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自吸水式农田土壤修复剂施撒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99427发布日期:2018-07-24 19:45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壤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载自吸水式农田土壤修复剂施撒设备。



背景技术:

我国土壤环境总体状况堪忧,部分地区污染较为严重,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之一。2016年5月,国务院发布《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并提出:到2020年,全国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到2030年,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到本世纪中叶,土壤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由于我国人多地少,耕地利用强度高,对于大面积受重金属污染的农田,难以采用工程措施进行修复,只能采用边生产、边修复的路径。其中,施用土壤修复剂是一种重要方法。农田修复区域丘块分散,田埂、河流、沟渠纵横交错,要求修复设备既能满足药剂撒施,又能灵活移动,而且不能破坏农田基础设施。由于行业刚刚兴起,目前针对农田土壤修复剂的撒施设备还不多

中国专利“一种土壤污染修复材料撒施设备”(申请号:201520956089.9),公布了一种土壤污染修复材料撒施设备,包括机架、箱体、电机以及转辊,机架上部安装箱体,在箱体的两侧同轴安装两轴承,在两轴承间铰装转辊的两端,在箱体其中一侧的机架上安装电机和减速机,减速机同轴驱动转辊的转轴,转辊外缘的两端通过连杆同轴固装两轮架,两轮架之间间隔平行等距安装多根横杆,每根横杆外缘均同轴铰装转套,箱体的下部筛网。在箱体的两侧安装轴承,在两轴承间铰装转辊,转辊的外缘位间隔平行横杆,横杆外缘同轴铰装转套,转套外缘同轴制有不规则条形槽。

中国专利“一种用于土壤修复的综合施药旋耕机”(申请号:201420399390.X),公开了一种用于土壤修复的综合施药旋耕机,在传统的农用旋耕机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包括机架、固态施药装置和液态施药装置,机架前端设有与拖拉机连接的牵引架,底部设有支撑轮和旋耕刀片,所述固态施药装置和液态施药装置一前一后设置在机架上;固态施药装置用于撒施固态粉剂,液态施药装置用于撒施液态药剂,其中,固态施药装置的药粉出口、液态施药装置的液体出口以及旋耕刀片按照机架从前往后的次序依次设置,并且液体出口的设置位置贴近土壤表面。

但上述专利存在如下问题:一、对于粉末状土壤修复剂,施用过程中粉尘飘散严重,威胁人体及环境健康;二、现有土壤重金属修复剂中大都含有碱性材料,直接撒入农田中,会快速释放羟基和热量,使得土壤微环境发生改变,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生长,破坏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及农作物的生长;三、用拖拉机撒施时,由于拖拉机要不断在农田中来回穿梭,不但费用较高,而且容易破坏田埂、沟渠等农田基础设施;四、应急性修复时(农田中生长有农作物),无法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自吸水、无粉尘污染、灵活高效、无破坏性的车载自吸水式农田土壤修复剂施撒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车载自吸水式农田土壤修复剂施撒设备,包括车载移动平台,所述车载移动平台包括车头和固定设置于车头尾部的车厢,所述车头内部具有驾驶室,所述车头和车厢底部均设有车轮胎,所述车厢靠近车头一端为车厢头部,所述车厢远离车头一端为车厢尾部。所述车厢的车厢头部上设有发电机组、搅拌箱、吸水泵、进料平台、喷施泵和人工站台,所述车头设有与发电机组电连接的控制箱,所述吸水泵的进水口密闭连接有吸水管,所述吸水泵的出水口密闭连接有上水管;所述搅拌箱与上水管相连通(即所述吸水泵的出水口通过上水管与搅拌箱密闭连通),所述搅拌箱的箱口角落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搅拌电机支架,所述搅拌电机支架上固定有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支架用于将搅拌电机置于搅拌箱的箱口顶部中心,所述搅拌箱的箱内竖直设有依靠搅拌电机动力驱动旋转的辊轴,所述辊轴上设有搅拌叶轮,所述进料平台靠近搅拌箱设置;所述喷施泵的进水口密闭连接有与搅拌箱相连通的出水管,所述喷施泵的出水口密闭连接有喷施管,所述人工站台靠近喷施泵设置;所述吸水泵、搅拌电机、喷施泵分别与控制箱电连接;所述车厢的尾部具有修复剂堆放区;所述车厢靠近喷施泵位置处设有喷施管收纳台,所述喷施管收纳台由三面围挡板围成。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发电机组的额定输出功率为2.5~5kw,发电机组的额定输出电压为220V。

作为优选,所述发电机组、吸水泵并排设置于车厢靠近车头位置处,所述搅拌箱位于吸水泵的后方,所述进料平台位于搅拌箱的后方,所述喷施泵位于发电机组的后方,所述人工站台位于喷施泵的后方。

