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带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29894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带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带清洗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钢带清洗装置。



背景技术:

HDPE钢带增强螺旋波纹管(以下简称波纹管)是以HDPE为基体,用表面涂覆粘结树脂的钢带成型为波形作为主要支撑结构,并与PE材料缠绕复合呈整体的双壁螺旋波纹管。

制造该波纹管的钢带在涂覆粘接树脂之前,为了保证涂覆的效果,需要将其表面的油污等污渍进行清洗。

如图1所示,清洗时一般使用钢带清洗装置进行清洗,现有技术中的钢带清洗装置一般包括机壳以及依次设置在机壳内的脱脂机构、清水漂洗机构、热水漂洗机构;脱脂机构包括脱脂毛刷辊12和分别位于钢带上方和下方的脱脂液喷淋管11;清水漂洗机构包括清洗毛刷辊14,在清洗毛刷辊14的上方和下方均设置有与清洗毛刷辊14平行的清水喷淋管13;热水漂洗机构包括设置在待清洗钢板的上方和下方的热水喷淋管15。

钢带7经输送辊送入机组,首先通过脱脂机构,预先按比例调节好的脱脂液由泵输送至脱脂液喷淋管11内并自动喷淋,同时脱脂毛刷辊12自动开始扫刷钢板表面油渍;然后经清水漂洗机构,清水喷淋管13自动喷淋,清洗毛刷14清扫钢板表面残留物;再通过热水喷淋管15进一步清洗,对钢板进行深度清洁;清洁结束后进行后续的脱水、烘干等工序,再进行粘接树脂的涂覆。

在实际使用中,清洗钢带的过程中,各个喷淋管和毛刷辊的表面也很容易变脏,需要经常进行清洗,但是上述机构均固定在机壳内,清洗时均要将各个喷淋管和毛刷辊从机壳内拆卸下来进行清洗,非常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钢带清洗装置,可以降低喷淋管和毛刷辊清理的频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钢带清洗装置,包括机壳、设置在机壳内的脱脂机构、清水漂洗机构、热水漂洗机构,脱脂机构包括脱脂毛刷辊和脱脂液喷淋管;清水漂洗机构包括清洗毛刷辊和清水喷淋管,热水漂洗机构包括热水喷淋管;机壳的上游设置有预清洗机构,预清洗机构包括支撑在地面上的清洗槽、螺栓连接在清洗槽内的下夹板、一端与下夹板铰接的上压板以及分别位于钢带上方和下方以清理钢带的海绵,海绵夹持在上压板和下夹板之间,清洗槽上连通有排水管和热水进管,上压板和下夹板上设置有锁紧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清洗时,将钢带引导至清洗槽内,并从海绵之间穿过,将压板通过锁紧件锁紧,然后再将钢带引导至机壳内,依次穿过脱脂机构、清水漂洗机构和热水漂洗机构,然后由下一机构牵引,钢带在移动中进行清洗即可;预清洗机构的设置可以在钢带进入机壳进行清洗之前,通过海绵和热水进行预清洗,由于海绵具有较好的弹性,所以在设置在上压板和下夹板之间,可以供钢带通过的同时,还可以对钢带表面进行清理,并且较多的污渍会粘附在海绵上,经过预清洗之后,再进入机壳内进行清洗,则钢带进入机壳内的部分附着的污渍减少,机壳内各个喷淋管和毛刷辊可以较容易的将钢带清洗干净,减少附着在清洗管和毛刷辊上的污渍,从而降低了清洗管和毛刷辊的清洗频率;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观察海绵上污渍的数量,判断清洗状况,当海绵上的污渍较多时,更换海绵即可,便于控制钢带的清洗状况;具体的更换过程,将锁紧件打开,转动上压板从而解除对海绵的限制,将海绵取下,更换上干净的海绵,然后转动上压,利用锁紧件将上压板压持住即可,更换海绵的过程较方便;下夹板螺栓连接在清洗槽的内壁上,便于下夹板和上压板的拆装。

较佳的,清洗槽包括槽体以及对称固接在槽体内壁上的支撑台阶,支撑台阶沿竖直方向分为多个支撑台,多个支撑台的离地高度由上至下依次减小,下夹板螺栓连接在支撑台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同宽度的钢带厚度和强度均会有差异,则其穿过海绵后,在移动过程中可以弯折的程度会有差异,从而影响钢带移动的顺畅性,则为了提高钢带顺畅地通过上夹板和下夹板之间,可以对下夹板的高度进行调整,由于支撑台的竖直高度不同,则将下夹板连接在不同的支撑台上,则可以同步调整下夹板、上压板以及海绵的高度。

