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污水净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454261发布日期:2018-09-15 00:42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污水净化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生物污水净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水体的发臭现象是水体中的有机物厌氧分解的结果,有机物在厌氧分解过程中消耗大量氧气,造成水体缺氧,使厌氧微生物大量繁殖并分解产生氨气、硫化氢等逸出水面,并且水体缺氧抑制了有益微生物、水生动植物的生长繁殖,使微生物的有氧作用大大减弱,同时导致水中铁、锰等重金属还原,与水中的硫形成硫化亚铁等使得水体呈现黑色。

对污水的净化有化学法、絮凝剂法、生物反应器法、过滤膜法等,但上述污水净化方法有的需要庞大的处理设备,有的处理周期很长,而有的方法甚至会存在生态风险或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均不能满足目前对污水处理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污水净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方案。

一种生物污水净化剂,由聚羟基烷酸酯、甘露糖赤藓糖醇脂、鼠李糖脂、烷基糖苷、枯草杆菌、硅藻土组成。

本发明的生物污水净化剂用于污水池中,生物污水净化剂以聚羟基烷酸酯为主体,在投入污水池后随着时间逐渐降解,并释放出甘露糖赤藓糖醇脂、鼠李糖脂、烷基糖苷等微生物活性剂以及污水处理菌。生物污水净化剂在提供污水处理菌的同时,还能释放甘露糖赤藓糖醇脂、鼠李糖脂、烷基糖苷的微生物活性剂组合,极大提高了污水池内各种微生物降解污染物的能力,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进一步的,各组分及含量分别为聚羟基烷酸酯75-90份,甘露糖赤藓糖醇脂4-15份,鼠李糖脂20-30份,烷基糖苷20-25份,枯草杆菌50-70份,硅藻土5-12份。

进一步的,聚羟基烷酸酯可以选自聚3-羟基丁酸酯、聚(3-羟基丁酸酯-3-羟基戊酸酯)、聚(3-羟基丁酸酯-4-羟基丁酸酯。

进一步的,所述降解助剂为聚己内酯、聚乙烯醇、聚丁二酸丁二醇酯、淀粉中一种或多种。

可根据水质特点选择适合的微生物及活性剂的释放速率,该速率通过调节生物污水净化剂的降解速率实现,当需要快速释放微生物活性剂的时候可以在生物污水净化剂中增加降解助剂的量,反之则不需要添加降解助剂。

生物污水净化剂的制备方法为:将原料按配比放入研磨机中,将浆料研磨至粒度为0.4-0.5微米;其中,原料混合物:乙醇:单硬脂酸甘油酯分散剂的质量比为57:42.6:1.4;将得到的浆料过600目筛,然后通过蠕动泵打入到离心喷雾造粒机内进行造粒干燥,得到生物污水净化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以降解材料为主体形成生物污水净化剂,在污水中缓慢降解并释放微生物及活性剂,实现生物污水净化剂的长期净化功能,并对污水中多种污染物均能起到较好的处理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生物污水净化剂的制备方法,将聚3-羟基丁酸酯75份,甘露糖赤藓糖醇脂4份,鼠李糖脂30份,烷基糖苷25份,枯草杆菌50份,硅藻土12份放入研磨机中,将浆料研磨至粒度为0.4微米;其中,原料混合物:乙醇:单硬脂酸甘油酯分散剂的质量比为57:42.6:1.4;将得到的浆料过600目筛,然后通过蠕动泵打入到已经预热的离心喷雾造粒机内进行造粒干燥,得到生物污水净化剂。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生物污水净化剂的制备方法,将聚(3-羟基丁酸酯-3-羟基戊酸酯)90份,甘露糖赤藓糖醇脂15份,鼠李糖脂20份,烷基糖苷20份,枯草杆菌70份,硅藻土5份放入研磨机中,将浆料研磨至粒度为0.4微米;其中,原料混合物:乙醇:单硬脂酸甘油酯分散剂的质量比为57:42.6:1.4;将得到的浆料过600目筛,然后通过蠕动泵打入到已经预热的离心喷雾造粒机内进行造粒干燥,得到生物污水净化剂。

实施例三

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原料中添加12份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其余部分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污水净化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生物污水净化剂。本发明一种生物污水净化剂,由聚羟基烷酸酯、甘露糖赤藓糖醇脂、鼠李糖脂、烷基糖苷、枯草杆菌、硅藻土组成。其制备方法为:将原料、乙醇、单硬脂酸甘油酯分散剂按配比放入研磨机中,将浆料研磨至0.4‑0.5微米的粒度;将得到的浆料过600目筛,然后通过蠕动泵打入到已经预热的离心喷雾造粒机内进行造粒干燥,得到生物污水净化剂。本发明通过以降解材料为主体形成生物污水净化剂,在污水中缓慢降解并释放微生物及活性剂,实现生物污水净化剂的长期净化功能,并对污水中多种污染物均能起到较好的处理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王祖梁;左诗珂;陈灿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市石鼓污水处理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5.09
技术公布日:2018.09.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