作为优选,所述吸水泵为自吸水泵,其额定功率为1~2kw;所述吸水管的抗压强度不小于100kPa,吸水管的最小弯曲半径不大于30cm,吸水管的内径为5~10cm,吸水管的长度为6~10m;所述吸水管的吸水管口处设有吸水头,吸水管的吸水头上设有格栅。

作为优选,所述车厢靠近吸水泵位置处设有吸水管悬挂柱,所述吸水管悬挂柱包括两根竖向柱,其中一根竖向柱靠近搅拌箱一侧,另一根竖向柱远离搅拌箱一侧。

作为优选,所述搅拌电机的额定功率为0.5~1kw,所述搅拌叶轮与搅拌箱底部的距离为10~30cm,搅拌叶轮上具有3~8个搅拌轮片。

作为优选,所述喷施泵的功率为1~2kw,所述喷施管通过法兰接头可拆卸式连接于喷施泵的出水口上;所述喷施管为塑料软管,喷施管的内径为3~8cm,喷施管的长度为50~100m。

作为优选,所述搅拌箱由不锈钢材料制造而成,所述进料平台焊接于搅拌箱上,所述进料平台顶部平面与搅拌箱上边缘齐平,进料平台的面积为0.5~1m2

作为优选,所述人工站台的高度为0~50cm,所述人工站台超过20cm时设置台阶。

本实用新型车载自吸水式农田土壤修复剂施撒设备的车载移动平台为三轮或者四轮小货车,载重量2~4吨,车长4~6米,车宽1.5~2.2米。控制箱安装在车载移动平台驾驶室靠车厢外壳上,控制箱可控制发电机组、吸水泵、喷施泵、搅拌机等设备的运行。控制箱下方放置发电机组,为撒施设备的运行提供电力,额定输出功率2.5~5kw,额定电压220V。吸水泵安装在车厢前部,吸水泵与发电机组并排;吸水泵为自吸水泵,其额定功率1~2kw。吸水泵的入口连接吸水管,吸水泵的出水口连接上水管,吸水管的抗压能力(外压>内压)不小于100kPa,吸水管的最小弯曲半径不大于30cm,吸水管的内径5~10cm,吸水管的长度6~10m。吸水泵与搅拌箱之间通过上水管连接,上水管的管径与吸水管的管径相同。吸水管的吸水头设有格栅,防止河、塘、沟、渠中的大粒径杂物进入到设备系统中,防止影响作业状态。吸水管悬挂柱固定在吸水泵上面的平板上,由两根柱子构成,靠近搅拌箱一侧的柱子为中心柱,吸水管可缠绕在上面,另一根柱子可阻挡水管应力,保证水管位置稳定。搅拌箱位于吸水泵和发电机组后方,为正方体或者圆柱体,搅拌箱的高度为1~1.5m,搅拌箱由不锈钢材料制成。进料平台焊接在搅拌箱靠后的一面上,高度与搅拌箱上边缘齐平,进料平台的上表面面积为0.5~1m2。搅拌电机支架焊接在搅拌箱的一个角上,搅拌电机通过搅拌电机支架悬挂在空中,搅拌电机的额定功率0.5~1kw,搅拌叶轮与搅拌电机通过辊轴竖直连接。搅拌叶轮与搅拌箱底部的距离10~30cm,搅拌叶轮上有轮片3~8片。喷施泵位于搅拌箱旁边、发电机组后面,喷施泵的功率1~2kw。喷施泵通过出水管与搅拌箱相连,喷施管通过法兰接头连接在喷施泵出水口上,法兰接头可快速装卸。喷施管为塑料软管,内径3~8cm,长度50~100m。喷施管收纳台位于喷施泵上面,是一个三面围挡的区域。喷施管收纳台后面放置人工站台,高度0~50cm,超过20cm时设置台阶。修复剂堆放区位于车厢后半部分,宽度与车厢相同,长度1.5~2.0m。

由于农村各地区情况不同,根据水源情况,可将采用所述的车载自吸水式农田土壤修复剂撒施设备进行土壤修复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是边吸水、边施用类型,第二种是先吸水、再施用类型。边吸水、边施用是指若施用土壤修复剂时,水源较近,则一边施用修复剂一边吸水;先吸水、再施用是指施用土壤修复剂时,水源较远,则先到水源地吸水,再将设备停到离目标修复田块较近路上进行喷施作业。

本实用新型较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由货车或三轮车等常用移动平台装载,能够在农村公路或机耕道上快速移动,且可以装载较多的备用药剂,在农田修复作业中可以保持极为高效、快捷的状态。

(2)本实用新型将土壤修复剂与水混合后由喷施管输送到农田中,避免了人工抛洒和拖拉机撒施过程中的二次粉尘污染,保护了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也避免了对田埂、沟渠等农田基础设施的损坏。

