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式原位水质净化景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28660发布日期:2018-12-19 06:04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移动式原位水质净化景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水体净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移动式原位水质净化景观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口的增加、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工农业生产,造成严重的水污染,特别是水体富营养化已成为一种公害。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生态服务功能下降甚至丧失,不仅水质恶化造成一系列的危害,而且景观还受到严重破坏。为了控制水体富营养化趋势,各种物理、化学、生物防治修复技术不断涌现,其中植物修复技术因其更适应环境保护的要求,而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科技界和企业界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兼顾了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修复的水生植物生态浮床修复技术。

水生植物生态浮床修复技术具有十分明显的优越性,在城市中河道、湖泊、水库等水环境修复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并不断发挥出它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改善水质,为水生生物的生存营造适宜生境,为水体生态系统修复创造条件;2、水面绿化,美化水环境,清除水体黑臭,提高水体透明度,鱼虾回归;3、不需占用土地,不受河边驳岸的限制,不受水体中水深的制约;4、治理成本低,工艺简单,操作便捷,是目前河道治理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大部分生态浮床存在着:1、安装、更换麻烦;2、抗风浪能力不足,使用寿命不长;3、植物种植区单一,易发生浮倒;4、浮床浮体作用单一;5、植物根系容易被水生植物破坏;6、浮床植物以水生植物为主,可选用植物有限,且冬季易枯萎死亡等不足。

文献“一种生态浮床,(专利号2015200974865)”和文献“一种功能强化型生态浮床,(专利号2015101744916)”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部分问题,但没有解决陆生植物应用于浮床的问题;且部分生态浮床仅作浮体支撑作用,植物的种植还需外加种植篮;此外,由于生态浮床需要依赖植物生长、根系微生物活性及植物的收割进行水体净化,水体修复见效慢,时间长,季节差异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上述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移动式原位水质净化景观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优选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可移动式原位水质净化景观装置,包括浮床框架模块、浮床填充模块以及用于嵌套浮床框架模块和浮床填充模块的浮床套件模块;浮床填充模块包括第一填充模块和第二填充模块;浮床框架模块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连通孔,多个第一连通孔的轴心线平行设置;浮床套件模块凹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水生植物种植槽,水生植物种植槽一一对应地凹陷并贯穿于第一连通孔;浮床套件模块具有多组围设组件,围设组件一一对应地设置于水生植物种植槽;围设组件包括至少一套围设件;水生植物种植槽由底壁和侧壁围合而成,水生植物种植槽的槽口朝向底壁的方向设置为预设方向;围设件包括第一围设片和第二围设片;第一围设片的一端与底壁连接,另一端与水生植物种植槽的槽口边沿连接,第二围设片的一端与水生植物种植槽的槽口边沿连接,另一端与侧壁连接;槽口边沿、侧壁和第一围设片构成用于放置第一填充模块和第二填充模块的填充间隙;沿平行于预设方向,第二围设片将填充间隙分隔成用于容纳第一填充模块的第一容纳空间和用于容纳第二填充模块的第二容纳空间。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多个陆生植物种植套件模块;陆生植物种植套件模块一一对应地套设于槽口边沿;沿预设方向,陆生植物种植套件模块开设有第二连通孔;第二连通孔与槽口连通以确保水生植物种植槽内的植物能够穿过第二连通孔正常生长。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陆生植物种植套件模块包括隔板、用于构成第二连通孔侧壁的内层板、套设于内层板的外层板;内层板与外层板之间形成种植间隙;隔板设置于种植间隙,并与内层板和外层板可拆卸连接;沿平行于预设方向,隔板将种植间隙分隔成用于种植陆生植物的种植层和用于陆生植物种植套件模块套设于槽口边沿的套设层。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沿平行于预设方向,内层板和外层板均凹设有卡槽,隔板的相对两端均凸设有凸条,凸条一一对应地插接于卡槽。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浮床填充模块还包括用于填充在水生植物种植槽内的第三填充模块。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浮床填充模块采用的填充材料的密度小于水。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填充材料包括基质和附着有微生物的基质中的至少一种;基质包括轻质陶粒、火山石、高分子材料和生物质材料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生物质材料包括芦苇秸秆、枯枝和枯叶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浮床框架模块包括用于连接监测探头和/或太阳能板的支撑管,支撑管的轴心线方向平行于预设方向设置;浮床套件模块开设有用于支撑管穿过的第三连通孔。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沿垂直于预设方向,水生植物种植槽的截面面积逐渐减小。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可移动式原位水质净化景观装置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采用模块化拼装而成,组装、运输方便。

(2)本发明采用双层结构的围设件将第一填充模块和第二填充模块围设于水生植物种植槽。通过上述围设件的结构设计,以及与水生植物种植槽连接方式上的改进,具有以下几点优点:能够给可移动式原位水质净化景观装置提供浮力的同时,提供给水生植物种植槽垂直支撑力,提高水生植物种植槽的载重量;能够使水生植物种植槽更加成型;促使水生植物种植槽与浮床框架模块之间形成用于种植小型水生植物的种植窝。

