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有机污染场地原位环境修复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94892发布日期:2018-06-15 21:16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有机污染场地原位环境修复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用于有机污染场地原位环境修复的装置,属于环境修复的装置领域。



背景技术:

环境修复,是指对被污染的环境采取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技术措施,使存在于环境中的污染物质浓度减少或毒性降低或完全无害化。环境修复是最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环境工程技术,根据修复对象可以分为大气环境修复、水体环境修复、土壤环境修复及固体废物环境修复等几种类型。根据环境修复所采用的方法,环境修复技术可分为环境物理修复技术、环境化学修复技术及环境生物修复技术等。其中生物修复技术已成为环境保护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现有有机污染场地原位环境修复的装置为土壤淋洗修复装置,使用时耗费大量水资源,且进展缓慢,工程安装较为复杂,步骤偏多,修复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有机污染场地原位环境修复的装置,以解决现有有机污染场地原位环境修复的装置为土壤淋洗修复装置,使用时耗费大量水资源,且进展缓慢,工程安装较为复杂,步骤偏多,修复效果较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有机污染场地原位环境修复的装置,其结构包括回转窑结构、回转窑连接箱、输送带固定架、输送带支撑杆、输送带、集土塔、第一支撑架、水箱、燃料塔、第二支撑架、进料管、鼓风机、承接座、鼓风机连接管、土壤存放槽、冷却水管,所述集土塔底部与回转窑连接箱内部相贯通,所述第一支撑架与回转窑连接箱顶部相互垂直,所述集土塔中端与回转窑连接箱顶部通过第一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输送带支撑杆顶部与输送带固定架底部相焊接,所述输送带固定架内侧与输送带侧端为间隙配合,所述输送带支撑杆后端设有输送带马达,所述回转窑连接箱内部与回转窑结构右端相连接,所述水箱前端与冷却水管左端通过连接管相连接,所述承接座顶部左侧与鼓风机底部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承接座顶部与燃料塔侧端通过第二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承接座右端与土壤存放槽外壁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燃料塔底部与鼓风机连接管顶部通过进料管底部相连接,所述进料管顶部与燃料塔底部垂直连接,所述鼓风机右端与鼓风机连接管左端采用密封连接,所述鼓风机连接管右端与回转窑结构左端相连接,所述冷却水管右端与回转窑结构左端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回转窑结构由旋转环、窑身、窑芯、托轮、传感器、磁片、大齿轮、小齿轮、旋杆、第一直齿轮、第一组合轮、第一变速齿轮、固定板、锯齿齿轮、第二变速齿轮、第二直齿轮、第二组合轮、马达、连接杆、马达直齿轮、第三组合轮、斜齿轮旋杆、斜齿轮、第三直齿轮、变速器外框架、轴承、防滑垫组成,所述旋转环内环与窑身外壁固定来连接,所述窑身中空的圆柱体结构,所述窑芯外壁与窑身内壁相贴合,所述旋转环底部与磁片顶部相焊接,所述传感器顶部与磁片底部采用电磁连接,所述托轮侧上端与旋转环侧下端相贴合,所述大齿轮内环与窑身外壁采用固定架固定连接,所述大齿轮右下端与小齿轮左上端相啮合,所述小齿轮右端与旋杆左端通过轴承相连接,所述旋杆左端与轴承中端相贯通,所述旋杆右端与第一直齿轮内部采用卡槽连接,所述第一直齿轮底部与第一组合轮顶部采用直齿轮传动链接,所述第一变速齿轮左端与第一组合轮右端通过旋杆相连接,所述固定板右端与变速器外框架内部相焊接,所述第二变速齿轮顶部与第一变速齿轮底部相啮合,所述第二变速齿轮左端与锯齿齿轮右端相互平行,所述锯齿齿轮左端与第三直齿轮右端采用相交轴齿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三直齿轮底部与斜齿轮顶部通过旋杆固定连接,所述斜齿轮右端与斜齿轮旋杆左端采用斜齿锥齿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二直齿轮右端与第二组合轮左端通过斜齿轮旋杆相连接,所述第二直齿轮底部与第三组合轮顶部左端相贴合,所述第二组合轮底部同时与马达直齿轮顶部、第三组合轮顶部右端相啮合,所述马达直齿轮右端与马达左端通过连接杆相连接,所述变速器外框架外壁与防滑垫顶部相黏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撑架顶部与燃料塔外壁中端相焊接。

