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回差电路的除污排杂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54748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回差电路的除污排杂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基于回差电路的除污排杂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属于污水处理系统领域。



背景技术:

伴随我国城市居住人口总量的迅猛提升以及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令排放污水总量不断增加、并呈现出较为严重的水体污染现象,该问题在全国各地均有所涉及。由此不难看出!我国为水资源污染问题较为严重的区域。再加上污水处理工作产业发展起步相对较晚,同时提速较为缓慢,应用处理技术较为滞后。在应用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与装置前期、我国处理污水技术手段水平仍旧较低。面对生活污水问题逐步严峻的现状、处理污水市场逐步实现了飞速发展,为符合我国该行业领域的需要、促进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工艺与装置诞生。

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201520797258.9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包括智能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本体,所述智能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本体设置有三个处理等级,分别为一级处理、二级处理、三级处理,所述一级处理设置有水解酸化系统,所述二级处理设置有生化系统、沉淀池,所述三级处理包括过滤消毒装置,所述智能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本体采用PLC控制,所述智能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本体设置有提升泵,所述智能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本体设置有液位仪,所述智能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本体上设置有水泵,其结构简单,使用、安装方便,操作简单,制作简单,成本低,智能化控制、节约能源、处理效率高,出水稳定。但现有的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在进水时,水中含有的异物多,容易造成管道堵塞,污水处理不及时造成堆积,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回差电路的除污排杂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以解决现有的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在进水时,水中含有的异物多,容易造成管道堵塞,污水处理不及时造成堆积,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基于回差电路的除污排杂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其结构包括防堵塞进水装置、格栅池、调节池、反应池、风机、抽吸泵、控制柜、管道、风管、电磁阀,所述格栅池、调节池、反应池从左到右依次通过隔板隔开并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格栅池左侧与防堵塞进水装置尾端连通,所述反应池内部设有膜组件,所述反应池通过风管与设在反应池右侧的风机相连接,所述风机一侧设有抽吸泵,所述抽吸泵通过管道连接于反应池,所述风管、管道均安装有电磁阀,所述风机、抽吸泵、电磁阀分别与控制柜通过电连接;

所述防堵塞进水装置包括进水直管、过渡水管、卡箍、支架、电机、连轴器、轴承、转轴、刀片、吊杆、吊环;

所述进水直管为一端不封口的圆柱形且水平放置,所述过渡水管为倒角L型,所述进水直管与L型过渡水管垂直一端焊接组成Z字型,所述L型过渡水管水平放置的另一端与格栅池相连接,所述L型过渡水管的竖直部外表面套设有卡箍,所述支架与卡箍机械连接固定在进水直管与过渡水管焊接端的一侧,所述支架顶部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位于进水直管封口的一端,所述转轴与进水直管相互平行并位于进水直管的中轴线上,所述轴承固定在进水直管封口面内侧中间,所述电机通过连轴器与转轴一端活动连接,所述转轴另一端依次穿过进水直管封口、轴承与吊环相配合,所述吊环通过吊杆连接于进水直管内壁,所述刀片错落分布在转轴外表面并成一体化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包括弧形面板、左支柱、固定连杆、右支柱、衔接柱。

进一步地,所述左支柱与右支柱成上窄下宽的八字形且中间通过固定连杆连接,所述左支柱与右支柱的上窄部连接于弧形面板,所述固定连杆中间与衔接柱右侧垂直连接,所述衔接柱左侧与卡箍机械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弧形面板的中心点与电机外圆的中心点一致。

进一步地,所述弧形面板与电机相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刀片为弯月形并设有6片以上。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柜由控制柜本体、柜门、控制器、红外接收器、电源模块组成,所述控制柜本体通过合页与柜门活动连接,所述控制器设在控制柜本体内部,所述红外接收器与控制器通过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电连接于风机、抽吸泵、电磁阀,所述红外接收器设在控制器正面顶部并与无线遥控终端中的红外发射器通过红外连接,所述控制器、红外接收器、蓝牙信号模块分别与电源模块通过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电源模块由功率块、输入功率单元、电源控制器、回差电路组成,所述功率块、输入功率单元、电源控制器依次通过电连接,所述功率块、输入功率单元与回差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回差电路的输出端与电源控制器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在水管内设有旋转刀片,能够对进入管道的异物进行搅碎,及时进行疏通,防止堵塞影响污染治理进度,提高治理的效率,减少了维修频率,一定程度上节约了治理成本。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回差电路的除污排杂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防堵塞进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控制柜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源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防堵塞进水装置-1、格栅池-2、调节池-3、反应池-4、风机-5、抽吸泵-6、控制柜-7、管道-8、风管-9、电磁阀-10、进水直管-101、过渡水管-102、卡箍-103、支架-104、电机-105、连轴器-106、轴承-107、转轴-108、刀片-109、吊杆-110、吊环-111、弧形面板-1041、左支柱-1042、固定连杆-1043、右支柱-1044、衔接柱-1045、控制柜本体-70、柜门-71、控制器-72、红外接收器-73、蓝牙信号模块-74、电源模块-74、功率块-740、输入功率单元-741、电源控制器-742、回差电路-74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回差电路的除污排杂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防堵塞进水装置1、格栅池2、调节池3、反应池4、风机5、抽吸泵6、控制柜7、管道8、风管9、电磁阀10,所述格栅池2、调节池3、反应池4从左到右依次通过隔板隔开并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格栅池2左侧与防堵塞进水装置1尾端连通,所述反应池4内部设有膜组件,所述反应池4通过风管9与设在反应池4右侧的风机5相连接,所述风机5一侧设有抽吸泵6,所述抽吸泵6通过管道8连接于反应池4,所述风管9、管道8均安装有电磁阀10,所述风机5、抽吸泵6、电磁阀10分别与控制柜7通过电连接;

