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级生物转盘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27714发布日期:2018-08-21 18:52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级生物转盘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村镇规模不断扩大以及村镇经济水平不断提高,村镇污水排放量迅速增长,据住房部数据统计,建制镇未经处理而排放的污水总量是城市和县城的总和,行政村未经处理而排放的污水总量是城市污水的1.5倍。未来3~5年,村镇新增污水处理规模将超过3000×104m3/d,将撬动投资3000多亿元。污水排放标准逐步提高是大势所趋,部分地区已经在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

针对水量范围为300~5000m3/d且出水标准为一级A的村镇污水处理工程,目前市场上采用的工艺较多,但大部分均是围绕主体工艺进行各单元的零散拼凑,单元分离导致占地面积增加、土建和安装费用增大、水力流程不顺畅。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级生物转盘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操作方便、运营维护方便,出水稳定达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多级生物转盘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包括:

反应池,其内设有依次连通的缺氧生物转盘装置、好氧生物转盘装置、混合液回流池、沉淀池、过滤池和消毒池;

所述缺氧生物转盘装置设有进水端;

所述消毒池设有总出水管;

所述混合液回流池内分别设有推进器和内回流控制装置;

所述沉淀池内设有竖流沉淀装置;

所述过滤池内设有微孔过滤装置;

所述消毒池内设有紫外消毒装置。

由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级生物转盘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有益效果为:

通过在反应池内集成设置依次连通的缺氧生物转盘装置、好氧生物转盘装置、混合液回流池、沉淀池、过滤池和消毒池,形成以多级生物转盘为主体,将生化段、混合液回流段、沉淀段、过滤段、消毒段的全流程工艺的优化整合为一体化结构的污水处理设备,其中生化段利用多级生物转盘,并采用内回流控制装置和推进器实现混合液回流,不需设置混合液回流泵,无需曝气,节能降耗;沉淀段的竖流沉淀池占地较小,节省空间;过滤段选用微孔过滤装置,耐冲击负荷强、反冲洗效率高、运行维护简单,不易堵塞;消毒段采用紫外消毒,可自动化运行,无需加药,安全稳定出水达一级A标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体化多级生物转盘设备平面布置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体化多级生物转盘设备结构布置图;

图中:1-缺氧生物转盘装置;2-好氧生物转盘装置;3-混合液回流池;4-沉淀池;5-过滤池;6-消毒池;7-缺氧生物转盘;8-好氧生物转盘;9-推进器;10-内回流控制装置;11-中心筒;12-微孔过滤装置;13-紫外消毒装置;14-总进水管;15-总出水管;16-缺氧生物转盘装置的进水孔;17-沉淀池的进水管;18-过水连接槽;19-好氧生物转盘装置的进水孔;20-污泥斗;21-浮渣挡板;22-溢流堰;23-集水槽;24-沉淀池的出水口;25-排渣槽;26-排渣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多级生物转盘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是一种将生化处理和深度处理有机结合,以生化主体工艺为基础,将生化、混合液回流、沉淀、过滤、消毒多个功能不同单元有机的结合,形成一套稳定出水达标、操作方便、运营维护方便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包括:

反应池,其内设有依次连通的缺氧生物转盘装置、好氧生物转盘装置、混合液回流池、沉淀池、过滤池和消毒池;

缺氧生物转盘装置设有进水端;

消毒池设有总出水管;

混合液回流池内分别设有推进器和内回流控制装置;

沉淀池内设有竖流沉淀装置;

过滤池内设有微孔过滤装置;

消毒池内设有紫外消毒装置。

上述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中,缺氧生物转盘装置和好氧生物转盘装置并列设在反应池内一端,缺氧生物转盘装置的进、出水端与好氧生物转盘装置的进、出水端方向相反设置,缺氧生物转盘装置的进水端处于反应池的中间部位;

