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续滚筒式除油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49211发布日期:2019-01-28 14:12阅读:419来源:国知局
一种连续滚筒式除油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连续滚筒式除油系统。



背景技术:

冷镦工艺是少无切削金属压力加工新工艺之一。它是一种利用金属在外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塑性变形,并借助于模具,使金属体积作重新分布及转移,从而形成所需要的零件或毛坯的加工方法。冷镦工艺最适于用来生产螺栓、螺钉、螺母、铆钉、销钉等标准紧固件。

冷镦机生产出的冷镦产品,会有许多冷却液体附着于其上,一般经过传输系统进入离心式甩油机除去多余的冷却油回收,但是这种方式会使产品在高速旋转中互相碰撞,而损坏产品,一些对表面要求高的产品就不能通过这种方式除油,此外,由于油附着在表面很难去除,因此在除油过程中,会造成大量冷却液被产品带走、不能重复使用,非常浪费,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连续滚筒式除油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续滚筒式除油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离心式甩油机容易损坏产品和大量冷却液被产品带走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连续滚筒式除油系统,包括外罩,所述外罩的内部设置有螺旋筒,所述螺旋筒的内部设置有螺旋隔板,所述螺旋隔板在螺旋筒的内部呈螺旋形设置,所述螺旋筒的一端紧密焊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穿过外罩的外壁,所述螺旋筒的外壁开设有若干漏油孔,所述外罩的底部设置有底盘,所述螺旋筒的两侧设置有高温气体系统;

所述外罩的一端开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的外侧设置有进料斗,所述进料斗的一端穿过进料口,所述外罩的另一端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的外侧设置有出料斗,所述出料斗的一端穿过出料口,所述外罩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加热板;

所述底盘的内部设置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的顶部嵌设有滤网,所述底盘的内壁靠近过滤板的下方紧密焊接有限位片,所述底盘的一侧外壁紧密焊接有出油管;

所述高温气体系统包括平行设置的若干蒸汽管和一侧的加热仓,所述蒸汽管的表面设置有若干喷头,所述加热仓的一侧设置有过渡仓,所述加热仓的外壁开设有蒸汽出口,所述加热仓的底部内壁设置有第二加热板,所述蒸汽出口与过渡仓之间通过输气管相连接,所述过渡仓与蒸汽管之间通过输气管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外罩的顶部嵌设有观察窗。

优选的,所述进料斗的一侧与外罩紧密焊接。

优选的,所述漏油孔的表面设置有漏油网。

优选的,所述底盘的一端外壁顶部开设有缺口。

优选的,所述漏油孔呈均匀排列。

优选的,所述外罩的外壁靠近进料斗和出料斗处均设置有隔热帘,所述隔热帘的顶部通过铰链与外罩的表面转动连接,所述隔热帘尺寸与进料斗的端口相适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其中设置的螺旋筒能够使得零件在内部进行缓慢移动并被加热,避免零件的表面被摩擦造成损坏,通过其中设置的高温气体系统能够将零件表面的油污去除,流至下方的底盘,大大增加了除油效果,本发明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便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发明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底盘和螺旋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底盘和螺旋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底盘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高温气体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加热仓的内部结构图;

图8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中:1、外罩;11、观察窗;12、进料口;121、进料斗;13、出料口;131、出料斗;14、第一加热板;15、隔热帘;2、底盘;21、过滤板;211、滤网;22、限位片;23、出油管;24、缺口;3、螺旋筒;31、螺旋隔板;32、漏油孔;321、漏油网;33、转轴;4、高温气体系统;41、蒸汽管;42、喷头;43、输气管;44、过渡仓;45、加热仓;451、第二加热板;452、蒸汽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实施例1

一种连续滚筒式除油系统,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包括外罩1,外罩1的内部设置有螺旋筒3,螺旋筒3的内部设置有螺旋隔板31,螺旋隔板31在螺旋筒3的内部呈螺旋形设置,螺旋筒3的一端紧密焊接有转轴33,转轴33穿过外罩1的外壁,螺旋筒3的外壁开设有若干漏油孔32,漏油孔32呈均匀排列,漏油孔32的表面设置有漏油网321,外罩1的底部设置有底盘2,螺旋筒3的两侧设置有高温气体系统4。