进一步地,所述窑身左端外壁与冷却水管右端相焊接。

进一步地,所述窑身左端与鼓风机右端通过鼓风机连接管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窑身右端与集土塔底部通过回转窑连接箱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防滑垫采用橡胶材质,防滑耐磨。

进一步地,所述窑身采用特种钢材质,耐热,硬度大。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有机污染场地原位环境修复的装置,结构上设有回转窑结构,将污染土壤使用运输车放置在输送带上,经由集土塔进入到窑身右端,此时马达转动,马达直齿轮带动第三组合轮、第二组合轮、第二直齿轮三者同时转动,从而使斜齿轮旋杆与斜齿轮旋转传动到第三直齿轮,由于锯齿齿轮与第三直齿轮相啮合,进而使第二变速齿轮带动第一变速齿轮进行变速转动,此时第一组合轮将使第一直齿轮带动小齿轮开始旋转,由于大齿轮与窑身固定连接,所以窑身开始转动,内部污染土壤开始边翻滚边往窑身左端移动,同时鼓风机开始送气,燃料塔底部落料,进而使窑芯产生高温,灼烧修复污染土壤,当土壤到达窑身左端时,经由冷却水管冷却,最终掉入土壤存放槽,修复土壤极为快速,且窑身带动土壤翻转,使灼烧更为彻底,进而修复效果更佳,变速器结构使窑身转速提升,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有机污染场地原位环境修复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回转窑动力结构的俯视平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回转窑结构左视平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回转窑结构左视平面图。

图中:回转窑结构-1、回转窑连接箱-2、输送带固定架-3、输送带支撑杆-4、输送带-5、集土塔-6、第一支撑架-7、水箱-8、燃料塔-9、第二支撑架-10、进料管-11、鼓风机-12、承接座-13、鼓风机连接管-14、土壤存放槽-15、冷却水管-16、旋转环-101、窑身-102、窑芯-103、托轮-104、传感器-105、磁片-106、大齿轮-107、小齿轮-108、旋杆-109、第一直齿轮-110、第一组合轮-111、第一变速齿轮-112、固定板-113、锯齿齿轮-114、第二变速齿轮-115、第二直齿轮-116、第二组合轮-117、马达-118、连接杆-119、马达直齿轮-120、第三组合轮-121、斜齿轮旋杆-122、斜齿轮-123、第三直齿轮-124、变速器外框架-125、轴承-126、防滑垫-127。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有机污染场地原位环境修复的装置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回转窑结构1、回转窑连接箱2、输送带固定架3、输送带支撑杆4、输送带5、集土塔6、第一支撑架7、水箱8、燃料塔9、第二支撑架10、进料管11、鼓风机12、承接座13、鼓风机连接管14、土壤存放槽15、冷却水管16,所述集土塔6底部与回转窑连接箱2内部相贯通,所述第一支撑架7与回转窑连接箱2顶部相互垂直,所述集土塔6中端与回转窑连接箱2顶部通过第一支撑架7固定连接,所述输送带支撑杆4顶部与输送带固定架3底部相焊接,所述输送带固定架3内侧与输送带5侧端为间隙配合,所述输送带支撑杆4后端设有输送带马达,所述回转窑连接箱2内部与回转窑结构1右端相连接,所述水箱8前端与冷却水管16左端通过连接管相连接,所述承接座13顶部左侧与鼓风机12底部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承接座13顶部与燃料塔9侧端通过第二支撑架10固定连接,所述承接座13右端与土壤存放槽15外壁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燃料塔9底部与鼓风机连接管14顶部通过进料管11底部相连接,所述进料管11顶部与燃料塔9底部垂直连接,所述鼓风机12右端与鼓风机连接管14左端采用密封连接,所述鼓风机连接管14右端与回转窑结构1左端相连接,所述冷却水管16右端与回转窑结构1左端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回转窑结构1由旋转环101、窑身102、窑芯103、托轮104、传感器105、磁片106、大齿轮107、小齿轮108、旋杆109、第一直齿轮110、第一组合轮111、第一变速齿轮112、固定板113、锯齿齿轮114、第二变速齿轮115、第二直齿轮116、第二组合轮117、马达118、连接杆119、马达直齿轮120、第三组合轮121、斜齿轮旋杆122、斜齿轮123、第三直齿轮124、变速器外框架125、轴承126、防滑垫127组成,所述旋转环101内环与窑身102外壁固定来连接,所述窑身102中空的圆柱体结构,所述窑芯103外壁与窑身102内壁相贴合,所述旋转环101底部与磁片106顶部相焊接,所述传感器105顶部与磁片106底部采用电磁连接,所述托轮104侧上端与旋转环101侧下端相贴合,所述大齿轮107内环与窑身102外壁采用固定架固定连接,所述大齿轮107右下端与小齿轮108左上端相啮合,所述小齿轮108右端与旋杆109左端通过轴承126相连接,所述旋杆109左端与轴承126中端相贯通,所述旋杆109右端与第一直齿轮110内部采用卡槽连接,所述第一直齿轮110底部与第一组合轮111顶部采用直齿轮传动链接,所述第一变速齿轮112左端与第一组合轮111右端通过旋杆109相连接,所述固定板113右端与变速器外框架125内部相焊接,所述第二变速齿轮115顶部与第一变速齿轮112底部相啮合,所述第二变速齿轮115左端与锯齿齿轮114右端相互平行,所述锯齿齿轮114左端与第三直齿轮124右端采用相交轴齿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三直齿轮124底部与斜齿轮123顶部通过旋杆109固定连接,所述斜齿轮123右端与斜齿轮旋杆122左端采用斜齿锥齿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二直齿轮116右端与第二组合轮117左端通过斜齿轮旋杆122相连接,所述第二直齿轮116底部与第三组合轮121顶部左端相贴合,所述第二组合轮117底部同时与马达直齿轮120顶部、第三组合轮121顶部右端相啮合,所述马达直齿轮120右端与马达118左端通过连接杆119相连接,所述变速器外框架125外壁与防滑垫127顶部相黏合,所述第二支撑架10顶部与燃料塔9外壁中端相焊接,所述窑身102左端外壁与冷却水管16右端相焊接,所述窑身102左端与鼓风机12右端通过鼓风机连接管14相连接,所述窑身102右端与集土塔6底部通过回转窑连接箱2相连接,所述防滑垫127采用橡胶材质,防滑耐磨,所述窑身102采用特种钢材质,耐热,硬度大。