(3)浮床填充模块的选用能够为微生物生长提供更多的生境,从而进一步地提升水质净化效果,发挥长效水质保障机制,扩大该可移动式原位水质净化景观装置在黑臭水体及某些特殊废水中的应用。

(4)本发明采用陆生植物种植套件模块套设于水生植物种植槽,可使得陆生植物围设于水生植物种植槽中的水生植物进行生长,根据陆生植物种植套件模块的上述结构设计,不仅不会占用更多的空间,而且能够同时为陆生和水生植物提供生长空间,满足植物种植类别的多样性和全面性,还能够解决浮床冬季植物不足的瓶颈,营造与自然相融的美好景观。

(5)本发明通过对浮床框架和浮床套件的配合改进,可以安装监测探头和/或太阳能板等,通过太阳能板提供收集光能,转换成电能以便于监测探头使用,从而观察水质的情况,节省成本;或是通过太阳能板连接曝气头等装置实现水中曝气,进一步提高水中溶氧,从而提升自净化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移动式原位水质净化景观装置的爆炸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陆生植物种植套件模块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陆生植物种植套件模块的截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移动式原位水质净化景观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移动式原位水质净化景观装置填充了浮床基质浮床填充模块的截面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移动式原位水质净化景观装置栽种了水生和陆生植物的截面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移动式原位水质净化景观装置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100-景观装置,110-浮床框架模块,120-浮床套件模块,130-第三填充模块,140-第一填充模块,150-第二填充模块,160-填充间隙,170-陆生植物种植套件模块,180-种植窝,111-主浮管,112-小浮管,113-支撑管,114-五通管,115-第一连通孔,121-连接孔,122-魔术贴,123-水生植物种植槽,124-围设件,125-第三连通孔,1231-底壁,1232-侧壁,1233-槽口边沿,1234-槽口,1241-第一围设片,1242-第二围设片,161-第一容纳空间,162-第二容纳空间,171-第二连通孔,172-隔板,173-内层板,174-外层板,175-种植层,176-套设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1-7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移动式原位水质净化景观装置100,包括浮床框架模块110、浮床填充模块(图中未标注)以及用于嵌套浮床框架模块110和浮床基质浮床填充模块的浮床套件模块120。

请参阅图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浮床框架模块110由主浮管111和小浮管112构成。主浮管111构成外框,外框的形状不做具体限制,包括矩形、圆形等。在外框中间设置若干小浮管112将浮床框架模块110分隔形成多个第一连通孔115,且多个第一连通孔115的轴心线平行设置。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主浮管111选用正方形外框,小浮管112为十字形,并将主浮管111分隔形成四个第一连通孔115。主浮管中设置有浮筒,浮筒包括但不限于采用废弃塑料瓶,一方面可以废物利用,另一方面在本发明使用过程中,即使是外框产生破损,由于其内部装有浮筒,仍然不会发生浮床下沉现象。主浮管和小浮管112均选用轻质高分子材料,包括但不限于pvc管材,并采用常用的连接弯头进行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浮床框架模块110的中间位置还设置有用于支撑监测探头和/或太阳能板的支撑管113,支撑管113与四根小浮管112采用五通管114连通。

请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中,浮床套件模块120选用具有大比表面纤维形成的织物制作而成,具体地包括但不限于无纺布。无纺布可以长时间经水浸泡,使用寿命长,本发明经过一定时间的使用,浮床织物的根系会通过无纺布、浮床基质浮床填充模块孔隙与浮体交织,形成连接网,不仅能够增强浮床的抗风浪能力,而且将整体重心下移,不会因植物的长高发生浮倒。

在本实施例中,浮床套件模块120与浮床框架模块110的连接方式不做具体限制,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浮床套件模块120的四边均设置有用于绳套穿过的多个连接孔121,将浮床框架模块110内放置好浮筒,将浮床框架模块110套上浮床套件模块120,采用绳套收紧连接孔121即可。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浮床套件模块120的周边设置有用于将相邻景观装置100粘粘的可拆卸装置。可拆卸装置包括但不限于暗扣和魔术贴122,能够在水中直接拼接完成多个景观装置100单元的拼接安装,非常方便。

请参阅图4-6,在本实施例中,浮床套件模块120凹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用于种植大型水生植物的水生植物种植槽123,水生植物种植槽123一一对应地凹陷并贯穿于第一连通孔115。水生植物种植槽123由底壁1231和侧壁1232围合而成,水生植物种植槽123的槽口1234朝向底壁1231的方向设置为预设方向。水生植物种植槽123的形状不做具体限制,包括圆筒形槽和矩型槽等,在本实施例中,水生植物种植槽123为梯台形槽,具体地沿垂直于预设方向,水生植物种植槽123的截面面积逐渐减小。

