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雨水排水口生态净化区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649181发布日期:2018-10-12 22:57阅读:262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排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城市雨水排水口生态净化区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

目前城市雨水均通过市政管道接入河道或受纳水体,由于初期雨水污染物含量较高,所以初期雨水往往是城市水体一个较为重要的污染源。同时市政管网建设中由于人为失误或其他因素造成部分污水管道接入雨水管道的现象普遍存在,这部分污水往往不经任何处理经雨水管道排入水体,对水体造成较大污染。

目前基本采用在城市雨水总出口处建设调蓄池,收集初期雨水及旱季错接、漏接污水。该方法占地面积大、投资较大,在城市建成区实施较为困难。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解决上述技术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技术目的在于解决初期雨水污染物或污水管道经市政排水管道排放到河道,造成河道水体污染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城市雨水排水口生态净化区,包括闸门、格栅、接触氧化区、沉水植物区;若干个生态净化区设置于河道边线内侧,市政排水管道的排水口分别连通生态净化区和河道,所述市政排水管道排水口与所述河道一侧的河道挡墙之间设有一闸门,所述生态净化区与所述市政排水管道排水口之间设有一格栅,由所述格栅向下游依次为所述生态净化区的接触氧化区和沉水植物区,所述接触氧化区内部设置有弹性填料,底部设置有一曝气管,顶部布置一层浮叶植物,所述沉水植物区底部种植有沉水植物。

优选地,所述闸门具体可采用电动闸门。

优选地,所述格栅采用上端均布有过滤网孔的不锈钢材料制成。

优选地,生态净化区平面为长方形,长、宽具体数值根据排口旱季污水、初期雨水量设定。

优选地,生态净化区内的接触氧化区与沉水植物区的体积比为4:1。

计算公式:

v=q/t

v=l×b×h

其中,

q—旱季污水量(根据实地调查统计);

v—生态净化区体积;

l—生态净化区长度;

b—生态净化区宽度;

h—生态净化区深度(不大于1.5m);

t—生态净化区水力停留时间(不小于8分钟)。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城市雨水排水口生态净化区的使用方法,根据降雨情况分为以下三种工况:

1)晴天时,所述闸门关闭,错接污水的所述市政排水管道将污水排入生态净化区处理后排入所述河道,而不直接排入所述河道或受纳水体,减小对水体污染;

2)降雨初期或降小雨时,所述闸门关闭,污染物浓度较高的初期雨水进入生态净化区处理后排入所述河道,而不直接排入所述河道或受纳水体,减小对水体污染;

3)降雨后期,根据雨水管道内雨水量情况,适时打开所述闸门,让洪水直接进入所述河道,减少洪水对生态净化区的冲击。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结构布局简单,可有效去除城市各分散排水口地表径流的初期雨水及城市中由于错误接入雨水管道的污水中污染物,减少其对河道水体的污染,同时不影响河道正常排洪,利用接触氧化区、深水植物区的植物可美化河道,工作可靠。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生态净化区平面布置图。

图2为本发明图1中的i-i剖面图。

图3为本发明图1中的ii-ii剖面图。

图4本发明生态净化区总体布置图。

图中,1-河道挡墙、2-闸门、3-市政排水管道、4-格栅、5-接触氧化区、6-河道、7-沉水植物区、8-弹性填料、9-曝气管、10-浮叶植物。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城市雨水排水口生态净化区,包括闸门2、格栅4、接触氧化区5、沉水植物区7。

若干个生态净化区设置于河道边线内侧,市政排水管道3的排水口分别连通生态净化区和河道6,市政排水管道3排水口与河道6一侧的河道挡墙1之间设有一闸门2,生态净化区与市政排水管道3排水口之间设有一格栅4。

由格栅4向下游,依次为生态净化区的接触氧化区5和沉水植物区7。

接触氧化区5内部设置有弹性填料8,底部设置有一曝气管9,顶部布置一层浮叶植物10。

沉水植物区7底部种植有沉水植物。

闸门2具体可采用电动闸门,格栅4采用上端均布有过滤网孔的不锈钢材料制成。生态净化区设置于河道边线内侧,不影响河道正常排洪,同时避免河道洪水对生态净化区的冲击。

生态净化区深度应不大于1.5m,满足沉水植物生长要求。生态净化区平面为长方形,长、宽具体数值根据排口旱季污水、初期雨水量设定。

生态净化区内的接触氧化区5与沉水植物区7的体积比为4:1。

计算公式:

v=q/t

v=l×b×h

其中,q—旱季污水量(根据实地调查统计)

v—生态净化区体积

l—生态净化区长度

b—生态净化区宽度

h—生态净化区深度(不大于1.5m)

t—生态净化区水力停留时间(不小于8分钟)

格栅4阻止大的杂质进入接触氧化区5。

接触氧化区5内设置弹性填料8,底部设置曝气管9,顶部布置浮水植物10,浮水植物10既可以遮挡接触氧化区5内的弹性填料8,美化环境,同时浮水植物10生长吸收水中养分,净化水体,生物接触氧化区5内可去除codcr及氨氮。

沉水植物区7内种植沉水植物。白天,沉水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沉水植物上附着的硝化菌进行硝化反应,去除水体中的氨氮;夜间,沉水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水体中氧气,沉水植物上附着的反硝化菌进行反硝化作用,将硝态氮转化成氮气释放到空气中,去除水中总氮。

本发明的城市雨水排水口生态净化区的使用方法,根据降雨情况分为以下三种工况:

1)晴天时,闸门2关闭,错接污水的市政排水管道3将污水排入生态净化区处理后排入河道6,而不直接排入河道6或受纳水体,减小对水体污染;

2)降雨初期或降小雨时,闸门2关闭,污染物浓度较高的初期雨水进入生态净化区处理后排入河道6,而不直接排入河道6或受纳水体,减小对水体污染;

3)降雨后期,根据雨水管道内雨水量情况,适时打开闸门2,让洪水直接进入河道6,减少洪水对生态净化区的冲击。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城市雨水排水口生态净化区及其使用方法,包括闸门、格栅、接触氧化区、沉水植物区;若干个生态净化区设置于河道边线内侧,市政排水管道的排水口分别连通生态净化区和河道,所述市政排水管道排水口与所述河道一侧的河道挡墙之间设有一闸门,所述生态净化区与所述市政排水管道排水口之间设有一格栅,由所述格栅向右依次为所述生态净化区的接触氧化区和沉水植物区,所述接触氧化区内部设置有弹性填料,本发明可有效去除城市各分散排水口地表径流的初期雨水及城市中由于错误接入雨水管道的污水中污染物,减少其对河道水体的污染,不影响河道正常排洪,利用接触氧化区、深水植物区的植物可美化河道,工作可靠。

技术研发人员:夏绍凤;薛竣;王矛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合肥市市政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6.12
技术公布日:2018.10.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