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链传动升降原理的污水处理用絮凝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69115发布日期:2018-09-29 04:02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污水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基于链传动升降原理的污水处理用絮凝设备。



背景技术:

污水,通常指受一定污染的、来自生活和生产的排出水。污水主要有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初期雨水。污水的主要污染物有病原体污染物、耗氧污染物、植物营养物和有毒污染物等。污水处理(sewagetreatment,wastewatertreatment):为使污水达到排水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

在对污水处理时,其中应用最多的一项便是絮凝技术。絮凝是指使水或液体中悬浮微粒集聚变大,或形成絮团,从而加快粒子的聚沉,达到固-液分离的目的,这一现象或操作称作絮凝。通常絮凝的实施靠添加适当的絮凝剂,其作用是吸附微粒,在微粒间“架桥”,从而促进集聚。胶乳工业中,絮凝是胶乳凝固的第一阶段,是一种不可逆的聚集。絮凝剂通常为铵盐一类电解质或有吸附作用的胶质化学品。

那么在对污水进行絮凝前,为了使得絮凝效果得到最佳,通常是需要使絮凝剂与污水能够得到充分有效的混合处理,现有技术是利用搅拌叶片对污水进行搅拌处理,但是由于絮凝池体积较大,而扰动范围较小,无法实现絮凝剂与污水的有效混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链传动升降原理的污水处理用絮凝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链传动升降原理的污水处理用絮凝设备,包括池体,池体外侧壁上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座,支撑座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两个第一支撑板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前侧固定连接有链传动升降装置;所述池体内底部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竖直柱,第一竖直柱内开设有第一空腔,第一空腔内部设置有移动板,移动板上侧中间处固定连接有升降柱,升降柱穿过第一竖直柱向上延伸,且升降柱顶端与链传动升降装置相连接;所述第一竖直柱的顶端连接有进水管,进水管的下端位于池体内底部,且进水管上布置有进液单向阀,所述第一竖直柱的顶端还设置有出水管,出水管上布置有出液单向阀,且两根出水管之间共同连接有液体对向混合装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效果是:所述链传动升降装置包括三个支撑轴,三个支撑轴均与第二支撑板转动连接,位于上侧的支撑轴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三个支撑轴上均固定连接有链轮,三个链轮组成正三角形状,所述三个链轮上共同啮合有正三角形链条;所述链轮中间处的第二支撑板通过垫块固定连接有竖直板,竖直板上开设有竖直移动通槽,竖直移动通槽内设置有竖直移动块,竖直移动块的后侧固定连接有水平板,水平板上开设有水平移动通槽,水平移动通槽内设置有水平移动块,水平移动块后侧与链条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再进一步效果是:所述竖直移动通槽的的左右两侧对称开设有竖直导向槽,竖直移动块的两侧固定连接有竖直导向块,竖直导向块位于竖直导向槽内;所述水平移动通槽的上下两侧对称开设有水平导向槽,水平移动块的两侧固定连接有水平导向块,水平导向块位于水平导向槽内。

作为本发明的再进一步效果是:所述升降柱的顶端与水平板的下侧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再进一步效果是:所述移动板直径等于第一空腔内径。

作为本发明的再进一步效果是:所述液体对向混合装置包括第二竖直柱,第二竖直柱内部开设有第二空腔,第二竖直柱底端开设有若干连通口,第二竖直柱顶端通过若干根支撑架固定连接有第三竖直柱,第三竖直柱内部开设有第三空腔,所述第二竖直柱和第三竖直柱上共同转动连接有转轴,位于第三空腔内的转轴上均匀布置有若干推动桨叶,且出水管与推动桨叶垂直设置,位于第二空腔内的转轴上布置有螺旋绞龙;所述第二竖直柱的上侧和第三竖直柱的下侧均匀布置有若干对向混合体,且位于第二竖直柱和第三竖直柱之间的转轴上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扰动板,扰动板上均匀开设有若干扰动通孔。

作为本发明的再进一步效果是:所述对向混合体包括圆台体,圆台体内部开设有圆台通道,且圆台通道的小端均朝向第二竖直柱和第三竖直柱的中间处,所述圆台通道的内侧壁上均匀布置有若干混合凸起。

