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造纸业废水处理装置的浮渣处理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60094发布日期:2018-07-18 00:21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造纸业废水处理装置的附属结构,特别涉及一种造纸业废水处理装置的浮渣处理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到了21世纪的今天,也是造成水污染的重要污染源之一;废水若未经不效处理而排入江河中,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发酵、氧化、分解,消耗水的氧气,使鱼类、贝类等水生生物缺氧致死。

现有的废水处理池例如在公告号为CN205170549U的实用新型中有所提到,该申请专利公开了一种造纸业废水回收除臭净化再利用处理系统,它由废水池、除臭去渣处理池、净化浮渣处理池、氧化处理池、清水池、造纸车间、污泥池与浮渣池组成。但是净化浮渣处理池处理完成后,底部的污泥排出过程中还是经常观察到较多的白色废纸渣,而这部分废纸渣可以与浮渣一同回收再利用,因此大量废纸渣随污泥的排出并在污泥中充当有机物质,不但造成了废纸渣得不到充分回收,也不利于污泥中多种有机质分解处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造纸业废水处理装置的浮渣处理机构,可以对出泥管内的污泥和浮渣充分分离,进一步提高浮渣收集量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造纸业废水处理装置的浮渣处理机构,包括连接于废水池与氧化处理池之间的浮渣处理池、用于支撑浮渣处理池的池架、设置于浮渣处理池内的净化剂加料器、以及连接于浮渣处理池的出泥池和出浮渣池,所述出泥池与浮渣处理池之间固定连接有喷洒组件,所述出泥池的上部和出浮渣池之间设置有溢流管。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浮渣处理池内的污泥流入到出泥池内,采用喷洒组件喷淋污泥,将污泥和其内含有的浮渣再次分离,污泥、浮渣和喷淋水全部流入到出泥池内,浮渣较轻浮于水面上,池内收集的喷淋水水位达到溢流管处时,水从出泥池溢出经过溢流管流入到出浮渣内,期间浮渣随着水流流入到出浮渣池内,由于可以实现污泥与浮渣之间的进一步分离,提高浮渣的回收率。

优选地,所述出泥池与浮渣处理池之间设置有出泥管,所述喷洒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出泥管内壁且周向设有喷洒孔的环形管、高压喷洒泵、连接于高压喷洒泵和环形管之间以及连接于高压喷洒泵和出浮渣池之间的两段喷洒管。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高压喷洒泵通过喷洒管向出浮渣池抽水并将水泵入到环形管内,由喷洒孔喷出对污泥进行喷淋,使得粘接在一起的污泥与浮渣冲刷分离,然后随着出泥管排入到出泥池内,最终浮渣漂浮于水面上。

优选地,所述出泥管连接浮渣处理池的一端同轴固接有分散网,所述喷洒组件固定连接于出泥管靠近分散网的部位。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散网有利于减缓污泥排出的速度,此外还能够对污泥进行分散,而不是呈团状排入到出泥管内,实现污泥和浮渣容易被喷洒组件冲刷分离。

优选地,所述出泥管与氧化处理池之间设置有备用水泵和备用管道,所述备用水泵固定连接有进水阀。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前述喷洒组件发生故障待维修或者正在维修时,可以启动备用水泵,通过备用管道向环形管内供水,对污泥和浮渣进行喷淋实现两者分离彻底,但是由于并不是安装于出浮渣池上循环结构,因此出浮渣池内的水位将会上升,一定时间内需要工作人员排出水避免池内水过多。

优选地,所述出泥池相对的内壁与溢流管等高处向中部延伸设置有遮挡板,两块遮挡板形成有狭窄口,所述溢流管连接所述狭窄口。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等面积的液面上聚集更多的浮渣,如此,随着水流流入到溢流管内浮渣越多,提高了效率。

优选地,所述遮挡板的边缘向上延伸设有延长板。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浮渣处理池流出的污泥量过多,造成出泥池内污泥增多而难以通过溢流管及时排出水时,通过延长板的阻挡,避免浮渣流到遮挡板表面。

优选地,所述出浮渣池与浮渣处理池之间设置有出浮渣管。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出浮渣管将出浮渣池与浮渣处理池之间建立起关系,实现两部分浮渣被收集到同一个出浮渣池内,不需要额外设置池子用于收集直接从浮渣处理池流出的浮渣,提高了出浮渣池的利用率。

优选地,所述出泥池底部连接有污泥管,所述污泥管固定连接有污泥泵,所述污泥管背离出泥池的一端设置有压滤机。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滤机能够将由出泥池底部排出的污泥压成滤饼,可用于建筑工程中的填埋。

优选地,所述污泥管还设置有污泥罐,所述污泥罐设置于污泥泵与压滤机之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污泥罐先将污泥储存起来,达到一定的量之后再开启压滤机对污泥进行压滤操作,从而不需要持续开启压滤机,效率更高。

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可以对出泥管内的污泥和浮渣充分分离,进一步提高浮渣收集量的目的;2、通过设置的分离网和喷洒组件实现了彻底对污泥和浮渣分离,构造简单实用;3、设置的压滤机能够对排出污泥及时处理,也就不需要再转运处理了。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I部放大图;