在本实施例中,浮床填充模块包括第一填充模块140和第二填充模块150。请参阅图3-5,需要说明的是,浮床套件模块120具有多组围设组件(图中未标注)。围设组件的结构不做具体限制,围设组件一一对应地设置于水生植物种植槽123。围设组件包括至少一套围设件124。围设件124包括第一围设片1241和第二围设片1242,第一围设片1241的一端与底壁1231连接,另一端与水生植物种植槽123的槽口边沿1233连接,第二围设片1242的一端与水生植物种植槽123的槽口边沿1233连接,另一端与侧壁1232连接。

槽口边沿1233、侧壁1232和第一围设片1241构成用于放置第一填充模块和第二填充模块的填充间隙160。沿平行于预设方向,第二围设片1242将填充间隙160分隔成用于容纳第一填充模块140的第一容纳空间161和用于容纳第二填充模块150的第二容纳空间162。第二容纳空间162填充第二填充模块150能够随着水生植物种植槽123的槽深进行高度的调整。

通过上述围设件的结构设计,以及与水生植物种植槽123连接方式上的改进,具有以下几点优点:能够给可移动式原位水质净化景观装置100提供浮力的同时,提供给水生植物种植槽123垂直支撑力,提高水生植物种植槽123的载重量;能够使水生植物种植槽123更加成型;促使水生植物种植槽123槽口边沿1233与浮床框架模块110之间形成用于种植小型水生植物的种植窝180。

请参阅图5和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浮床填充模块还包括用于填充在水生植物种植槽123内的第三填充模块130。

在本实施例中,浮床填充模块采用的填充材料的密度小于水。包括基质和附着有微生物的基质中的至少一种,在本实施例中,基质包括轻质陶粒、火山石、高分子材料和生物质材料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地,生物质材料包括芦苇秸秆、枯枝和枯叶中的至少一种。浮床填充模块的基质材料的选用能够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更多的生境,从而进一步地提升水质净化效果。

请参阅图2-5,该景观装置100还包括多个陆生植物种植套件模块170。每个陆生植物种植套件模块70一一对应地套设于槽口边沿1233。沿预设方向,陆生植物种植套件模块170开设有第二连通孔171。第二连通孔171与槽口1234连通以确保水生植物种植槽123内的植物能够穿过第二连通孔171正常生长。陆生植物种植套件模块170可使得陆生植物围设于水生植物种植槽123中的水生植物进行生长,根据陆生植物种植套件模块170的上述结构设计,不仅不会占用更多的空间,而且能够同时为陆生和水生植物提供生长空间,满足植物种植类别的多样性和全面性,还能够解决浮床冬季植物不足的瓶颈,营造与自然相融的美好景观。

请参阅图2,陆生植物种植套件模块170的结构不做具体限制,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陆生植物种植套件模块170包括隔板172、用于构成第二连通孔171侧壁1232的内层板173、套设于内层板173的外层板174。内层板173与外层板174之间形成种植间隙(图中未标注),并与内层板173和外层板174可拆卸连接。具体地,请参阅图3,沿平行于预设方向,内层板173和外层板174均凹设有卡槽(图中未标注),隔板172的相对两端均凸设有凸条1721,凸条1721一一对应地插接于卡槽。沿平行于预设方向,隔板172将种植间隙分隔成用于种植陆生植物的种植层175和用于陆生植物种植套件模块170套设于槽口边沿1233的套设层176。该陆生植物种植套件模块170采用轻质材料制作而成。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节省空间等优点。

请参阅图1,支撑管113的轴心线方向平行于预设方向设置。浮床套件模块120开设有第三连通孔125,支撑管113远离浮床框架模块110的一端穿过第三连通孔125可以连接监测探头(图未示)和/或太阳能板(图未示)。太阳能板能够收集光能,转换成电能以便于监测探头使用,从而观察水质的情况,节省成本。通过太阳能板也可连接曝气头等装置实现水中曝气,进一步提高水中溶氧,从而提升自净化能力。

在本实施例中,大型水生植物包括但不限于绿鸢尾、菖蒲、水生美人蕉、芦苇、夹竹桃等。小型水生植物包括但不限于葱兰、狐尾藻、白车轴草等。陆生植物为常见的中、小型陆生植物均可。

本实施例提供的可移动式原位水质净化景观装置100是这样使用的:.

首先将浮筒设置于浮床框架模块110中,将浮床框架模块110套上填充有第一填充模块140和第二填充模块150的浮床套件模块120,收紧套件口。在水生植物种植槽123内种植大型水生植物,将第三填充模块130放置于水生植物种植槽123内以固定大型水生植物,接着将小型水生植物直接插于种植窝180内。接着将陆生植物种植套件模块170套设于水生植物种植槽123的槽口边沿1233。在种植间隙中放置土壤和种植好陆生植物。接着将多个景观装置100单元放置于水面,通过可拆卸装置连接,完成安装与种植。

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