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氧折流板反应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70920发布日期:2018-11-16 23:28阅读:54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处理印染废水的厌氧折流板反应器。

技术背景

印染废水中含有纤维原料本身的夹带物以及加工过程中使用的浆料、油剂、染料和化学助剂等,具有生化需氧量高,色度深、碱性大、难生物降解、多变化的特点。废水中的染料组分,即使浓度很低,排入水体也会造成水体透光率和水体中气体溶解度的降低,会影响水中各种生物的生长,从而破坏水体纯度和水生生物链,最终将导致水体生态系统的破坏。因此需要对印染废水进行处理,避免环境污染。

目前,由于厌氧生物技术对印染废水进行预处理是最经济的手段,而被普遍使用。在厌氧生物技术中应用较多的是上升流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但UASB反应器仍面临不能解决提高有机负荷率与防止污泥流失的矛盾,很难将有机负荷率进一步提高,对有毒、生物难降解物质无能为力等问题。而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反应器是一个由多隔室组成的高效厌氧反应器,在反应器内设置多个隔板,将反应器分隔成若干个串联的上下流隔室,使废水在反应器内作升降流动,充分接触底部悬浮污泥层以及填料层中的微生物,并利用铁碳微电解的原理提高处理效率。ABR相比于UASB来说,不需要三相分离器,在不同隔室中形成性能稳定、种群丰富的微生物链,适应流经不同隔室的水质,稳定了处理效果。

在现有的ABR反应器中,折流板多是等间距均匀设置的,由于均匀设置了上下折流板,容易产生断流、死区及生物固体的流失等问题。在ABR反应器的折流板的末端设置有一定角度的转角,此构造有利于污泥的截留和水流的持续,但由于水流和气流同时作用,仍然会将部分污泥带入下一分隔室,破坏分隔室内的菌群和环境,降低反应器运行的稳定性。同时,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器的出水流量常常会和进水流量产生偏差,严重的会出现断流现象,反应器运行的稳定性差,厌氧处理能力不足,给污水处理过程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厌氧折流板反应器,能够克服现有印染废水厌氧水解酸化能力差,污泥截留能力不强导致菌群和环境被破坏等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厌氧折流板反应器,由多个串联的分隔室组成;所述的分隔室包括一个壳体,其中,在所述的壳体内中部上表面向下设置有折流板,所述的折流板将分隔室分隔成位于上游的一个下流室和一个位于下游的上流室;其中,下流室所对应的壳体上设置有污水入口,上流室所对应的壳体上设置有污水出口;

在所述的上流室内设置有填料层。

较佳的,所述的反应器为长方形,所述的分隔室串联设置在长方形反应器内;其中,上游上流室的污水出口与下游下流室所对应的污水入口对应设置。

较佳的,所述上流室和所述下流室的宽度比值为2:1-4:1。

较佳的,在上流室上部壳体上设置有与上流室连通的导气管。

较佳的,所述分隔室底部设置排泥管。

较佳的,所述的各分隔室的排泥管通过管道、厌氧污泥泵与沉淀池相连。

较佳的,所述的沉淀池为圆柱形,在沉淀池内设有用于分离厌氧污泥的污泥斗。

较佳的,还包括一台污泥回流泵,所述的污泥回流泵的入口污泥斗出口连通;所述的污泥回流泵的出口通过管道与反应器中的位于上游的第一分隔室的入口连通。

较佳的,在导气管的出气口设置有气体流量计。

较佳的,每个折流板的下端都设置有上导流板,所述的导流板朝向上流室方向弯折预定角度;在下流室底部对应导流板设置有下导流板;所述的上导流板和下导流板之间形成导流腔。

较佳的,所述填料层装填铁碳填料,直径为1.5-3cm,比表面积约为1.0-3.0m2/g。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具有运行稳定,处理效率高,抗负荷能力强,操作简单等优点,能够处理水质情况复杂的印染废水。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处理印染废水的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处理印染废水的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实施例二的示意图。