作为本发明的再进一步效果是:所述转轴与第二竖直柱以及第三竖直柱的接触处均设置有轴承。

作为本发明的再进一步效果是:所述池体底部开设有排水通道,排水通道内设置有塞体。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是:

第一、驱动电机带动上侧的支撑轴转动,上侧支撑轴带动上侧的链轮转动,从而实现了链条的循环转动;链条在转动时会带动水平移动块运动,水平移动块在水平移动通槽内移动,在竖直移动块的作用下,水平板沿着竖直移动通槽上下往复运动;

第二、升降柱带动移动板向上运动,移动板对第一空腔内部的污水进行挤压,使得污水通过出水管进入到液体对向混合装置内部进行混合处理;

第三、由于出水管的开口与推动桨叶垂直设置,且在水流冲击力的作用下会使推动桨叶转动,继而推动桨叶带动转轴转动,且污水通过第三竖直柱下侧布置的对向混合体排出;转轴转动后会带动螺旋绞龙转动,螺旋绞龙将第二空腔内底部的污水提升上去,污水通过第二竖直柱上侧布置的对向混合体排出,从而形成对向混合作用,继而使得污水与絮凝剂得到有效混合作用;

第四、与此同时,转轴带动扰动板转动,扰动板上的扰动通孔对污水和絮凝剂进行再进一步的混合工作。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发明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链轮与链条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链传动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图3中的a-a向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图3中的b-b向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液体对向混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图6中的c-c向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对向混合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可以根据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请参阅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一种基于链传动升降原理的污水处理用絮凝设备,包括池体1,池体1外侧壁上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座2,支撑座2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3,两个第一支撑板3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4,所述第二支撑板4前侧固定连接有链传动升降装置5,所述链传动升降装置5包括三个支撑轴501,三个支撑轴501均与第二支撑板4转动连接,位于上侧的支撑轴501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三个支撑轴501上均固定连接有链轮502,三个链轮502组成正三角形状,所述三个链轮502上共同啮合有正三角形链条503;所述链轮502中间处的第二支撑板4通过垫块固定连接有竖直板504,竖直板504上开设有竖直移动通槽505,竖直移动通槽505内设置有竖直移动块506,竖直移动块506的后侧固定连接有水平板507,水平板507上开设有水平移动通槽508,水平移动通槽508内设置有水平移动块509,水平移动块509后侧与链条503固定连接,在工作时对驱动电机通入电流,驱动电机带动上侧的支撑轴501转动,上侧支撑轴501带动上侧的链轮502转动,从而实现了链条502的循环转动;链条502在转动时会带动水平移动块509运动,水平移动块509在水平移动通槽508内移动,在竖直移动块506的作用下,水平板507沿着竖直移动通槽505上下往复运动;

请参阅图3、图4和图5,所述竖直移动通槽505的的左右两侧对称开设有竖直导向槽5010,竖直移动块5010的两侧固定连接有竖直导向块5011,竖直导向块5011位于竖直导向槽5010内,在竖直导向块5011的作用下,竖直移动块506无法从竖直移动通槽505内掉落下来;所述水平移动通槽508的上下两侧对称开设有水平导向槽5012,水平移动块509的两侧固定连接有水平导向块5013,水平导向块5013位于水平导向槽5012内,在水平导向块5013的作用下,水平移动块509无法从水平移动通槽508内掉落下来。

请参阅图1,所述池体1内底部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竖直柱6,第一竖直柱6内开设有第一空腔7,第一空腔7内部设置有移动板8,移动板8上侧中间处固定连接有升降柱9,升降柱9穿过第一竖直柱6向上延伸,且升降柱9顶端与链传动升降装置5相连接;所述第一竖直柱6的顶端连接有进水管10,进水管10的下端位于池体1内底部,且进水管10上布置有进液单向阀11,所述第一竖直柱6的顶端还设置有出水管12,出水管12上布置有出液单向阀13,且两根出水管12之间共同连接有液体对向混合装置16,当水平板507向下运动时,水平板507通过升降柱9带动移动板8向下运动,从而使得第一空腔7内部呈负压状态,则池体1内的污水与絮凝剂的混合物通过进水管10进入到第一空腔7内部;随后升降柱9带动移动板8向上运动,移动板8对第一空腔7内部的污水进行挤压,使得污水通过出水管12进入到液体对向混合装置16内部进行混合处理;

