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质复合型人工湿地的污水处理系统及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330285发布日期:2018-12-19 06:09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介质复合型人工湿地的污水处理系统及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是一种节能的介质复合型人工湿地的污水处理系统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生存之本。但随着工农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谁的环境问题成为制约人类发展的重要问题。经过多年的努力,人们建立起许多高效稳定的污水处理方法。城市污水处理往往采用纳管收集,不适用于城镇乡村。人工湿地是由上世纪七十年代兴起的一种污水处理工艺,其不但出水效果好,且对氮磷具有良好的处理能力,同时具有运行维护管理方便且费用低的特点,适合管理水平较低,水质和水量变化不大的乡村,其原理主要是利用湿地中植物、微生物和基质填料之间的化学、物理和生物作用达到水质净化的目的。我国人工湿地研究起步较晚,应用较少,水力负荷大、去污效果好的人工湿地并不常见。基质填料作为湿地的核心被广泛研究,湿地的基质填料由以往的土壤逐渐被砾石或混合填料所替代。通过对基质填料的改进,大大提高里人工湿地对污染物的去除效率,特别是水有机物和氮磷的去除。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包括污水储存装置、接触氧化池、自然净化处理装置、沉淀池、控制装置,所述污水储存装置内设有传感器,所述污水储存装置通过污水提升泵与接触氧化池连通,所述接触氧化池包括第一填料层、第二填料层、池体、曝气装置、部分隔断板;所述第一填料层、第二填料层、曝气装置、部分隔断板都设于池体内,所述部分隔断板设置在池体中部,将池体上部隔断,所述部分隔断板左侧设有第一填料层,右侧则设有第二填料层,所述第一填料层与第二填料层的上方都设有一个曝气装置;所述接触氧化池通过污水提升泵与沉淀池连通,所述沉淀池通过污水提升泵与自然净化处装置连通,所述自然净化处装置包括第一处理槽、第二处理槽、第三处理槽、沉淀水储存罐、鱼塘、底部通道、顶部通道,所述第一处理槽、第二处理槽、第三处理槽内都分别设有复合介质层和排放层,所述沉淀水储存装置与第一处理槽通过底部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处理槽与第二处理槽通过顶部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处理槽与第三处理槽通过底部通道连通,所述第三处理槽与鱼塘通过顶部通道连通,所述控制装置与若干个污水提升泵电性连接。

进一步,所述污水储存装置内的传感器为水位传感器。

进一步,所述第一处理槽、第二处理槽、第三处理槽上设有植物。

进一步,所述第一填料层为弹性填料层,第二填料层为组合填料层。

进一步,所述复合介质层由粗石、细石、沙子组成。

进一步,所述排放层内设有一个用于排出污泥的排放管。

一种介质复合型人工湿地系统的污水处理方法,步骤如下:

1)在控制装置上设置污水储存装置水位最低水平参数和最高水平参数;

2)污水通过管道进入污水储存装置内,控制装置通过传感器检测到污水储存装置内的污水水位超过所设最高水位时,启动污水提升泵,将污水储存装置内的污水输送到接触氧化池;

3)污水在接触氧化池内流经第一填料层,再通过池体下部连通部分漫过第二填料层,然后控制装置通过污水提升泵将污水输送到沉淀池;

4)污水在沉淀池进行污染物的沉淀,之后再通过污水提升泵进入自然净化处装置;

5)污水流入沉淀水储存装置,然后通过底部通道流入第一处理槽,再通过顶部通过从第一处理槽流入第二处理槽,再通过底部通道从第二处理槽流入第三处理槽,最后通过第三处理槽流入鱼塘;

6)控制装置通过传感器检测到污水储存装置内的污水水位低于所设最低水位时,关闭污水提升泵。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在接触氧化池内采用了双曝气装置,具有提升曝气效果的作用,并且通过部分隔断板部分隔断了池体,使得两种填料能够充分净化污水,使得净化效果大大提升;本发明在自然净化处理槽中设置了三个处理槽,并且三个处理槽通过底部或顶部通道连通,同样也具有提升净化效果的作用,同时由于本发明设置了污水储存装置,在污水达到一定数量在进行处理,因此具有节能和水利负荷大的特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介质复合型人工湿地的污水处理系统实施例的构造图。

图2是污水处理系统粗过滤实施例的构造图。

图3是污水处理系统精过滤实施例的构造图。

图中:

1、污水储存装置;

2、接触氧化池;

3、自然净化处理装置;

4、沉淀池;

