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污泥超低排放的污水生化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01855发布日期:2018-10-02 20:27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污水生化处理系统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有机污泥超低排放的污水生化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工业和城镇(有机)污水的处理大多采用活性污泥法,它具有建设投资省、处理效果好的优点,但传统活性污泥法及曝气设备将产生大量的剩余污泥。剩余污泥通常含有相当数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以及未稳定化的有机物,如果不进行妥善的处理与处置,会对环境造成直接或潜在的污染。在传统活性污泥法中,每降解1kgBOD5会产生大约0.5kg的剩余污泥,用于处理或处置剩余污泥的费用约占废水处理总费用的30%~65%。工业和城镇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处理与处置已经成为环境领域的一大难题。

目前用于污泥减量化的技术主要有三类,一类是基于污泥含水率高及体积大,通过加药浓缩,采用压缩性方式减少体积;第二类是基于厌氧硝化的污泥减量技术,将有机污泥通过厌氧分解产生甲烷气,综合利用方法;第三类隐性生长的污泥减量技术,即基于细胞溶解(或分解)——隐性生长的污泥减量技术,如降低污泥负荷比例(提高污泥浓度)、增加污泥龄、提高温度改变工艺运行操作方式的方法,采用臭氧化学处理方法、超声波或机械破碎分解物理处理方法等。

但上述三类方法都存在着多种问题:基于隐性生长的污泥减量技术——如超声波法在国内尚处于研究阶段,臭氧氧化法投资相对较大、能耗大、处置费用高;加药浓缩,采用压缩性方式减少体积;厌氧分解技术处理规模大,提资较高;治标不治本。

因此希望有一种有机污泥超低排放的污水生化处理系统能够有效的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机污泥超低排放的污水生化处理系统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有机污泥超低排放的污水生化处理系统包括:集水池、综合调节池、水解酸化池、高倍增生物处理池、竖流沉淀池和监测回用池;所述集水池管道连接所述综合调节池,所述综合调节池管道连接所述水解酸化池,所述水解酸化池管道连接所述高倍增生物处理池,所述高倍增生物处理池连接所述竖流沉淀池,所述竖流沉淀池的排水口连接所述监测回用池,且所述竖流沉淀池的污泥出口连接至所述水解酸化池,经所述竖流沉淀池沉淀的污泥分别回流至所述水解酸化池和高倍增生物处理池。

优选地,所述集水池具有微滤格栅,将污水中无机漂浮物、悬浮物和细微颗粒进行分离,中低浓度污水通过所述集水池的微滤格栅截留无机漂浮物、悬浮物和50μ-200μ细微颗粒,无机污泥的去除效率可达90%,大大减少无机泥的累积。

优选地,所述综合调节池具有机械推流搅拌或空气搅拌,中低浓度污水进入所述综合调节池通过机械推流搅拌或空气搅拌达到充分混合,满足所述水解酸化池和高倍增生物处理池进水均质均量的要求。

优选地,所述水解酸化池pH值范围在6.5-7.0之间;所述竖流沉淀池沉淀污泥的60﹪回流至所述水解酸化池,提高了水解酸化池的有机污泥浓度、生物载体量,大大提高了处理效率,回流污泥反硝化,增加污泥龄通过厌氧氧化,从而实现了有机污泥减量超低排放的目的。

优选地,所述高倍增生物处理池为提高处理容积负荷和效率、有机污泥浓度和生物载体量,在维持高污泥浓度负荷下及处理池较深的情况下,所述高倍增生物处理池采用专有设备高效射流曝气器类。

优选地,所述竖流沉淀池利用曝气气源实现自动定量提泥回流,减少人为因素,提高自动操作水平,实现免维修长周期运行,从而使处理系统免受操作失误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有机污泥超低排放的污水生化处理系统从源头实现有机污泥的减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有机污泥超低排放的污水生化处理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如图1所示,所述集水池1连接所述污水调节池2,中低浓度污水通过所述集水池1的微滤格栅截留无机漂浮物、悬浮物和50μ-200μ细微颗粒,无机物去除率90﹪,减少后续处理构筑物的处理负荷,分离后的无机栅渣外运处置;经过所述集水池1连接所述调节池2,通过所述污水调节池2内机械/ 空气进行搅拌混合减少SS沉积;经过所述污水调节池2连接所述水解酸化池 3,中低浓度污水通过所述水解酸化池3进行水解酸化去除有机物和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且厌氧氧化污泥;经过所述水解池3连接所述高倍增生物处理池 4,中低浓度污水通过所述高倍增生物4处理将污水中97﹪的有机物得到去除,增加污泥龄通过反硝化及富氧实现了内源消耗,从而限制了污泥的增殖,减少污泥量;经过所述竖流沉淀池5(脉冲提泥)连接所述监测回用池6,污水混合液通过所述竖流沉淀池5将生物处理后混合液进行固液分离,沉降下来的污泥通过脉冲提泥100﹪自动定量提泥回流至所述水解酸化池3、高倍增生物处理池4,提高了自动化操作水平,从而保障处理系统不受人为、操作环境和动设备质量问题的影响,实现长周期运行免维修的专有设备;经过所述竖流沉淀池连接监测回用池6,竖流沉淀池5上清液通过集水堰槽出水口自流至所述监测回用池6,通过监测达到回用标准自流至回用池,如超出回用标准切换返回高倍增生物处理池4二次处理。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