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质生态修复菌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328696发布日期:2018-12-19 06:04阅读:42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质生态修复菌剂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氨氮是指水中以游离氨(nh3)和铵离子(nh4+)形式存在的氮。氨氮是水体中的营养素,可导致水富营养化现象产生,是水体中的主要耗氧污染物,对鱼类及某些水生生物有毒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质生态修复菌剂及其使用方法,其能分解水体中的氨氮等十余种分子,在短时间内促使菌类大量繁殖并处于最佳活化状态,使已经失去的水体自净能力的系统重新构造。

本发明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水质生态修复菌剂,包括微生物载体以及用于去除水体中氨氮的微生物菌组,所述微生物菌组包括放线菌、硝化菌、酵母菌以及光合细菌,微生物载体和微生物菌组按重量计算分别为45~60份和50~70份,放线菌、硝化菌、酵母菌以及光合细菌的质量比为20~35:45~50:30~60:20~25。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微生物载体包括10~14份蒸馏水、10~12份有机酸和10~13分生物肽。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微生物载体和微生物菌组按重量计算分别为55份和65份。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放线菌、硝化菌、酵母菌以及光合细菌的质量比为25:47:55:22。

一种水质生态修复菌剂的使用方法,

步骤1:将水质生态修复菌剂缓慢倒入需去除水体中氨氮的水体中,水质生态修复菌剂的倒入量为3~8毫升/立方米;

步骤2:倒入足够量的水质生态修复菌剂后,静置水体10~14小时,随后正常使用水体;

步骤3:倒入水质生态修复菌剂后的3~5天,水体中建立起稳定的菌落;

步骤4:确定水体中建立起稳定的菌落后,每隔10天补充水质生态修复菌剂至水体中以维持菌落,水质生态修复菌剂的每次补充量为1~2毫升/立方米。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1中,水质生态修复菌剂的倒入量为5毫升/立方米。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4中,水质生态修复菌剂的每次补充量为1.5毫升/立方米。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水质生态修复菌剂包括微生物载体以及用于去除水体中氨氮的微生物菌组,所述微生物菌组包括放线菌、硝化菌、酵母菌以及光合细菌,微生物载体和微生物菌组按重量计算分别为45~60份和50~70份,放线菌、硝化菌、酵母菌以及光合细菌的质量比为20~35:45~50:30~60:20~25。本水质生态修复菌剂能分解水体中的氨氮等十余种分子,在短时间内促使菌类大量繁殖并处于最佳活化状态,使已经失去的水体自净能力的系统重新构造。

本水质生态修复菌剂属于耗氧型菌体,其中结合少量厌氧型光合细菌,对水体使用3~5天即可使水体建立起稳定的菌落,即使在没有活性的河道死水系统中也可以迅速对水体结构进行重新构造,使水体恢复健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种水质生态修复菌剂,包括微生物载体以及用于去除水体中氨氮的微生物菌组,所述微生物菌组包括放线菌、硝化菌、酵母菌以及光合细菌,微生物载体和微生物菌组按重量计算分别为45~60份和50~70份,放线菌、硝化菌、酵母菌以及光合细菌的质量比为20~35:45~50:30~60:20~25。

优选的,所述微生物载体包括10~14份蒸馏水、10~12份有机酸和10~13分生物肽。微生物载体和微生物菌组按重量计算分别为55份和65份。放线菌、硝化菌、酵母菌以及光合细菌的质量比为25:47:55:22。

一种水质生态修复菌剂的使用方法,

步骤1:将水质生态修复菌剂缓慢倒入需去除水体中氨氮的水体中,水质生态修复菌剂的倒入量为3~8毫升/立方米;

步骤2:倒入足够量的水质生态修复菌剂后,静置水体10~14小时,随后正常使用水体;

步骤3:倒入水质生态修复菌剂后的3~5天,水体中建立起稳定的菌落;

步骤4:确定水体中建立起稳定的菌落后,每隔10天补充水质生态修复菌剂至水体中以维持菌落,水质生态修复菌剂的每次补充量为1~2毫升/立方米。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水质生态修复菌剂的倒入量为5毫升/立方米。所述步骤4中,水质生态修复菌剂的每次补充量为1.5毫升/立方米。

本水质生态修复菌剂包括微生物载体以及用于去除水体中氨氮的微生物菌组,所述微生物菌组包括放线菌、硝化菌、酵母菌以及光合细菌,微生物载体和微生物菌组按重量计算分别为45~60份和50~70份,放线菌、硝化菌、酵母菌以及光合细菌的质量比为20~35:45~50:30~60:20~25。本水质生态修复菌剂能分解水体中的氨氮等十余种分子,在短时间内促使菌类大量繁殖并处于最佳活化状态,使已经失去的水体自净能力的系统重新构造。

本水质生态修复菌剂属于耗氧型菌体,其中结合少量厌氧型光合细菌,对水体使用3~5天即可使水体建立起稳定的菌落,即使在没有活性的河道死水系统中也可以迅速对水体结构进行重新构造,使水体恢复健康。

所述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基于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质生态修复菌剂及其使用方法,水质生态修复菌剂包括微生物载体以及用于去除水体中氨氮的微生物菌组,所述微生物菌组包括放线菌、硝化菌、酵母菌以及光合细菌。本水质生态修复菌剂能分解水体中的氨氮等十余种分子,在短时间内促使菌类大量繁殖并处于最佳活化状态,使已经失去的水体自净能力的系统重新构造。本水质生态修复菌剂属于耗氧型菌体,其中结合少量厌氧型光合细菌,对水体使用3~5天即可使水体建立起稳定的菌落,即使在没有活性的河道死水系统中也可以迅速对水体结构进行重新构造,使水体恢复健康。

技术研发人员:吴月喜;陈玉婷;陈明泽;范倩颜;陈小星;梁成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珠海强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7.18
技术公布日:2018.12.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