5、控制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3所示实施例中,本发明包括污水储存装置1、接触氧化池2、自然净化处理装置3、沉淀池4、控制装置5。所述污水储存装置1内设有传感器11,所述污水储存装置1通过污水提升泵与接触氧化池2连通,所述接触氧化池2包括第一填料层21、第二填料层22、池体23、曝气装置24、部分隔断板25;所述第一填料层21、第二填料层22、曝气装置24、部分隔断板25都设于池体23内,所述部分隔断板25设置在池体23中部,将池体23上部隔断,所述部分隔断板25左侧设有第一填料层21,右侧则设有第二填料层22,所述第一填料层21与第二填料层22的上方都设有一个曝气装置24;所述接触氧化池2通过污水提升泵与沉淀池4连通,所述沉淀池4通过污水提升泵与自然净化处装置3连通,所述自然净化处装置3包括第一处理槽31、第二处理槽32、第三处理槽33、沉淀水储存罐34、鱼塘35、底部通道36、顶部通道37,所述第一处理槽31、第二处理槽32、第三处理槽33内都分别设有复合介质层和排放层,所述沉淀水储存装置与第一处理槽31通过底部通道36连通,所述第一处理槽31与第二处理槽32通过顶部通道37连通,所述第二处理槽32与第三处理槽33通过底部通道36连通,所述第三处理槽33与鱼塘35通过顶部通道37连通,所述控制装置5与若干个污水提升泵电性连接;所述污水储存装置1内的传感器11为水位传感器;所述第一处理槽31、第二处理槽32、第三处理槽33上设有植物;所述第一填料层21为弹性填料层,第二填料层22为组合填料层;所述复合介质层由粗石、细石、沙子组成;所述排放层内设有一个用于排出污泥的排放管。

一种介质复合型人工湿地系统的污水处理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1)在控制装置5上设置污水储存装置1水位最低水平参数和最高水平参数;

2)污水通过管道进入污水储存装置1内,控制装置5通过传感器11检测到污水储存装置1内的污水水位超过所设最高水位时,启动污水提升泵,将污水储存装置1内的污水输送到接触氧化池2;

3)污水在接触氧化池2内流经第一填料层21,再通过池体23下部连通部分漫过第二填料层22,然后控制装置5通过污水提升泵将污水输送到沉淀池4;

4)污水在沉淀池4进行污染物的沉淀,之后再通过污水提升泵进入自然净化处装置3;

5)污水流入沉淀水储存装置,然后通过底部通道36流入第一处理槽31,再通过顶部通过从第一处理槽31流入第二处理槽32,再通过底部通道36从第二处理槽32流入第三处理槽33,最后通过第三处理槽33流入鱼塘35;

6)控制装置5通过传感器11检测到污水储存装置1内的污水水位低于所设最低水位时,关闭污水提升泵。

具体实施时候,应预先在控制装置5上设置污水储存装置1水位最低水平参数和最高水平参数,然后启动控制装置5;控制装置5通过传感器11不间断检测到污水储存装置1内的污水水位,当传感器11检测到的污水水位超过所设最高水位时,控制装置5启动污水提升泵,将污水储存装置1内的污水输送到接触氧化池2,所述污水储存装置1,在污水达到一定数量在进行处理,不需要一直开启污水提升泵,因此具有节能和增加系统水利负荷的特点。

污水在接触氧化池2内流经第一填料层21,再通过池体23下部连通部分漫过第二填料层22,然后控制装置5通过污水提升泵将污水输送到沉淀池4,所述接触氧化池2采用了具有提升曝气效果作用的双曝气装置,并且通过部分隔断板25隔断了池体上部,使得污水流入第一填料层21后只能通过池体23下部连通部分在漫过第二填料层22,这使得两种填料能够充分净化污水,使得净化效果大大提升;污水在沉淀池4进行污染物的沉淀,之后再通过污水提升泵进入自然净化处装置3。

污水流入沉淀水储存装置34,然后通过底部通道36流入第一处理槽31,在漫过第一处理槽31内的介质复合层后通过顶部通道37流入第二处理槽32,在流过第二处理槽32内的介质复合层后通过底部通道36流入第三处理槽33,最后在漫过第三处理槽33内的介质复合层后通过顶部通道37流入鱼塘35,由于所述第一处理槽31、第二处理槽32、第三处理槽33内都分别设有复合介质层和排放层,并且排放层内设有排放管,因此在自然净化处装置3净化过程中产生的污泥通过排放管被排放走,经过多次过滤的污水为ⅲ类水,因此所述鱼塘35可用于水产养殖。

控制装置5通过传感器11检测到污水储存装置1内的污水水位低于所设最低水位时,关闭污水提升泵。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