其中:1、反应器主体;2、进水口;3、出水口;4、隔室间折板;5、排泥管;6、导气管;7、内置填料;8、悬浮污泥层;9、沉淀池;10、厌氧污泥回流泵;11、污泥泵;12、气体流量计;13、pH测量仪。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图1所示为本实施例处理印染废水的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分隔室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所述的分隔室包括一个方形壳体(也可以根据需要设计成其它形状),壳体中包括位于左侧的下流室和位于右侧的上流室,上流室和下流室之间通过折流板分隔开来,每个折流板的下端都设置有上导流板,所述的导流板朝向上流室方向弯折预定角度;在下流室底部对应导流板设置有下导流板;所述的上导流板和下导流板之间形成导流腔。

每一个分隔室的底部设置有污泥床,并设置泥斗,底板具有一定坡度。

其中,如图中箭头所示,下流室所对应的壳体上设置有污水入口(箭头起始处),上流室所对应的壳体上设置有污水出口(箭头终止处);

污泥床的上部设置有填料层7,其包括阻挡填料和支撑填料层的上下玻璃钢网孔板,能够对污泥进行截留,防止该分隔室中被冲起的污泥随着污水的流动被带入到下一分隔室中,使得微生物群落被破坏。填料层7所装填的填料颗粒为铁碳填料,直径为2cm,比表面积约为1.2m2/g;在填料层7中可通过微电解作用使部分难降解有机物分解,提高系统的水解酸化能力。

作为实施例1的优选,本实用新型的上流室和下流室的宽度比值为3:1。

实施例2

图2所示为本实施例处理印染废水的厌氧折流板反应器的示意图,其中1、反应器主体;2、进水口;3、出水口;4、隔室间折板;5、排泥管;6、导气管;7、填料层;8、悬浮污泥层;9、沉淀池;10、厌氧污泥回流泵;11、排泥泵;12、气体流量计;13、pH测量仪。

本实施例的反应器1的规格为长×宽×高为10m×3m×2m,有效容积为60m3,并采用玻璃钢材质;包括5个分隔室,每个分隔室都包括一个上流室和一个下流室,上流室和下流室之间通过折流板分隔开来,每个折流板的末端都设置有弯折角度;作为一种优选,本实用新型的上流室和下流室的宽度比值为3:1。每一个分隔室的底部设置有污泥床,并设置泥斗,底板具有一定坡度。

污泥床的上部设置有填料层7,包括阻挡填料和支撑填料层的上下玻璃钢网孔板,能够对污泥进行截留,防止该分隔室中被冲起的污泥随着污水的流动被带入到下一分隔室中,使得微生物群落被破坏。

填料层7所装填的填料颗粒为铁碳填料,直径为2.2cm,比表面积约为1.5m2/g;在填料层7中可通过微电解作用使部分难降解有机物分解,提高系统的水解酸化能力。

在每个分隔室的上方均设置有相应的导气管,使得每个分隔室的产气通过导气管6排出。最后一个分隔室通过排水管将经过反应器处理的污水排放到沉淀池9。

处理污水时,污水从进水口2进入到厌氧折流板反应器1中,污水首先经过第一分隔室下流室进入到污泥床,进水基质与微生物群落发生反应,进行水解酸化,并产生气体,由于水流与产气方向一致,加强了对污泥床的搅拌作用,使污水与微生物充分接触,提高了污水净化效率,同时,在污泥床的中部设置有填料层7,能够将在反应过程中由于气体对污泥床的搅拌和污水的流动造成污泥跑动截留在填料层7中。

在填料层7中,通过铁碳微电解作用,能够污水中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进行分解,使其成为易被生物降解的有机酸,为后续处理提供有机质。

在导气管6上安装有气体流量计12,能够实时监测反应过程中产生的H2S、CO2等气体的产气量;

在出水口处安装有pH测量仪,实时监测反应过程中的pH变化。

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1的底部设置有排泥管5,并利用排泥泵11定期将反应器1内的剩余污泥排入沉淀池9中,以保证反应器1内微生物的活性。

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1后设置沉淀池9,用于将反应器1出水中的厌氧污泥与印染废水分离。

沉淀池9的厌氧污泥,部分经厌氧污泥回流泵10回流至厌氧折流板反应器1中,为其补充污泥;另一部分则外排处理。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