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产电外翻式水流人工湿地污水净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50548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一种污水治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产电外翻式水流人工湿地污水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水环境形势日益严峻。水体污染引发的众多问题令人堪忧,各地都相继开展了污染水体的整治工作。在此情况下,城市点源污染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广大农村地区,水体污染问题却愈加突显。农村污水治理已成为当下水环境事业的重中之重。

农村污染具有量大面广、分散性、空间异质性等特点,加之农村的污染治理及运行维护技术力量薄弱,急需投资及运行成本低、处理效果好、运行稳定、维护管理简单的水处理技术。

人工湿地作为生态修复方法的一种,与传统的二级生化处理相比,具有建造及运行费用低、维护简单等优点,适合于技术管理水平不高、规模较小的城镇或乡村的污水处理。然而工程实践发现,为保证水中碳、氮的去除,通常需要较大面积来完成有机碳去除及硝化、反硝化过程,限制了该技术的工程推广。

针对这一问题,本发明通过一种内产电外翻式水流人工湿地污水净化系统,将污水中的有机碳代谢、微生物脱氮及吸附共沉淀除磷过程紧凑的控制在同一个人工湿地中,并实现高效去除。该系统具有投资省、运行管理方便,兼具美观的功能,特别适用于分散式生活污水及以碳氮磷为污染物的工业废水的处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人工湿地技术结构不紧凑,占地规模较大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内产电外翻式水流人工湿地污水净化系统。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内产电外翻式水流人工湿地污水净化系统包括进水管、双层池体,水生植物、多孔集水管、可旋转弯头及u型排水管。

双层池体包括产电内层和非产电外层;产电内层和非产电外层横断面为圆形或多边形;产电内层和非产电外层横断面面积之比为5:1-1:1。

产电内层与进水管相连,产电内层内填充导电颗粒填料,导电颗粒填料为活性炭、生物炭、焦炭和金属矿渣中的一种,导电颗粒填料粒径为1-10mm;

非产电外层与出水相连,非产电外层内填充非导电颗粒填料,非导电颗粒填料为石英砂、石灰石、沸石和火山岩中的一种,非导电颗粒填料粒径为5-20mm,导电颗粒和非导电颗粒填料上均种植水生植物,所述水生植物为美人蕉、芦苇和再力花中的一种。

多孔集水管与u型排水管相连,u型排水管底部伸出双层池体外的部位安装可旋转弯头;通过调节可旋转弯头改变u型排水管的倾斜程度,从而控制非产电外层填料中的水位,使其呈现饱和/非饱和状态,增加复氧。

利用上述装置进行污水处理的步骤为:

一、污水首先进入产电内层区底部,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被产电微生物代谢,释放电子,从而成为微生物燃料电池的阳极,完成有机物的高效降解。

二、水流向上流动,溶解氧浓度不断升高,到产电内层区顶部(微生物燃料电池的阴极区),发生硝化、反硝化脱氮过程。

三、水流向四周辅流进入非产电外层区,利用可旋转u型排水管调整水位,加快复氧,并通过过滤、吸附、共沉淀等作用进一步去除水中磷等污染物。

本发明将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与传统人工湿地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了二者在有机物降解和脱氮过程中的优势,将高效有机碳代谢、微生物脱氮及吸附共沉淀除磷过程紧凑的控制在同一个人工湿地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非产电外层初始水位时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非产电外层调整水位后示意图。

图中标记:1-进水管;2-双层池体;2a-产电内层;2b-非产电外层;3-水生植物;4-多孔集水管;5-可旋转弯头;6-u型排水管;7-水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

实施例:

如图1所示,内产电外翻式水流人工湿地污水净化系统包括进水管1,双层池体2、水生植物3、多孔集水管4、可旋转弯头5及u型排水管6。

双层池体2包括产电内层2a和非产电外层2b;产电内层2a横断面为圆形,直径为40cm,非产电外层2b横断面为圆形,直径为50cm;产电内层2a与进水管1相连,产电内层2a内填充焦炭颗粒填料,粒径为5-8mm,填充高度为90cm;非产电外层2b与出水相连,非产电外层2b内填充石英砂填料,粒径为8-10mm,填充高度为90cm;焦炭颗粒和石英砂填料上均种植水生植物3,水生植物3为美人蕉。

产电内层2a底部中心位置设进水管1,直径为15mm;非产电外层2b底部铺设环形结构多孔集水管4,多孔集水管4直径为20mm,环形直径为45cm,孔间距为5cm;整个人工湿地由有机玻璃制成,有效容积为90l,水力停留时间为1d,日处理量为90l/d。

多孔集水管4与u型排水管6相连,u型排水管6底部伸出双层池体外的部位安装可旋转弯头5。

利用上述系统进行污水处理的步骤为:

一、污水首先进入产电内层2a区底部,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被产电微生物代谢,释放电子,从而成为微生物燃料电池的阳极,完成有机物的高效降解。

二、水流向上流动,溶解氧浓度不断升高,到产电内层2a区顶部(微生物燃料电池的阴极区),发生硝化、反硝化脱氮过程。

三、水流向四周辅流进入非产电外层2b区,通过调节可旋转弯头5改变u型排水管6的倾斜程度(见图2),从而控制非产电外层2b填料中的水位7,使其呈现饱和/非饱和状态,增加复氧,并通过过滤、吸附、共沉淀等作用进一步去除水中磷等污染物。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产电外翻式水流人工湿地污水净化系统。包括进水管、双层池体,水生植物、多孔集水管、可旋转弯头及U型排水管。污水首先进入产电内层区底部,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被产电微生物降解,释放电子;水流向上流动,溶解氧浓度升高,到产电内层区顶部,发生硝化、反硝化脱氮,水流向四周辅流进入外层区,调节可旋转弯头改变U型排水管的倾斜程度,控制非产电外层的饱和/非饱和状态,加快复氧,并通过过滤、吸附、共沉淀进一步去除水中磷等的污染物。本发明将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与传统人工湿地结合在一起,发挥了二者在有机物降解和脱氮过程中的优势,整个过程无能耗,无外接电路。

技术研发人员:白少元;丁海静;丁彦礼;游少鸿;吕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桂林理工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8.01.05
技术公布日:2018.05.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