缺氧生物转盘装置的进水端和好氧生物转盘装置的出水端外侧设置混合液回流池,混合液回流池的中间部位设置内回流控制装置,混合液回流池内回流控制装置前端的池体与缺氧生物转盘装置的进水端连接,该混合液回流池前端的池体上设置总进水管,该总进水管经混合液回流池与缺氧生物转盘装置的进水端连接;混合液回流池内回流控制装置后端的池体与好氧生物转盘装置的出水端连接;

缺氧生物转盘装置的出水端和好氧生物转盘装置的好水端外侧设置过水连接槽,该缺氧生物转盘装置的出水端经过水连接槽连接好氧生物转盘装置的进水端;

混合液回流池外侧的反应池内并列设置沉淀池、过滤池和消毒池;

沉淀池的进水管与混合液回流池内连通;

消毒池上设置的总出水管与混合液回流池上设置的总进水管处于反应池的同一侧。

上述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中,缺氧生物转盘装置内设有缺氧生物转盘;缺氧生物转盘装置的进水端由该缺氧生物转盘装置的池壁上的多个进水孔构成,多个进水孔构成配水结构,作为缺氧生物转盘装置进水的配水端;优选的,该缺氧生物转盘装置的池壁上的进水孔的数量为均匀布置的16个,每个进水孔的孔径为100mm×100mm;

好氧生物转盘装置内设有好氧生物转盘,好氧生物转盘装置的进水端由该好氧生物转盘装置的池壁上的多个进水孔构成,多个进水孔构成配水结构,作为好氧生物转盘装置进水的配水端。优选的,该好氧生物转盘装置的池壁上的进水孔的数量为均匀布置的16个,每个进水孔的孔径为100mm×100mm。

上述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中,沉淀池内上部为沉淀区,下部为储泥区,该沉淀池内的竖流沉淀装置为:该沉淀池内中心位置设置中心管,中心管周围设置环形浮渣挡板,环形浮渣挡板外周为与该沉淀池的出水口连接的集水槽,环形浮渣挡板的上端设置溢流堰。

上述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中,沉淀池的储泥区为锥形结构的污泥斗。

上述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中,过滤池内的微孔过滤装置排渣槽连接至该微孔过滤装置底部排渣槽。

上述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中,紫外消毒装置为两组,采用倾斜式等间距设置在消毒池内,两组紫外消毒装置互相平行。

上述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中,过滤池连接总出水管之间设有挡板。

该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包含:两级生化段、混合液回流段、沉淀段、过滤段和消毒段;

所述生化段内设有进水口,两级生物转盘装置,第一级为缺氧生物转盘装置,第二级为好氧生物转盘装置;

所述混合液回流段内设有推进器及内回流控制装置;

所述沉淀段采用竖流沉淀池;

所述过滤段采用微孔过滤装置;

所述消毒段设有紫外消毒装置,并设有出水口。

上述设备中,生化段分为两级,第一级为缺氧生物转盘装置,盘片淹没高度90%,该级主要进行脱氮,第二级为好氧生物转盘装置,盘片淹没高度40%,该级主要进行硝化,两级设置提高了微生物脱氮除磷效率,有效的去除了CODcr及BOD5。

上述设备中,混合液回流段经推进器及内回流控制装置的调节,将混合液送至第一级缺氧生物转盘装置的配水端,并与经过预处理的污水充分混合,混合后为脱氮环境提供有机碳源和硝态氮。

上述设备中,所述竖流沉淀池内上部为沉淀区、下部为储泥区,竖流沉淀池中心设有中心筒,中心筒侧壁连接有进水管,中心筒下端为喇叭口,喇叭口下方设有反射板,沉淀区的出水处设有挡渣板、集水槽和溢流堰。

