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轻污染清洁水塘生态修复的原位处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582173发布日期:2019-01-14 18:03阅读:42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水塘生态修复的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轻污染清洁水塘生态修复的原位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人们对农村生态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年来,在农村水塘治理过程中,以水污染控制为基础,多种水处理工艺均得到实践应用与工程实施。但由于不同类型的水塘受污染程度不同,而传统的水处理工艺往往侧重污染物的削减,导致轻污染水塘在现有水处理工艺应用上反而出现青苔泛滥、水草伸长出水面、景观效果不佳等问题,无形中增大了水塘后期运行维护成本,造成生态系统稳定性差、持久性不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适用于轻污染清洁水塘生态修复的原位处理方法,它不但能有效解决轻污染清洁水塘的生态系统稳定性、持久性问题,而且投资少、运行成本低、水质净化效果好、生态系统稳定。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本发明的一种适用于轻污染清洁水塘生态修复的原位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1)调整轻污染清洁水塘底泥营养成分含量,先对要修复的土壤营养成分进行检测,然后在结合土壤营养成分检测基础上,比对适宜轻污染清洁水塘抑制青苔暴发的土壤营养成分限制区间,即为全氮0.09%-0.18%、全磷0.06%-0.0.08%、全钾1.25%-0.65%,c/n15.0-20.0,根据营养成分含量大小,适当调整底泥表层20cm以内的营养成分组成;2)分解有机质及毒素、改善底质环境,在底泥表层均匀泼洒底质改良剂,所述底质改良剂为由2-4ppm芽孢杆菌4份、1-2ppm硝化细菌2份、0.5-1.5ppm酵母菌1份、0.5-1ppm反硝化细菌1份及1.5-2ppm高蛋白载体2份在温度25℃~28℃之间进行混合而成的微生物菌群混合物,且其用量为0.1-0.2kg/m2,以构建适宜轻污染清洁水塘水体生态系统保持长期稳定的底质状况;3)轻污染清洁水塘是以生态景观需求为主的水体,其水体须无污水直排现象,水体主要水质指标应控制在国家地表水环境标准ⅴ类指标,总氮≤2mg/l,氨氮≤2mg/l,总磷≤0.4mg/l,高锰酸盐指数≤15mg/l及溶解氧≥2mg/l,结合轻污染清洁水塘水体的水文气候信息,种植适宜生长的水生动植物群落:种植沉水植物群落,以选择适合水塘生长的低矮、常绿型苦草和黄丝草为主,覆盖率≥60%,种植挺水植物群落,以选择适合水塘生长的四季有绿、三季有花的常绿鸢尾、黄花鸢尾、水生美人蕉、海寿花、梭鱼草为主,丛状或带状种植,点缀分布,种植浮叶植物群落,选择以花色多、花期长的睡莲为主,丛状种植,点缀分布,养殖鱼类群落,以肉食性的鳜鱼和杂食性的青鱼为主,另根据景观需求投放适当的观赏性鱼类,如小金鱼,鱼类总投放数量≤30g/m3,养殖螺类、贝类、虾类群落,以净化能力强的环棱螺、三角帆蚌、青虾为主,螺贝虾总投放数量≤10g/m3,以净化水质、抑制藻类暴发;

4)建立定期检查、维护及保养制度,最后达到净化水质、抑制藻类暴发,形成长期稳定、可持续的稳定清洁水塘,强化自净提升系统。

所述底质改良剂为由4ppm芽孢杆菌4份、2ppm硝化细菌2份、1.5ppm酵母菌1份、0.5ppm反硝化细菌1份及2ppm高蛋白载体2份在温度25℃~28℃之间进行混合而成的微生物菌群混合物。

所述底质改良剂中芽孢杆菌由上海碧莱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提供,硝化细菌由上海牵裕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负责提供,酵母菌由上海碧莱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提供,反硝化细菌由上海牵裕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负责提供,高蛋白载体由上海牵裕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负责提供。

本发明的一种适用于轻污染清洁水塘生态修复的原位处理方法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的一种适用于轻污染清洁水塘生态修复的原位处理方法采用的对底质改良方式有效改善原有底泥本底状况、抑制轻污染清洁水塘青苔泛滥。

2、本发明的一种适用于轻污染清洁水塘生态修复的原位处理方法运行成本低、投资少、水质净化效果好、生态系统稳定。

3、本发明的一种适用于轻污染清洁水塘生态修复的原位处理方法体现了有四季常绿、水质清亮、生态系统稳定、运行管养简便等特点。

本发明的一种适用于轻污染清洁水塘生态修复的原位处理方法适宜于清洁水塘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一种适用于轻污染清洁水塘生态修复的原位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1)调整轻污染清洁水塘底泥营养成分含量,先对要修复的土壤营养成分进行检测,然后在结合土壤营养成分检测基础上,比对适宜轻污染清洁水塘抑制青苔暴发的土壤营养成分限制区间,即为全氮0.09%-0.18%、全磷0.06%-0.0.08%、全钾1.25%-0.65%,c/n15.0-20.0,根据营养成分含量大小,适当调整底泥表层20cm以内的营养成分组成;

