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水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83686发布日期:2018-09-18 23:22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水收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雨水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地面及地下水源的一种有力补充,雨水不仅可用于植被灌溉等,对其进行汇集利用更是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现实意义。目前人们对雨水的汇集利用,往往是采用储水池先对其进行归集并进行自然沉降处理,然后再添加药剂等以进行进一步的处理。由于雨水在沿地面流动过程中掺杂进大量的悬浮物及污泥,因而采用沉降处理的方式,往往需要经常对储水池进行清淤处理。同时,水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生命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所有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水在生物的生存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而淡水资源更是人类和陆地上生物的生存之本。地球上淡水资源的匮乏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自身的安全,保护地球上的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已经成为人类共同面对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雨水收集装置,具有过滤效果好、杂质处理方便等优点,处理后的雨水可作为清洁用水,也可作为饮用,提高了雨水的利用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雨水收集装置,包括主体和净化装置,所述主体从上至下依次设有收集腔、过滤腔和暂储腔,所述收集腔与过滤腔通过进水口连通,所述过滤腔与暂储腔之间设有滤网,所述暂储腔底部设有水泵,所述水泵上设有主管,所述主管上设有喷头,所述暂储腔底部设有第一出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上设有增压泵和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二出水管与净化装置连通;

所述净化装置内腔设有隔板和筛网,所述隔板和筛网将净化装置内腔分为第一净水区、第二净水区和第三净水区,所述第三净水区下端设有净水出口,所述第二出水管与第一净水区的上端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滤网的一端设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一端设有推板,所述滤网另一端设有排渣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滤网的倾斜角度为15-30°。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推板与主体内壁滑动连接,且推板的下端与滤网相配。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净水区下端设有排水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净水区、第二净水区域第三净水区均包括活性炭层和改性海泡石层。

本实用新型中的有益效果是:过滤腔与暂储腔之间设有滤网,滤网呈15-30°倾斜,提高过滤效率的同时,方便残留的杂质排出,滤网的一端设有伸缩杆,伸缩杆的一端设有推板,且滤网的另一端设有排渣口,可通过控制伸缩杆将滤网上的杂质从排渣口排出,提高滤网的使用寿命,暂储腔下端设有水泵,水泵,当滤网需要清洗时,可打开水泵,通过喷嘴向上喷水,达到冲洗滤网的效果;净化装置通过隔板和筛网分割为第一净水区、第二净水区和第三净水区,使水流呈“S”型依次经过第一净水区、第二净水区和第三净水区,使水净化的更加彻底,活性炭层和改性海泡石层的设计使净化后的水可直接作为饮用水,提高了雨水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雨水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雨水收集装置的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雨水收集装置的局部剖面图。

图中:1-主体、2-收集腔、3-过滤腔、4-滤网、5-排渣口、6-暂储腔、7-水泵、71-主管、72-喷头、8-增压泵、9-第一出水管、10-比例阀、11-净化装置、111-第一净水区、112-第二净水区、113-第三净水区、114-隔板、115-筛网、116-净水出口、117-排水口、118-活性炭层、119-改性海泡石层、12-第二出水管、13-伸缩杆、131-推板、14-进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3,一种雨水收集装置,包括主体1和净化装置11,所述主体1从上至下依次设有收集腔2、过滤腔3和暂储腔6,所述收集腔2与过滤腔3通过进水口14连通,所述过滤腔3与暂储腔6之间设有滤网4,所述暂储腔6底部设有水泵7,所述水泵7上设有主管71,所述主管71上设有喷头72,所述暂储腔6底部设有第一出水管9,所述第一出水管9上设有增压泵8和第二出水管12,所述第二出水管12与净化装置11连通;所述净化装置11内腔设有隔板114和筛网115,所述隔板114和筛网115将净化装置11内腔分为第一净水区111、第二净水区112和第三净水区113,所述第三净水区113下端设有净水出口116,所述第二出水管12与第一净水区111的上端连通;所述滤网4的一端设有伸缩杆13,所述伸缩杆13一端设有推板131,所述滤网4另一端设有排渣口5;所述滤网4的倾斜角度为15-30°;所述推板131与主体1内壁滑动连接,且推板131的下端与滤网4相配;所述第一净水区111下端设有排水口117;所述第一净水区111、第二净水区112与第三净水区113均包括活性炭层118和改性海泡石层119。

其中:水泵7的型号为150QJ20-24/4,比例阀10的型号为YZ11X。

过滤腔3与暂储腔6之间设有滤网4,滤网4呈15-30°倾斜,提高过滤效率的同时,方便残留的杂质排出,滤网4的一端设有伸缩杆13,伸缩杆13的一端设有推板131,且滤网4的另一端设有排渣口5,可通过控制伸缩杆13将滤网4上的杂质从排渣口5排出,提高滤网4的使用寿命,暂储腔6下端设有水泵7,水泵7,当滤网4需要清洗时,可打开水泵7,通过喷嘴72向上喷水,达到冲洗滤网4的效果;净化装置11通过隔板114和筛网115分割为第一净水区111、第二净水区112和第三净水区113,使水流呈“S”型依次经过第一净水区111、第二净水区112和第三净水区113,使水净化的更加彻底,活性炭层118和改性海泡石层119的设计使净化后的水可直接作为饮用水,提高了雨水的利用率。

工作原理:雨水经收集腔2收集后,从进水口14流入过滤腔3,进水口14设置在滤网4高的一端的上方,使进入过滤腔3中的水顺着过滤网4流动,提高了过滤效率,经滤网4过滤后的水进入暂储腔6,暂储腔6一侧设有第一出水管9,可作为清洁用水,同时第一出水管9上还设有比例阀10和第二出水管12,第二出水管12与净化装置11连通,经净化装置11处理后的水可作为饮用水,进入净化装置11的水依次经过第一净水区111、第二净水区112和第三净水区113过滤,然后从净水出口116排出,第一净水区111下端设有排水口,当装置停止使用时,可将净化装置11内残留的水排出,提高净化装置11的使用寿命。

当滤网4上堆积的杂质过多,需要清理时,通过控制伸缩杆13推动推板131沿着滤网4向排渣口5的一侧运动,将滤网4上的杂质从排渣口5处推出,然后再打开水泵7,水泵7抽动暂储腔6内的水进入主管71,然后从主管71上的喷头72向上喷,达到冲洗滤网4的效果,冲洗滤网4的水一部分带动杂质从排渣口5处排出,一部分经滤网过滤后重新进入暂储腔6,在冲洗的同时,保证不会污染暂储腔6中的水源。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