(3)本实用新型采用碱性修复剂作为土壤修复剂时,其碱性修复剂与水混合后,先行反应,碱性得到缓冲,热量得到部分释放,避免了直接撒施粉剂到农田后由于快速放热和快速集中释放羟基对土壤生态系统和作物幼苗生长的破坏,可在水稻生长期间施用,有效解决了农田土壤修复作业窗口时间太短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安装了吸水泵和相应的抗压水管,可充分利用南方农田区域沟渠随机耕道分布的特点,直接将吸水管深入河、塘、沟、渠中吸水,实现边吸水、边喷施的目标,彻底解决了水源问题。

(5)本实用新型设置了水管收纳、存放区域,强化了功能分区,保证了作业过程中撒施设备的有序和整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俯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中的附图标记所对应的名称为:

1-车载移动平台,2-控制箱,3-发电机组,4-吸水泵,5-吸水管,6-上水管,7-吸水管悬挂柱,8-搅拌箱,9-搅拌电机支架,10-搅拌电机,11-辊轴,12-搅拌叶轮,13-进料平台,14-喷施泵,15-出水管,16-喷施管,17-喷施管收纳台,18-人工站台,19-修复剂堆放区,20-修复剂储存袋,21-车头,22-车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1、图2所示,一种车载自吸水式农田土壤修复剂施撒设备,包括车载移动平台1,车载移动平台1包括车头21和固定设置于车头21尾部的车厢22,车头21内部具有驾驶室,车头21和车厢22底部均设有车轮胎,车厢22靠近车头21一端为车厢头部,车厢22远离车头21一端为车厢尾部。本实用新型的车载移动平台1为四轮小货车(该四轮小货车包括车头、车厢,车头设有驾驶室,四轮小货车依靠柴油提供行走动力),载重量为4吨,车长为6m,车宽为2.05m,即车头21底部和车厢22底部均分别设有一对车轮胎。车厢22的车厢头部上设有发电机组3、搅拌箱8、吸水泵4、进料平台13、喷施泵14和人工站台18,车头21设有与发电机组3电连接的控制箱2,吸水泵4的进水口密闭连接有吸水管5,吸水泵4的出水口密闭连接有上水管6。搅拌箱8与上水管6相连通,即吸水泵4的出水口通过上水管6与搅拌箱8密闭连通,搅拌箱8顶部设有搅拌电机10,搅拌箱8的箱内竖直设有依靠搅拌电机10动力驱动旋转的辊轴11,辊轴11上设有搅拌叶轮12,进料平台13靠近搅拌箱8设置。喷施泵14的进水口密闭连接有与搅拌箱8相连通的出水管15,喷施泵14的出水口密闭连接有喷施管16,人工站台18靠近喷施泵14设置。吸水泵4、搅拌电机10、喷施泵14分别与控制箱2电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箱2可以控制发电机组3、吸水泵4、喷施泵14、搅拌电机10等设备的运行。车厢22的车厢尾部具有修复剂堆放区19,本实用新型的修复剂堆放区19位于车厢22后半部分,修复剂堆放区19的宽度与车厢22宽度相同,修复剂堆放区19的长度为2.0m

发电机组3的额定输出功率为2.5kw,发电机组3的额定输出电压为220V;发电机组3为施撒设备的运行提供电力,即发电机组3为吸水泵4、搅拌电机10、喷施泵14分别提供所需的电力。如图1所示,发电机组3、吸水泵4并排设置于车厢22靠近车头21位置处,搅拌箱8位于吸水泵4的后方,进料平台13位于搅拌箱8的后方,喷施泵14位于发电机组3的后方,人工站台18位于喷施泵14的后方。

吸水泵4为自吸水泵,其额定功率为1kw;吸水管5的抗压强度为100kPa,即吸水管5的抗压能力(外压>内压)为100kPa,吸水管5的最小弯曲半径为20cm,吸水管5的内径为5cm,吸水管5的长度为6m;本实用新型的上水管6的内径与吸水管5的内径相同。吸水管5的吸水管口处设有吸水头,吸水管5的吸水头上设有格栅,该格栅用于过滤吸水管5的吸水头所吸入的水,该格栅可以防止河、塘、沟、渠中的大粒径杂物进入到施撒设备中,可以保证施撒设备正常作业。

如图1所示,车厢22靠近吸水泵4位置处设有吸水管悬挂柱7,吸水管悬挂柱7包括两根竖向柱,其中一根竖向柱靠近搅拌箱8一侧,另一根竖向柱远离搅拌箱8一侧。本实用新型的吸水管悬挂柱7固定在吸水泵4附近的车厢22平板上,吸水管悬挂柱7由两根竖向柱构成,其中一根竖向柱靠近搅拌箱8(该竖向柱为中心柱),吸水管5可缠绕在中心柱上面,另一根竖向柱可阻挡吸水管5的应力,保证吸水管5盘旋缠绕后的位置稳定。