所述防堵塞进水装置1包括进水直管101、过渡水管102、卡箍103、支架104、电机105、连轴器106、轴承107、转轴108、刀片109、吊杆110、吊环111;

所述进水直管101为一端不封口的圆柱形且水平放置,所述过渡水管102为倒角L型,所述进水直管101与L型过渡水管102垂直一端焊接组成Z字型,所述L型过渡水管102水平放置的另一端与格栅池2相连接,所述L型过渡水管102的竖直部外表面套设有卡箍103,所述支架104与卡箍103机械连接固定在进水直管101与过渡水管102焊接端的一侧,所述支架104顶部放置有电机105,所述电机105位于进水直管101封口的一端,所述转轴108与进水直管101相互平行并位于进水直管101的中轴线上,所述轴承107固定在进水直管101封口面内侧中间,所述电机105通过连轴器106与转轴108一端活动连接,所述转轴108另一端依次穿过进水直管101封口、轴承107与吊环111相配合,所述吊环111通过吊杆110连接于进水直管101内壁,所述刀片109错落分布在转轴108外表面并成一体化结构,所述支架104包括弧形面板1041、左支柱1042、固定连杆1043、右支柱1044、衔接柱1045,所述左支柱1042与右支柱1044成上窄下宽的八字形且中间通过固定连杆1043连接,所述左支柱1042与右支柱1044的上窄部连接于弧形面板1041,所述固定连杆1043中间与衔接柱1045右侧垂直连接,所述衔接柱1045左侧与卡箍103机械连接,所述弧形面板1041的中心点与电机105外圆的中心点一致,所述弧形面板1041与电机105相配合,所述刀片109为弯月形并设有6片以上。本专利所说的刀片109装夹在刀体上的片状物体,并由它形成刀具的切削部分,可用于粉碎。

在进行使用时,污水经过防堵塞进水装置1进入格栅池2进行颗粒分离,再由调节池3进行水质的调节,然后进入反应池4利用沉浸于好氧生物池内之膜分离设备截留槽内的活性污泥与大分子有机物。膜生物反应器系统内活性污泥(MLSS)浓度可提升至8000~10,000mg/L,甚至更高;污泥龄(SRT)可延长至30天以上。膜生物反应器因其有效的截留作用,可保留世代周期较长的微生物,可实现对污水深度净化,同时硝化菌在系统内能充分繁殖,其硝化效果明显,对深度除磷脱氮提供可能。经过防堵塞进水装置1时,在流经进水直管101时水中的异物被旋转的刀片109进行搅碎,防止堵塞。

本实用新型的防堵塞进水装置1、格栅池2、调节池3、反应池4、风机5、抽吸泵6、控制柜7、管道8、风管9、电磁阀10、进水直管101、过渡水管102、卡箍103、支架104、电机105、连轴器106、轴承107、转轴108、刀片109、吊杆110、吊环111、弧形面板1041、左支柱1042、固定连杆1043、右支柱1044、衔接柱1045,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现有的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在进水时,水中含有的异物多,容易造成管道堵塞,污水处理不及时造成堆积,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可以在水管内设有旋转刀片,能够对进入管道的异物进行搅碎,及时进行疏通,防止堵塞影响污染治理进度,提高治理的效率,减少了维修频率,一定程度上节约了治理成本,具体如下所述:

防堵塞进水装置1包括进水直管101、过渡水管102、卡箍103、支架104、电机105、连轴器106、轴承107、转轴108、刀片109、吊杆110、吊环111;所述进水直管101为一端不封口的圆柱形且水平放置,所述过渡水管102为倒角L型,所述进水直管101与L型过渡水管102垂直一端焊接组成Z字型,所述L型过渡水管102水平放置的另一端与格栅池2相连接,所述L型过渡水管102的竖直部外表面套设有卡箍103,所述支架104与卡箍103机械连接固定在进水直管101与过渡水管102焊接端的一侧,所述支架104顶部放置有电机105,所述电机105位于进水直管101封口的一端,所述转轴108与进水直管101相互平行并位于进水直管101的中轴线上,所述轴承107固定在进水直管101封口面内侧中间,所述电机105通过连轴器106与转轴108一端活动连接,所述转轴108另一端依次穿过进水直管101封口、轴承107与吊环111相配合,所述吊环111通过吊杆110连接于进水直管101内壁,所述刀片109错落分布在转轴108外表面并成一体化结构。

实施例2

电源电压输入不稳时容易造成断电,延误对污水的治理。

参考图5、图6,所述控制柜7由控制柜本体70、柜门71、控制器72、红外接收器73、电源模块74组成,所述控制柜本体70通过合页与柜门71活动连接,所述控制器72设在控制柜本体70内部,所述红外接收器73与控制器72通过电连接,所述控制器72电连接于风机5、抽吸泵6、电磁阀10,所述红外接收器73设在控制器72正面顶部并与无线遥控终端中的红外发射器通过红外连接,所述控制器72、红外接收器73、蓝牙信号模块74分别与电源模块74通过电连接,所述电源模块74由功率块740、输入功率单元741、电源控制器742、回差电路743组成,所述功率块740、输入功率单元741、电源控制器742依次通过电连接,所述功率块740、输入功率单元741与回差电路743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回差电路743的输出端与电源控制器742相连接。

具有的优点是电源单元设有回差电路,电源单元稳定地输出输出功率的电压,从而可防止或减小因从该电源单元接收输出功率而损害控制器。

输入功率单元,被构造为将输入功率同时传输到所述输入端和所述使能端;电源控制器,被构造为控制传输到所述使能端的输入功率的电压,以确定所述功率块的驱动时刻,回差电路自适应可避免输入电压不稳。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