图3为实施例用于展示出泥管内部和部分喷洒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用于展示出泥池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止回阀;2、氧化处理池;3、池架;4、浮渣处理池;5、净化剂加料器;6、出泥池;61、出泥管;62、分散网;7、出浮渣池;8、喷洒组件;81、环形管;811、喷洒孔;82、高压喷洒泵;83、喷洒管;9、备用水泵;10、备用管道;11、进水阀;12、遮挡板;121、延长板;122、狭窄口;13、出浮渣管;14、污泥管;15、污泥泵;16、污泥罐;17、压滤机;18、溢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该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同时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参见图1,一种造纸业废水处理装置的浮渣处理机构,包括设置在废水池与氧化处理池2之间的池架3,池架3安装有浮渣处理池4,浮渣处理池4的外侧设置有出泥池6和出浮渣池7,出泥池6浮渣处理池4之间设置有出泥管61,出浮渣池7与浮渣处理池4之间设置有出浮渣管13。

废水池高于浮渣处理池4,浮渣处理池4高于氧化处理池2,通过水管道将污水引流到浮渣处理池4进行气浮处理,使得纸渣等低密度杂质上浮到水面上,然后因浮渣处理池4与出浮渣池7之间的势能差,通过出浮渣管13直接将此部分杂质引入到出浮渣池7内;对于密度较大的污泥杂质沉淀到浮渣处理池4的底部,是因浮渣处理池4与出泥池6之间的势能差,通过出泥管61直接将此部分杂质引入到出浮渣池7内。

参见图2和3,从出泥管61流出的污泥中混有一定量的浮渣,为了将两者更为彻底的分离,使得浮渣充分回收利用,实施例在出泥管61上设置了喷洒组件8,其包括设置在出泥管61内的环形管81、焊接在出泥管61外壁的喷洒管83和高压喷洒泵82,环形管81构造入图中所示,包括形成有通道的外管套和内管套,外管套焊接在出泥管61外,内管套连接出泥管61内,实现出泥管61连续,内管套靠近中心的位置开设有一圈喷洒孔811;喷洒管83一端穿入至外管套内,另一端安装于高压喷洒泵82的出口;高压喷洒泵82通过额外的喷洒管83连接到出浮渣池7当中从而进行取水。通过高压喷洒泵82和两段喷洒管83向环形管81喷洒,对出泥管61内的污泥进行冲刷,使得相互粘接在一起的污泥和浮渣被冲散开,当污泥、浮渣和喷洒水全部流入到出泥池6内时,浮渣能够上浮并由设置在出泥池6上部与出浮渣池7之间的溢流管18排入到出浮渣池7内。

为了获得更加的污泥、浮渣的分散效果,在出泥管61靠近浮渣处理池4的出污泥口处安装了分散网62,分散网62可以选用25目的不锈钢网,分散网62边缘点焊于出泥管61内壁;此外将环形管81设置于靠近分散网62处,如此当污泥流经分散网62进行初步散开后,可立刻被喷洒水进一步喷洒分散,较轻的浮渣随流水快速流出出泥管61,该手段可以使得污泥和浮渣分离更为彻底,提高回收效率。

在高压喷洒泵82出现故障无法使用情况下,为了能够维持喷洒组件8的工作,实施例在氧化处理池2与喷洒管83之间还设置了备用水泵9和备用管道10,在备用水泵9与焊接于出泥管61上的喷洒管83之间安装有进水阀11,在靠近备用管道10的喷洒管83上安装有止回阀1,关闭止回阀1,开启进水阀11和备用水泵9,可以向环形管81内供水,但是喷水的力度小于采用高压喷洒泵82时的力度。

此外为了便于将出泥池6内浮渣引入到出浮渣池7中,在出泥池6相对的内壁与溢流管18等高处分别向中部延伸设置有梯形遮挡板12(参见图4),遮挡板12的边缘向上延伸设有延长板121,两块遮挡板12形成有狭窄口122,溢流管18设置在狭窄口122处,如此,使得等面积的液面上聚集更多的浮渣,随着水流流入到溢流管18内浮渣越多,提高了效率;而延长板121的设置主要是因为若溢流管18的排水滞后时,造成水位上升时,通过延长板121的阻挡效果能够避免浮渣漂浮于遮挡板12的上表面。

参见图1,实施例还在出泥池6底部连接有污泥管14,污泥管14固定连接有污泥泵15和污泥罐16,污泥管14背离出泥池6的一端设置有压滤机17,污泥罐16设置于污泥泵15与压滤机17之间。浮渣处理池4内的污泥流入到出泥池6内,采用喷洒组件8喷淋污泥,将污泥和其内含有的浮渣再次分离,污泥、浮渣和喷淋水全部流入到出泥池6内,浮渣较轻浮于水面上,池内收集的喷淋水水位达到溢流管18处时,水从出泥池6溢出经过溢流管18流入到出浮渣池7内,期间浮渣随着水流流入到出浮渣池7内,由于可以实现污泥与浮渣之间的进一步分离,提高浮渣的回收率;而有出泥池6底部排出的污泥先被储放在污泥罐16内,罐内污泥达到一定量后在通过污泥泵15抽到压滤机17内进行处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