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去离子水生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97195发布日期:2018-08-04 14:51阅读:216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净化领域,具体地说就是一种去离子水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去离子水的生产,一般经过预过滤-活性炭吸附-反渗透-离子交换-紫外灯杀菌消解-超滤-终端微滤等连续产出去离子水过程,技术已经很成熟。但现有的去离子水生产装置体积加大,产量也较大,但由于实验室中对去离子水的需求较多,但用量却较少,所以实验室往往需要使用容器一次存放较多的去离子水以备使用。但在存放以及反复取用去离子水常常会对去离子水造成污染,进而影响实验数据。所以,目前一种用于实验室的小型去离子水生产装置成为了一种急需的实验室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就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用于实验室的去离子水生产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去离子水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下桶体,在下桶体底部上设有磁力搅拌器转子,磁力搅拌器转子上方的下桶体内设有与桶壁对应配合的抛光混床,在抛光混床上方的下桶体上开口端设有与下桶体对应配合的上桶体,在上桶体上设有桶盖,在所述的下桶体上开口端设有一圈向外的第一翻边,在上桶体下开口端设有一圈向外的第二翻边,通过一组螺栓将上下桶体连接固定在一起。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有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在下桶体底部的磁力搅拌器转子外罩设有一个网罩,所述网罩与下桶体同轴分布。

所述的抛光混床包括上下滤网以及在夹在上下滤网之间的交换树脂层构成。

所述的下桶体的内壁上设有一个环状的支撑台,所述的支撑台与抛光混床下表面形成对应支撑配合。

在所述上桶体下开口端沿轴向设有一段突出部,所述的突出部插入下通体与抛光混床上表面形成对应压紧配合。

实用新型优点: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去离子水生产过程流畅,抛光混床容易更换,有效的满足了实验室内对去离子水需求频率高,使用量少的需求。有效的保证了实验用水的纯净,确保了实验数据的准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向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2所示,一种去离子水生产装置,它包括下桶体1,在下桶体1底部放置有一个磁力搅拌器转子3,在磁力搅拌器转子3外侧,罩设有一个倒扣的网罩4,所述网罩4与下桶体1同轴分布。使得磁力搅拌器转子在倒扣的网罩内旋转。

在网罩4上方的下桶体1的内桶壁上设有一个与下桶体1同轴的环状的支撑台1b。设置一个圆形的抛光混床5,抛光混床5外圆面与下桶体1的内桶壁贴合。抛光混床5放置在所述的支撑台1b使得支撑台对抛光混床形成支撑配合。

所述的抛光混床5是由上下滤网以及夹在上下滤网之间的交换树脂层构成,且在上滤网的上表面上还设有凸出的手持部5a,通过手持部可以将抛光混床放置在支撑台上或将其从支撑台上移除,方便抛光混床的更换。

在抛光混床5上方的下桶体1上开口端处设有与下桶体1对应配合的上桶体2,在上桶体2上部设有锥形收窄部2c,在收窄部2c顶端设有可以打开的桶盖7。在所述上桶体2下开口端内侧沿轴向设有一段管状突出部2b,所述的突出部2b能向下插入下通体1内,突出部2b外壁与下桶体1的内筒壁贴合,其下端与抛光混床5上表面形成对应压紧配合。

在所述下桶体1上开口端向外设有一圈向外的第一翻边1a,在上桶体2下开口端设有一圈向外的第二翻边2a,在所述突出部2b外壁上还套设有与下桶体1上开口端和上桶体2下开口端对应配合的密封环8。通过在所述的第一翻边1a和第二翻边2a上穿设有一组螺栓6将上下桶体连接固定在一起。

工作过程:

首先将上下桶体连接固定在一起,而后通过打开的桶盖将处理用原水加入装置内(所述处理用原水最好是蒸馏水或饮用纯净水),且要加水要加满,以防空气中的气体溶入水中,影响水质,而后盖好桶盖;

而后将下桶体底部放在磁力搅拌器9上,打开搅拌器开关,驱动磁力搅拌器转子转动,带动桶内底部水的旋转,一部分水在底部循环,另一部分水会穿越混床抛光交换树脂,使水形成上下流动,水中的离子被交换树脂吸附,以达到去除离子目的,一段时间后,停机,打开桶盖,用手持电导率仪检测电导率,合格后方可使用。另外,加水和倒水时需要缓慢,防止水流急冲造成抛光混床过早失效。

图中箭头为水流走向。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