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净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37723阅读:493来源:国知局
一种净水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净水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净水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用于饮用和烹饪的用水安全,因此立式饮用水净水器大量被应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传统的净水器,包括机壳,机壳内设有进水口、一级pp棉滤芯、二级颗粒活性炭滤芯、三级ro反渗透膜滤芯、四级椰壳活性炭滤芯、水箱及出水口,且依次连接,实现对原水四级过滤,从而达到净水处理,达到卫生饮水效果。

申请人在2017年4月5日提交了申请号为201710218628.2,名称为“一种智能净水机”的发明专利申请,其通过控制系统实现智能控制,自动控制水箱水位,并能实时监控净水处理系统内的使用状态,并通过显汞器显示或可通过sim卡传送数据至手机或后台处理系统,且显示器靠蓝牙传输信息,可随意在信号区域外置。

但在该技术方案中,三级ro反渗透膜滤芯所产生的“废水”直接排出,未能回收利用,因此仍然存在着和传统净水器一样的水资源浪费的问题,也即是通常会保持1:3左右的废水比。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净水器,以减少或避免前面所提到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净水器,其包括顺序连接的一级pp棉滤芯、二级颗粒活性炭滤芯、三级ro反渗透膜滤芯和四级椰壳活性炭滤芯,所述ro反渗透膜滤芯的废水出口通过管道连接有浓缩水净化桶,所述浓缩水净化桶包括桶体、桶盖,所述桶盖可旋转连接有轴线垂直的主杆,所述主杆从上至下设置有相对的轴线水平且平行的一对驱动杆和轴线水平且平行的至少一对从动杆,所述驱动杆和所述从动杆之间设置有可转动的导电链带,所述主杆两侧的所述导电链带相对部署,所述桶体底板中心设置有排水口,侧壁上方设置有进水口,侧壁中下方设置有回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ro反渗透膜滤芯的废水出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回水口通过管道与所述一级pp棉滤芯的进口连接。

优选地,所述导电链带包括由柔性树脂材料制成的基带,所述导电链带正面设置有条形锥状电极,所述导电链带背面的轴线上设置有延伸至整个所述导电链带长度方向的导电带,在所述导电带与所述条形锥状电极直接连接有导电条。

优选地,所述驱动杆端部至少设置有两个驱动轮,所述驱动轮之间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导电链带的所述导电带连接通电的导电轮。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净水器,通过对浓缩水进行电解除盐,来进行水的回收,大大提升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发明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其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净水器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浓缩水净化桶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主杆的立体分解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导电链带的部分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a-a剖视示意图;

图6为图4的导电链带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b-b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标号。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净水器的结构原理示意图;图2为图1的浓缩水净化桶的结构原理示意图;图3为图2的主杆的立体分解结构原理示意图;图4为图1中导电链带的部分主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a-a剖视示意图;图6为图4的导电链带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的b-b剖视示意图。参见图1-7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净水器,其包括顺序连接的一级pp棉滤芯1、二级颗粒活性炭滤芯2、三级ro反渗透膜滤芯3和四级椰壳活性炭滤芯4,所述ro反渗透膜滤芯3的废水出口通过管道连接有浓缩水净化桶5,所述浓缩水净化桶5包括桶体51、桶盖52,所述桶盖52可旋转连接有轴线垂直的主杆6,所述主杆6从上至下设置有相对的轴线水平且平行的一对驱动杆7和轴线水平且平行的至少一对从动杆8,所述驱动杆7和所述从动杆8之间设置有可转动的导电链带9,所述主杆6两侧的所述导电链带9相对部署,所述桶体51底板中心设置有排水口511,侧壁上方设置有进水口512,侧壁中下方设置有回水口513,所述进水口512与所述ro反渗透膜滤芯3的废水出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回水口513通过管道与所述一级pp棉滤芯1的进口连接。

由于在进入三级ro反渗透膜滤芯3之前,原水已经过一级pp棉滤芯1、二级颗粒活性炭滤芯2的处理,因此水中的绝大部分颗粒杂质、异色、异味、以及相当一部分重金属离子、大量的有机物、微生物等,均被去除。所述三级ro反渗透膜滤芯3排出的“废水”实际是浓缩水,除盐分略高于原水外,其余指标均优于原水。因此,本发明的方案是在发明人的申请号为201710218628.2的技术方案基础之上的改进,通过对浓缩水进行电解除盐,来进行水的回收;因此对于净水器的其他结构部件,本发明进行了省略。

图4为图1中导电链带的部分主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a-a剖视示意图;图6为图4的导电链带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的b-b剖视示意图;参见图1、4-7所示,所述导电链带9包括由柔性树脂材料制成的基带91,所述导电链带9正面设置有条形锥状电极92,所述导电链带9背面的轴线上设置有延伸至整个所述导电链带9长度方向的导电带93,在所述导电带93与所述条形锥状电极92直接连接有导电条94。所述导电带93和所述导电条94均可以是由铜片制成,这样可保障一定的延展性,在所述导电链带9转动过程中不会断裂,且便于相互直接通过点焊连接。所述基带91在所述条形锥状电极92和所述导电条94对应的位置设置有通孔,所述条形锥状电极92可以是比较坚硬的铜合金,这样既能保障所述条形锥状电极92与所述导电带93直接通过点焊连接,又便于将所述条形锥状电极92与所述基带91粘接。