上述设备中,所述微孔过滤装置包含进水筒、驱动装置及盘片,经沉淀池4处理的污水进入微孔过滤装置进水筒,驱动装置使盘片匀速转动,大于10um的颗粒物被截留在盘片内侧,盘片内侧截留的悬浮物落入V形排渣槽中,泥水混合液通过重力作用排入储泥池,反冲洗装置通过高压水头对盘片进行冲洗。

上述设备中,所述紫外消毒装置采用倾斜式设置在所述反应区内,一套紫外消毒装置分两组互相平行放置。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体实施方式是:在反应池内设置生化段(第一级为缺氧生物转盘装置,第二级为好氧生物转盘装置)、混合液回流段、沉淀段、过滤段和消毒段,将生化反应、沉淀、过滤、消毒优化整合为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是一种以多级生物转盘为主体工艺,用于处理乡镇污水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该处理设备平面布置结构如图1所示,该设备由设在反应池内的缺氧生物转盘装置1、好氧生物转盘装置2、混合液回流池3、沉淀池4、过滤池5和消毒池6整合而成;各设备中分别设置缺氧生物转盘7、好氧生物转盘8、推进器9、内回流控制装置10、中心筒11、微孔过滤装置12和紫外消毒装置13。

该处理设备的处理流程参见图2,经过预处理的污水由总进水管14、混合液回流池的前端池体进入缺氧生物转盘装置1前端的配水端,与来自混合液回流池3中的混合液相混合,回流量控制在200%~300%(混合液采用内回流控制装置和推进器控制),污水通过缺氧生物转盘装置1前端的配水端设置的多个进水孔16进入池体内,进水孔采用均匀分散布置,孔径大小为100mm×100mm,以此实现缺氧生物转盘装置1均匀进水,减少转盘偏重的发生几率;一部分污水则通过沉淀池4的进水管17进入到沉淀池4。

经过缺氧生物转盘装置1处理的污水,通过两级生物转盘过水连接槽18,到达好氧生物转盘装置2的配水端,经多个进水孔19进入好氧生物转盘装置2,该处进水孔同样采用均匀分散布置,孔径大小为100mm×100mm,经过好氧生物转盘装置2的生化处理后,污水进入到混合液回流池3,一部分出水进入沉淀池4,一部分出水在推进器9和内回流控制装置10的相互配合控制下,通过调节内回流控制装置10的开度,来控制混合液回流量(回流量200%~300%),达到不断循环的稳态,以此来调整污水中DO值及氧化还原电位,保证脱氮除磷效果。

进入到沉淀池4的污水,先经过中心筒11向下流入沉淀池4的底部,靠重力作用,污泥沉淀到污泥斗20,污水由沉淀池4的底部向上流动,经过浮渣挡板21的拦截后,污水通过溢流堰22进入到沉淀池集水槽23,最终污水通过出水口24流入过滤池5;污水进入微孔过滤装置进水筒,大于10um的颗粒物被截留在盘片内侧。反冲洗装置通过液位控制启停,启动后通过高压水头对盘片进行冲洗,盘片内侧截留的悬浮物将落入V形排渣槽25中,泥水混合液通过排渣管26排入至储泥装置中。

经过微孔过滤装置深度处理后的污水进入消毒池6,通过紫外消毒装置13的消毒杀菌后,污水由总出水管15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内依次设置生化段、混合液回流段、沉淀段、过滤段和消毒段;进水口设置在生化段,出水口设置在消毒段;生化段内设有缺氧型、好氧型两级生物转盘及回流装置;沉淀段使用竖流沉淀池;过滤段设置微孔过滤装置;消毒段采用紫外消毒装置。生化段为两级生物转盘装置(缺氧+好氧),均采用多孔均匀进水,并利用内回流控制装置调节混合液回流量大小,取代混合液回流泵,减少电耗;沉淀段采用竖流沉淀池,占地较少;过滤段选用微孔过滤装置;消毒段使用紫外消毒装置。生化单元和深度处理单元有机结合形成一个污水处理组合体,同时保证各污染物稳定达标、操作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