底部的高度时,所述多根弹性部件180均处于拉伸状态。

在上述方案中,当同时抽出两个支撑块130时,滤板120不会打在壳体100的下部的还一个侧壁上,避免了淤泥飞溅。

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的用于水利工程的淤泥处理装置中,还包括:

挡板190,其为l形,挡板190位于所述壳体100的下部中,且靠近第一开口,挡板190的一个末端与滤板120的底面固定连接,并与滤板120垂直,当滤板120沿水平方向设置时,挡板190的另一个末端与壳体100的下部的还一个侧壁接触,并垂直,挡板190的底部的高度低于第一开口的底部的高度,挡板190的水平部与所述壳体100的底部平行,且不接触,挡板190上沿滤板120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侧边与壳体100上沿滤板120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侧壁相接触,且滤板120上位于挡板190的竖直部和第一开口之间的部分为实心结构。实际使用时,应及时排出壳体100的下部中的废水,使废水的深度低于挡板190的水平部的高度。

在上述方案中,在滤板120对淤泥进行过滤时,能避免废水溅至壳体100的下部的还一个侧壁的顶部,以及两个支撑块130上,在滤板120倾斜时,能避免废水和淤泥顺着滤板120的斜面流至壳体100的下部的还一个侧壁的顶部,以及两个支撑块130上。

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的用于水利工程的淤泥处理装置中,所述两个支撑块130上分别设置有一根拉杆200。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在支撑块130上设置拉杆200,支撑块130在支撑滤板120时,拉杆200朝外,在滤板120需要倾斜时,向外抽拉杆200,即可将支撑板抽出。

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的用于水利工程的淤泥处理装置中,所述滤板120的另一端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壳体100的下部的还一个侧壁的顶部设置有第三凹槽,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的长度分别与滤板120的宽度和所述壳体100的下部的还一个侧壁的顶部的长度相等,所述支撑块130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二凸起和第三凸起,当滤板120沿水平方向设置时,第二凸起和第三凸起分别嵌设或插入在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中,拉杆200与第二凹槽或第三凹槽平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在支撑块130向外抽出的过程中起导向作用。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