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负荷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99860阅读:391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负荷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高负荷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的技术。



背景技术:

国家经济高速发展,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但农村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严重制约了农村可持续发展之路,因此农村污染环境问题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理。

常见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有人工湿地、MBR工艺、AO工艺,其中人工湿地技术净化效果好,适用于出水水质高的地方,但较其他技术占地面积较大,在应用上具有一定局限性;MBR工艺污染物负荷高、净化效果好,但投资成本和运维费用较高;AO工艺污水净化效果好、占地面积小、污染物负荷相对较高。三种最常规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相比较AO工艺适用性最强。然而常规AO工艺在应用中一般主体结构采用土建施工,配套设备后期安装,这样增加了整个工程的复杂性。并且常规AO工艺中往往采用弹性填料、组合填料等微生物挂膜效果一般的生物填料,不能提高AO工艺的污染物负荷,既污染物处理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污染物负荷高、污水净化效果好、集成化程度高、成本低、占地面积小的污水处理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所述高负荷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与进水管(1)连通的格栅井(2),与格栅井(2)连通的污水净化器(8);所述污水净化器(8)包括依次连通的初沉池(3)、厌氧生物滤池(4)、曝气生物滤池(5)和二沉池(6);所述初沉池(3)与格栅井(2)连通,所述二沉池(6)与排水管(7)连通。

优选地,所述格栅井(2)内腔中部设有格栅板(21)。

优选地,所述初沉池(3)通过A弯管(31)与厌氧生物滤池(4)连通。

优选地,所述厌氧生物滤池(4)内设有亲水性高比表面积带状生物填料(41);所述厌氧生物滤池(4)通过B弯管(42)与曝气生物滤池(5)连通。

优选地,所述曝气生物滤池(5)内腔底部设有曝气盘(54),所述曝气盘(54)与曝气管线(53)连接,所述曝气管线(53)延伸至曝气生物滤池(5)外部;所述曝气管线(53)与曝气生物滤池(5)顶部的回转式风机(52)连接,所述回转式风机(52)的启停由设于曝气生物滤池(5)顶部的电气控制柜(51)控制。

优选地,所述二沉池(6)内腔底部设有污泥回流泵(61),所述污泥回流泵(61)与污泥回流管线(63),所述污泥回流管线(63)延伸经过曝气生物滤池(5)后与厌氧生物滤池(4)连通,所述污泥回流泵(61)通过污泥回流管线(63)将污泥回流至厌氧生物滤池(4);所述二沉池(6)底部泥斗(64)位置上方设有水平布置的布水管(62),所述曝气生物滤池(5)通过布水管(62)与二沉池(6)连通;所述二沉池(6)上部设有溢流堰(65),所述溢流堰(65)通过排水管(7)将净化后的污水排出。

优选地,所述初沉池(3)、厌氧生物滤池(4)、曝气生物滤池(5)、二沉池(6)顶部均开设有检修孔。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格栅井内固定有一块格栅板,格栅板网眼φ4mm,格栅井主体是一个封底的PE管筒,格栅井有一个进水口,φ200-350mm,格栅井有一个出水口,φ100mm-150mm。格栅井出口用来连接出水管一端,出水管另一端焊接有法兰。格栅井顶部设置有碳钢盖板。

所述污水净化器由初沉池、厌氧生物滤池、曝气生物滤池、二沉池、曝气系统、污泥回流系统、电气控制系统组成。

所述污水净化器的初沉池,主要起沉淀进水中悬浮颗粒的作用。初沉池外壁一侧有污水净化器的进水口,进水口设置有法兰连接口,该法兰连接口与格栅井出水管法兰相连。初沉池出水口设置有长300-600mm、管径为DN100弯管,污水通过该弯管进入厌氧生物滤池。

所述污水净化器的厌氧生物滤池,主要起厌氧水解作用,将污水中大分子物质降解为小分子物质利于后续深度降解,同时厌氧生物滤池起反硝化作用。厌氧生物滤池内设置有亲水性高比表面积带状生物填料,前、后、左、右安装间距均为200-400mm。厌氧生物滤池出水口设置有长300-600mm、管径为DN100弯管,污水通过该弯管进入曝气生物滤池。

所述污水净化器的曝气生物滤池,主要起进一步降解有机分子和硝化作用。曝气生物滤池底部设置有曝气盘,曝气盘前、后、左、右安装间距均为300-600mm,曝气盘通过曝气支路连接起来,曝气支路由曝气主管连接,曝气主管进气端设置有一天回转式风机,风机安装在曝气生物滤池顶部,回转式风机旁边安装一个电气控制柜,用来控制回转式风机运行及二沉池污泥回流泵。曝气生物滤池内设置有亲水性高比表面积带状生物填料,前、后、左、右安装间距均为150-300mm。微生物生长在曝气生物滤池出水口设置有长300-600mm、管径为DN100弯管,污水通过该弯管进入曝气生物滤池。

