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堵的新型三级化粪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42946发布日期:2018-06-08 20:34阅读:596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堵的新型三级化粪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堵的新型三级化粪池。



背景技术:

三级化粪池由相联的三个池子组成,三者之间通过通孔连通,主要是利用厌氧发酵、中层过粪和寄生虫卵比重大于一般混合液比重而易于沉淀的原理。粪便由进粪管进入第一池子,池内粪便开始发酵分解、因比重不同粪液可自然分为三层,上层为糊状粪皮,下层为块状或颗状粪渣,中层为比较澄清的粪液。中层的粪液会顺着通孔流入第二池子上,但是由于两者连通的通孔上没有过滤的装置,使得粪液流动的过程中会将糊状粪皮和颗状粪渣都带入第二池子中,造成最后排出的水中还是存有大量的杂质。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有效的阻挡糊状粪皮和颗状粪渣进入第二池子中,提高了出水水质的防堵的新型三级化粪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防堵的新型三级化粪池,包括由三个池子组成的三级化粪池和电动缸,所述池子之间通过通孔连通,连通第一、第二池子的通孔左侧开口端上固定安装一过滤网,过滤网呈半球形结构设置,第一、第二池子之间的通孔被所述的过滤网罩住,连通第一、第二池子的通孔底面上固定安装一固定杆,固定杆上端通过铰接件固定安装一支撑杆,支撑杆一端顺着通孔左侧的开口延伸至过滤网中,并固定安装一不锈钢清洁球,不锈钢清洁球的左侧面呈半球形结构设置,不锈钢清洁球的左侧面与过滤网的右侧面相抵,支撑杆另一端顺着通孔右侧的开口延伸至第二池子中,并通过铰接件固定连接一直杆,直杆垂直设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第二池子左侧的内壁面上固定安装一安装箱,安装箱的顶面和底面上均设有一圆孔,电动缸固定安装于安装箱内部,电动缸上的活塞顺着下端的圆孔延伸至外界,并与直杆固定连接,电动缸上的输入端上固定连接一电线,电线一端顺着上端的通孔延伸至外界,并与外界的电源固定连接,电动缸受控于PLC控制器。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三个池子上端均设有一打开或者密封池子的盖板。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第一池子的左侧面上固定安装一进粪管,第三池子的右侧面上固定安装一排污管。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有效的阻挡糊状粪皮和颗状粪渣进入第二池子中,提高了出水水质,且不会造成堵塞。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堵的新型三级化粪池,包括由三个池子组成的三级化粪池和电动缸6,所述池子之间通过通孔3连通,连通第一、第二池子15、16的通孔3左侧开口端上固定安装一过滤网13,过滤网13呈半球形结构设置,第一、第二池子15、16之间的通孔3被所述的过滤网13罩住,连通第一、第二池子15、16的通孔3底面上固定安装一固定杆12,固定杆12上端通过铰接件固定安装一支撑杆10,支撑杆10一端顺着通孔3左侧的开口延伸至过滤网13中,并固定安装一不锈钢清洁球14,不锈钢清洁球14的左侧面呈半球形结构设置,不锈钢清洁球14的左侧面与过滤网13的右侧面相抵,支撑杆10另一端顺着通孔3右侧的开口延伸至第二池子16中,并通过铰接件固定连接一直杆9,直杆9垂直设置。

本实施例中,第二池子16左侧的内壁面上固定安装一安装箱7,安装箱7的顶面和底面上均设有一圆孔8,电动缸6固定安装于安装箱7内部,电动缸6上的活塞顺着下端的圆孔8延伸至外界,并与直杆9固定连接,电动缸6上的输入端上固定连接一电线,电线一端顺着上端的通孔延伸至外界,并与外界的电源固定连接,电动缸受控于PLC控制器,电线和活塞与圆孔之间的缝隙均通过橡胶圈密封;三个池子上端均设有一打开或者密封池子的盖板2,第二池子的盖板上设有导线孔,方便电线的布线。

本实施例中,第一池子15的左侧面上固定安装一进粪管1,第三池子17的右侧面上固定安装一排污管5。

工作原理:在连通第一、第二池子的通孔左侧安装了过滤网,通过过滤网能有效的阻挡糊状粪皮和颗状粪渣顺着该通孔进入第二池子中,为了避免糊状粪皮和颗状粪渣将过滤网的网孔堵塞,在过滤网的右侧面上设有一不锈钢清洁球,通过电动缸活塞的伸缩能有效的带动直杆,直杆的上下移动带动了支撑杆,同时也带动了固定于支撑杆上的不锈钢清洁球,通过上下移动的不锈钢清洁球能有效的擦去过滤网网孔中的杂质,使得过滤网上的网孔始终的处于打开状态,避免了堵塞。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