所述升降柱9的顶端与水平板507的下侧固定连接。

所述移动板直径等于第一空腔内径。

请参阅图1、图6和图7,所述液体对向混合装置16包括第二竖直柱161,第二竖直柱161内部开设有第二空腔162,第二竖直柱162底端开设有若干连通口163,第二竖直柱162顶端通过若干根支撑架1610固定连接有第三竖直柱164,第三竖直柱164内部开设有第三空腔165,所述第二竖直柱162和第三竖直柱164上共同转动连接有转轴166,位于第三空腔165内的转轴166上均匀布置有若干推动桨叶167,且出水管12与推动桨叶167垂直设置,位于第二空腔162内的转轴166上布置有螺旋绞龙168;所述第二竖直柱161的上侧和第三竖直柱164的下侧均匀布置有若干对向混合体169,且位于第二竖直柱161和第三竖直柱164之间的转轴166上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扰动板1611,扰动板1611上均匀开设有若干扰动通孔1612,当污水通过出水管12喷入到第三空腔165内部后,由于出水管12的开口与推动桨叶167垂直设置,且在水流冲击力的作用下会使推动桨叶167转动,继而推动桨叶167带动转轴166转动,且污水通过第三竖直柱164下侧布置的对向混合体169排出;转轴166转动后会带动螺旋绞龙168转动,螺旋绞龙168将第二空腔162内底部的污水提升上去,污水通过第二竖直柱161上侧布置的对向混合体169排出,从而形成对向混合作用,继而使得污水与絮凝剂得到有效混合作用;与此同时,转轴166带动扰动板1611转动,扰动板1611上的扰动通孔1612对污水和絮凝剂进行再进一步的混合工作;

请参阅图7和图8,所述对向混合体169包括圆台体1691,圆台体1691内部开设有圆台通道1692,且圆台通道1692的小端均朝向第二竖直柱161和第三竖直柱164的中间处,所述圆台通道1692的内侧壁上均匀布置有若干混合凸起1693,圆台通道1692的直径逐渐减小,则流速增加,从而提高了污水的冲击力,继而使混合效果得到提升;同时,圆台通道1692内侧壁的混合凸起1693可以对污水和絮凝剂进行扰动混合作用。

所述转轴166与第二竖直柱161以及第三竖直柱164的接触处均设置有轴承1613。

所述池体1底部开设有排水通道14,排水通道14内设置有塞体15。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是:在工作时对驱动电机通入电流,驱动电机带动上侧的支撑轴501转动,上侧支撑轴501带动上侧的链轮502转动,从而实现了链条502的循环转动;链条502在转动时会带动水平移动块509运动,水平移动块509在水平移动通槽508内移动,在竖直移动块506的作用下,水平板507沿着竖直移动通槽505上下往复运动;

当水平板507向下运动时,水平板507通过升降柱9带动移动板8向下运动,从而使得第一空腔7内部呈负压状态,则池体1内的污水与絮凝剂的混合物通过进水管10进入到第一空腔7内部;随后升降柱9带动移动板8向上运动,移动板8对第一空腔7内部的污水进行挤压,使得污水通过出水管12进入到液体对向混合装置16内部进行混合处理;

当污水通过出水管12喷入到第三空腔165内部后,由于出水管12的开口与推动桨叶167垂直设置,且在水流冲击力的作用下会使推动桨叶167转动,继而推动桨叶167带动转轴166转动,且污水通过第三竖直柱164下侧布置的对向混合体169排出;转轴166转动后会带动螺旋绞龙168转动,螺旋绞龙168将第二空腔162内底部的污水提升上去,污水通过第二竖直柱161上侧布置的对向混合体169排出,从而形成对向混合作用,继而使得污水与絮凝剂得到有效混合作用;与此同时,转轴166带动扰动板1611转动,扰动板1611上的扰动通孔1612对污水和絮凝剂进行再进一步的混合工作;

圆台通道1692的直径逐渐减小,则流速增加,从而提高了污水的冲击力,继而使混合效果得到提升;同时,圆台通道1692内侧壁的混合凸起1693可以对污水和絮凝剂进行扰动混合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