本实施例中,螺旋隔板31采用陶瓷纤维材料制成,其材质具有耐高温、耐化学腐蚀、耐热冲击、低导热系数的特性,能够提高螺旋隔板31的使用寿命。

此外,漏油网321的孔径为5mm,通过漏油网321能够使得油能够流出,同时保证零件不易掉出。

外罩1的顶部嵌设有观察窗11,外罩1的一端开设有进料口12,进料口12的外侧设置有进料斗121,进料斗121的一端穿过进料口12,外罩1的另一端开设有出料口13,进料斗121的一侧与外罩1紧密焊接,出料口13的外侧设置有出料斗131,出料斗131的一端穿过出料口13,外罩1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加热板14。

具体的,观察窗11采用玻璃材质制成,通过观察窗11能够更好地观察装置内部的情况。

如图5所示,底盘2的内部设置有过滤板21,过滤板21的顶部嵌设有滤网211,底盘2的内壁靠近过滤板21的下方紧密焊接有限位片22,底盘2的一侧外壁紧密焊接有出油管23,底盘2的一端外壁顶部开设有缺口24。

除此之外,滤网211的孔径为0.5mm,通过滤网211能够将油向下漏出,同时能够将杂质阻挡在顶部,用于初步过滤冷却油中的杂质和金属碎屑,从而定时进行清理。

如图6和图7所示,高温气体系统4包括平行设置的若干蒸汽管41和一侧的加热仓45,蒸汽管41的表面设置有若干喷头42,加热仓45的一侧设置有过渡仓44,加热仓45的外壁开设有蒸汽出口452,加热仓45的底部内壁设置有第二加热板451,蒸汽出口452与过渡仓44之间通过输气管43相连接,过渡仓44与蒸汽管41之间通过输气管43相连接。

值得说明的是,第一加热板14和第二加热板451可采用泰州润喆电热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rz-b-c230陶瓷电加热板,其配套电路也可由厂家提供。

值得说明的是,本发明中涉及到电路和电子元器件以及模块的均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实现,无需赘言,本发明保护的内容也不涉及对于软件和方法的改进。

本实施例中,通过螺旋筒3内部的螺旋隔板31能够将零件慢慢向前推动,两侧的喷头42能够将蒸汽对零件表面进行喷射,从而将其表面的油污清除。

实施例2

在具体使用时,该装置内部的高温很容易从两端的开口处漏出,从而导致内部温度不够稳定,影响除油的效果,因此,我们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外罩1做出改进,如图8所示,外罩1的外壁靠近进料斗121和出料斗131处均设置有隔热帘15,隔热帘15尺寸与进料斗121的端口相适配。

具体的,隔热帘15的顶部通过铰链与外罩1的表面转动连接,通过铰链能够方便隔热帘15进行翻转,从而方便打开和关闭,且不易损坏。

本实施例中,隔热帘15采用橡胶材质制成,橡胶具有很好的隔热性,能够将装置内部的高温气体保持住,避免气体泄漏造成内部温度不稳定。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在使用该装置时,使用前,将该装置放置在平面上,分别将第一加热板14和第二加热板451接通外部电源,第一加热板14对螺旋筒3内部的进行预加热,使得内部达到一定的温度,根据不同零件清洗时需要的转速不同,将转轴33的一端外接不同功率的电机,将电机通电后,带动螺旋筒3进行转动,将零件从进料斗121倒入,零件进入螺旋筒3的内部,随着螺旋筒3的转动,零件一边前进一边不断翻滚;

加热仓45的内部装有一定的水分,第二加热板451产生热量将加热仓45内部的水分加热,从而产生蒸汽,蒸汽通过输气管43进入每个蒸汽管41的内部,进而从喷头42喷出对零件进行高温去油,从而帮助冷却油离开零件表面,喷头42的数量、位置、角度以实际使用时的效果进行调节;

冷却油从螺旋筒3外壁的漏油孔32排出,经滤网211过滤后流入底盘2的内部进行储存,零件到达螺旋筒3的另一端,从出料斗131排出进行收集,其中除去的油储存在底盘2的内部,通过出油管23定期进行排放收集,通过对第一加热板14的控制,可使整个空间内的温度加热到150°-250°,根据产品的带油量和大小进行温度调节,外罩1为全封闭以保持温度并避免油污溅出,两端的隔热帘15能够很好的保持内部温度不易泄露。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发明,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