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生态修复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97280发布日期:2018-08-04 14:53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修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河道生态修复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大量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到河道中,这些废水中携带有大量的营养盐,由于氮、磷等营养元素的排入,加上水体缺少必要的循环,破坏水生生态的平衡,导致水中溶解氧含量的下降,使河道里的水质恶化。

授权公告号为CN206570080U、授权公告日为2017年10月20日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城市河道污水生态修复系统,包括拦污区、生化处理区和生态修复区,所述拦污区、生化处理区、生态处理区顺河道流水方向依次设置,所述拦污区设置拦污装置,所述生化处理区中设置反应柱,所述反应柱内部挖空形成腔室,所述腔室中设置有脱氮除磷的生物吸附部层,所述反应柱表面上设有连通腔室与水的小孔,所述生态修复区设置人工湿地,所述人工湿地表面固定生态浮床,所述生态浮床上铺设植物层。

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将河道分为多段,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修复,各区域对河道生态修复的能力不同,在拦污区的河水污染程度依旧较高,不能有效的改善整个河道的水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河道生态修复系统,具有明显提高整个河道水体水质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河道生态修复系统,包括河堤和河道水体,所述河道水体内设置有离心式潜水曝气机,所述河道水体内设置有用于安装离心式潜水曝气机的安装组件;所述河道水体上设置有生态浮床,所述生态浮床包括浮床本体、种植在浮床本体上的水生植物和装填在浮床本体内、用于吸收河道水体中的氮、磷元素的吸附部;所述浮床本体的底部开设有多个细孔,所述浮床本体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浮床本体的固定组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离心式潜水曝气机工作在水中产生一个离心力,通过离心力在形成一个负压区,空气被吸入离心式潜水曝气机,被吸入的空气和水混合,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排出,使河道水体形成了有效的水流循环,有助于提高河道水体中溶氧的含量,利于改善河道水体的水质;水生植物的根系在水中形成浓密的网,能过滤吸附河道水体中大量的悬浮物,河道水体从细孔浸入浮床本体中,吸附部吸收河道水体中的氮、磷元素,有助于减弱河道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有效提高河道水体的水质。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浮床本体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浮床本体分为上浮床和下浮床,所述上浮床形成一个密闭且中空的腔室,所述细孔设于下浮床的底壁上,所述吸附部装填于下浮床中。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中空的上浮床为生态浮床在河道水体中提供向上的浮力,使生态浮床漂浮在水面,有助于提高生态浮床在使用时的稳定性。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吸附部包括第一吸附件和位于第一吸附件下方的第二吸附件,所述第一吸附件设置为颗粒状,所述第二吸附件为串联而成的生物碳纤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颗粒状的第一吸附件增大了第一吸附件与河道水体的接触面积,增强了第一吸附件对河道水体中的氮、磷元素的吸收作用;生物碳纤维为微生物提供较大面积的挂膜载体,充分利用微生物分解去除水中的污染物,进一步加强了第二吸附件对河道水体的净化作用。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第二吸附件的长度为1m~3m。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不同河道的深度选用不同长度的第二吸附件,使第二吸附件被充分利用,使资料达到合理分配。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第二吸附件远离浮床本体的一端连接有重物。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重物的设置使第二吸附件在水中自然下垂,有助于减少第二吸附件的缠绕,利于增强第二吸附件对河道水体的净化作用。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在浮床本体上的第一圆环,固定设置在河堤上的第二圆环,连接第一圆环和第二圆环的挂绳。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圆环、第二圆环和挂绳的配合,将浮床本体固定,减少因河道水体流速较大时浮床本体发生的移动,增强了生态浮床使用时的稳定性。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第一圆环和第二圆环均设有多个。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第一圆环和第二圆环进一步增强了生态浮床使用时的稳定性。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第一圆环设于浮床本体的四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圆环设于浮床本体的四周,便于将多个浮床本体连接,利于根据河道的面积调整浮床的个数,从而加强生态浮床对河道水体的净化效果。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离心式潜水曝气机下方的支架和固定设置在河道底部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开设有与支架相配的凹槽,所述支架插于凹槽内。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接的方式便于安装,支架与凹槽相配,有助于提高离心式潜水曝气机安装好之后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离心式潜水曝气机的设计有利于加强河道水体的水流循环,有助于增加河道水体中的溶解氧的含量;