所述污水净化器的二沉池,主要起污泥沉淀作用。二沉池底部设置有倾斜角为60度的泥斗,泥斗中心设置有一台污泥回流泵,回流泵通过电气控制柜控制将污泥泥斗输送到厌氧生物滤池中。泥斗上部有一根曝气生物滤池联通过来的布水管,布水管两侧均匀开有孔,二沉池污水通过补水管均匀布水,已保证二沉池进水不会湍动,影响沉淀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污水净化器的初沉池、厌氧生物滤池、曝气生物滤池、二沉池池顶均开设有检修孔,方便不同功能的检修。

进一步的,所述污水净化器的曝气风机和电气控制柜设备基础在曝气生物滤池顶部,基础为预埋钢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使用时,污水通过进水管进入格栅井,在格栅井内通过格栅板将大块污染物拦截,污水再自流进入污水净化器。污水首先通过污水净化器的初沉池进行沉淀,污水中的大量悬浮物质会沉淀下来,污水再通过联通初沉池的与厌氧生物滤池的弯管进入厌氧生物滤池。污水在厌氧生物滤池中进行厌氧反应,其中厌氧生物滤池中设置的亲水性高比表面积带状生物填料,生物填料生物生长的大量厌氧细菌能提高厌氧效率,提高污染物负荷。厌氧生物滤池出水通过联通厌氧生物滤池和曝气生物滤池的弯管进入曝气生物滤池。曝气生物滤池底部设置有曝气盘,通过提供大量氧气来提高微生物降解能力,其中曝气生物滤池中设置有亲水性高比表面积带状生物填料,该生物填料在曝气生物滤池中分为好氧层、兼氧层、厌氧层三层,污水通过生物填料上不同层的多级厌氧-好氧反应,最大程度上去除了污水中大氨氮及总氮,同时生物填料上生长的大量微生物同样能大大提高曝气生物滤池的污染物负荷。曝气生物滤池曝气是通过池顶曝气风机提供的氧气,曝气风机由电器控制柜控制。曝气生物滤池出水通过联通曝气生物滤池和二沉池的横向布水管进入二沉池,污水通过补水管上均匀开孔将水均匀布置,大大提高了二沉池沉淀效率。污水中污泥沉淀到二沉池泥斗中,通过污泥回流泵输送至厌氧生物滤池。二沉池出水通过二沉池上部溢流堰板流出污水净化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负荷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能高效处理污染物浓度较高的污水,设备集成化程度高,整体安装即可使用,同时占地面积小,非常适合用地紧张、出水要求高的地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高负荷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高负荷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沿图1中的A-A线剖切后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高负荷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沿图1中的B-B线剖切后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高负荷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沿图1中的C-C线剖切后的剖面示意图。

图中:1、进水管;2、格栅井;3、初沉池;4、厌氧生物滤池;5、曝气生物滤池;6、二沉池;7、排水管;8、污水净化器;21、格栅板;31、A弯管;41、亲水性高比表面积带状生物填料;42、B弯管;51、电气控制柜;52、回转式风机;53、曝气管线54、曝气盘;61、污泥回流泵;62、布水管;63、污泥回流管线;64、泥斗;65、溢流堰。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4,所述高负荷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与进水管1连通的格栅井2,与格栅井2连通的污水净化器8;所述污水净化器8包括依次连通的初沉池3、厌氧生物滤池4、曝气生物滤池5和二沉池6;所述初沉池3与格栅井2连通,所述二沉池6与排水管7连通。

其中,所述格栅井2内腔中部设有格栅板21。所述初沉池3通过A弯管31与厌氧生物滤池4连通。所述厌氧生物滤池4内设有亲水性高比表面积带状生物填料41;所述厌氧生物滤池4通过B弯管42与曝气生物滤池5连通。所述曝气生物滤池5内腔底部设有曝气盘54,所述曝气盘54与曝气管线53连接,所述曝气管线53延伸至曝气生物滤池5外部;所述曝气管线53与曝气生物滤池5顶部的回转式风机52连接,所述回转式风机52的启停由设于曝气生物滤池5顶部的电气控制柜51控制。

所述二沉池6内腔底部设有污泥回流泵61,所述污泥回流泵61与污泥回流管线63,所述污泥回流管线63延伸经过曝气生物滤池5后与厌氧生物滤池4连通,所述污泥回流泵61通过污泥回流管线63将污泥回流至厌氧生物滤池4;所述二沉池6底部泥斗64位置上方设有水平布置的布水管62,所述曝气生物滤池5通过布水管62与二沉池6连通;所述二沉池6上部设有溢流堰65,所述溢流堰65通过排水管7将净化后的污水排出。

所述初沉池3、厌氧生物滤池4、曝气生物滤池5、二沉池6顶部均开设有检修孔。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