如图1所示,搅拌箱8的箱口角落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搅拌电机支架9,搅拌电机10固定安装于搅拌电机支架9上,搅拌电机支架9用于将搅拌电机10置于搅拌箱8的箱口顶部中心,即搅拌电机10的中心轴线与搅拌箱8的箱口中心轴线重合;本实施例的搅拌电机10通过搅拌电机支架9悬挂在空中,搅拌电机10的额定功率为0.5kw。搅拌叶轮12与搅拌箱8底部的距离为10cm,搅拌叶轮12上具有8个搅拌轮片。

如图1、图2所示,车厢22靠近喷施泵14位置处设有喷施管收纳台17,喷施管收纳台17由三面围挡板围成;喷施泵14的功率为1kw,喷施管16通过法兰接头可拆卸式连接于喷施泵14的出水口上;喷施管16可以通过法兰接头从喷施泵14的出水口处快速装卸。喷施管16为塑料软管,喷施管16的内径为5cm,喷施管16的长度为50m。

搅拌箱8由不锈钢材料制造而成,搅拌箱8的箱内腔优选呈圆柱体形状,搅拌箱8的箱内腔半径为0.5m,搅拌箱8的高度为1.5m。进料平台13焊接于搅拌箱8上,进料平台13顶部平面与搅拌箱8上边缘齐平,进料平台13的面积0.5m2

如图1所示,人工站台18的高度为30cm,人工站台18设有两级台阶。

一种车载自吸水式农田土壤修复剂施撒方法,其方法步骤如下:

A、在车厢22的修复剂堆放区19上堆放有若干个修复剂储存袋20,将吸水管5的吸水头放到农渠(农渠还可以是河、塘、沟或水渠)的水面下,通过控制箱2启动吸水泵4吸水工作,吸水泵4的吸水量控制在搅拌箱8中的水面至搅拌箱8上边缘的距离不小于15cm,搅拌箱8的箱内部距离搅拌箱8上边缘15cm的位置处设有与控制箱2电连接的液位传感器;当吸水泵4的吸水量使得搅拌箱8中的水面上升至距离搅拌箱8上边缘15cm位置处时,液位传感器检测到搅拌箱8中的水面液位并传输至控制箱2,控制箱2控制吸水泵4停机T1分钟;当吸水泵4停机T1分钟后,控制箱2控制吸水泵4开机继续吸水工作;

B、在吸水泵4吸水的同时,通过控制箱2启动搅拌电机10带动搅拌叶轮12转动,将位于修复剂堆放区19的修复剂储存袋20搬到进料平台12上,在人工站台18上从进料平台12上往搅拌箱8加入待用的修复剂,即通过修复剂储存袋20向搅拌箱8加入待用的修复剂,然后搅拌箱8中搅拌叶轮12搅拌均匀,形成修复剂浆液;

C、在形成修复剂浆液后,将喷施管16拖入田中并对目标田块喷施修复剂浆液,通过控制箱2启动喷施泵14,将修复剂浆液均匀、全面地喷施到田中;

D、当目标田块修复作业完成时,先通过控制箱2关闭吸水泵4,再通过控制箱2关闭搅拌电机10,最后通过控制箱2关闭喷施泵14;将吸水管5一圈一圈地绕在吸水管悬挂柱7上,将喷施管16收集存放到喷试管收纳台17上。

本实用新型除实现上述边吸水边施撒修复剂方式外,还可以实现先吸水再施撒修复剂方式,其方法步骤简要描述如下:本实用新型单次对搅拌箱8通过吸水泵4吸水充满后,按照上述步骤B~C实现修复剂的喷施作业。每当搅拌箱8单次吸入的水耗尽后,直接通过法兰接头卸掉喷施管16与喷施泵14之间的连接,重新到就近水源点取水,然后重复上述步骤B~C即可,直至施撒修复剂作业完毕,然后进入步骤D。

本实用新型车载自吸水式农田土壤修复剂施撒方法的整体作业效果:作业人员共6人,其中司机兼控制员1人,上料员2名,喷施管操作员3名。作业1天,共施用修复剂29400kg,完成修复面积293.6亩,人均工作效率48.9亩/天,是传统人工作业(平均工作效率9亩/天)的5.44倍,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作业过程中,避免了人工抛洒和拖拉机撒施过程中的二次粉尘污染,避免了对田埂、沟渠等农田基础设施的损坏,避免了对土壤生态系统的破坏,实现了边吸水、边喷施的目标,保证了作业过程中撒施设备的有序和整洁,极大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上述实施方式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并不是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与权利范围的,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保护范围所述的内容做出的等效变化和近似替换,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