较佳的,槽体上固接有横跨槽体上方的支撑杆,上压板绕其与下夹板的铰接处转动后与支撑杆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更换海绵时,打开下压板后,将其抵接在支撑杆上,支撑杆为上压板提供了支撑,同时支撑杆位于清洗槽的上方,更换结束后,工作人员可以较容易的把持住上压板并转动,便于工作人员操作。

较佳的,锁紧件为搭扣,搭扣包括环形的锁扣、焊接在上压板边缘的锁钩以及铰接在下夹板边缘上的锁盖,锁扣的一端铰接在锁盖上,另一端卡在锁钩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搭扣操作较方便,单手掰动锁盖即可使得搭扣打开或者关闭,并可以保证上压板与下夹板固定的稳定性。

较佳的,上压板包括与下夹板铰接并压持海绵的压持板以及固接在压持板上表面的引导板,压持板和引导板的长度相互垂直,并且引导板的宽度小于压持板的长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上压板设置为压持板和引导板,并且引导板的宽度小于压持板的长度,二者共同对海绵进行压持,引导板可以对经海绵清洗过的钢带进行引导,保证钢带运动的顺畅性,使其顺利的进入机壳内;压持板的长度大于引导板的宽度,可以将铰接点设置在两端,这样可以夹持较大宽度的海绵,从而适用于不同宽度的海绵。

较佳的,海绵的宽度大于压持板的宽度,压持板上滑动连接有沿其长度方向滑动并且底面与海绵抵接的的辅助压块,压持板上开设有滑槽,辅助压块上螺纹连接有与滑槽适配以固定辅助压块的定位螺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海绵的宽度大于压持板的宽度,则海绵可以凸出于压持板,这样可以提高对海绵的压持效果,辅助压块的设置可以对海绵凸出于压持板的部分进行压持,此外,钢带在移动的过程中,会有向上移动的趋势,会带动位于其上方的海绵向上移动,所以将辅助压块设置在引导板上对其进行压持;当海绵的宽度不同时,可以将定位螺栓旋松,从而调整辅助压块的位置。

较佳的,清洗槽的底部转动连接有横跨支撑槽的导向辊,导向辊位于海绵的上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清洗之前,可以将钢带引导至导向辊下方后,再进入海绵之间,可以对进入清洗槽内的钢带起到引导和压持作用,有助于保证钢带进入海绵时的平整度。

较佳的,清洗槽的横截面成半圆形,清洗槽两端的侧壁上对称开设有供钢带通过的引导口,引导口两端的底部呈弧形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清洗槽上开设有引导口,可以在钢带移动的过程中起到引导和限位作用,而引导口两端的底部设置成弧形,则可以在对碰触到清洗槽两端的钢带起到保护作用,降低钢带的损伤。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预清洗装置的设置,对钢带进行预清洗,提高了钢带进入机壳前的清洁度,降低了喷淋管和毛刷辊的更换频率;2、通过观察海绵的清洁度,可以判断初步的清洗效果,更换海绵以保证清洗效果,便于工作人员观察清洗的洁净度;3、上压板与下夹板铰接,并通过锁紧件固定,保证了对海绵夹持效果的同时,方便了海绵的更换。

附图说明

图1是背景技术的示意图;

图2一种钢带清洗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体现搭扣打开,同时打开上压板的状态示意图;

图5是图4中B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体现上压板打开状态的局部示意图。

图中,1、机壳;11、脱脂液喷淋管;12、脱脂毛刷辊;13、清水喷淋管;14、清洗毛刷辊;15、热水喷淋管;16、上压杆;17、下压杆;18、出水管;2、盖门;3、清洗槽;31、槽体;311、引导筒;312、引导口;313、热水进管;314、排水管;315、导向辊;316、支撑杆;32、支撑台阶;321、支撑台;4、下夹板;41、支撑块;5、海绵;6、上压板;61、压持板;62、引导板;621、把手;622、滑槽;6221、定位螺栓;623、辅助压块;7、钢带;8、搭扣;81、锁钩;82、锁盖;83、锁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一种钢带清洗装置,如图2所示,包括机壳1、设置在机壳1内的脱脂机构、清水漂洗机构以及热水漂洗机构,其中脱脂机构包括脱脂毛刷辊12和分别位于钢带7上方和下方的脱脂液喷淋管11;清水漂洗机构包括清洗毛刷辊14和分别位于钢带7上方和下方的清水喷淋管13,热水漂洗机构包括分别位于钢带7上方和下方的热水喷淋管15,机壳1上还连通有用于排放清洗污水的出水管18,机壳1上盖设有将机壳1罩住的盖门2。