2.生态浮床的设计有利于吸附河道水体中的悬浮物以及氮、磷元素,有助于改善河道水体的水质。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主要示出了安装组件的结构;

图3是图1中A区域的放大图。

图中,1、河堤;2、河道水体;3、生态浮床;31、浮床本体;311、隔板;312、上浮床;313、下浮床;32、吸附部;321、第一吸附件;322、第二吸附件;33、水生植物;34、细孔;4、离心式潜水曝气机;5、安装组件;51、安装座;52、支架;53、凹槽;6、重物;7、固定组件;71、第一圆环;72、第二圆环;73、挂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河道生态修复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河堤1和河道水体2,设置在河道水体2上的生态浮床3,设置在河道水体2的底部的QXB型离心式潜水曝气机4,河道水体2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安装离心式潜水曝气机4的安装组件5;根据河道的长度和宽度来选择离心式潜水曝气机4的个数和生态浮床3的个数,使整个河道水体2的水质均被有效提高。

如图2所示,安装组件5包括固定设置在河道底部、长方体形的安装座51和固定设置在离心式潜水曝气机4下方的支架52;安装座51由混凝土制成,安装座51上开设有四个圆柱形的凹槽53,支架52由四条沿竖直方向向下设置的支腿组成,支腿设置为圆柱形,支腿的外径等于凹槽53的内径,支腿的一端与离心式潜水曝气机4焊接且另一端插入凹槽53内,凹槽53与支腿的配合便于离心式潜水曝气机4的安装与固定。

参照图1,生态浮床3包括长方形的浮床本体31、种植在浮床本体31上的水生植物33和装填在浮床本体31内的吸附部32。浮床本体31内水平设置有隔板311,隔板311将浮床本体31分为体积相同的上浮床312和下浮床313,上浮床312形成一个密闭且中空的腔室,用于为浮床本体31在河道水体2中提供向上的浮力,下浮床313的底壁开设有多个细孔34。

参照图1,吸附部32包括第一吸附件321和位于第一吸附件321下方的第二吸附件322,第一吸附件321为颗粒状的沸石,用于吸收河道水体2中的氮、磷元素;第二吸附件322是由生物碳纤维串联而成、长度为2m的挂串,第二吸附件322的一端固定连接于下浮床313远离上浮床312的一端且另一端自然下垂,第二吸附件322远离下浮床313的一端悬挂有一重物6,重物6为一个外径为2.5cm,内径为l.5cm的螺母,螺母有利于增加重量使第二吸附件322在水中自然下垂,减少第二吸附件322的缠绕。

如图3所示,浮床本体31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浮床本体31的固定组件7;固定组件7包括固定在浮床本体31四周上的八个第一圆环71、焊接在河堤1上的两个第二圆环72和一端与第一圆环71连接且另一端与第二圆环72连接的挂绳73,挂绳73由尼龙制成,挂绳73连接于浮床本体31一侧的两个第一圆环71上。

工作原理:将离心式潜水曝气机4和生态浮床3安装好之后,离心式潜水曝气机4工作,加强河道水体2内水流的循环,明显提高河道水体2中溶解氧的含量;生态浮床3中第一吸附件321和第二吸附件322吸附河道水体2中的悬浮物和氮、磷元素,有效降低河道水体2的富营养化程度;水生植物33的根系吸附部分河道水体2中的悬浮物,水生植物33的叶片遮挡阳光,有助于减少河道水体2中藻类的繁殖。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