参见图2所示,相对的两个所述导电链带9一方面可在垂直方向上转动,从而带动水体在垂直方向运动,另一方面,相对的分别连接正负电极的所述条形锥状电极92的锥尖相对,从而利于水体中无机盐的电解沉淀。

图3为图2的主杆的立体分解结构原理示意图,参见图2、图3所示,本发明所提供的所述驱动杆7和所述从动杆8尺寸相同,这样便于部署所述导电链带9,所述驱动杆7端部至少设置有两个驱动轮71,所述驱动轮71之间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导电链带9的所述导电带93连接通电的导电轮72,所述从动杆8端部对应所述驱动轮71的位置设置有从动轮81,当所述导电链带9套接在上方的所述驱动杆7以及下方的所述从动杆8上时,所述驱动轮71和所述从动轮81分别与所述条形锥状电极92背面的基带部分连接,当所述驱动轮71旋转时,即可带动所述导电链带9转动,所述驱动轮71为所述导电链带9提供旋转支撑,因此,如图所示,对于每根所述导电链带9,可提供多个从动杆8来进行支撑。所述导电链带9包括由柔性树脂材料制成的基带91,也就是说,可通过所述驱动轮71与所述基带91之间的摩擦力来传动,当然,所述驱动轮71和所述从动轮81也可使用齿轮的结构,通过在所述基带91上设置齿型来使得驱动更为有效。所述导电轮72的直径可略大于所述驱动轮71,这样可保障所述导电轮72与所述导电带93的有效连接。

所述驱动杆7可设置导线通过所述主杆6与外部电源连接,这样可分别提供用于所述驱动轮71的电力和用于所述导电轮72的电力。在使用过程中,如图2所示,保持所述驱动杆7在水面之上可保障各电力部件的有效工作。

所述桶盖52可设置有一个基座521来与所述主杆6连接,所述基座521不但可提供所述主杆6的旋转动力,还可通过导电滑环等技术来实现通过所述主杆6向所述驱动杆7供电,所述基座521所采用的技术可以是类似土工离心机的基座的技术,因其为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进水口512可设置在低于所述驱动杆7的位置,这样可避免进水过程给所述驱动轮71等部件造成影响。所述回水口513可高于所述桶体51底板10mm,这样可避免底部的固体沉积物被带回至所述一级pp棉滤芯1。

在所述主杆6上还可设置水位传感器来监测所述桶体51中的水位。

所述回水口513与所述一级pp棉滤芯1之间可设置压力泵,这样可在回水较多时,优先使用从所述回水口513输出的水体。

本发明所提供的净水器的使用方法,即工作过程可以是如下步骤:

步骤a,关闭所述排水口511和所述回水口513,从所述进水口512注水,当水位淹没最低的所述从动杆8时,使所述主杆6开始运行旋转,并使所述驱动轮71开始运行旋转,所述导电链带9相对向下运行(即如图2箭头c所指方向);

所述主杆6旋转,即可带动所述导电链带9围绕所述主杆6轴线旋转,从而可是水体旋转产生涡流,所述导电链带9旋转可使得每个所述条形锥状电极92参与对无机盐的电离沉积,且能带动水流向下扰动,在此过程中,所述条形锥状电极92上沉积的固态物也可被水体的涡流冲击清洗,并随着涡流沉积至所述桶体51的底部。

步骤b,当所述桶体51内的水位至所述进水口511与所述桶体51底板的距离的1/2时,打开所述排水口511和所述回水口513,使所述排水口511和所述回水口513的流量比值大于3:1,并保证使所述排水口511和所述回水口513的流量之和小于等于所述进水口512的流量。

所述排水口511设置在所述桶体51底板中心,因此由涡流带下的固体沉积物可从所述排水口511排出,所述回水口513可高于所述桶体51底板10mm,且所述回水口513设置在所述桶体51的侧壁的中下方,因此所输出的水体不易带有固态沉积物。

步骤c,若净水器的总进水口一直开启,且当所述桶体51内的水位与所述进水口511持平时,关闭净水器的总进水口,直至所述桶体51内的水位降低至水位淹没最低的所述从动杆8时再打开净水器的总进水口;

若净水器的总进水口已关闭,则增加所述回水口513的流量直至使所述排水口511和所述回水口513的流量之和等于所述进水口512的流量。

采用上述方法,可使得本发明的净水器的废水比保持在1:0.3-0.6左右,也就是说,产出1升纯净水,只需要排出0.3-0.6升的废水,因此大大提升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虽然本发明是按照多个实施例的方式进行描述的,但是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中如此叙述仅仅是为了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理解,并将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方案看作是可以相互组合成不同实施例的方式来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变化、修改与结合,均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