在机壳1的上游设置有预清洗机构,预清洗机构包括支撑在地面上的清洗槽3、螺栓连接在清洗槽3内的下夹板4、一端与下夹板4铰接的上压板6以及分别位于钢带7上方和下方的海绵5,海绵5夹持在上压板6和下夹板4之间。

结合图4,清洗槽3包括槽体31以及对称固接在槽体31内壁上的支撑台阶32,支撑台阶32沿竖直方向分为三个支撑台321,三个支撑台321的离地高度由上至下依次减小;下夹板4的两端固接有支撑块41,支撑块41通过螺栓固定在支撑台321上从而将下夹板4固定在支撑台321上;上压板6和下夹板4均倾斜设置,并且靠近机壳1的一端较高;回看图2,槽体31上连通有排水管314和热水进管313,热水进管313用以向槽体31内充热水,清洗结束的污水可以通过排水管314排出,进水热管313的竖直高度大于排水管314的竖直高度,便于向槽体31内充水,同时也有助于将污水排的更加彻底。

槽体31的横截面成半圆形,清洗槽3两端的侧壁上对称开设有供钢带7通过的引导口312,引导口312两端的底部呈弧形设置,清洗槽3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横跨清洗槽3的导向辊315,槽体31靠近机壳1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引导筒311,可以在钢带7移动的过程中随之转动,从而起到支撑和引导的作用,在机壳1靠近槽体31的一端分别转动连接有上压杆16和下压杆17,清洗时,钢带7从远离机壳1的一端进入清洗槽3,从导向辊315的底部绕过后进入海绵5之间,通过海绵5对钢带7的表面进行预清理,清理后,钢带7从上压杆16和下压杆17之间通过后,进入机壳1内进行进一步的清洗。

上压板6包括与下夹板4铰接并压持海绵5的压持板61以及固接在压持板61上表面的引导板62,压持板61和引导板62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并且引导板62的宽度小于压持板61的长度。

结合图3,为了在钢带7移动过程中,对海绵5起到进一步的压持效果,在上压板6和下夹板4上设置有锁紧件,锁紧件选用搭扣8,搭扣8包括环形的锁扣83、焊接在压持板61边缘的锁钩81以及铰接在下夹板4边缘上的锁盖82,锁扣83的一端铰接在锁盖82上,另一端卡在锁钩81内;锁扣83卡在锁钩81内处于锁紧状态,可以实现上压板6整体和下夹板4的固定;需要转动上压板6时,向上掰动锁盖82,则锁扣83随之转动,锁扣83卡在锁钩81内的一端与锁钩81脱离,从而搭扣8打开解除了对上压板6的限制(搭扣8打开的状态可参考图5),可以将上压板6打开从而解除对海绵5的限制。

引导板62上固接有供人把持后转动整个上压板6的把手621,此外,为了在打开上压板6后,对上压板6起到支撑作用,在槽体31的上端固定有横跨槽体31的支撑杆316,上压板6打开后与支撑杆316抵接。

为了对海绵5进行较好的压持作用,使得海绵5的宽度大于压持板61的宽度,压持板61上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滑动并且底面与海绵5抵接的的辅助压块623,为了调节和固定辅助压块623,在压持板61上开设有滑槽622,辅助压块623上螺纹连接有与滑槽622适配的定位螺栓6221。

在清洗时,钢带7被人工牵引至清洗槽3一侧,然后从远离机壳1的一侧引导至导向辊315的下方,打开搭扣8(如图6所示状态),并打开上压板6,将一块海绵5放置在下夹板4上,然后将钢带7海绵5上穿过;将钢带7的上方也放置一块海绵5,向靠近下夹板4的一侧转动上压板6将海绵5压住,然后将搭扣8关闭,限制住上压板6从而将海绵5压紧,使得海绵5与钢带7上下表面抵紧,由于海绵5具有较好的弹性,所以满足与钢带7抵紧从而清洗钢带7的同时,还可以使得钢带7顺畅地通过海绵5之间。

回看图2,然后将钢带7引导至上压杆16和下压杆17之间通过后,伸入机壳1内,依次穿过脱脂毛刷辊12和脱脂液喷淋管11之间、清洗毛刷辊14和清水喷淋管13之间以及热水喷淋管15之间,直至伸出机壳1外侧进入下一设备,在下一设备的带动下进行移动。

在清洗槽3内的钢带7首先与热水充分接触,然后经过海绵5时,钢带7上的较大部分的油污粘附在海绵5上,然后进入机壳1内进行二次清洗,在钢带7移动的过程中,海绵5会始终夹持在上压板6和下夹板4之间。

当海绵5上油污较多,需要更换海绵5时,将搭扣8打开,转动上压板6至解除对海绵5的限制;然后更换海绵5,更换结束后,将上压板6转动至压持在海绵5上的状态,关闭搭扣8即可。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