本专利所说的防滑垫127采用橡胶材质,橡胶是指具有可逆形变的高弹性聚合物材料,在室温下富有弹性,在很小的外力作用下能产生较大形变,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

在进行使用时将污染土壤使用运输车放置在输送带5上,经由集土塔6进入到窑身102右端,此时马达118使窑身转动,内部污染土壤开始边翻滚边往窑身102左端移动,同时鼓风机12开始送气,燃料塔9底部落料,进而使窑芯103产生高温,当土壤到达窑身102左端时,经由冷却水管16冷却,最终掉入土壤存放槽15。

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有机污染场地原位环境修复的装置为土壤淋洗修复装置,使用时耗费大量水资源,且进展缓慢,工程安装较为复杂,步骤偏多,修复效果较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结构上设有回转窑结构,将污染土壤使用运输车放置在输送带上,经由集土塔进入到窑身右端,此时马达转动,马达直齿轮带动第三组合轮、第二组合轮、第二直齿轮三者同时转动,从而使斜齿轮旋杆与斜齿轮旋转传动到第三直齿轮,由于锯齿齿轮与第三直齿轮相啮合,进而使第二变速齿轮带动第一变速齿轮进行变速转动,此时第一组合轮将使第一直齿轮带动小齿轮开始旋转,由于大齿轮与窑身固定连接,所以窑身开始转动,内部污染土壤开始边翻滚边往窑身左端移动,同时鼓风机开始送气,燃料塔底部落料,进而使窑芯产生高温,灼烧修复污染土壤,当土壤到达窑身左端时,经由冷却水管冷却,最终掉入土壤存放槽,修复土壤极为快速,且窑身带动土壤翻转,使灼烧更为彻底,进而修复效果更佳,变速器结构使窑身转速提升,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