2)分解有机质及毒素、改善底质环境,在底泥表层均匀泼洒底质改良剂,所述底质改良剂为由2-4ppm芽孢杆菌4份、1-2ppm硝化细菌2份、0.5-1.5ppm酵母菌1份、0.5-1ppm反硝化细菌1份及1.5-2ppm高蛋白载体2份在在温度25℃~28℃之间进行混合而成的微生物菌群混合物,且其用量为0.1-0.2kg/m2,以构建适宜轻污染清洁水塘水体生态系统保持长期稳定的底质状况;

3)轻污染清洁水塘是以生态景观需求为主的水体,其水体须无污水直排现象,水体主要水质指标应控制在国家地表水环境标准ⅴ类指标,总氮≤2mg/l,氨氮≤2mg/l,总磷≤0.4mg/l,高锰酸盐指数≤15mg/l及溶解氧≥2mg/l,结合轻污染清洁水塘水体的水文气候信息,种植适宜生长的水生动植物群落:种植沉水植物群落,以选择适合水塘生长的低矮、常绿型苦草和黄丝草为主,覆盖率≥60%,种植挺水植物群落,以选择适合水塘生长的四季有绿、三季有花的常绿鸢尾、黄花鸢尾、水生美人蕉、海寿花、梭鱼草为主,丛状或带状种植,点缀分布,种植浮叶植物群落,选择以花色多、花期长的睡莲为主,丛状种植,点缀分布,养殖鱼类群落,以肉食性的鳜鱼和杂食性的青鱼为主,另根据景观需求投放适当的观赏性鱼类,如小金鱼,鱼类总投放数量≤30g/m3,养殖螺类、贝类、虾类群落,以净化能力强的环棱螺、三角帆蚌、青虾为主,螺贝虾总投放数量≤10g/m3,以净化水质、抑制藻类暴发;

4)建立定期检查、维护及保养制度,最后达到净化水质、抑制藻类暴发,形成长期稳定、可持续的稳定水塘,强化自净提升系统。

实施例二

一种适用于轻污染清洁水塘生态修复的原位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1)调整轻污染清洁水塘底泥营养成分含量,先对要修复的土壤营养成分进行检测,然后在结合土壤营养成分检测基础上,比对适宜轻污染清洁水塘抑制青苔暴发的土壤营养成分限制区间,即为全氮0.09%-0.18%、全磷0.06%-0.0.08%、全钾1.25%-0.65%,c/n15.0-20.0,根据营养成分含量大小,适当调整底泥表层20cm以内的营养成分组成;

2)分解有机质及毒素、改善底质环境,在底泥表层均匀泼洒底质改良剂,所述底质改良剂为由4ppm芽孢杆菌4份、2ppm硝化细菌2份、1.5ppm酵母菌1份、0.5ppm反硝化细菌1份及2ppm高蛋白载体2份在温度25℃~28℃之间进行混合而成的微生物菌群混合物,且其用量为0.1-0.2kg/m2,以构建适宜轻污染清洁水塘水体生态系统保持长期稳定的底质状况;

3)轻污染清洁水塘是以生态景观需求为主的水体,其水体须无污水直排现象,水体主要水质指标应控制在国家地表水环境标准ⅴ类指标,总氮≤2mg/l,氨氮≤2mg/l,总磷≤0.4mg/l,高锰酸盐指数≤15mg/l及溶解氧≥2mg/l,结合轻污染水塘水体的水文气候信息,种植适宜生长的水生动植物群落:种植沉水植物群落,以选择适合水塘生长的低矮、常绿型草和黄丝草为主,覆盖率≥60%,种植挺水植物群落,以选择适合水塘生长的四季有绿、三季有花的常绿鸢尾、黄花鸢尾、水生美人蕉、海寿花、梭鱼草为主,丛状或带状种植,点缀分布,种植浮叶植物群落,选择以花色多、花期长的睡莲为主,丛状种植,点缀分布,养殖鱼类群落,以肉食性的鳜鱼和杂食性的青鱼为主,另根据景观需求投放适当的观赏性鱼类,如小金鱼,鱼类总投放数量≤30g/m3,养殖螺类、贝类、虾类群落,以净化能力强的环棱螺、三角帆蚌、青虾为主,螺贝虾总投放数量≤10g/m3,以净化水质、抑制藻类暴发;

4)建立定期检查、维护及保养制度,最后达到净化水质、抑制藻类暴发,形成长期稳定、可持续的稳定水塘,强化自净提升系统。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